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肝胆疾病论治2慢性B型肝炎 作者:郭朋

摘自《肝胆病验方妙用》p.14~29

慢性B型肝炎

在我国,85%的慢性B型肝炎通过母婴传播,5%左右通过医院性传染,5%通过密切接触的血液和体液途径传播。母婴传播是我国B肝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B型肝炎蔓延的最好方法是做好新生儿计划免疫。

慢性B型肝炎是感染B型肝炎病毒,肝脏出现慢性、反复的炎症损害。临床上以疲乏、恶心、食欲减退、肝区不适、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等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的消化系统疾病。目前西医学认为,慢性B型肝炎总体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小时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小时CC及其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慢性B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辨证论治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肝着,属于中医“痞证”、“黄疸”、“胁痛”、“积聚”、“症瘕”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湿热疫毒所致,其中毒邪入侵、正气虚弱、气机郁滞、血瘀阻络常相互影响,使慢性B型肝炎出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等复杂情况。其病理改变以湿、热、瘀、虚为主,临床上辨证论治常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5个证型。

 1.湿热中阻

症见身目发黄而色泽鲜明,尿黄,胁肋胀闷,恶心,厌油腻,纳呆,口苦口黏,大便黏滞不爽,四肢困重,倦怠乏力,舌质淡,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以清利湿热,常用三仁汤加味(《温病条辨》)治疗,由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薏苡仁、竹叶、厚朴、半夏等组成。

加减:

热重,舌苔干燥明显者,加黄芩、槴子。

肝胆湿热者,加茵陈、龙胆。

气滞血瘀者,加丹参、赤芍。

痰多者,加胆南星、浙贝母。

见舌苔黄腻,纳呆,身重体倦,胸脘疡闷,口干不欲饮者,可合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

2.肝郁脾虚

症见胁肋胀满疼痛,抑郁烦闷,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食减少,腹胀便溏,舌淡有齿痕,苔白,脉沉弦。治以疏肝理脾,常用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或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味治疗,由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陈皮、川芎、甘草等组成。

加减:

脾虚明显者,加黄芪、党参。

食欲不振者,加白术、山楂、神曲、炒谷麦芽。

瘀血阻络者,加丹参、郁金等。

 3.瘀血阻络

症见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丝、肝掌,胁肋刺痛,肝脾肿大,舌质暗或有瘀斑,脉细涩弦。治以活血化瘀,常用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味治疗,由桃仁、红花、生地、当归、赤芍、川芎、枳壳、桔梗、牛膝、甘草等组成。

加减:

疼痛明显者,加元胡、乌药。

气虚血行无力者,加黄芪、太子参。

肝脾肿大者,加三棱、莪术、炮山甲。

大便溏泻、食欲不振者,加党参、神曲、山药。

大便干结者,加大黄。

阴虚者,加龟板、鳖甲。

出血者,加紫草、旱莲草、三七。

腹胀者,加大腹皮、佛手。

 4.肝肾阴虚

症见右胁隐痛,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舌干燥,目干耳鸣,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形体消瘦,舌质红,少苔或舌苔剥脱,脉细数无力。治以滋补肝肾,常用一贯煎(《续名医类案》)加味治疗,由生地、沙参、麦冬、当归、川楝子等组成。

加减:

口干多饮者,加知母、石斛、生石膏。

烦热甚者,加竹叶、黄连。

肝脾肿大者,加鳖甲、龟板、桃仁、红花、丹参。

伴有心肝阴虚者,加酸枣仁、柏子仁、百合、白芍、合欢皮、栀子。

若病久及肾,肝肾阴虚较重者,可合入二至丸(《医方集解》)。

5.脾肾阳虚

症见畏寒喜暖,面色不华或晦暗,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少腹腰膝酸冷,下肢浮肿或全身水肿,腹胀便溏或泻下清谷,小便不利,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脉沉细或沉迟涩。治以温补脾肾,常用附子理中汤(《阎氏小儿方论》)加味治疗,由制附片、干姜、人参、白术、炙甘草等组成。

加减:

