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详解桂枝汤并说说流行的感冒偏方

    林医生: 大家好,下午用一点时间说说感冒用药的一些问题。因为近日感冒激增,自行胡乱用药的患者也开始增多。很多人喜欢从网上找小偏方治疗感冒,还有人顽固地认为是药三分毒,所以坚持不用药治疗感冒。之前讲感冒失治的问题,就是告诉大家感冒不是常人理解的那样,感冒是百病之源。之前给大家推荐过,感冒初起可以喝姜汤或姜枣水。于是很多人感冒了,就不管症状如何,上来就喝姜枣水。有些症状轻浅的也正好对证了,喝了就可以好。但不是所有感冒一上来就能和姜枣水。群里推荐过桂枝颗粒,这是很好的感冒药,它直接源于古方桂枝汤。今天就桂枝汤和几种日常小偏方做对比,简单讲讲感冒用药的问题。   

之前在群里,我多次反对过感冒时用偏方治疗的做法。目前网上流传很多的相关偏方,比如葱白水,葱豉汤,三根水等等。这些偏方应该说有时候确有一定用处。但是这些偏方或方剂,和传统中医的经典方剂比起来,各方面都相差甚远。相比之下,姜枣水可能是比较接近的一个方剂,但是仍然不推荐随便使用。今天讲桂枝汤,不是说一旦感冒桂枝汤就能一个方子搞定。只是用这一个方剂说明经典方剂组成的严谨和周全。看懂了经典方剂的优势,再看那些小偏方,真的就会感觉太小儿科了。

首先介绍桂枝汤的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这里面含有姜枣。其实姜枣也是中医常用的方根之一。首先说桂枝的功能。自古总结,桂枝主要有六大功能——发表,解肌,平冲,温阳,通脉,利水。当然还有一些名家更有发挥的。我曾经见过有人总结说桂枝十二大功能。不过再发挥的部分,其实是六大功能的细化而已。桂枝的六大功能,在不同方剂里,会有不同的使用。比如桂枝汤里,桂枝的作用是什么呢?除了平冲之外,其他几个都用到了。在感冒失治里讲过,感冒表证的时候,体液会充斥到体表,所以才有了浮脉。为什么体液会到体表呢?这时候的体液主要是运输媒介,会把免疫细胞和相关营养输送到体表。作为运输媒介,体液输送这些东西之后就失去意义了。但是因为身体的不正常,体液无法正常循环,就积存在体表形成阻滞。打个比方,我们用运载火箭发射航天飞机,助推器在耗尽燃料之后就会被丢弃。如果还让航天器继续背负着助推器的话,这个助推器的空壳子就是飞行的阻滞。所以,在太阳证感冒时,要用药物把体表的水液代谢出去,这时候选择的药物主要是桂枝。桂枝在这里既是发表药,也是解肌药,更是利水药,还是温阳药,同时也有通脉的作用。怎么理解呢?因为桂枝是桂树的树梢,是最上头的部分,且气味清透,所以走表发散。同时,因为水液积存在肌肉层面,造成肌肉僵硬酸痛,用了桂枝可以放松肌肉。很多因为常年感冒失治造成腰腿疼的患者,也会用到桂枝,主要也是用桂枝解肌之功。利水是显然的了,没有利水的话,体表的体液不能正常代谢,阻滞就不会消除。为什么会用到桂枝温阳这一点呢?因为感冒的时候,身体的免疫能力需要阳气的鼓动来支持。尤其是身体上半部,是心阳所主。感冒其实主要的症状都是集中在身体上半部的。所以,用桂枝助心阳是强化身体免疫功能的关键。如果仅有姜枣的话,虽然可以驱寒,但是不能助心阳。桂枝加炙甘草,就是助心阳的一个重要方根。轻度的心脏问题,用桂枝甘草汤即可治疗。像炙甘草汤这样的方剂,里面也含有桂枝加炙甘草的方根。通脉一条,主要也是帮助上半身体表经脉通畅,以便更好发表驱寒。所以,这样一个简单的梳理下来,我们就可以看出,桂枝汤这个方剂之所以以“桂枝”来命名,是很严谨的。桂枝这个药物在治疗太阳表证的时候,不是别的药物可以替代的。还有什么药物可以同时具有五大功能呢?

