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丨内脏动脉瘤诊治策略
userphoto

2023.04.26 浙江

关注





内脏动脉瘤多数是偶然或在影像学检查时被发现,随着影像学发展检出率逐渐增高,而内脏动脉瘤一旦破裂会导致危及生命的出血。





01

概述



内脏动脉瘤的分布比例为:脾动脉瘤30%~36%,腹腔干动脉瘤2%~46%,肝动脉瘤4%~30%,胰十二指肠动脉瘤2%~10%,肠系膜上动脉瘤3%~9%,胃十二指肠动脉瘤1%~15%,胃肠膜动脉瘤2%,肠系膜下动脉瘤1%,空肠、回肠、结肠动脉瘤3%~6%。
致病原因:动脉中膜的缺陷(弹性纤维层破裂、平滑肌缺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肌纤维发育不良;由亚急性细菌心内膜炎所致的感染,血管炎、结蹄组织疾病等相关。

重点关注:破裂和出血是内脏动脉瘤最严重的结局,发病率低,自然结局不详。内脏真性动脉瘤直径20~25 mm时进展缓慢,破裂风险低,直径大于此范围往往需要格外关注。胰十二指肠动脉瘤、胃十二指肠动脉瘤有更高的破裂率(无论直径大小)。与炎症、感染、结蹄组织病、血管炎和先天性疾病相关的动脉瘤有更高的破裂率。内脏动脉瘤发生在孕妇需要积极处理,当合并门脉高压有更高的破裂风险。瘤壁钙化并无降低破裂风险的证据。


(1)脾动脉瘤

最常见的内脏动脉瘤,占全部内脏动脉瘤报道数量的60%,更多见于女性,比例大约为4:1,平均发病年龄在52岁以内。一般是囊性的,直径小于2 cm,大多数位于中段、远段脾动脉或分叉处。


最常见的临床危脸因素是女性、有多次妊娠史,以及门脉高压。


脾动脉瘤破裂的总死亡率高达25%,所有破裂因素中的25%~50%与妊娠有关,门脉高压则与另外20%的破裂有关。

(2)肝动脉瘤

第二常见的内脏动脉瘤,比例占20%,其66%出现在肝外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病率增加(与侵入性手术相关,如RFA、PTBD、活检),男性多见,破裂死亡率21%。
病因:霉菌性感染、动脉粥样硬化(30%),血管炎,胰腺炎,胆囊炎,囊性动脉中层坏死,OLT吻合并发症。

(3)肠系膜上动脉瘤

大多数为症状性(疼痛、恶心、呕吐),男性多见,常见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5 cm处,病因常与感染相关。

(4)其他内脏动脉瘤

腹腔干动脉瘤:75%有症状(疼痛),合并主动脉瘤或其他内脏动脉瘤,梭行最常见,破裂时死亡率100%。


02
治疗指征


内脏动脉瘤出现以下情况时,要积极治疗:

(1)体积直径超过2 cm;体积进展性或突然增加;出现自主临床症状(疼痛、由于体积增大导致的周围器官压迫);自身成为栓塞来源。

(2)肝动脉瘤、脾动脉瘤、腹腔干动脉瘤:症状、妊娠、直径大于2~3 cm。

(3)胰十二指肠动脉瘤、胃十二指肠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均需处理。


03
处理方式


对于内脏动脉瘤的治疗可以进行开放手术(动脉瘤切除术、结扎术和静脉移植物或人工血管移植物旁路移植术)、腹腔镜手术(主要是结扎术)、介入手术(栓塞和支架隔绝)或杂交手术。

具体手术方式取决于动脉瘤的解剖特征,如大小、部位和特征,动脉瘤的病因,以及患者的表现、并发症和危险因素。

(1)开放手术的优势

开放手术是安全性和远期效果良好的标准术式。首要优势是可直视下确认病变并能观察灌注器官的血运,其次术中能够确定是否需要血流重建。随着腔内治疗的进步,开放手术更适合于腔内技术难于完成的选择性病例。

(2)腔内治疗的优势

腔内治疗对于合并症多、既往有腹部手术的高风险人群具有明显优势。

腔内治疗技术多种多样,也可组合使用,包括放置弹簧圈、血管塞、注射液体栓塞物(胶、凝血酶)应用覆膜支架、血流导向支架。

腔内技术的选择取决于载瘤动脉的保留、解剖形态、瘤体分型及载瘤动脉的扭曲等。


总之,对于内脏动脉瘤,开放手术有更高的围术期并发症,而腔内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和较低的心血管并发症等优势,也是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案。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冯海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科完成国内首例腹主动脉开窗支架植入术
专家论坛·热点对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沈柏用 陈亚进 彭兵等
胰十二指肠动脉瘤,请看郑穗生教授分析 | 专家读片079期
奈特解剖图谱 | 门静脉变异和畸形
腹主动脉瘤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经腹膜入路处理腹主动脉和内脏动脉的外科解剖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