小便不利,水肿明显者,加桂枝、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

食欲不振者,加陈皮、山药、焦三仙。

呃逆者,加清半夏、白术、吴茱萸等。

验方妙用

1.化肝解毒汤

【药物组成】虎杖、平地木、半枝莲各15g,土茯苓、垂盆草各20g,赤芍、姜黄各10g,黑料豆10g,生甘草3g。

【加减运用】

肝郁气滞者,加醋柴胡5g,香附10g。

气火郁结者,加丹皮、山栀各10g。

湿热中阻者,加炒黄芩10g,厚朴5g。

湿热在下者,加炒苍术、黄柏各10g。

湿热发黄者,加茵陈12g,山槴10g。

热毒偏重者,加龙胆草5g,大青叶、蒲公英各15g。

湿浊偏重者,加煨草果5g,晚蚕砂10g(包)。

血分瘀毒者,加白花蛇舌草20g,制大黄6g。

营分郁热者,加水牛角片、丹皮、紫草各10g。

肝血瘀者,加丹参10g,土鳖虫5g,桃仁10g。

肝血虚者,加当归、白芍各10g。

肝肾阴虚者,加桑椹子、旱莲草各10g。

阴虚有热者,加大生地、金钗石斛各10g。

脾气虚者,加党参、白术各10g,黄芪12g。

肾阳虚者,加仙灵脾、菟丝子各10g。

【用药方法】将上药放砂罐内,加冷水浸泡过药面,泡20分钟即行煎煮。沸后改用小火煎15分钟,滤取药液温服。每日1剂,煎服2次,上、下午各1次,食后2小时服。连服2个月为1疗程。一般应服用2~3个疗程,治疗前及每满1疗程,可复查肝功及B型肝炎病毒感染表面抗原标志物1次。

【适用病证】本方具有清解肝脏湿热瘀毒之功,适用于慢性B型肝炎迁延者及B肝病毒携带者,表现以湿热瘀郁为主证者。

【病案举例】单某,男,27岁,工人。病史:1988年5月因乏力、纳差,查肝功发现黄疸指数7U,SGPT(97U),HBsAg(十),自觉肝区隐痛,恶心欲吐,四肢乏力,就医检查诊为B型肝炎。先后用过多种中、西药物,经半年以上治疗,反覆查肝功能8次,转氨酶时升时降,澳抗一直为阳性,乃于1989年11月来我院治疗。就诊时症见:肝区时隐痛,恶心欲吐,纳谷不香,神疲乏力,口干,大便日行2次,但不溏,舌苔薄黄腻,舌尖暗红,脉弦滑。辨证施治:肝经湿热瘀结,木郁不能疏土,拟化肝解毒汤。药用虎杖、平地木、垂盆草各20g,土茯苓15g,贯众、紫草、黑料豆各10g,甘草3g,二妙丸12g(6)。服40剂后,自觉症状逐渐消失。原方再服25剂,复查肝功正常,B型肝炎病毒感染表面抗原标志物(一)。但尚不耐疲劳,上方去紫草、土茯苓、垂盆草,加制首乌、制黄精、大生地各12g,以扶正固本,服一疗程后,在我院及其他医院复查肝功等指标均为正常。

【验方来源】刘燕玲,洪慧闻。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肝胆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62.

【临证阐释】本方系我国著名中医临床专家、南京中医学院教授周仲瑛经验方。周氏认为,临证所见B型肝炎起病多缓,症状相对隐伏,病程长,每易持续迁延转成慢性。肝为藏血之脏,故湿热毒邪不仅蕴于气分,且常深入血分,瘀滞肝络,表现出湿热毒瘀交结的病理特点,致使热毒瘀结于肝,湿毒蕴遏脾胃。由于湿热毒瘀是发病的病理基础,贯穿于病变的始终,因此病理发生主要属于邪实。但邪毒久羁,热伤阴血,湿伤阳气,又可邪实与正虚错杂,导致肝脾两伤,病及于肾,表现肝肾阴血虚耗,或脾肾气虚、阳虚。本方辨证适用于湿热毒瘀互结的证候,旨在以祛邪为主,邪祛则正复。治疗重在清化湿热,化解肝毒,凉血化瘀。药用虎杖、平地木、半枝莲为主,辅以土茯苓、垂盆草相互协同而奏清热化湿解毒、凉血活血之效。佐以黑料豆、甘草,调养肝脾而解毒;取赤芍、姜黄入肝为使,增强凉肝活血作用。本方立意重在祛邪,慢性B肝总属邪盛而致伤正,祛邪即寓扶正之意。如并见正虚,则可适当扶正以祛邪。在治疗后的恢复巩固阶段,则须另用扶正调补为主的方药。本方用药重在活血,因为慢性B肝病邪多已深入血分,故宜以凉血和血为主,兼以清出气分湿热,但又忌用消克破血伐肝之品。

2.方药中教授治肝系列方(加味黄精汤、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功散和减味三石汤、升麻甘草汤)

