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城(古房子县)文化”研究

 古时的房子县(今临城县)是一块古老、神奇的土地,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和尘封的历史,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却是一部真实、鲜活、动漫的历史文化。本文试对这一古县文化渊源做一初探和研究,致力把临城这一古文化层面,以打造自己的文化亮点,塑造具有地方品牌的独特形象,昭示于世人面前一一

一、“房子县”一一显著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物质、精神财富且源远流长、独见特色、传承有序且至今仍发挥作用,以及打上地域烙印的独特文化。

《临城县志》称:临城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在此聚居、繁衍生息,迄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西汉时置县,属房子县地。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并入高邑县,隋开皇六年(586年)从高邑析出在临邑故城(今岗西南台南隅)复置房子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房子县始改名临城县,并将县治迁于今址。天佑二年(905年),因避朱全忠父名讳复名房子县,至后唐五代时,房子县更名临城县,沿袭至今未变。

临城古县名字“房子”,关于房子一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临城流传的“远古女娲补天曾在西山(即太行山)筑房休息”因名;二是《古房子郡史研究》一书“帝尧时期房姓之封地”。不管哪种说法,这里就成立了房子(临城)的历史文化渊源。

据史载称:三皇五帝时,帝尧以丹朱不肖而禅位于舜,舜封尧的儿子丹朱为房邑侯,丹朱传位于儿子陵,自陵始以国为姓,称为房氏,这就是史书所说的房陵。

到了周朝,周昭王娶房氏为后,房皇后生子满,即后来的周穆王。周朝天子以皇亲国戚封房氏为“子爵”。这就是说,房氏是周朝穆天子的外祖家,周穆王的母亲是房家的女儿。自昭王之后而穆王继位······她的子孙做了周朝的几代帝王。照此说,西周以后房氏被敕封为“公、侯、伯、子、男”爵位中的子爵,封邑房子(即今高邑西南的仓房村一带),并且在周朝天子家族鼎盛之况是真实的历史事实。

自西周以后,子爵房氏一脉祖居封地一一房子邑。故,房子邑就是房氏的故里和祖籍地。

历史上对关于房氏地望的流转有“三房”之说:1、南北朝时期,房氏后裔房雅任清河太守,房氏迁清河一脉,史册也称清河为房氏的祖籍地之一;河北之房称为“房子”,汉以为县,治在房子(今高邑仓房村一带);2、河南之房也称房子,为楚灵王时迁房子国于楚(今安阳一带);3、帝尧之子丹朱南迁丹水战败,湖北房县称房陵,为帝尧所封丹朱所留。

这就说明天下房姓之根出于临城这块热土!       

 又据清代顾祖禹《方舆纪要》的说法:“赵州高邑,房子城,县西南十五里。战国时赵邑,史记赵世家·敬候十五年与中山战于房子。又武灵王十九年北略中山之地至于房子,遂之代。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颇将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还。防即房,古字通用,仍属中山国。晋为赵国治兼置冀州治焉。后魏属赵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复置,仍属赵州,唐初因之,寻废,入临城县。俗呼其地曰“仓房村”。《战国中山国史话》(河北省博物馆编)有“中山国曾数次与赵国争夺鄗邑,战于房子。鄗邑在今高邑县东,房子在今临城县西北仓房村。”《高邑县志》(清嘉庆五年)刻本古迹条载有“房子废城在县西北一十五里,汉为县,属常山,北齐省,隋复置,属赵郡,唐复废,今俗名其地为古城,亦曰仓房村,周围七里,余址尚在······”这说明,历史上的房子县治所在地“古城、仓房”都属临城辖区。

这就澄清了一个事实:即今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古称无可争辩地就是古房子县。

《临城县志.》还有以下记载:“汉房子县最先建治在今高邑县仓房村”。远古时期的房邑称房国,为古诸侯国。西周以子爵封房氏后,历史尊称为房子国;秦时称房子郡,包括今天的元氏、高邑、柏乡、临城和赞皇五县地;春秋(即公元前475年)时期,房子古郡只有三个邑:房子邑(今高邑县古城、仓房村的古邑遗址)、鄗邑(今高邑县、柏乡县境)、临邑(今临城县岗西南台西南)。西汉高祖三年(204年),韩信破赵后置恒山郡房子县。历魏、晋、南、北朝后期的北齐天保七年房子城废······在漫长的历史星空中,房子或邑、或郡、或县、或都、或国······只是时代不同、称谓不同、行政级别不同,演绎的却都是一部古县浩瀚的中华文明文化史!

