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之虚劳篇

 

  现代人饮食不节、房劳过度、起居无常,多数都属于虚劳之证,已非“时方”所能医也!但西医理论一统天下,否定“元气学说”,百姓基本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患虚劳病,一有症状,便以为是吃了什么不洁之物,根本就不会想到自己已经元气虚弱,甚至还要按照西医的要求加强锻炼,使本已虚弱的元气更加虚弱,实在是无辜!现将“五痨、七伤、六极”的概念列举如下,使百姓可以根据症状分析病因,从而及时治疗并改正生活习惯。
  所谓五痨:
  1、肺痨,令人气短,面肿,不闻香臭;
  2、肝痨,令人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惧不能独卧,目视不明;
  3、心痨,令人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时或溏泄,口中生疮;
  4、脾痨,令人舌本苦直,不能咽唾;
  5、肾痨,令人背难以俯仰,小便黄赤,时有余沥,茎内痛,阴湿囊生疮,小腹满急。
  此五者,痨气在五脏也。
  所谓七伤:
  1、太饱伤脾,脾伤则爱叹气、欲卧、面黄;
  2、大怒气逆伤肝,肝伤则少血目暗;
  3、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则气短、腰脚痛、下肢寒冷;(久坐湿地即指长期不活动)
  4、过食冷饮伤肺,肺伤则气少,咳嗽鼻鸣(鼻炎);
  5、忧愁思虑伤心,心伤则苦惊,喜忘善怒,夜不能寐;
  6、风雨寒暑伤形,形伤则发落,肌肤枯槁;
  7、恐惧不节伤志,志伤则恍惚不乐。
  此七者,为七情所伤也。
  所谓六极:
  1、气极,气极主肺。令人内虚,五脏不足,邪气多,正气少,不欲言;
  2、血极,血极即脉极,主心。令人无颜色,眉发堕落,忽忽喜忘;
  3、筋极,筋极主肝。令人数转筋,十指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
  4、骨极,骨极主肾。令人瘦削,齿苦痛,手足烦痛,不可以立,不欲行动;
  5、肌极,肌极即肉极,主脾。令人羸瘦无润泽,饮食不生肌肤;
  6、精极,精极主五脏,五脏主藏精。令人少气,吸吸然(爱深吸气)内虚,五脏气不足,毛发落,悲伤喜忘。
  此六者,痨之甚,身体瘦极也。
  那些后背长斑点和红点的人,就是因情志不遂而患虚劳病的人。
  治疗原则以补养为宜,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相得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其要也。而且,虚劳症多有骨蒸劳热咳嗽,世医多用二皮(地骨皮、牡丹皮)清心,二冬(麦冬、天冬)保肺,却不知“土旺则金旺,水升则火降”,全在真元上用功,切不可只在保肺、清心上费力。
  孙思邈常用炙甘草汤治疗虚劳症,方中桂枝、生姜(不可去皮)各用至20~30g,服后发热汗出,令患者淋漓粘腻一昼夜,透此一关,而后去桂枝、生姜,3倍人参,随继服用,可使荣卫盛而诸虚复,大补阴阳。对于脉象结代的危症患者,服用此方可以复脉活人,故又称复脉汤。
  炙甘草汤方药:
  炙甘草40g,嫩桂枝30g,红人参10g,生地黄90g,麦门冬20g,生阿胶30g,火麻仁10g,鲜生姜30g,红大枣12枚(擗),糯米酒500g。
  小建中汤药方:
  生芍药80g,嫩桂枝40g,炙甘草40g,鲜生姜30g,红大枣15枚(擗),葡萄糖粉30g(兑入),(生黄芪20g)。
  真武汤药方:
  云茯苓30g,炒白术20g,鲜生姜30g,白芍药30g,炮附子20g。
  二加龙骨汤药方:
  生芍药20g,生龙骨20g,生牡蛎25g,炙甘草10g,炙白薇10g,鲜生姜30g,炮附子10g,红大枣四枚(擗)。
  其中,以小建中汤加生黄芪作为主方也是非常有效的(必须在下焦无寒邪、上焦无虚火的情况下使用黄芪,有虚火则改用附子)。
  倘若服用小建中汤期间出现虚汗过多、心悸情况时,用二加龙骨汤;若吐血,用理中汤、甘草干姜汤;若气短小,用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若发热咳嗽,用小柴胡汤去人参、姜、枣,加干姜、五味子;若腿脚沉重(或肿)而无力、舌苔薄白、舌边有齿痕时,用真武汤。总以温脾为上乘之法。
  虽列数方,应以“辨证施治”为原则,且定要参照脉象——无论浮沉大小,但渐缓则渐有生意;若弦甚者病必甚,数甚者病必危,若以细微而变为紧数,则百无一生矣!
  现今之患者,以弦脉居多,已非药力所能及,只有重灸关元穴和中脘穴,或重灸膏肓穴,或三大补穴相间施灸,并辅以四逆汤、参附汤、理中汤、小建中汤巩固疗效,方有可能扭转乾坤。
  虽说“重灸”,但以每日灸10壮、以百日为期,待休息百日后再灸百日,方可奏效。因为虚劳患者必定精亏血少,重灸恐伤精血,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施灸方法和注意事项可参考《灸法直论》一文。
  因虚劳患者气血不畅,多生瘀血,称为干血痨。必须先服白通汤、四逆汤去寒助阳,而后服用通窍活血汤、大黄蟅虫丸破除瘀血,此后患者方能受补。
  在《伤寒论》中,治疗虚劳有三总方:理中汤补脾,调和阴阳之方;附子汤扶坎中之阳;炙甘草汤补离中之阴。
  同时说明:附子理中汤主要恢复人体的消化功能,小建中汤主要恢复人体的吸收功能。望业医者体会其中道理,方可活学活用。
  必须注意:任何药物,都只是祛除寒邪,通行经脉,暂时补给少量脏腑经气而已,完全没有补充真阳精气的作用。任何补药就像大灾之年向灾区人民放赈一样,不可能解决人民对饮食的根本需求。切记!(放赈就是施粥而不是施饭菜)
  总之,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以“扶正祛邪、辨证施治”为原则,时刻注意在病情的变化中灵活使用“六经辨证”进行诊断和治疗。患者在1年之内,绝对禁止房事!
 