加味黄精汤

【药物组成】黄精30g,当归12g,细生地30g,夜交藤30g,苍白术各10g,青陈皮各10g,甘草6g,柴胡10g,姜黄10g,郁金10g,薄菏3g。

【加减运用】

大便溏薄者,酌减生地用量。

血瘀明显者,加丹参30g,鸡血藤30g,名曰丹鸡黄精汤。

气虚明显者,加党参15g,黄芪30g,名曰参芪黄精汤。

【用药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5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ml为宜,每日服1剂,每剂分2次服用,饭后2小时温服。连服2剂,停药1天,每月可取20剂。

【适用病证】本方具有养肝疏肝,滋补肾阴,运脾和胃之功,主治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证见胸胁满闷、胁下疼痛、舌红苔少,同时兼见胃脘不适、纳少便溏等,属肝肾脾胃同病、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者。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消退之后体力未复者。

【病案举例】尹某,男,41岁,1972年9月初诊。患者自1964年以来,经常出现肝区疼痛,并伴低热(37.5~38 °C ),肝功检查正常。1968年在某医院作肝穿刺,疑诊肝炎。1972年2月“感冒”发热,肝区疼痛猝然加重,呈针刺样痛。经检查诊为肝癌,住院治疗。经多方处理,低热、肝区疼痛始终未能得到改善,全身情况亦日趋恶化,遂于1972年9月来诊。诊时,肝区疼痛、低热(37.5 ° C)、胃胀、纳差、便溏、形瘦、面色青黯、神疲气短、脉沉细弦数、舌质青赤、有瘀斑、苔薄白。肝脏触诊肋下5cm,质硬,表面不光滑,触痛。予参芪黄精汤。药后2周,白觉症状即逐日减轻。以后连用半年左右,诸证消失。实验检查:甲胎球(一),转肽酶、乳酸脱氢酶等均转正常出院。出院后继续来门诊以上方加减服用,一年后停药并恢复工作。随访至1990年仍健在。

【验方来源】刘燕玲,洪慧闻。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肝胆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3-98.

【临证阐释】本方是我国著名肝病诊治专家,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方药中教授治疗肝病的基本方。方中黄精、生地、当归滋水涵木;柴胡、郁金、青陈皮、薄荷疏肝理气;苍白术、甘草、陈皮运脾和胃;姜黄理气活血;夜交藤养血安神。诸药合用共奏疏肝柔肝、滋肾运脾、和胃理血之效。临床若能灵活应用,则必获益良多。

加味一贯煎

【药物组成】南沙参10g,麦冬10g,当归12g,细生地20g,金铃子10g,夜交藤30g,丹参30g,鸡血藤30g,柴胡10g,姜黄10g,郁金10g,薄荷3g。

【加减运用】

大便干结者,生地可加量至30g,并减少煎药时间,首煎20分钟即可。

大便偏溏者,生地酌减用量,并增加煎药时间,首煎可煎至1小时。

肝区疼痛较重者,加元胡10g。

腹胀明显者,加砂仁6g,莱菔子15g。

合并黄疸者,合入减味三石汤(方见后)。

【用药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5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ml为宜。每日服1剂,每剂分2次服用,饭后2小时温服。每服2剂停药1天,每月共服20剂。或间日服1剂,服药过程中,停服其他任何中西药物。

【适用病证】本方滋肾、养肝、疏肝,适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病。证见肝区疼痛,口干目涩,大便偏干,脉弦细滑数,舌质红苔薄黄干等。中医辨证属于肝肾阴虚,气滞血瘀者。

【病案举例】刘某,男,32岁,1989年10月初诊。两年来患者肝区疼痛,疲乏无力,在外院多次检查转氨酶均在500U以上,麝浊10U以上,麝絮(十~十十),诊断迁移性肝炎。长期服用西药保肝药物及中药清热利湿解毒剂,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善。来诊时,肝区疼痛,疲乏无力,纳谷尚可,口干渴欲饮水,睡眠不实多恶梦,大便偏干,小便偏黄,脉弦细滑数,舌质红,苔薄白中心黄而偏干。实验室检查:转氨酶500U以上,麝浊10U,麝絮(十十),诊断为迁延性肝炎。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湿热内蕴。予加味一贯煎合减味三石汤。1月后复诊,上述症状已基本消失,复查转氨酶220U,麝浊8U,麝絮(一)。再服上方1个月,1月后复查转氨酶、麝絮均转正常,麝浊6U。继服加味一贯煎原方,1月后再查,转氨酶、麝浊、麝絮均转正常。以后继续服用本方至半年后停药。服药期间,每月复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自觉症状,肝炎已愈,疗效巩固。

【验方来源】刘燕玲,洪慧闻。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肝胆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3-98.

