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幸福,来自与学生陪伴
我的幸福,来自与学生陪伴
——浙江师德楷模、杜桥小学教师陈群英和学生的故事

  时光回到1997年,那时还是称为溪口乡的山间小路上,一位女孩走在山道上。而迎接她的是破旧的房屋、是一群纯朴的孩子。接下来的时光里,这位女孩在这所名叫龙南小学的学堂里开始了她的教学生涯。

  打开学生眼界,成就学生的世界

  那位女孩叫陈群英,尽管那时我们社会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在龙南小学生活环境仿佛是时光穿越了几十年前。住在学校的日子里,有山风呼啸而过,陪伴她的只是昏暗的灯光,频繁出没的老鼠。连晚上上厕所,也是摸黑走出寝室,绕过一片乱坟岗,到校边的露天粪坑中方便。

  苦不苦?怕不怕?从小出身在农村,从小干过农活,过过苦日子的陈群英却没有想过。陈群英的父母都是农民,尽管他们没有上过学,斗大的字不认识。但是父母却非常重视陈群英兄妹的学习。每到夏日中午,父母都会带着他们做农活。每每农活回来,父母看着劳累不堪的孩子就说了一句话:“不想穿烂布鞋,你们就好好读书。”

  终于,凭着自己的努力,陈群英跳出了农门成为一名教师。而当她来到这座山村小学的时候,看着孩子们拿着家里人省吃俭用拼出来的一元、两元、十元来缴学费的时候,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一定要把学生教好,这也是山区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是陈群英来到山村下的第一个决心。

  有这个决心是非常不错,但是当时陈群英却面对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学生的成绩处在整个乡的最后,学生们连普通话都听不懂,更不用说普通了。改变学生的面貌,就从说普通话开始,可是当陈群英操着普通话和学生们交流时,不仅学生不接受,连家长都不接受。

  “新来的年轻老师讲什么我都听不懂。”

  “这学校来的老师是外地佬,讲一口听不懂的洋话。”

  学生和家长都这样说道,当时也有一些老教师也劝过陈群英,要入乡随俗:“都是山里人,这么‘洋西西’会把自己弄得很累。”

  但陈群英偏不入乡随俗,因为她知道,要让学生改变命运,要从小让他们把眼界跳出山外。于是,每个周末,从溪口到临海的公交车上,都会出现一幅场景,一位年轻的姑娘带着三四个孩子赶到临海城区。

  说老师要把自家孩子带到城区,这让一辈没出过乡的家长们又害怕又惊喜。陈群英只得一次次地向他们保证,我带孩子出去,保证第二天带回来。

  进城的孩子平生第一次打开了眼界,他们在哲商小学看到城区孩子们是怎样编黑板报、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他们在台州中学,看到了美丽的校园和认真学习的高中生。“以后你们要到城里上学,不学普通话,人家听不懂。”陈群英对孩子们说。开了眼界后的学生慢慢地开始讲起了普通话。

  学生的眼界在不断开拓,同时,陈群英也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下起了大功夫。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陈群英一次次把学生叫到自己的寝室帮他们补习功课。在她任教的第一个学期结束,别的教师卷起铺盖回家的时候,陈群英还是留在学校一次次来到学生家中,帮学生辅导功课。那一年寒假,天上下起了大雪,蜿蜒的山路变得非常的湿滑,而陈群英靠着一辆自行车来到一户户学生家中,为他们实习功课。结果短短时间内,陈群英就把原本学习成绩最差的一个班,教成了全乡的学习成绩先进班。

  推广普通话,陈群英靠着一股认真劲;提高学生的学习,陈群英靠着一股认真劲;而在其他方面,陈群英还是靠着一股认真劲。在龙南小学期间,有一次溪口乡要举办全乡小学生元旦文艺演出。说实话,当初,许多人并不指望这么这个山村小学会拿出什么好的节目来。就这么一项可有可无的演出,陈群英即当语文老师,又当音乐老师,安排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排练,结果这个节目拿到了全乡一等奖。

  今年年初时节,陈群英家里来了一批客人,那是当时她带的第一届学生。尽管离开龙南小学已经17年,期间陈群英到许多学校任教。但是这批学生还是多方打听找到了陈群英的家中。当年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山村娃,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而他们对陈群英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陈老师,那时你给我们排练的节目,让我第一次站上了舞台,这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事。”

  我的成长,学生成长

  尽管在龙南小学只呆了短短时候,但那时年轻的陈群英已经为学生们打开了了解山外世界的眼界,也成就了他们以后成长的世界。后来随着校网调整,2002年,陈群英来到了现在的杜桥小学。