关于“邑”的概念为:诸侯子弟封邑,卿大夫食邑和采邑,敕封之地也;“都”者,所指帝王所居为都,都为都城封王居之,天子居王城一统天下;远古人的聚居区也可称都;都的规模:古代修建大型国都直径11华里,中型6、6华里;小型3、8华里。《孟子·公孙丑》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说的就是这个规格,(联想房子遗址分内外城格局,具备都的规模是可信的);“郡、县”者,即郡城,相当于府或州(漫长的历史星空,此称谓也多有变更,不能定论)。

因此说,无论从国、郡望还是县属望临城就是房子的关系是成立的。统而概之,不论从原始时代的房子邑、房子国,还是后来的房子郡、县,其中皆蕴存着夏文化、赵文化的古郡史即地域文化内涵。

二、古房子一一演绎的“冷兵器文化”

冷兵器文化,是从人类出现的远古时代,即历经原始社会(石兵器)、奴隶社会(青铜兵器)、封建社会(铁兵器),截止到1840年鸦片战争,绵延数十万年历史时空而酿成的兵文化。

所谓冷兵器是指:不利用火药、炸药等热能打击系统、热动力机械系统和现代化技术杀伤手段,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武器设备。

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5000年(或许更长)的文明史,为我们集累了一部璀璨耀目的冷兵器文化史册,那一页页凝聚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一篇篇诉说着的石斧铜戟、铁马金戈的赫赫战绩,当你置身其中便会耳边犹闻“万鼓雷般地,千旗人生风”和眼前犹现“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的场景。

解读历史记载的发生在房子的战争及相关传说可为如下:

1、《临城县志》:周敬王二十九年(公元前491年)晋国六卿争权,贵族赵稷在邯郸拥兵起事。九月,赵鞅率军围邯郸,赵稷逃亡临邑城。十二月,齐国派大将弦施救出赵稷,并拆毁临邑城墙。

 

注:这个春秋时期的事件,发生在今临城县临城镇岗西南台村南,即史册记载“赵稷奔临”的故事。

2、周安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77年)赵出师伐中山,战于房子(今临城)。周赧王十九年(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连续五年伐中山国,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击无不陷,以车投车,以人投人,灭中山国。房子遂归赵。

注:这个战国纪事,就是《临城县志》(清康熙三十年版)记载的“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词条,这就是历数几年的赵国与中山国之战。

3、周赧王四十年(公元前275年)赵将廉颇攻取魏房子。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燕王喜兴兵伐赵,派栗腹攻鄗。燕王喜亲率偏师相随至宋子(今赵县北),赵将廉颇藏精兵于铁山(今赵庄西4公里处),亲率老弱疲兵两千人至房子布阵,诱栗腹弃鄗出击,廉颇佯败而退,栗腹追至铁山下,中赵军埋伏,战不几合,栗腹就擒,余将俱降,燕王喜闻讯逃至中都,赵军北追五百里,燕王乞和”(记载同上)。

注:廉颇大战房子郡谓史书所说的“四国之战”,见《史记·卷十三·晋世家第九》汉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59年9月第一版:“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伐”.。正义:赵东邻燕,西接秦,南错韩、魏,北连胡、狛,故曰“四战”。

4、《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上。”《史记》载:“汉王刘邦三年(公元前204年),韩信与张耳击破赵井陉,斩成安君陈馀于泜水南岸的钓盘山上(《临城县志》、《高邑县志》、《隆庆赵州志》、《内丘县志》、《畿辅通志》、《河北地名文化志·千年古县》等均有记载)。”

注:此为“背水一战”战例,韩信在井陉口与赵军一战,将赵军击溃。号称20万大军的赵军向南撤退,被小于其倍数的汉军用伏击战术歼灭。据实地考察,歼灭的地点在今莅临临城县黑城乡侯家韩村村东的“卧龙岗”,成安君陈馀身死于“泜河南岸的钓盘山”。

5、更始二年(24年)大司马刘秀自蓟走信都,发兵击中山,拔卢奴(今定县)、元氏、房子皆被攻下。

注:恒南一带是光武帝刘秀用兵之处,这里流有“王莽赶刘秀”(其实是王朗)的许多传说。

史书中还有“唐后期(891年)藩镇割据会战,李克用破成德节度使王镕于龙尾岗(临城北岗,今晨宇新村一带),斩获万余”;“明正德六年(1511年)刘六率农民起义军攻克临城”;“明崇祯五年(1632年)李自成义军活动于西山赵庄一带······十六年(1643年)活动于射兽等村”;“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清兵扰临城······”等战事记载。

这都铸就了临城冷兵器文化历史渊源。

三、古房子一一泛现的“王者文化”

