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州区中医院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成稿)36
通州区中医院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
规范
2012年8月
(内部资料,仅供参考)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
一、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范(14种)
1.毫针技术 2.头针技术
3.耳针技术 4.三棱针技术
5.眼针技术 6.火针技术
7. 腕踝针技术 8.穴位注射疗法
9.皮内针技术 10.醒脑开窍技术
11.皮肤针(梅花针 ) 12.鼻针技术
13.电针技术 14.口唇针技术
二、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5种)
1. 直接灸技术 2. 隔物灸技术
3. 悬灸技术 4. 热敏灸技术
5.温针灸技术
三、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1种)
1.刮痧技术
四、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范(7种)
1. 留罐技术 2.闪罐技术
3.走罐技术 4. 针罐技术
5.刺络拔罐技术 6.药物拔罐技术
7.刮痧拔罐技术
五、中医微创类技术操作规范(2种)
1.针刀技术 2.拨针技术
六、推拿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9种)
1.皮部经筋推拿技术 2.脏腑推拿技术
3.关节运动推拿技术 4.关节调整推拿技术
5.经穴推拿技术 6.导引技术
7.小儿推拿技术 8. 器物辅助推拿技术
9.耳鼻喉擒拿技术
七、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8种)
1.穴位敷贴技术 2.中药熨敷技术
3.冷敷技术 4. 湿敷技术
5.熏蒸技术 6.泡洗技术
7.淋洗技术 8.中药灌洗肠技术
八、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8种)
1.理筋技术 2.复位技术
3.正骨技术 4.夹板固定技术
5.石膏固定技术 6.支架固定技术
7.牵引技术 8.练功康复技术
九、肛肠类技术操作规范(3种)
1.注射固脱技术 2.痔结扎技术
3.挂线技术
一、针刺疗法操作规范
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臵,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3.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4. 补泻手法
4.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
4.2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
4.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 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7. 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8. 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9.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臵舒适卧位,整理床铺。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 妇女怀孕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3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
3. 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4.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 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及肺脏的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腔,导致创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甚则呼吸困难,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因此,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
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7. 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8. 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2、头皮针
【概述】
头皮针法又称头针法,是通过刺激头部发际区域的特定部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头皮针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真正在临床上推广则在70年代以后。通过大量病人的治疗,证明头皮针法不仅方法简便安全,而且对脑部引起的多种疾病有独特的效果。 和体针取穴不同,头皮计穴位有着六大不同的体系,且各有特点。主要的为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焦顺发头皮针穴名体系和方云鹏头皮针穴名体系三家。其中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但对初学者来说,掌握上有一定难度。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通州区中医院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成稿)36等内容。
1234>>1516
【】
最新搜索
通州区中医院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成稿)
情感化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十七章复习课导学案
新型有机肥――绿旺达生物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执业医师基本技能操作:针灸
中医针灸——毫针刺法及操作
埋线技术操作规范与应用│没想到对单纯性肥胖效果这么好!
中医针灸学基础《持针法》
针灸的操作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