  从山区小学到经济发达乡镇,陈群英看到了其中的不同。学生的素质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家庭条件也变得优越了。这里不需要她再带着学生去临海见世面了,这里的学生张口就是流利的普通话。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没有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学生素质的提高,这也对陈群英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山区小学,陈群英靠着一股认真劲,提高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在新的时候,仅仅靠着认真劲,还远远不够。

  怎样才能好好教呢?教师自身要充电提高。

  那时,为了提高教师的水平,我市开展了许多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其中“千课万人”邀请了一大批的名师为大家作讲座,许多学校派出骨干轮流参加培训。这样的机会,陈群英望眼欲穿,但并不是每次活动都有机会参加。

  学校没派到我怎么办?每次活动几百元的报名费拿不出怎么办?陈群英有自己的办法,每次得知要举行“千课万人”后,陈群英就会提前偷偷溜进会场,怕被人发现,她就躲到厕所里。直到培训开始,她才溜到位置上偷听。

  通过这样偷听,陈群英学到了最新的教育理念,学到了班级管理的各种经验。陈群英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她对学生的呵护丝毫没有减少。

  就在2002年开学的那一天,校长对陈群英说,有个男孩儿叫朱中强,患有小儿麻痹症,希望陈群英能接收这个特殊的学生,她答应了,从此,抱着朱中强上楼下楼,成了陈群英工作的一部分。

  一天,陈群英在上课时发现朱中强的小脸憋得通红,连忙一问原来看着老师每天抱自己上下楼,懂事的朱中强怕给老师添麻烦硬是憋着小便不说。得知原因后,陈群英二话没说抱着朱中强往卫生间跑去。可是跑到卫生间门口,尴尬的事出现了,在一年级时,每到朱中强要上洗手间,陈群英都会把他抱着女厕所。可是随着年龄长大,懂事的朱中强去女洗手间已经感到害羞了。

  “有人吗,男厕所有人吗!”已经顾不上那么多的陈群英冲着卫生间大喊几声,就把朱中强抱进了男卫生间。

  生活上对朱中强照顾,但是在学习上,她却从来不把朱中强当作残疾人。按照大家的习惯,有些老师为了照顾残疾学生,往往都把他们的成绩不列入测评对象。但是陈群英却不同,在她教朱中强这班时,每次考试都把朱中强成绩列入全班的统测成绩中。有些老师提醒她,这样做会影响班级的排名。可是陈群英却不这么认为:“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心理不能残疾,精神更不能残疾。”在陈群英的鼓励下,朱中强也爆发出了自己的力量,同学5遍就能熟背的课文,他要坚持背上十遍、二十遍。同学们能考出优秀的成绩,他自己也要向着及格分迈进。

  后来,在一次举办班队活动课时,陈群英还特地让朱中强成为活动主角,以他的事例开展“成长的价值”教育,朱中强的点滴成为感动和激励大家的正能量。

  也是在这种正能量里,朱中强在三年级时爆发了一个奇迹,靠着不懈的努力,朱中强毅然从轮椅上站起,歪歪扭扭地走起路来。看着这种貌似滑稽的走路,朱中强的同学们没有一个取笑他。相反,当其他不明真相的同学取笑朱中强时,朱中强同班同学们就会自发对取笑的同学“群起而攻之”。渐渐地,杜桥小学所有的同学都知道这里有一个坚强的同学叫朱中强,而朱中强的这份坚强,也是陈群英为之骄傲的地方。

  现在,朱中强已经学完了职业技术课程,自己也开了一家网店,从而走上了自强的人生。

  采访陈群英时,杜桥小学校长李双江告诉记者一件事,许多人问他,晚上什么时间联系陈群英不会打扰她。李双江都会告诉大家一个答案,12点钟前,你们联系陈群英都没问题。

  18年来,陈群英不知获得过多少荣誉,也不知展现过多少教学成果。但是她依然还是每天在不断耕耘,现在她还在研究国学经典,希望让国学经典走进学生,让学生在经典的熏陶中成材。这样的付出,也意味着她会出更多的汗水,但她却从来不曾感到劳累,相反还感到阵阵的幸福,因为这份幸福,来自与学生相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学第一天 老师点名要查字典 教室笑场笑到崩溃
家校携手,砥砺共进 ——群英小学召开毕业班家长会
非常教师 朱文君十年磨的是观念和眼界
年近九旬的“孩子王”坚持充电学习忙(图)
幼小衔接 | 家长给孩子报了衔接班,还是输了,一分钱没花的家长到底赢在哪里……
老师,您认为“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哪个对孩子帮助更大?| 每周一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