【临证阐释】本方系在魏玉璜方“一贯煎”的基础上加减而成。方中生地、沙参、麦冬滋水涵木,养肝柔肝;当归、丹参养血和血;柴胡、郁金、川楝子、薄荷疏肝理气;姜黄、鸡血藤活血化瘀;夜交藤养血安神。诸药合用,共奏滋肾、养肝、疏肝活血之功。本方临床疗效可靠,然扶正有余,祛邪不足,故不宜久用。从肝病“毒虚”理论出发,本方宜与草河车汤、升麻甘草汤合用。

加味异功散

【药物组成】党参15g,苍白术各10g,茯苓30g,甘草6g,青陈皮各10g,黄精20g,当归12g,焦楂、建曲各10g,丹参30g,鸡血藤30g,柴胡10g,姜黄10g,郁金10g,薄荷3g。

【加减运用】肝区疼痛剧烈者,加金铃子10g,元胡10g。

【用药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5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ml为宜。每日服1剂,每剂分2次服用,饭后2小时温服。每服2剂停药1天,或间日服1剂,服药过程中,停服其他任何中西药物。阴虚患者服用本方注意中病则止,不宜长服久服,亦可在服用养阴方剂过程中间断服用本方。

【适用病证】本方具有健脾和胃、养肝疏肝、养血和血之功,适用于:(1)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病,证见胸胁满闷,胁下隐痛,纳呆纳少,便溏,舌质淡润,舌苔薄白,脉濡细等,中医辨证为脾胃气虚肝乘、气滞血瘀者;(2)上述肝病患者,虽见有阴虚证,但服养阴剂后,胃脘不适,纳差便溏者;(3)当前虽见有阴虚证,但询问病史,素体脾虚者。

【病案举例】刘某,女,54岁,1973年3月初诊。患者10年来经常胃脘胀满,大便偏溏,有胁下隐痛。1972年检查肝功,转氦酶200~300U,麝浊10U左右,A/G比值接近平均值,血小板10万/mm 3以下,诊断为慢性肝炎。一直服用中西药物,但肝功损害,未恢复正常。于1973年3月来诊。就诊时,症状同前,脉沉细而濡,舌淡润,苔薄白。检查肝功:转氨酶256U,麝浊10U,A/G:3.0/2.8,血小板8.6万/mm 3,诊断为慢性肝炎。中医辨证为病在肝脾,证属脾虚肝乘,气滞血瘀,予加味异功散加砂仁、莱菔子。服药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1个月后复查肝功,各项指标均有好转,治疗3个月后复查肝功恢复正常,以后多次复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1980年患者右侧乳房发现肿块,经某医院病理检查确诊为乳癌,行根治手术。术后肝区疼痛、脘腹胀满、大便稀溏等症状又复作,检查肝功各项指标均明显异常,A/G比值倒置。再予加味异功散,同时合用冬虫夏草粉。服药后,各症相继消失,肝功检查亦转正常,后仍间断服用加味异功散调理。现乳癌术后已10年,患者多次复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内,已恢复工作,疗效巩固。

【验方来源】刘燕玲,洪慧闻。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肝胆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3-98.

【临证阐释】肝病后期邪除止虚,土衰木枯,治疗的关键在于扶正。又久病多瘀故又当和血祛瘀。方中党参、苍术、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健脾益气、运湿和中;黄精、当归、丹参、鸡血藤养阴补血和血;青皮、陈皮、焦楂、建曲、柴胡、郁金、薄荷、姜黄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养肝,理气活血之功。方氏加味异功散,既补脾土、荣肝木,又畅肝气、调血脉,故为治疗肝病之良方。

【附】减味三石汤

【药物组成】生石膏30g,寒水石30g,滑石30g。

【用药方法】合入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功散、加味黄精汤方中同煎,煎服法亦同上。

【适用病证】该方清热利湿解毒,为治疗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之辅助方。一般与自拟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功散、加味黄精汤合用。适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合并黄疸或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转氨酶持续高限不降,中厌辨证为湿热盛者。

【病案举例】过某,男,42岁,1978年5月初诊。患者3年来肝功损害,确诊肝炎。转氨酶长期持续在500U以-上,百治不效。就诊时,肝区疼痛,疲乏无力,大便偏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细数,查转氨酶500U以上。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先予加味一贯煎。1个月后症状好转,但转氨酶无变化。考虑虽属阴虚,但挟有湿热,遂于原方中加入减味三石汤以清利湿热。1个月后复查肝功,转为正常。后连续服用此方3个月,每月复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遂嘱停药观察。10年来,患者定期复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内。在此期间,患者两次出国工作,颇为劳累,但肝功始终正常,肝炎治愈,疗效巩固。

【验方来源】刘燕玲,洪慧闻。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肝胆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3-98.