 
补充:小建中汤应用的理论研究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仲景根据《灵枢·终始》篇:“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的理论,创立了小建中汤描疗虚劳。文通过分析、归纳清末以前小建中汤的应用,包括医案、医论,总结出小建中汤的主症有虚弱症状,和一组气血阴阳不足基石上出现的气血阴阳不和的症状。虚弱症状主要是脾虚症状,或者体质虚弱,或者劳伤。脾虚症状有纳呆、身倦、便溏、萎黄、消瘦。气血阴阳不和引起的症状有寒热、腹痛、汗出、畏寒、身热、;或者根据发病,疾病的主症可判断有气血阴阳不和的状态。脉象则体现出这种虚实夹杂,古代医案中以弦、细、虚脉为主,可作为临床应用参考。小建中汤的病机是气血阴阳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有气血阴阳不和。小建中汤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治疗的病种很多。然后分析小建中汤应用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小建中汤治疗五脏阴阳俱虚的虚劳为复杂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临床治疗的思路。治疗正虚外感而不用祛邪药,阴阳俱虚的寒热不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疗其它脏腑的疾病用“建中法”,这些体现了中医治病以人为本,注重正气,治病求本的基本思想。它是通过恢复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使人体达到阴阳的平衡。最后从“建中法”来认识和指导小建中汤的应用。小建中汤不同于—般的补脾胃之剂,理解小建中汤的立法,不但对灵活应用小建中汤有帮助,同时能够帮助我们活用小建中汤对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建中法”即建复中气,而发挥中焦脾胃后天之本的作用,即脾胃生化气血,调衡五脏阴阳气机,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后世医家李东垣论述了五脏之脾胃病,叶天士、吴鞠通用建中法治疗虚劳,都是建中法的发挥应用。“建中法”由小建中汤而出,作为一种法,与之相对应的方剂不只是文中提到的小建中汤类,它对中医临床治病、遣方用药也有指导作用。凡是由中虚导致中气失于转枢的疾病,都可以考虑用建中法。凡是能够建立中气,使中气发挥转枢作用,长养四旁,使人体阴阳达到平衡,都是建中的方法。

 

小建中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饴糖 二两调服 炙草 二钱 大枣 六钱 桂枝 钱半 生姜 一钱 白芍 三钱

    治虚劳里急、腹中痛、衄、手足心烦热、咽干口燥、梦中失精、四肢痛者,脉象浮虚或濇数。

此治胆经相火不降之法也。虚劳者,气血皆虚,劳极困乏之意。里急腹痛者,胆木不降则肝木不升,郁而不舒,冲击作痛也。肝胆的肉质,俱在身右。肝经胆经的作用,则胆经作用在右,肝经作用在左。必胆经相火下降之气,藏于少腹。然后发生肝经作用。胆经作用在右降,肝经作用在左升也。言肝胆必称肝木胆木者,木本生火。胆木降生相火,肝木升生君火。人身肝胆,秉造化的木气而生,所以肝胆之病,属木气之病。