再说桂枝汤的炙甘草。炙甘草是中医里最常用的药物。看起来非常普通。但是它的用法其实特别有讲究。用不好会造成人体水液积存,比如有肾病的患者,用炙甘草的时候就要比较小心,一定要用的话,必须有其他药物制衡,否则一定水肿。在桂枝汤这个方剂里,炙甘草有三个作用。第一是和桂枝一起温心阳,第二是补益胃气,第三是缓和药性。第一作用不用说了。补益胃气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桂枝汤方证里,需要发表。但是只要发表,一定消耗身体的能量,尤其是胃气。桂枝汤证本来就是一个虚证,所以再行发表会犯“虚虚”之错。怎么办呢?就要在发表的同时,给身体补益营养,同时护住胃气。在桂枝汤的用法里,补益营养是通过以下几个办法的:第一,炙甘草就是补虚的,可以补益脾胃的能量;第二,更加大枣养血益胃;第三,用白芍养津液以防发散过度。这样之后,还担心身体能量不足,在传统桂枝汤的用法里面,还强调服药后要啜粥,就是喝热粥。热粥的热量可以帮助药力驱寒,粥是很好消化吸收的食物,可以帮助补充胃气在发散后的不足。所以,古法服桂枝汤都会强调啜粥。现代人因为生活比较紧张,时间的关系就不太强调啜粥了。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完整的服药方法有这一条。而且这一条再次强调治病时保护胃气的重要性。所以不单是治疗太阳证外感,其实治疗一切病时,医生都会反复强调别吃寒凉别吃辛辣等等,就是意在护胃。胃气是人的后天之本。胃气不足的话,医药罔效。

另外,炙甘草在桂枝汤里还有缓和药性的作用。这也是炙甘草这个药物特别重要的地方。很多时候,吃药是为了治病,但是药物对于身体确有一些扰动。怎么办呢?就加炙甘草,让药性缓和一些,对身体的扰动小一些,这样身体就可以接受了。在桂枝汤里,炙甘草主要是为了缓和发表的力量。不是不让药物发表,而是把可能峻烈的短效的发表,因为加入了炙甘草,变成了缓和的长效的治疗。所以别小看这里面的炙甘草的作用。比如我们浇地,如果是缓缓给土地注入水,就可以浇灌庄稼。但是为什么洪水以来庄稼就绝收了呢?不都是浇水吗?水确实是一样的,区别就在于速度。就像我们经常批评主流教育。其实我们可能忽略了一点,主流教育的主体可能是可取的,唯一需要改进的是力度是速度。如果能把洪水变成小溪,就是好的教育了。

下面说白芍。前面说过了,桂枝汤是发表的,要把体表多余的水液代谢出去。但是为什么又要加白芍呢?须知,白芍是补充身体津液的。这是不是相反了呢?其实,这正是中医可贵之处。中医的中就是中和,就是不过度。所以,我们在经典方剂中常常可以见到君臣佐使的药物相互制衡。如果没有制衡的话,一时效力似乎很大,但是极容易走偏。所以药物相互制衡,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矫枉过正的问题。学中医之后,尤其是能把中医的观念和思维方法贯穿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时候,我们在看待社会很多问题的时候,就知道什么是走极端什么是理性了。

体液是需要代谢的。但是排出的体液里面也是有一定营养物质的。身体本来是虚证,又丧失了营养,如何继续对抗疾病呢?所以就需要人为地补充营养物质。这里面就选择了白芍。白芍和赤芍,都是主要走体表的。白芍主要补充体表津液,赤芍主要在体表活血化瘀。中医的经典方剂芍药甘草汤就是补充身体津液的。在桂枝汤里,我们前面看到了桂枝甘草汤,这里又看到了专门补充津液的芍药甘草汤。所以,别看一个桂枝汤才五味药,其实里面已经出现了三个方根了——姜枣,桂枝甘草汤,芍药甘草汤。其实还有呢,桂枝和白芍也是一个方根。这两个药物一开一合一攻一补,相得益彰。桂枝发表解肌,白芍养血敛营。用白芍防止桂枝辛燥过散。用桂枝制衡白芍的过度收敛。