王者文化是指“王者君子之道”、“以德服人注重人心向背”;和“视险关重隘为无物、所谓德不在险”;“王者风范,不却众庶,能明其德”;并以此打上地域烙印的独特文化。

史载:古房子之地曾经驻巡幸偌多帝王将相,俨然泛现着王者文化的辉煌足迹。搜索如下:

《临城县志》载:公元前1800年前,商七世祖一一商侯王子亥开辟了自商都殷(今安阳)至有易(今河北易县)部落进行贸易的大道一一驰道。途径临城(内丘入境):界沟、东贾村、解村、临城(今址)、乔家庄、灰卜、都丰、韩村一一高邑驿头。

竹书《穆天子传》有:周穆王周游天下到临城。又,《房子古郡史研究》称:房,周穆王之母国,西周王朝以子爵封房氏,则房氏称为房子邑。自此,房地为昭王、穆王往来活动较多的地方。

据《汉书·贾山传》载:“秦王政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始皇自咸阳一一邯郸一一信都(今邢台)一一临城一一高邑一一恒山一一蓟县至碣石(今昌黎)。”《内丘县志》、《临城县志》载有:“沿商驰道经内丘、临城(今址)”。该道遗址仍存钓盘山下的”十八里长沟”和“官桥”。《赞皇县志》有: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始皇帝赢政出巡,历房子”和“次年暑期病死沙丘,亦沿原路过井陉经晋阳回咸阳”的记载。

 刘项争霸时,刘邦被项羽追赶,躲到一口井中,追兵赶到,但见从井中飞出两只白鸽,追兵不疑遂得免。后刘邦在此建庙,名御泉寺,也就是高祖庙。再后来,人们在此建村,名“白鸽井”,即今天的河北省临城县“白鸽井村”(见《临城县志》、《河北地名文化志·千年古县》。

史书又有“刘邦夜宿赵地”的记载。说的是汉高祖八年(前199年),刘邦从东垣(古为东垣国,刘邦改为真定)南行过赵(注:古赵地,非邯郸,乃房子),时张敖为驸马兼赵王,张敖是刘邦女儿鲁元公主的女婿,刘邦爱骂人,贯高(赵相)不满。于是,贯高在柏人城(今隆尧)设下埋伏伺机杀害刘邦。据史料说,刘邦打算宿在柏人城,突然心想“柏人”名字如同“迫人”,有受威胁的意思。于是,打消宿住柏人城的念头,而改道毗邻的房子(恒山,即常山辖区,即位于今临城县境内泜河南岸的柏畅城),躲过了一场杀身之祸。

《高邑县志》记载: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在鄗(古房子县地)千秋台、五城陌(今柏乡县固城店,又说在今高邑)设祭祀坛场,即皇帝位(农历六月初三已未)。《临城县文物志》记载:“恒南乃光武用兵之所”。所以,在周边县市“王莽赶刘秀”流传许多传说,而以此得名的村也很多!以临城为例就有:羊泉、黑城、瓮城、石城、皇迷等。

临城普利寺塔为国家级保护文物,《临城县志》记载了“宋徽宗赴晋阳过临城驻跸,为普利寺赐额,并命蔡京为‘爽亭’(在普利寺塔东侧)书名于碣上”的历史事件(公元1110年夏)。民间还有宋徽宗到西山挟扭(小天池观莲花)为该村改名“驾游”,挟扭寺改名白云寺的传说,白云寺《开山历代主持鉴公和尚塔铭》有记。

此外,活动于这块土地上的还有:赵王曹干(曹操小儿子,公元232年封为赵王)游猎到临邑(今岗西南台村南);南梁高祖武皇帝(讳衍字叔达)山车见于临城;辽耶律德光从大梁(今开封)过临城得病死于栾城;八国联军进北京,光绪皇帝逃亡西安返回时路过临城······综上所述,历代王者路过于斯,风范于斯,文化泛现于斯,这,不就是演绎了丰厚的王者文化么?!