【临证阐释】本方系在《温病条辨》“三石汤”方基础上减味而成,对湿热型肝炎有卓效,但不单独使用,恐寒凉伤中。方中寒水石不仅清邪热,尚可利小便,使湿热从小便而解,与滑石相伍,其效更彰,故为治疗湿热肝炎之妙品,后学不可不知。

【附】升麻甘草汤

【药物组成】升麻30g,甘草6g。

【用药方法】常合入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味散、加味黄精汤方中同煎,煎服法亦同上。

【适用病证】本方具有解毒、和中之功,为治疗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之辅助方。一般与后面所述之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功散、加味黄精汤合用。适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功损害严重,转氨酶长期持续在高限,中医辨证属于毒盛者,恰合用该方。

【病案举例】郭某,女,30岁,1969年5月初诊。患者确诊肝炎已10年。经中医药物治疗,10年来转氨酶一直持续在500U以上始终不降,麝浊10U,多方无效。就诊时,患者肝区疼痛,疲乏无力,纳差,舌红,脉弦细滑数。根据上述病证,辨证为肝肾阴虚,波及脾胃,邪毒炽盛。拟养肝助脾疏肝,佐以解毒为法,予加昧黄精汤合升麻甘草汤治疗。升麻最大用量为45g。服药2周后,症状明显好转。1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肝功,转氨酶、麝浊均下降至正常值,仍宗上方继续治疗2个月,每月复查肝功均保持正常值,诸症消失。停药1年后复查肝功仍在正常范围内。1983年患者因他病来诊,述自1969年治疗取效后,10余年来肝功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验方来源】刘燕玲,洪慧闻。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肝胆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3-98.

【临证阐释】方中升麻辛甘、微苦、微寒,擅清热解毒;甘草和中调药,又擅解毒。二药合用,解毒而不伤中,扶正而不恋邪,共奏解毒、和中之功。本方虽小,但功效卓著,妙不可言。单方中升麻一味的运用,就值得玩味。考升麻《本经》谓其“除百毒,辟瘟疫、瘴气、邪气、中毒、时气毒病....”《本草备要》谓:“轻,宣,开阳,解毒。....解百药毒,吐蛊毒,杀精鬼。”可见本品擅长攻毒、解毒。而肝炎为病毒所致,属中医疫毒范畴,业已被广大医家公认。故尔,从祛邪角度而言,本品于肝炎最相适宜。另外,本品用至30g,超出常量数倍,亦应引起后学重视。

3.舒肝化瘀汤

【药物组成】柴胡9g,茵陈20g,板蓝根15g,当归9g,丹参20g,莪术9g,党参9g,炒白术9g,黄芪20g,女贞子20g,五味子15g,茯苓9g。

【加减运用】

有湿热证候或瘀胆现象的,方中茵陈可重用40~60g,以利于清利湿热,再加赤芍、槴子,是出于祛瘀利胆的目的。

虚羸不足严重,偏于阳虚者,酌加淫羊羞、仙茅、肉桂以温补肾阳。

偏于阴虚者,酌加生地、枸杞等以滋补肾阴

对于肝硬化代偿失调,血脉瘀滞、阳虚不化所出现的腹水,根据“去菀陈痤”、温阳利水的治则,在重用补益脾肾和活血祛瘀之品的基础上,尚须酌加理气利水之品,如大腹皮、茯苓皮、泽泻、白茅根等,如此标本兼治,有利于腹水消除,恢复肝脏代偿功能。

【用药方法】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每剂煎煮2次,每次煎煮30分钟,将2次所煎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温服。亦可共碾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日服3丸。

【适用病证】具有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清解祛邪,培补脾肾牙之功,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血瘀阻络者。

【病案举例】马某,男,45岁,汽车司机。1988年3月来诊。患者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罹A型肝炎,曾经住院治疗。1985年2月经检查又感染B型肝炎,经多方治疗,迁延不愈。来诊前经某医院检查肝肿大2~3cm,质地中硬,化验肝功能异常,血浆蛋白异常。诊为“慢性B型肝炎活动期”。症见:右胁胀痛,胁下症积,有触痛,脘痞纳呆,泛恶厌油,疲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细弦。证系肝瘀气滞,脾肾两虚,湿毒侵犯。拟调肝化瘀,补益脾肾,兼顾清解祛邪。治以内服舒肝消积丸,每日早、中、晚各1丸,并配服舒肝化瘀汤加白花蛇舌草20g,每日1剂。连续服丸、汤药3个月,经检查肝脏回缩2cm,质地变软,肝功和蛋白异常消除,自觉症状消失,体力恢复。2年多后,身体健康,病情无反复。

