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志龙教授讲解《伤寒论》第3条

岭南经方讲坛微信群刘志龙教授讲解《伤寒论》第3条
刘志龙老师  22:28

《伤寒论》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刘志龙老师  22:31

太阳病的次级证有三种,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太阳温病。第2条讲述的是太阳中风证,本条讲述太阳伤寒证。

刘志龙老师  22:35

还得回到第1条: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结合本条,归纳太阳伤寒证的证候为:恶寒,身痛,或发热或不发热,呕逆,脉浮而紧

刘志龙老师  22:40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柯韵伯说:“太阳受病,当一二日发,故有即发热者,或有至二日发者。盖寒邪凝敛,热不遽发,非若风邪易于发热耳。然即发热之迟速,则其人所禀阳气之多寡,所伤寒邪之浅深,因可知矣。”

刘志龙老师  22:46

恶寒,体痛(头项强痛),乃太阳病必备证。呕逆,实际上未必是太阳伤寒的必备证。柯韵伯说:寒邪内侵,故呕逆。内侵一词,比较含糊,而尤怡则明确指出: 胃气得寒则逆也。

刘志龙老师  22:49

脉浮,是太阳病的脉象,脉浮兼缓者太阳中风,脉浮而紧者太阳伤寒。紧者,寒主收引拘急,故紧。

刘志龙老师  22:54

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的区别:1、汗.有汗的是太阳中风,无汗的是太阳伤寒。2、脉.太阳中风的脉象是缓脉,太阳伤寒的脉是紧脉。3、就是恶风和恶寒.恶风的是太阳中风,恶寒的是太阳伤寒.但是,这只是程度的不同。

刘志龙老师  22:57

第3条就讲这些

李医生  22:59

这些日子正好用这些理论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23:24

第三条脉阴阳俱紧很有临床意义,伤寒可发汗,还是看尺部,也就是里面的阴,尺中迟者为营不足,许学士治伤寒阴脉不足先与小建中后与麻黄汤的案子很符合此条的意思

刘志龙老师  23:26

@束永康_广州太安国医馆?还是在定虚实。虚人伤寒建其中,实人伤寒发其汗。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23:27

还有一个看法,不知道刘老师怎么看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23:28

就是病发于阳,发热恶寒,发于阴不热恶寒,这个在医宗金鉴,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第三条说伤寒可以或未发热,而第二条中风则是发热恶风,一者可以无发热,所以说发于阳为中风,发于阴为伤寒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23:29

这个观点想请教下刘老师

mark  23:30

虚人伤寒建其中,正说明中虚之人,胃逆,肺气壅塞,而容易感受风寒而受病。所以虚人不能随便发汗,大伤阳气,应先建其中气,而后发其汗

mark  23:31

@刘志龙_珠海中西医结合医院?刘老师,我的说法是否正确

中医曾庆滨  23:32

中虚不一定胃逆与肺气壅塞

mark  23:33

学经方,大家可以争,辩,但要以和为贵,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23:33

嗯,中虚在伤寒还有很深刻的意思,就是古书常说的阴虚,很多是指先后天正气不足,而非现代所谓阴津不足的意思[憨笑]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23:34

这个胡老也是有提过的

中医曾庆滨  23:37

中虚失摄,可表现尿频,失血,流清涕等

刘志龙老师  23:38

辨识“或已发热,或未发热”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辨恶寒与发热,通常是恶寒症状显于发热;二是突出恶寒症状出现常常在发热之前。“或已发热,或未发热”的证机是营卫受邪,或营卫已积力抗邪,或营卫被郁而蓄积力量尚未抗邪。这是理解之1.

中医曾庆滨  23:39

中虚生津乏力可表现为口干大便干,如有中虚饮停,甚至饮郁化热水热互结,可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临床方证也随之而变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23:40

嗯,其实有人认为麻黄汤伤寒汗布出发热应该更明显,如麻黄汤的阳气重故也,但是或未发热有时不会理解[尴尬][尴尬]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23:40

需要老师指点

mark  23:42

@中医曾庆滨?曾老师,您认为我的理解有误吗

刘志龙老师  23:44

@束永康_广州太安国医馆?我有时候想,对医圣经文的理解,不要想得太复杂,想复杂了或许离经旨更远。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23:45

嗯,是的,如果看一条觉得还是不难理解,有时前后文对照,或者把伤寒金匮一对照就觉得不好理解

李跃海  23:45

我有时候想,对医圣经文的理解,不要想得太复杂,想复杂了或许离经旨更远。经典[强][强][强]

mark  23:45

阳贵阴贱,阳主阴从,阳常不足,阴常有余,阳旺阴自生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23:46

像之前的大青龙汤,对照到金匮的水气痰饮这些篇章,反而有时很难对得上号

刘志龙老师  23:47

@李跃海?跃海经文功底厚,和永康说说吧[强]

李跃海  23:47

以经解经,前后互照!

