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子看看

陈燎原校长是闽南晋江人,和我同龄,想必,他的童年也有“拼”和“赢”的教养氛围,他也可能在某个场合,手执话筒深情地唱:“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

回想起2005年年初,我以福建教育编辑部副主任的身份,从福州到晋江采访侨声中学校长任上的陈燎原时,怎么就没设计相关的话题,请他聊聊怎么“拼”,如何“赢”,感觉有点遗憾。不过,我还是从他的身上,感受到晋江人的拼劲和晋江教育人的韧劲。

那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在他的办公室,他讲侨声中学所在原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时的一个扎营地,他讲学校是怎样在一片遍布一万多座荒冢的野地上建起来的,他讲怎样一次次拜访乡贤、校友募集来8000万元的新校园建设资金,他讲怎样乘势而为成立了八个基金会使全社会助教助学助发展成为长效机制,他讲“培养有现代教养的中学生”的办学理念是怎样确立的,他还讲了很多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故事……短短四五年时间,原为“省三级达标中学”的侨声中学跻身“省一级达标学校”的行列。

笃定,坚毅,认准目标即开掘、吸纳一切有效资源,全力以赴……这是当时陈燎原给我留下的印象。

此前,25岁时,陈燎原被任命为一所乡村初中校——金山中学的校长。

那时晋江经济社会大抵还处于起步阶段,教育投入十分有限。这位仅有五年教龄的校长,首先要解决的不是课程与教学这些专业工作,而是诸如挖井、平整操场、扫除青壮年文盲这样的“社会性”事务,甚至,他还要面对金山中学施教区内两个村子的历史宿怨和宗族矛盾给教学秩序、学生安全带来的冲击。

我们闽南有一句土话叫“校长兼校工,教书兼打钟”,说的大概就是陈燎原这样的校长。这位“少年家”,不仅善于站好讲台,还勇于走下讲台,走进村落,与村民们、家长们打成一片。凭着对乡村发展的满腔热忱和照章办事的规则意识、照规律办学的教育智慧,他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出成绩。”

我想,六年金山中学校长的经历,为陈燎原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些最根本的教育问题,积累了丰富的案例和具体的数据,也为他后来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治校方略,提供了结实的支点和深刻的启发。

一位能够办好一所学校的优秀校长意味着,他不仅懂教育,还懂社会,更懂人心——当然,话说回来,不懂人心,怎么会懂教育呢?

2007年,陈燎原从侨声中学调任晋江一中校长。也是在那一年,我加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对我们来说,这都是职业生涯的重要节点。据我后来的了解,在这所创办于1952年的县城完中,作为新任校长,陈燎原注重传承,恪守“诚严勤毅”四字校训,并基于新的社会大势和教育大局,在教与学这一最为核心的关系上进行拓展性诠释和重新定义,是为“学生第一”。

牵一发而动全身。他和班子成员、全体教师一道,通过制度建设、课程创生、教学改革、教育科研、文化再造,将这一属于晋江一中的新的教与学的关系文化(即“学生第一”),落实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

从第一个五年规划提出的“抓提升,鼓士气;抓建设,求发展;抓队伍,上质量;抓特色,树品牌”的目标,到第二个五年规划提出的“做百年名校的奠基者”的倡导,从为了学生更好地自我实现的素养梯度目标的描述,到为了教师更好地共同发展的绩效考评机制的探索,从“学科哲学”“文化故事”的螺旋式、全方位实践到“哲学治校”“建一所有哲学追求的学校”的理想确立,都可以看出,陈燎原既着力于顶层设计,也倾注于中层规划和底层建构。

如果有一门科学、一套理论叫作“学校学”的话,那么它至少包含三个维度的价值考量和制度设计:其一,时间之维,即尊重历史,关注当下,朝向未来;其二,空间之维,即学校既能做好内部教育教学工作,也与家长、与社会形成对话、合作的关系;其三,文化之维,即有关办学的思想、理念、话语、符号、工具等。

同时,此三者之间,交互而共同地产生积极、可持续的作用,支撑、保证一所学校的健康发展。从晋江一中的身上,我看到的正是这样的一个完整的“学校学”模型。

就文化之维而言,无疑就是晋江一中的“哲学追求”,就是它对专业理性、专业逻辑和学科思维、学科精神的追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点︱凌宗伟:校长情绪素养与情绪管理(二)
校长的精神 学校的灵魂
“教育家型校长”成长有多难?
闫建军:深切悼念陈学勤校长
80年代 | 萧象:年轻老师眼里的中学江湖
​学校发展管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