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探讨
 

现代西医之谓肿瘤相当于中医的积聚、症瘕、痃癖、岩等范畴。历代医家在肿瘤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肿瘤疾病的不同种类、不同证候,中医之治法亦有所不同,从临床来看,大致可分为扶正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解郁等治法。

1、扶正

癌症的发生,即是人体正气虚衰严重的表现。《灵枢·刺节真邪》曰:“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瘤…肠瘤…昔瘤,以手按之坚。” 李中梓其《医宗必读·总论证治》中亦云:“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这些均明确指出了肿瘤的发生与否与人的正气强弱密切相关。因此,在肿瘤的治疗中,应始终把扶助机体正气放在首要地位。诚如张景岳言:“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即指出脾肾虚损对肿瘤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尽管历代医家对扶正各有其学术见解,然总不离补先后天之脾肾。

健后天之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脏腑之营养及功能的维持均需依靠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若后天生化之源不能正常运化,则任何补养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故李杲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张元素云:“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且在对积聚的成因及治疗的立论认为“盖积聚症瘕,必由元气不足不能运化流行而致之,欲其消散,必借脾胃气旺,能渐渐消磨开散,一收平复之功。如一味克消,则脾胃愈弱,后元气愈亏,故见故者不去,新者复生矣!戒之哉!”的论述。《卫生宝鉴》亦谓:“凡人脾胃虚弱或饮食过常,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致成积聚结块。”因此益气健脾在肿瘤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上常见肿瘤病人多伴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溏稀、舌淡苔白、脉缓或弱等证脾胃虚弱之候。其选方药上,有香砂六君子汤、归脾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常用的药物如人参、党参、黄芪、茯苓、白术、扁豆、焦三仙等。

补先天之肾:中医谓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是先天之气蕴藏之所在,是人体生化的来源。人的生命源于先天之精,精化气生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内经》有“久病及肾”之论;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谓“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肾虚则下焦不化,正气不行,则邪滞得以居之”。因此补肾在肿瘤治疗中亦极为重要。肾虚临床常表现为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失聪、发脱、性欲减退等肾虚之候。其选方药上,常用的方剂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左归丸等,常用的药物则有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补骨脂、枸杞子、女贞子、黄精、何首乌、杜仲、菟丝子、鹿角霜、仙茅、仙灵脾、肉苁蓉等。

尽管肿瘤早期患者不一定有正气亏虚表现,但根据的肿瘤发病机理及病情的进展,其正气亏虚贯穿疾病的始终,正如李士材谓:“善为医者,必责根本。而本有先天后天之辨,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且现代临床和实验研究业已证实,采用扶正之法治疗癌症,则有阻断癌症的形成、抑制癌症的生长、预防癌症的复发与转移、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和改善患者物质代谢等显著功效。因而扶助正气应为中医治疗肿瘤之“本”所在,在肿瘤的任何一期均应顾护正气。

2、解毒

癌毒是人体在多种内外因素作用下,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特异性病理因素,属内生毒邪。《仁斋直指附遣方论·发癌方论》曰:“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亦载:“恶核者,内里忽有核,累累如梅李、小如豆粒…此风邪挟毒所成”;《医宗金鉴》在叙述痈疽恶疮的发病机理时指出:“皆有毒气闭塞经络,营卫壅滞之故。”这些说明了邪毒是造成肿瘤等恶性病变的重要因素。肿瘤疾病,不管何种类型,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总有邪毒积聚、郁久化热之病机。故以解毒攻邪的方法抑制癌毒,是中医肿瘤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临床常用药物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药子、急性子、大贝母、冬凌草、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半边莲、玄参、皂角刺、律草花、夏枯草、猫人参等。

3、活血化瘀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在其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亦充当重要角色。王清任《医林改错》认为:“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唐容川《血证论》指出“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结为症瘕”;高秉钧《疡科心得集》亦云:“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这些都说明肿瘤为有形肿物,多与瘀血内阻有关,且临床所见病人常有肿块触之坚硬或凹凸不平、固定不移、肌肤甲错、舌质紫黯等血结之征象。故肿瘤的治疗当以活血化瘀为法。正如唐容川云:“旧血不去,则新血断然不生”。其选方药上,可选用的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常用的药物则有三棱、莪术、炮山甲、炙鳖甲、土鳖虫、水蛭、刘寄奴、石打穿、石上柏等。其中莪术一味,辛苦开泄,能行气破血活血,《医家心法》:“广茂即莪术。凡行气破血,消积散结,皆用之。属足厥阴肝经气分药,大破气中之血。” 现代研究莪术提取物榄香烯能诱导HL一60细胞凋亡,此类中药可以直接杀伤癌细胞。这也为中医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提供现代理论依据。

4、化痰散结

痰是肿瘤形成和发生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病理产物,同时又是新的致病因素,可以加剧病情进展。肿瘤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兼有痰浊内停、凝结成块之病机。

《外科正宗》云:“痰疬者,饮食冷热不调,饥饱喜怒不常,多致脾气不能转运,遂成痰结。”

朱丹溪谓“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痰也” ;“凡人身上有结核不痛不仁,不作脓者,皆痰注也。” 并谓“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故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说。故在肿瘤的治疗中应配用化痰散结之药物,临床可选用牡蛎、海藻、山慈菇、天南星、半夏、杏仁、薏苡仁、昆布、海浮石、生牡蛎、僵蚕等侧重化痰散结之品。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化痰药物可以影响癌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因子的表达,从而减少肿瘤的生长和侵袭转移。

5、解郁

现代医学对情志与肿瘤的发病关系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七情所伤,尤其是长期的抑郁、恼怒、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会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体质的变异,构成诱发肿瘤的病理基础。朱震亨《格致余论》曰:“忧怒抑郁,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积逆,遂成隐核…名日乳岩。” 表明情志不遂亦是癌症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治疗上应不忘解郁。临床上除了运用药物疏肝解郁,方如逍遥散,药如合欢皮、香橼、佛手等疏肝理气解郁之外,更应注重在生活中调畅情志及养生调养等方面。调畅情志向来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内经》:“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起居有节,饮食有度,无妄作劳”。笔者曾见一肺癌患者广泛脑转移在不知病情的情况下,竟然带病生存两年余。足以说明情志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

肿瘤致病因素复杂多样,其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临床所见证型往往正虚邪实交互错杂。即便在病情的不同阶段,亦可出现多种复杂的临床表现。这时既需要医者在复杂的临床表象中抓住疾病本质及重点。同时,还需兼顾多脏并调,标本同治。诚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所说:“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在肿瘤的治疗中应该是多种治疗方法协调的综合治疗,运用大方治病,针对复杂病因病机各尽药物之职责,再配合情志疗法,方能进一步提高中医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尽管以上讲述了这么多的肿瘤治疗方法,但我临床体会,肿瘤的治疗应该从经方中寻找答案,不能局限在 现代的药理研究而不管三七二之一使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抗肿瘤药物,从很多经方大家的临床医案中可以看到,把握传统的辨证论治,非“抗癌中药”能有更好的治疗疗效。我想,肿瘤的难题一定会在《伤寒》、《内经》中找到答案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中医“中土学说”探究肺癌的中医治疗思路
脾胃虚弱就服健脾“八珍膏”
中医治疗肺癌经验体会
​平调中州 软坚散结治疗肿瘤
奚肇庆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临证经验
结肠癌和直肠癌中医从痰立论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