三、古房子一一彰显的故里文化

故里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犹如历史长河的一朵朵浪花,铸就了精神魅力、体现了温文尔雅、靓丽着庄荣华贵、背后的则是实力。采撷浩瀚的时空,古房子可谓是仰天长啸豪气干云,因为,这里是诸多历史名人的祖籍故乡一一

《史记·本纪第一 五帝》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生二子,其后得天下:其一曰玄器,是为青阳······”据史学家考证,轩辕之丘为今隆尧县的干言山。《邢襄史话》也有“青阳出生在泜水河畔”的记载。关于泜水河畔的地望,《隆庆赵州志》对此的诠释是:泜河,“在临城县西北二十五里按水经云其源有二······史记韩信斩成安君于泜上即此经栢畅亭至城西五里许则断伏不流澄底下至二百余步复出流东南经钓盘山入沙河”。泜河是临城的母亲河,它发源于西部太行山区,南北支汇流于西竖,经柏畅过临城南绕钓盘山注入沙河。这些记载说明:古临城之地是轩辕黄帝的活动区域,泜水河畔为青阳的出生地。

《世本》载:契居“蕃”,契的儿子昭明居“砥石”。契是商汤的第14代祖,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为司徒(《史记》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郭沫若著《中国历史简编》考证:蕃,在今河北平山县蒲吾村附近(汉置蒲吾县,今址黄壁庄水库中间);砥石,今高邑南的古泜水、石济水(槐河)。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殷商考古专家王迅考证“临城县补要村殷商文化遗址”结论:此乃史学界寻觅的“砥石城遗址”。历史有“商八迁”之说,说明古临城是商民族的繁衍地之一。

    三国赵云是临城县澄底村人已流传了近1800年。

2005年5月“汉顺平侯赵云故里”碑在东镇古鲁营麒麟岗出土,2009年入录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73项),由此引发了正定、临城两县的赵云故里之争。

查阅《辞海》:“秦置恒山郡,汉文帝元年因避父讳改名常山郡,高后、景帝、武帝元鼎曾为国,后为郡,治元氏(今元氏县西北)。西汉末辖境相当于今唐河以南、京广铁路以西(石家庄、新乐、正定除外)、内丘以北地。三国魏移治真定(今正定南)。唐初移治正定”;又有《临城县志》、《高邑县志》、《河北地名文化志·千年古县》:“西汉置房子县,属常山郡,东汉属常山国,属常山郡,魏属常山郡且为郡治”的记载。按《我国历代纪元表》,房子作为常山郡治时间为“黄初元年(公元220年一一232年)。临城侯风春、尉赴津、、王信忠主编的《关于赵云故里》一书时着意对“常山郡治”作了如上考证,确定了三国·魏临城属常山的位置。赵云“卒于公元229年(即三国蜀建兴七年、魏明帝曹睿太和三年)”,赵云之卒正是临城作为常山郡治时间内,即郡治移真定(今石家庄东古城)前三年,有力证明了赵云的真正故里在临城之定论。

此外,史册还记载了“唐中宗进士、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刑部尚书李乂,史载为临城县人”!史称“李下无蹊径”。

《临城王氏家族墓志》证实:临城北宋名臣王鬷,知枢密院事,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卜兆于临城县龙门乡两口原,现为临城县临城镇两口村。景德初(1004年)辽兵犯境,宋真宗遣王鬷等一行人为使者与辽在澶渊(今河南濮阳)订立和约,史称澶渊之盟。王氏家族是北宋名门望族之一,王鬷自幼勤奋耕读,进士及第,为人秉直,为官清廉,为政勤恳,可谓“天子依之方任,士流推其国器”。王鬷孙王适是苏辙次女婿(还是苏轼、苏辙的学生),王氏家族还与真定王化基(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知枢密院事,王鬷从学于王化基门下)、赵州宁晋曹利用(状元宰相)、安阳韩琦、开封向敏中(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资正殿学士)、京兆宋湜(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枢密副使,王鬷娶宋女为妻)等家族联姻结为政姻一体的联盟纽带关系。

······

结论

惊心动魄的历史,伴随着改朝换代的风烟,踏平了历代过斯的痕迹,加上临城史志的断档(明末清兵侵扰大火焚毁),埋藏历史深处的秘密早已鲜为人知,作为地地道道的临城人中的大多数也无从知道那些历史的过往,更不要说从中找寻它的意义所在了!研究历史就是为了认识历史,找回它的价值,按着文化兴县的战略,重新翻开发黄的页码,塑造古县的人文资源,弘扬传统底蕴,以文化创新凝聚人心,让这片热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我良好机遇,以小县办大事业的气魄,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这,就是写这篇文稿的用心所在!

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县份是可观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研究家乡历史,挖掘搜集整理家乡历史文化资源,坚持依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面向未来,以一颗炙热的心科学地对待传统文化,用以提高临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人们对家乡辉煌过斯的自豪感,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新临城,试想,临城文化研究不就是启发和动力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说说临城县的来历
临城县村落文化
卷三十二
河北一个县,面积小人口少,光武帝刘秀在此称帝并赐县名
【临城文史】临城(房子)县简史(三)
张宝聚:赵国、赵郡与赵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