我当初学中医,老师在讲伤寒论的时候,经常拿着一个个方剂跟我们说,这就是圣人的慈悲心。因为张仲景是医圣。为什么是圣人的慈悲心呢?就是在一个方剂里,要前后左右里里外外地考虑周全。用最少的药物,达到最平衡的效果。绝对不会为了一个方向的考虑就忽略另一方向,生怕药物的性质走偏,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中医的整体观,不但是辩证时要考虑身体这个空间上的整体存在,同时还要尽量考虑到治疗之后人体健康这个时间上的整体存在。不能为了治疗眼前的局部问题,造成长远的整体问题。这就是圣人的慈悲心。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网上流传的一些治疗感冒的偏方,就可以感受到,和圣人的慈悲心相比,后世人的短浅急切和偏颇。我们可以挑选几个偏方逐一分析一下:比如姜枣水,这个是最接近桂枝汤的。其实这个方剂仍然不足。因为生姜可以去寒发表,但是没有解肌之功,所以对治不了肌肉酸痛之类的问题,大枣可以补中,但是没有白芍那样养血敛营的效果。同时,没有炙甘草之后,姜枣水会相互比较短效和峻烈。对于比较轻的外感,用姜枣水救急是可以的。真的感冒了,发烧,头疼,流涕,乏力等等,姜枣水远远不够。还有葱白水治疗外感,也是不够的。葱白的确可以发表。但是因为葱这个东西中空,所以发散不是由内而外的,而是由外而外的。葱所能发散的寒,不是从中焦到体表,它主要就是在体表。而且葱性速,服下之后人容易动热、脸红而干渴。葱白水完全没有收敛的制衡,纯粹是发越。所以虚人不能用。还有葱豉汤。其实这不是一个偏方而是一个完整的方剂了。但是这个方剂比起桂枝汤的严谨和周到来相差太远了。葱前面说过了。豆豉可以和胃,但是要看在什么情况下。在太阳虚证外感的时候,豆豉对胃气的帮助可以忽略不计,完全不能和大枣炙甘草白芍相比。有另一个版本的葱豉汤里加入了姜枣。应该说这个版本的葱豉汤效果略好。但最重要的是,太阳虚证的外感需要桂枝来发表解肌利水温阳通脉。这些作用谁来做?更何况,没有炙甘草养胃缓行,葱的刚性对于本来就是虚证的身体消耗多余补益。三根水。三根水组成是香菜根,葱根和大白菜根。香菜根的发表之功还不如生姜,葱不说了。大白菜在这里主要是为了清内热。一见这里有大白菜就可以明白,当初创立这个偏方的人是温病派的思路——一见发烧就认为是内热,需要清热。其实太阳证发热的原因是表不解。这时候不能妄用寒凉清热。学经方的人都知道一个名词叫“太阳证误下”,就是在太阳表证时,不用温阳药向外发表,却用了清热的药,导致病邪不但不去,反而向身体里面发展,最后反而出现严重内热问题。所以,三根水的整个组方思路就是错误的,更不要说药物选择和制衡等问题。

说到这里顺便讲一下《圆运动的古中医》里讲到的乌梅白糖汤退烧的问题。一直以来我个人都不认可这本书。中医圈子里也有很多人在批评它。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作者打着圆运动解释经方的幌子,其实骨子里还是温病的思维方式。这个乌梅白糖汤就是一个典型。书中举例的乌梅白糖汤医案,大都属于白虎加人参汤的治疗范畴。认为高热必须滋阴就是温病的路子。

太阳表证也会有高热,比如麻黄汤证,一般来说麻黄汤证都是39度以上。但这时候不能用寒凉药,一定要解表。表解了,温度迅速下来,而且身体不受伤害。如果麻黄汤证时用寒凉药,人绝对会出问题。如果是大青龙汤证用寒凉药,可能会死人的。圆运动的作者在书里还说小儿用药不能用生姜等等,这就是典型的温病思路了。自古以来,从未听闻小儿不能用生姜之说。近现代经方大师治疗小儿病,莫说生姜,附子该用则用。中医里只有是证用是方之说,哪里有什么人不能用什么药之说,绝对荒唐!所以,各位家长如果见小儿发热,不要动辄就以退烧为大任。一定要明白,治病才是关键。病治好了,烧退是自然的事情。一味追求退烧,会给身体残留隐患的,甚至可以直接把表证治成里证,加重问题。

中医经典方剂,都是千百年来无数人实验总结出来的,都是非常严谨而周到的。所以,我们治病就应该使用这些严谨周到的方剂,不要总想用投机取巧式的的心理,随便找个偏方就来治病。古来圣人对待治病是如此慈悲,难道我们自己还不把治病当回事吗?

顺便再说一点,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的一点判断。麻黄汤证因为无汗,体热没有出路,所以一般都是高烧。39度起步,40度很常见。桂枝汤一般不过39,很多都是38度左右。但是,和我们主观的感受不同的是,麻黄汤证其实是轻证,桂枝汤证才是重证。因为麻黄汤证之所以无汗表不解,正是因为身体能量尚足(相比于桂枝汤证),所以正邪相搏才导致表闭。麻黄汤里只是四味药——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没有姜枣,不需要白芍,不需要啜粥帮助。桂枝汤之所以有汗怕风,就是因为表虚,更准确讲是身体虚。所以虚证才是重证,治疗起来才需要有补虚的各种手段。因此,大家明白这个原则了,以后遇到无汗高热的情况就不要紧张了。知道这反而是轻证,只要对证治疗会很快退烧的。

建议群友如果能买到桂枝颗粒的,尽量还是准备这个药。比姜枣水更好啊!