【验方来源】杨远高。专科专病特色方药丛书。肝胆病特色方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

【临证阐释】本方是我国《内经》著名研究专家、甘肃中医学院周信有教授经验方。周氏认为,湿热夹毒,邪毒留连,是各种病毒性肝炎致病的主要原因;正气虚损,免疫功能紊乱低下,是发病的重要病机;肝失调达,气滞血瘀,又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因此,本方组成采取解毒化湿、补虚、祛瘀三法合用的治疗原则,通治各种病毒性肝炎。方中以柴胡调达肝气;茵陈、板蓝根、茯苓等清热利湿,抑制病毒;当归、丹参、莪术等养血调肝,和血祛瘀,以扩张肝脏血管,增强肝内血液循环和增加肝脏血流量,从而起到改善肝脏营养及氧气供应,防止肝脏细胞损害、变性和纤维组织增生,以防肝病的发生发展,并促使肝病恢复;党参、白术、黄芪、女贞子、五味子等为扶正补虚之品,参、术、芪健脾益气,从而有利于血浆蛋白的提高,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其中五味子酸收入肝,使转氨酶不致释放出来,从而起到降酶作用。上药配伍,全面兼顾,起到中药处方综合作用和整体调节作用,这是运用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一大优势。

4.舒肝解毒汤

【药物组成】当归12g,白芍15g,柴胡15g,茯苓15g,板蓝根15g,败酱草15g,茵陈30g,川楝子12g,银花15g,蒲公英15g,甘草6g,生姜10g,红枣5枚。

【加减运用】

若两胁胀痛甚者,加青皮、佛手、川朴。

若纳差、腹胀者,可加焦三仙、鸡内金。

若右胁肋痛甚者,可加玄胡、郁金、丹参。

若肝脾肿大者,可加炙鳖甲、三棱、莪术。

若转氨酶升高者,可加五味子、黄芩、半枝莲。

若体倦乏力者,可加太子参、黄芪等。

本方是赵氏治疗慢性B型肝炎的经验方。临床根据病情,随证灵活加减,每获良效。

【用药方法】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每剂煎煮2次,每次煎煮30分钟,将2次所煎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于饭后l小时温服。

【适用病证】本方具有疏肝健脾,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急、慢性B型肝炎,或有胁肋疼痛隐隐,或两胁胀痛不舒,中医辨证属于湿热中阻、肝郁气滞者。

【病案举例】简某,男,36岁,1991年3月24日就诊。自觉全身疲倦乏力,右胁肋隐隐作痛,初未介意。1990年9月前体检时发现转氨酶升高(84U),表面抗原阳性(1:64)。随后又作“两对半”,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曾服肝泰乐、肝必复、云芝肝泰、灭澳灵和复方树舌片等药半年,病情时轻时重。复诊见右胁肋隐隐作疼,脘腹胀满,纳差,体倦乏力,小便微黄,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细稍数。遂以舒肝解毒汤加减:当归12g,白芍15g,柴胡15g,茯苓15g,板蓝根20g,败酱草15g,茵陈30g,川楝子15g,银花15g,公英15g,五味子12g,焦三仙各12g,甘草6g,生姜、红枣为引,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连服9剂,饮食略有增加,照上方加鸡内金10g,继续服用。

4月12日三诊,又服药9剂,饮食明显增加,胁肋疼痛减轻,继续照上方取用。

4月26日四诊,连续服药32剂,做肝功能检查:转氨酶正常(20U),HBsAg阴性(1:8),“两对半”仅有抗HBe阳性,余项皆为阴性。为巩固疗效,照首方去银花、公英、茵陈、川楝子,加党参12g,黄芪20g,继续服用近2个月,肝功检查均正常,“两对半”各项皆为阴性。随访半年,身体健康,复查“两对半”3次诸项皆为阴性。

【验方来源】刘燕玲,洪慧闻。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肝胆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73-574.

