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肾病 李铮的博客

肾病——四君子汤

 

我今天讲一个和肾有关的千古名方。

然后会从一个很小,小的微乎其微,微不足道,但却十分经典的中医名方伸展开去,通过一系列的名方和故事,谈几个中医治疗各种内科疑难杂症中,中药的选择以及治病思路的精当之处。

这个方子都有哪些药物呢?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这四个药简单吧,但却是宋代的国家级方书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收录的一首方子。一个很小的方子,只有4味药。——大家或许听说过,四君子汤。很平淡的一个补气基础方。呵呵。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体力差,面色苍白,气短懒言,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弱。

君药:人参——补益脾胃,脾胃健运,则体力得复,食少便溏改善。

     甘,微苦,微温,入脾肺经——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人参我们常常用党参代替,因为一个是价格比较高,另一个是常见病一般不需要补气过分,党参功效略差,取其性平。)

 

臣药:白术——苦温,健脾燥湿,加强健脾益气的作用。(白术守而不走,补益脾胃之力强,而苍术,走而不守,健脾燥湿之力盛。)

佐药:茯苓——甘淡,健脾渗湿。和白术和健脾祛湿之力更强。

使药:甘草——甘温,益气和中。

这个方子,有很多人知道,即使不知道,我们老百姓也知道,党参,是补气用的,还有和党参补脾益气作用很相似的黄芪,体力不够的时候,泡点党参、黄芪,会感觉对体力恢复有帮助。

那么我今天提到这个小方子,有什么意义呢?我先请大家记住,这几味药是补的哪里的气,脾肺是吧。脾肺在中医五行,属于一土一金,而土能生金,所以我们多认为,其实我们运用黄芪党参或者四君子汤来补益脾肺的根本在于,补益中土脾胃。

 

后来儿科名医钱乙在这个方子基础上加陈皮(理气)——异功散:可以治疗中土脾虚的同时兼治疗胸脘痞闷的气滞之症。

 

再后来,明代名医虞抟在《医学正传》中在异功散的基础上,加了半夏,等于四君子汤+陈皮+半夏,名为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气逆(呕吐呃逆等)

 

又过去100多年,清代的名医罗美编辑了《古今名医方论》,这本书精选了历代一些名方,书里有一首方子,就是在六君子的基础上加了木香和砂仁,这就是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痰湿气滞。(木香行气,砂仁:入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

 

其实我看,叫4,5,6君子汤也靠谱,对吧。呵呵。

 

可能有人会问,这个方子和肾有关么?怎么一直都是补脾益气,没有一点肾的事呢?

 

我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让大家自己来分析一下。

 

20世纪初,有位著名的学者胡适先生。非常有名。他本人十分崇尚西方科学,原本对中医药不仅不信任,而且还有着很大的成见。1920年秋,患了严重的肾病,水肿严重,患病后在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西医院治疗,最后被告知无药可治,这才在朋友的劝说下请当时名医陆仲安先生诊治,结果终获痊愈。这是胡适先生亲身经历和亲眼目睹到的中医药疗效使他改变了对中医药的看法,认识到了中医药的“真价值”。

据史料记载,胡适得的最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因为当时一位有名的西医俞凤宾博士,曾收集陆仲安先生为胡适诊治的部分方药,撰写为《记黄芪治愈糖尿病方药》一文,刊登在当年《中西医药杂志》上,内容如下:(屏幕)

    “胡适之先生,患肾脏病,尿中含蛋白质,腿部肿痛,在京中延西医诊治无效,某西医告以同样之症,曾服中药而愈,乃延中医陆君处方,数月痊愈。处方如下:生绵芪四两,潞党参三两,炒於术六钱,杭白芍三钱,山萸肉六钱,川牛膝三钱,法半夏三钱,酒炒芩三钱,云茯苓三钱,福泽泻三钱,宣木瓜三钱,生姜二片,炙甘草二钱。此系民国九年十一月十八日初诊,治至十年二月二十一日止之药方。”

 

大家首先看这个方子的组成:(屏幕)

党参   茯苓 炙甘草  白术(浙江于潜的白术质量好,所以叫于术)

生黄芪 泽泻 半夏    生姜

山萸肉川牛膝白芍   木瓜

 

本病,通过这个方子就可以知道,是脾虚湿盛,肾虚水停的证候。

一共12味药,大家看到了什么,四君子汤,加黄芪。其他的是些什么,生姜半夏,是降逆止呕的好药,水肿一症的后期重症,会出现水饮犯胃的症状,比如呕吐,厌食,非常厉害,接触过尿毒症患者的朋友应该了解。那么山萸肉我前文讲过,可以敛阴而不敛邪,配合白芍,一者养肾,一者敛四散之水邪。木瓜既可以配合茯苓泽泻化湿和中,还可以舒筋活络。而川牛膝,补肾的同时还可以利水通淋(过去曾经用单味药治疗血尿,效果很好),另外还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为糖尿病肾病的后期,肾脏微循环被破坏,目前中医也是采用活血化瘀的办法来调整,所以川牛膝的应用对肾病的治疗非常有指导意义。

而这个方子里,君药,大家都看得出,是生黄芪和党参,这两味药,分别从最初的3、4两,一直用到每味10两,(1920年的时候,中药的分量,一般1两30克左右)那么就是说,黄芪和党参的用量从一开始的90克直线用到了300克,分量是非常重的。为什么用这么大量的黄芪和党参?

这里要提到三个概念:

1,黄芪、党参皆甘温而不燥,参芪并用,大补元气。重用黄芪、党参于元气虚衰之人,决无躁急之苦。况糖尿病肾病、肝硬化腹水等疑难大证,多有属元气衰败而致水湿停蓄为患的,故当以大补元气为治本之法。使元气充沛,流行周身,五脏得元气而各司其职,三焦得元气而水道通行,则水湿祛,水肿消,水臌除,

2, 培土制水法的应用。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土能制水。所以,脾胃足,则水湿不易泛滥为灾。现在病人的肾病比较严重,水肿明显,这个时候,除了补益肾脏,以及利水渗湿之外,最应该考虑的,就是培补中土,即,补益脾胃,脾胃中土不虚,则可以正常运化水湿,从而达到利水的作用。

3, 肺主通调水道。

  中医认为,肺主宣发肃降,为水之上源,所以水湿泛滥的时候,通过黄芪和党参的大剂量应用,不但补脾,而且能补益肺气,肺脾肾三脏同调,促进水湿的排出,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治疗思路。

 

那么单单这样一个病例,能否说明“培土制水”这个理论是站得住脚的呢?

我再讲一个大家以前听说过的经典中医故事——扁鹊见蔡桓公,我叫它:蔡桓公纠结的35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古名方(11)四君子汤
千古名方11
经典经方丨天下第一补气名方: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补气方中“传家宝”!越是基础方,越要认真学
中医不传之秘究竟是什么|中医|传承
李建民:经方加减治疗膜性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