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清是明朝漕粮仓储重地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它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运)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漕运用的是船,叫做漕船。漕船载运的粮、米,叫做漕粮。驾驶漕船的军队和民工,叫做漕军、漕丁、和漕夫。临清北通京师,南控江淮,在军事、交通等方面均居重要地位,因此明清时期,政府为储存转运漕粮,在这里修仓储粮。其修建的粮仓不仅数量多,且规模很大。

    洪武初年,明政府在临清县预备仓的基础上开始建造大型粮仓,储备军粮。会通河疏浚后,大运河成为主要粮道,沿运河两岸建立徐州、淮安、德州、临清、天津等水次仓,以资转运。临清仓,即洪武这旧至宣德中,又增造临清仓,可容漕粮300余万石。永乐以后,实行支运法,使民粮就近入仓交纳。大大节省了劳费。各仓遂成为吐纳暂存的必要一环,而临清仓在水次五仓中的地位尤为突出。明户部主事胡尧元《仓部题名记》说,永乐以后“临清南引徐淮,北迤德津,据要而中居之,岁受山东省、河南之赋几三十万,以节漕力,以望京储,厥为重哉”。明中期以后至清初,临清共有三座水次仓,一曰临清,一曰广积,一曰常盈。临清三仓都建于临清砖城未建时,景泰建城后,仓在城内,竟占全城面积四分之一。

    成化后,行长运法,临清广积仓岁收山东、河南米11.04万石。10年之中,临清仓米达110万多石,由于入多出少,以至陈腐。正德二年后,岁支临清仓35万石至京、通二仓,临清仓粮渐少,终废仓三分这一。到万历三十年,漕粮多折银交纳,临清仓场的规模因此缩小。

    明清时期,临清务仓皆以军守卫,官给营房。又设户部督储分司,派员督理仓务。康熙四年,临清仓储归并临清地方官管理,康熙八年,又归于榷税分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漕运与国脉:略论明代的淮安常盈仓
悠悠千年德州仓--南运河德州段历史文化解读六
水的功能:漕运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一百七十六卷
大运河为北京带来什么 陈喜波
北京粮食史:历朝历代如何从全国各地调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