【临证阐释】本方是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赵清理经验方,赵清理教授于1985年创办张仲景国医大学并任校长。赵氏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是人体气机运行畅达的保证。若情志不遂,肝木失于条达,肝体失于柔和,以致肝气横逆胁痛等症随之而起。且肝木为病,易于横侮脾土,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中土受损,人体气机之升降逆乱,诸症风起。故本方使用疏肝解郁之品意即顺其条达之性,发其郁遏之气,正合《内经》“木郁达之”之旨。又伍健脾助运之味,实上以御木侮。且肝气有余,则肝血不足,所以肝郁易致血亏,虚则外邪侵入,恋于肝内,故更佐清肝解毒之剂,补肝体而和肝用,以消除外来之邪毒,如是则体用兼顾,肝脾并治,共奏祛邪扶正之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茯苓、甘草、干姜、红枣健脾和胃,此乃逍遥散抑肝健脾之意;板蓝根、败酱草清热解毒,抗菌谱较广,又兼有抗病毒作用,尤其对肝炎病毒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银花、公英清热解毒,对多种细菌、病毒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茵陈、川楝子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对多种病毒、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肝胆疾患所常用。以上诸药相伍,既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杀灭病菌等作用以祛邪,又可通过疏肝健脾而调动机体抗病挑以扶正,此即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实乃治疗慢性迁延型肝炎的理想方剂。

5.贯桑饮

【药物组成】贯众15g,田基黄15g,桑椹子15g,土茯苓15g,平地木15g,虎杖30g,丹皮10g,郁金10g。

【加减运用】

若见肝区胀痛、脘腹满闷不适之时,可加柴胡、枳壳、郁金、川楝子、红花等。

如湿热蕴结、肝脾气滞、舌苔黄腻、脘腹胀满、食少泛恶、小便黄赤,加入苍术、厚朴、半夏、木香、黄连、枳壳、泽泻等。

伴SGPT增高,可加白花蛇舌草、茵陈、垂盆草、苦参、半枝莲等。

病久迁延,瘀阻络脉,或正虚肝脾不调,可加桃仁、丹参、红花、三棱、郁金、枳壳理气活血、和络止痛,也可用当归、白芍、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等养肝调脾、扶正补虚。

【用药方法】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每剂煎煮2次,每次煎煮30分钟,将两次所煎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于早晚温服。

【适用病证】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护肝解郁之功,用于无明显临床症状的B肝患者及B肝病毒携带者。

【病案举例】稽某某,男,南京人。初诊时除表现为上腹部偏右即胆囊区部胀满、压痛外,余无特殊不适。B超提示胆囊壁模糊粗糙,肝功能:SGPT(110U),KGT(68U),B肝两对半HBsAg(十),HBc(十)。根据辨病为主,结合辨证原则,治疗选用贯桑饮加柴胡、枳壳、白花蛇舌草。连续服药一月后,SGPT、KGT均明显下降,胆囊肿痛大减,原方继续进服3月,复查除HBsAg(十)外,余项全部正常,临床症状也消失。

【验方来源】米一鹗。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9,4-6.

【临证阐释】本方是首批国家级老中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汪履秋教授的经验方。B型肝炎往往没有临床表现,中医对此似乎无证可辨,汪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变部位仍在肝脾,湿热毒疫是其病理因素,故将治疗方法重点放在清热解毒、顾护肝体上。本方首选苦寒的贯众、田基黄、土茯苓、平地木、虎杖等,入肝脾以清热解毒、化湿辟秽,为抗B肝病毒的辨病用药;《普济方》有桑椹子善治水肿胀满的记载,因其味酸气凉,能养肝肾,利水消胀;再配上郁金、丹皮二药理气行瘀,更为全面,以利于改善肝功能,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统观全方,意味深长,既不失中医辨证用药的传统特色,又参进辨病内容,针对性强。

6.肝炎灵汤

【药物组成】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党参15g,云苓30g,夏枯草15g,灵芝15g,白花蛇舌草30g,柴胡10g,丹参30g,山甲10g,虎杖15g,茵陈30g,五味子15g,鸡内金15g。

【加减运用】

若胁肋疼痛甚者,加元胡、枳壳。

腹胀甚、舌苔白厚腻,加薏苡仁、砂仁。

便秘者,加川军。

呕吐甚者,加半夏、竹茹。

肾虚者,加淫羊藿。

血瘀甚者,加红花、鳖甲。

牙龈出血者,加三七粉(冲服)。

【用药方法】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每剂煎煮2次,每次煎煮30分钟,将两次所煎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30天一疗程,一般用3~6个疗程。

【适用病证】本方具有益气健脾,活血解毒,祛湿化痰之功,适应于全身乏力,纳呆少食,口干苦,脘腹痞闷,恶心,呕吐,胁肋刺痛或胀痛,面色晦暗无光泽,舌苔厚腻或白或微黄,脉弦细无力者。