衄者,鼻中血出。肺窍于鼻。胆木不降,相火逆行,肺金被刑,不能收敛也。肺秉造化的金气而生,有收敛的作用。金性收敛凉降,火性发散热腾。造化的火气,能克金气。人身的火气,能克肺气。故曰肺金被火刑克,不能收敛也。

手足心热烦者,甲木不降,心包相火逆行,故手心热。乙木不升,郁生下热,故足心热也。甲乙乃分别木气的阴阳的符号。不曰甲木乙木,只曰胆木肝木亦可。惟不曰胆木肝木,只曰胆腑肝脏则不可。只曰胆腑,如何能使手心热。只曰肝脏,如何能使足心热乎。手心,乃心包经穴道。心包属相火,故胆经相火之气不降,心包相火不降,手心即能作热。足心乃肾经穴道,肝木生于肾水,肝木之气不升,下陷于肾水之位,故足心即能作热。

咽干口燥者,甲木不降,风热耗伤肺液也。风者,人身之动气,为木气所发生。甲木下降,风气自平。甲木乃阳性之木。如其不降,阳性主动,风气亦动。风动狂肆,肺金不能收敛,则肺家津液即被风木耗伤。金伤不降,火气不收,故燥热也。肝胆,病则疏泄。疏泄者,木气之作用。凡动风发热,皆木气疏泄使然。故言肝胆,必曰木气,惟肝胆本脏肉质有病,则曰肝脏胆腑也。

梦中失精者,甲木不降,相火拔根。子半阳生,阳生木动。经脉滞塞,运动不通。阳气郁阻,故疏泄而梦中遗精也。妇人带病,亦经脉滞塞,甲木不降,水气不藏之故。

四肢痛者,四肢秉气于脾胃。土困木贼,津液干枯。脾胃病于内,荣卫经络瘀塞于外也。荣卫,详下文桂枝汤麻黄汤。

木火金水俱病,中气之虚极矣。中气虚极,不能运化四维,故病如此。

此病全胆经甲木不降,克伤中气,相火上逆,烧灼肺液,腠理瘀塞而起。故方中重用芍药,以降甲木敛相火而通腠理。重用饴糖,以养津液,并用炙草姜枣以补中气而调荣卫。甲木乙木本是一气。甲降则乙升,故重用芍药以降甲木,轻用桂枝以升乙木。木调土运,肺降津生,火降归根,中气转旺。经气之升降既复,木不克土。脾胃气和,饮食加增,气血充足,故虚劳诸病皆愈。腠理,详原理下篇。脉象濇而数,濇为津少,数为中虚,又为虚热。浮虚者,火逆中虚故浮虚也。

降胆经必重用中气药,中气旋转则四维升降也。建中气必降胆木,四维升降则中气旋转,中气生于相火也。此轴轮并运之法。

【方名】小建中汤

【出处】《伤寒论》

【分类】温里剂-温中祛寒

【方诀】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更加黄芪名亦尔,表虚身痛效无过。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取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溶化,分两次温服)。

【方论】本方为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组成。方中重用饴糖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桂枝温阳散寒;芍药和营益阴;炙甘草调中益气。诸药合用,共奏温养中气,平补阴阳,调和营卫之功。

【禁忌】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火旺之胃院疼痛忌用。

方解

本方病证因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中焦虚寒,肝木乘土,故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化源匮乏,气血俱虚,故见心悸、面色无华、发热、口燥咽干等。症虽不同,病本则一,总由中焦虚寒所致。治当温中补虚而兼养阴,和里缓急而能止痛。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 名之。

本方是由桂枝加芍药汤,重用饴糖组成,然其理法与桂枝汤有别。桂枝汤以桂枝为君,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营卫不和证;本方以饴糖为君,意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主治中焦虚寒,虚劳里急证。

化裁

若中焦寒重者,可加干姜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力;兼有气滞者,可加木香行气止痛;便溏者,可加白术健脾燥湿止泻;面色萎黄、短气神疲者,可加人参、黄芪当归以补养气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建中汤证
心悸之小建中汤证与炙甘草汤证关系辨析
(五)小建中汤——肝炎,胁痛,肺结核,咳血
小建中汤
千古名方——小建中汤,脾胃调,百病消!
我用小建中汤的两个示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