桂枝颗粒的使用可以简单说一下。第一是有汗。无汗绝对不能用。第二是有怕风的症状,可以兼有怕冷,但是怕冷不会太严重。第三一定有表证,比如流鼻涕打喷嚏头疼等。第四,最好能会把脉,要有浮缓脉。如果是沉脉绝不是桂枝汤。有时候,少阴轻证也会有微汗流涕等,所以这就需要专业人士专门来判断了。

讲前面那些,只是告诉大家不要随意处置,要尽量使用完整方剂对证治疗。但是不建议你们看两眼中医讲座就自己开药吃。讲座里都是大方向,很多细节的处理是需要老师手把手教的。

治病就像我们学数学。书上讲的都是典型例题。这些例题很少单独出现在生活中,只是为了借此学习公式定理的。真的应用都是综合应用的。中医也一样。所以才有“学医三年无病可治,临证三年无方可用”的情况。就是看了典型例题以后,自己就感觉治病很简单啊,天底下的病都没问题了。真上临床以后,看的全是模糊的非典型情况,就傻眼了。

群友补充:我听一个网友讲的。他刚听老师讲过桂枝汤,正好自己的妈感冒发烧38度。他一想,赶快上桂枝汤,结果一下子烧到了40度。他急了,赶快送医院,并且找老师,老师跑到了医院一看,改用了麻黄汤,因为无汗,一付药下去,汗出烧退回家了。所以,用桂枝汤一定要注意汗的情况。

(林大夫接着说:)没错,所以不要自己看了一眼就胡乱用药。比如浮紧脉和浮缓脉的区别,书里是白纸黑字写的清楚,但是实际上有些时候分别不是那么清晰的,那时候就容易误用。

在桂枝汤和麻黄汤之间还是有过度地带的。比如麻桂各半汤,桂二越一汤等等。而且,有时候太阳证的同时可以兼有少阳证等等

提问:林医生,孩子如果有高热惊撅怎么办?

顺便说两句高热惊厥的问题。这是很多家长特别担心的地方。其实高热一般不会导致惊厥,两种情况例外。第一孩子先天体质特别不好,也就是肾虚的;第二,之前有过输液服用抗生素或寒凉中药误治的。总之,都是首先有了肾虚肾寒的基础之后,高热才会造成肝热,最后导致惊厥。之所以肝热,就是因为肾水不足以滋养了,所谓“水不涵木”。如果孩子先天没有明显问题,后天治疗没有不当之处的话,即使高热也不会惊厥。

顺便再说两个问题。

最近咳嗽的人很多,有大人也有孩子。在此提醒各位,不要随便自己用药。另外,发现一些人喜欢用通宣理肺治疗咳嗽。通宣理肺不是一个好的方子。它原本定位是外感受寒导致的咳嗽。但是方子中解表散寒的药物力量明显不足,反而过早地加上了黄芩这样的寒凉药。结果导致很多服用通宣理肺的患者,不但咳嗽解不了,反而会加重。今天还有患者跟我说,吃的是同仁堂的通宣理肺,觉得同仁堂的药都应该是对的啊。之前在群里就说过,同仁堂只是药店药厂,不是医学圣殿。同仁堂最多只能保证药材质量好。但是医是方向,药只是工具。方向如果不对的话,药材越好副作用就越大。因此不要迷信同仁堂。
     
最近有几个孩子积食发烧或咳嗽的,家长给吃山楂丸。以前在群里讲过小孩子不要随便吃健胃消食片的问题。同理,大山楂丸也不要随便吃。尤其不能在积食之后吃。大山楂丸是脾胃虚弱胃口不好的时候,可以作为辅助方法,适当吃一些。如果是已经积食了,就需要用通肠腑的药物。这时候再吃山楂丸,等于原本积食未去,又用药力助孩子更多吃东西,不是火上浇油吗。
     
另外,最近多个孩子因为吃水果出现腹泻腹痛或咳嗽的症状。详细询问后发现,很多家庭室温20度左右,于是认为室温的水果就是不凉的了。但是仔细想一下应该明白,人体37度,如果水果温度22度的话,也有15度的温差。15度的温差对于成人来说可能没问题,但是小孩子就很可能承受不了。北方有集中供暖,建议大家给孩子吃水果之前,可以先放在暖气上加温,然后再吃即可。总的来说,冬天少吃水果为好,吃些苹果、橙子就可以了。冬天不能吃的水果:西瓜、山竹、柚子、梨、柿子,另外螃蟹也是寒凉的,最好不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有效偏方
中药方剂:补心四物汤
· 千古止痛第一方应用锁谈
名家秘方:胡希恕验方大全之桂枝加减汤
治凉手凉脚的偏方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