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12届国际图博会河北文学高级论坛上的发言

多样化和文学风骨

 

新世纪以来,河北散文创作像一个百花园,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徐光耀以小说名世,其中篇小说《小兵张嘎》是20世纪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文学的不朽经典。新世纪之初,他的长篇纪实散文《昨夜西风凋碧树》又以其冷峻的叙述、深入的思索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世纪反思。20世纪虽然已经成为过去,它的历史遗产还需要我们长期认真梳理。作为世纪老人,徐光耀怀着对民族、对历史的责任感,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忠实地讲出他所经历的事件,自己当时的坚强与软弱,苦闷与思索,为中国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为河北新世纪散文创作树立起一个精神高度。

十多年来,河北散文作家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汲取各种有益营养,创作上取得丰硕成果。尧山壁的《百姓旧事》、梅洁的《一只苹果的忧伤》、刘家科的《乡村记忆》、张立勤的《油画词语》、傅剑仁的《从〈史记〉出发》、张成起的《岁月留痕》等,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也彰显了作家的艺术睿智与人文情怀。尧山壁是一位著名诗人,晚年开始散文写作。近年来出版了数部散文集,特别是《百姓旧事》,更显示了一位优秀作家的艺术水平。作品摘取一个个细小事件、平凡人物,还原生活本相,揭示历史走向。文字平白如水,却汇聚出海的深远。梅洁是激情的化身。她的散文扑面而来是激情的火焰。《一只苹果的忧伤》,即使讲述童年的伤心往事,也难掩她那可以融化冰山的激情。激情的背后,其实是作家对世界的执着与信任。虽然这个世界给予过她深深的疼痛,她却始终相信未来。刘家科有着土地一样的静默,也有着土地一样的力量。他的《乡村记忆》从头至尾讲述的是黄土一样的平凡,却在平凡里见出人性、命运与永恒,给人一种不平凡的感动。张立勤遭遇了一般人难以承受的毁灭,她却在毁灭中编织艺术的花环,对抗不公的命运。她的《油画词语》,是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低语,是一种女性特有温柔、敏锐与慈爱的呈现,更是一个作家精神力量的舞蹈。傅剑仁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同时也有着浓烈的历史情结。他的散文集《从〈史记〉出发》,沿着时光逆流而上,回到先秦人物中间,研究社会,思考人生。于大处着眼,于小处用笔,眼光独到,蕴涵丰厚。张成起出身农家,一生保持农家子弟本色。他的《岁月留痕》,讲述了数十年岁月中让自己难以忘怀的往事。里面有亲情,有友情,也有义不容辞的担当。他的散文很容易让人想起“燕赵多慷慨之士”的古语。

青年一代散文作家中,桑麻、林闻、宋子平、李婍、程雪莉、安秋生、王克楠、张敏利等,文字各具特色。桑麻曾经是一位计生干部。中国式人口控制工程,一方面快速扼制了人口膨胀,另一方面也导致无数个体难以挽回的损伤。桑麻在散文集《以右臂的代价》中,将自己工作中所见所闻形诸文字,还原了历史的沉重,突显了理性的重要,也抒发了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悯情怀。林闻因为身体不佳近来不怎么写作了,但是她的散文集《洗澡的麻雀》却依然值得推介。她的文字天然本色,近乎涂鸦的风格却传递出生命深处的律动与情趣。宋子平本来擅写小说,文字有一种质感,令人难忘。她的散文《传说如花》,因了多年的锤炼功夫,写得细致入微而又风生水起,有种“杨柳微风百媚生”的味道。李婍的文字走过脱雅入俗,由俗生雅的历程。无根之雅是小雅。李婍有意摆脱虚无之雅,返身日常生活,体念众生烟火,寻找超越之路。在鲜活的生命形态里体悟人性、生死、爱恨、悲欢。她的《莫问奴归处》,写了一群最世俗的女性,又写出了超越世俗的可能性。程雪莉来自古中山国灵寿,中山国是她的故乡,也是她的使命。她的随笔集《故国中山》,探究了古中山国的历史渊源,展示了其绚烂多彩的历史文化。安秋生有着古赵国人的耿直与坚韧。他的散文集《角色》写出了亲情与责任的辩证关系。亲情并非相见欢愉这样简单,它其实包含着各自对自我角色的体认与承载。承载的沉重有时淹没亲情,留下长久的纠结与愧疚。纠结与愧疚其实是亲情的另一种深刻表达。它体现了作者明知沉重偏要承担的坚韧。王克楠是一位客居邯郸的蒙古人。多年的中原生活洗去了他塞外汉子的棱角,平添了许多儒雅气息。他的散文《太阳照在赵王城头》,俯视万物,慨叹逝者如水,写出一种命运感。张敏利的作品不可谓多,但写景状物抒怀,自成一格。他的散文《看云》,写出了云的千变万化,也写出了对人生的感慨。

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北青年散文作家队伍日益壮大。一些更年轻的作家尉克冰、任晓璐、清河鱼、刘萌萌、安海、解飞扬、空灵等也在逐渐成长起来。总体来看,河北青年散文作家的创作数量相当可观,佳作也时有呈现。是一个好的势头。不过,客观的说,他们当中能够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人还不多。这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分析其原因,可能有许多。择其要者,我以为,主要是我们的青年作家欠缺应有的文学风骨。许多年来,河北有个沉重的乡土焦虑,觉得自己乡土传统太厚,影响文学的现代化。而且机械地把现代化曲解为时尚化。这导致河北青年散文作家很容易被“时尚”引入歧途,眼睛总是盯在所谓的新潮时巧上。把精神的升发与艺术的锤炼简单化为表面的乖巧,从而过于重视表层,造成根基不牢,风骨脆弱。其实所谓现代化,是社会世俗化与信仰个体化的有机结合。时尚化只是社会世俗化的一个极次要的指标,在现代化中的位置更为次要。青年作家应该全面理解现代化的内涵,一方面要重视形式创新,另一方面更要重视精神基质的培养。所以,我当然同意青年作家应该学习各种优秀经验,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但我在这里更要强调的是青年作家一定要注意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学养,切实养成健全的精神品格。因为一个青年作家没有文化学养的充分培植,没有健全精神的自觉浇铸,仅仅在表面花样上翻奇求异,只能得一时之闹,而不会行之久远,寻得文学的真谛。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风骨是散文的核心与支撑,作家们一定要避免过于重视技巧,要把精力多用在文学风骨的培养上,风骨存,则文章气韵充沛,神采奕奕。

 参见中国作家网报道:河北文学高峰论坛在京举行聚焦新时期河北文学的新变化,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4/2014-09-01/216283.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文学平利】陈旬利|共赏溪流行吟间——读李尚海散文集《溪流如此》
《我的文学白日梦:余华散文精选》
深冬小雪,静静飘落的原乡烟火
名家||陈长吟:亲情如诗
【签约作家】王友明|人生,总在路上
【序言】王友明/一抹乡愁袭心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