【病案举例】张某某,男,32岁,2001年5月12日以间断出现恶心、厌油、腹胀、纳呆3年,加重伴尿黄半月来诊。曾按“胃炎”治疗多日无效。现倦怠无力,罚睛及面部均见黄染,尿黄如浓茶水样,面色晦暗无光泽,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厚微黄,脉弦细无力;肝区有明显叩击痛,B超显示肝肋下2cm,边缘稍钝,肝回声粗糙;化验肝功能显示:总胆红素82.3μmol/L,谷丙转氨酶408U/L,谷草转氨酶392U/L,B肝五项:HBsAg(十)、HBeAg(十)、HBcAb(十)。中医诊断为:湿热内阻中焦,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西医诊断为:慢性活动性B型肝炎。治疗上给予健脾益气,疏肝行气,活血通络,清利湿热。药方以肝炎灵汤加味: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党参10g,云苓30g,夏枯草15g,灵芝15g,白花蛇舌草30g,柴胡10g,丹参30g,山甲10g,虎杖15g,五味子15g,鸡内金15g,元胡15g,薏苡仁30g,半夏10g,红花10g,砂仁10g。共煎服60剂,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验方来源】陈爱玲,李雷。自拟肝炎灵汤治疗慢性B型肝炎89例观察。中外健康文摘,2008,5(1):75.

【临证阐释】慢性B肝疫毒内伏,正气不足,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缠绵难愈。临床治疗宜益气健脾以固本,活血解毒,祛湿化痰以治标。张仲景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方中用党参、白术、云苓健脾养肝祛湿;黄芪、白术与防风配伍为玉屏风散方,以益气祛邪,长期服用可防止外邪的侵入,而又不留内邪;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灵芝解毒化浊;茵陈、虎杖解热利尿利胆,使湿热毒邪有所出;肝喜疏恶郁,故用柴胡调达肝郁;丹参、山甲活血通络,软肝化坚;五味子保肝降酶;鸡内金以健脾除胀;共奏扶正祛邪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芪、党参、云苓、白术、防风能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白花蛇舌草、灵芝、丹参、山甲能抑制B肝病毒复制,清除免疫复合物,改善微循环,增加肝血流量,减轻肝小叶炎症细胞浸润,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促进损伤肝细胞修复;茵陈、虎杖抗肝损伤,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五味子降低转氨酶,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通过长期临床应用表明,本方具有保肝、降酶、抗病毒、抗肝纤维化作用,且能调节B肝患者的免疫状态。长期服用无明显的副作用,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7.草河车汤

【药物组成】草河车30g,青皮12g,苏木6g。

【加减运用】

如热毒较甚,将草河车更为凤尾草30g。

大便溏者,减草河车,加贯众30g。

有黄疸者,加茵陈15g,槴子10g。

在肝硬化早期可加山楂30g。

腹水较明显者,加郁金15g,槟榔30g。

伴见脾胃虚弱者,加茯苓15g,白术12g,党参12g等。

【用药方法】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每剂煎煮2次,每次煎煮30分钟,将2次所煎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适用病证】本方具有清热活血、舒肝止痛之功,适用于现代医学所诊断的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活动期,或单项转氨酶增高者,临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明显而肯定。临床症见肝经郁热,两胁胀痛,心烦急躁,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

【验方来源】李宝顺。名医明方录。第三辑.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3,347-348.

【临证阐释】本方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家宋孝志教授经验方。胁痛是肝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正如《灵枢?五邪篇》所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临床引起肝之为病的原因很多,笔者根据《素问》“肝喜条达,又主藏血”及“肝热病者...胁病痛,手足躁,不得安卧”等论述,并从长期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肝病发生的最主要病机是气不调达、血不和畅及肝经郁热。因此治疗当以清热解毒,理气活血为组方原则。草河车汤就是本着这一原则而组成的。草河车经临床验证,对改善肝功能,降低转氨酶,控制临床症状均有较好的作用。方中药物虽简单,但配伍严密,用量讲究。草河车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是为主药,用量亦重,常用30g。青皮辛散温通,苦泄下气,入肝胆经,可疏肝破气,清泄止痛,又防草河车苦凉太过。苏木入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本草纲目》云:“苏木乃三明经血分药,少用则和血,多用则破血”。放在方中以用6g为宜。本方药简、便、廉,用之灵验;临床可连续服药2~4个月,无不良反应。对于肝功能不正常患者,不管有否临床症状,均有疗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肝肾阴虚证)验方1首,养血柔肝、滋阴补肾
肝炎治疗偏验方 【中药讨论专版】
国家级秘方:迁延性肝炎奇效验方升麻甘草汤
仲景治肝特色与临床发微[广州中医药大学——李赛美]
张云鹏 > 证治经验 七、肝炎辨治的探讨
肝病降酶三治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