李跃海  23:49

@刘志龙_珠海中西医结合医院?刘老师过奖了,我一直在跟大家学习呢!刚胡插了几句,老师勿怪[抱拳][抱拳]

刘志龙老师  23:50

有些文辞本意非常简单,可是被后世注家越注解或费解了

中医曾庆滨  23:51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以经解经,应该是好事,希望这一代的经方人能破解仲圣的医学密码

mark  23:52

@刘志龙_珠海中西医结合医院? 刘老师,我为中医初学者,初生牛犊不怕虎,在群里瞎扯,请大家谅解,好想看到群里老师多发言,争辩激烈点,才有意思。

中医曾庆滨  23:53

感觉伤寒论中有些条文就是讲一个定理,然后我们在解别的条文时可以用这个定理来指导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23:53

232. 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36.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这两条我也经常对比[呲牙]

李跃海  23:54

有很多经方越解释赿糟糕[流泪]

刘志龙老师  23:55

@黄御-厦门?是的,大家都参与 才能集思广益,把问题弄清楚。大家参与才能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23:56

光是这样看没有什么体会,但是用过麻黄后会发现,很多没有小便的,肚子不适,如前列腺炎的患者,用麻黄真的不行

—————  2016-01-29  —————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00:00

235.阳明病 ,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00:00

跟36条有联系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00:00

一个方证的两个不同角度

刘志龙老师  00:02

@束永康_广州太安国医馆?还是太阳与阳明合并,治疗上要分清轻重缓急

中医曾庆滨  00:02

三十六条是说虽有阳明病但不能用下法,因为有太阳病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00:03

是的,要看以谁为主的

中医曾庆滨  00:03

病势趋于表

中医曾庆滨  00:04

有表证,里不虚寒甚,一般先解表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00:04

麻黄配桂枝走表的确更强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00:05

配石膏附子就可以偏里透发伏邪

刘志龙老师  00:06

这里又是太阳阳明同治了

mark  00:06

对伤寒的理解我还和大家探讨不来,只能向大家多学习了

李跃海  00:06

我以前经常有个比喻,看伤寒金匮就如同到市场上去买桔子,如果聪明人是首先挑最大最新鲜最好吃的特等桔子,挑完了再选一等的,继之二等,继之三等,剩下烂的、假的肯定不要,那么有些没有眼光的人只认为桔子是好东西,不管优劣真伪,好的、烂的统统买上,全部吃掉,结果中毒到医院抢救,重者亡蛋,轻者致残。有些人吃亏了再也不敢碰桔子了,有些人会转变观念,先去学挑桔子的眼光[呲牙][呲牙]

mark  00:08

@李跃海?老师说得有道理,读伤寒首先方向要对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00:09

因人而异

李跃海  00:10

伤寒金匮有很多东西是后世的,要不得的,有些是仲景的,但是时代变了,我们也不一定能用得上了,比如生附子,试问有几人敢用?

刘志龙老师  00:12

祧子万家宗一脉,纷纷井底各言天。择善而从。

mark  00:12

我把郝万山的伤寒,刘渡舟的金匮初略看了一遍,觉得理解有点难度,转而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郑钦安的三书,黄元御的医学全书,回过头来再理解伤寒,我觉得更简单,思路更清晰

李跃海  00:13

@刘志龙_珠海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师说的对[玫瑰][玫瑰][玫瑰]

mark  00:15

@李跃海?老师生附我自己吃过25克,给患者用了20克,用了十几次后,也没事,但现在不用了,安全第一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00:15

任应秋老先生很好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00:15

创各家学说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00:16

把各家精华提炼出来,我学习中医就是遵从任老的方式的[憨笑]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00:16

算是一种拾遗发挥的状态[偷笑]

束永康_衡之先生的学生  00:17

伤寒一门深入,后面又可博采众长

mark  00:18

附子还是用炮附好,至阳的附子用至阴的胆巴相合

李跃海  00:18

我并非胆小,但我敢自我保证,我一辈子不会去跟病人用生附子的,我的头是不会去碰枪杆子的,除非是自己及亲人例外。

mark  00:19

@李跃海?对的,医生还是要自保,老师制附您平常用多少克

李跃海  00:20

据病情10~15克,极特殊的30克。

绿柳庄园  00:23

虚人在不能发汗的情况下,发微汗应该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14 讲 太阳伤寒与麻黄汤的适应证
《名医经方验案》麻黄汤证
《伤寒发微》太阳篇027
守好太阳门户把握少阴枢机—麻辛附子汤圆通运用学习心得
吴佩衡:淋雨受寒医案
伤寒论解读(连载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