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说词】诗话镇江四: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话镇江四:一片冰心在玉壶

    1200多年前,唐都长安郊外一个普通的酒楼上,三位著名的诗人正在把盏吟诗。这时,一群歌女走来,也在这里喝酒弹唱。于是三人说,如果她们唱到谁的诗,谁就画一个记号,最后看谁的诗最流行。

  歌女们第一个唱起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王昌龄得意地画了一笔。第二首,歌女们演唱了高适的诗,高适也得意地画了一笔。第三首,“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仍然是王昌龄的诗。这时,坐在旁边的王之涣说,这些都是三流演员,所唱的都是下里巴人之曲,那位最漂亮的歌女如果不唱我的诗,我终生不再和你们争高下,如果她唱我的诗,你们就要拜我为师。轮到那位最漂亮的歌女时,她开口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果然是王之涣的诗,三位诗人开怀大笑,于是与歌女共饮。

  “旗亭画壁”这样的文人轶事在今天看来只是才子风流,而在当时,却给另一些人提供了口实。

  

  又是一个冬天的清晨,天色微朦,飘着零星细雨。唐朝润州也就是今天镇江,还是那座山,还是天海茫茫。

  金山芙蓉楼上,被贬至江宁,也就是现在南京附近做县丞的诗人王昌龄与友人辛渐惺惺惜别。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很早就中了进士,并且才名远播,被称为“诗家夫子”,却一直在外地做很小的官,还一再遭贬,理由就是“不护细行”,意思是不拘小节或行为不检。 

  但是坎坷的经历对于一位诗人来说,未必是一件不幸的事。也许,正是因为被误解、被贬谪,才有了这样的千古绝唱。

  此后不久,王昌龄再次被贬到湖南五溪黔阳县,那是一个更加边远贫穷的地方,当时称作龙标。为此,李白特意写诗安慰他: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在寄予关切之情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报国无门,身世飘零的感受。

  据说王昌龄在黔阳非常窘迫,只带一个小书童和古琴书籍,饿了就由书童捡些枯枝落叶烧火煮些吃的。但是,即使是在那么边远的蛮荒之地,仍然有人在他经过的地方长跪于地而求诗。

  历史过去了1200多年,没有人记住那个年代发生的细节,显赫的帝王将相也大多淹没在往昔的尘烟中, 12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只因为王昌龄和那一首《芙蓉楼送辛渐》而在这里修建了一座芙蓉楼。

  经过学者的考证,芙蓉楼原来是镇江金山半山腰上的一座楼台。由于《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选入了日本的课本,每年有很多日本人慕名而来寻找芙蓉楼,后人就在金山脚下的江边,新建了这座芙蓉楼。

  此楼非彼楼,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伟大的诗歌会穿透历史和疆域,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诗人情怀从芙蓉楼上的那个早晨,穿过岁月,像一轮明月的光辉,年复一年,陪伴着中国文人的赤子之心。

  

  距芙蓉楼几十歩之遥,有一口著名的泉眼,名为中泠泉,唐代茶圣陆羽曾把天下泉水加以对比,认为中泠泉为天下第一泉。

  中泠泉原来是长江江心的一口泉眼,史料记载,当年湖州刺史过镇江时,只取到半瓶中泠泉水,又用江水加满,送给陆羽,陆羽见水后说,“江则江矣,非南陵者”,意思是是江水,但不是镇江的水。倒掉一半后说,这回是镇江的水了。 

  中泠泉水至今仍汩汩而出,游客们也许并非慕天下第一泉之名而饮茶,泉水是否无与伦比也没有人用科学的方法去求证,只是这泉水的故事就已经足够品味很久了。

  

  相传最早发现镇江山清水美的是汉代的茅盈。茅盈是咸阳人,公元前82年来到镇江的句曲山,隐居修道。他的两个弟弟本来在朝为官,听说兄长得道,也纷纷辞官来到这里,于是山得名茅山,兄弟三人得道成仙后,后人祀奉不断,奉他们为“三茅真君”。

  从此之后,镇江成为了隐居修行的一方净土。

  

  刘擅教是一位著名的古琴演奏家,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背着古琴来到镇江的南山。在南山,他可以聆听自然的音响,更重要的是,南山还是一位大音乐家戴颙隐居的地方。这里,青山未改,碧水长流,似乎可以通过琴声和前人对话。

  戴颙祖籍安徽宿州,父亲戴逵是东晋时的学者、雕塑家和画家,还精通音律,善于操琴。戴颙和哥哥戴勃继承了家学,而戴颙更加出色。

  由于父亲戴逵就是一位隐士,戴颙也多次拒绝入朝为官,为了奖励他的引退之风,南朝宋武帝刘裕封他为散骑侍郎,但他从未就任。

  一次偶然的机会,戴颙应了一位朋友的邀请来到镇江,发现南山之上,山北有竹林,林后有清幽的山涧,戴颙瞬时在这里找到了他理想中的居所。

  这里名为听鹂山房, 据说,隐居南山后,戴颙经常坐在此处,一边饮酒品茶,一边倾听黄鹂鸣叫,山泉叮咚,惬意兴起之时,一曲旋律不由得从指尖悠然而出。《广陵》《游弦》《止息》,戴颙改编创作的这些传世之曲收录在四卷《戴氏琴谱》中。

  南山距离都城并不遥远,经常有文人名士前来拜访听琴,戴颙既不虚情假意,也不矜持自高,“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而获得了世人的尊敬。他坚持隐居不仕,更加使刘宋王朝的两代帝王都对他另眼相看。

  戴颙无子,只有一女终生相随。戴颙在南山生活到六十四岁去世,女儿便削发出家,把家里的房子捐做了一座寺庙。这就是今天的招隐寺。

  戴颙隐居南山,却没有想到,不止他自己没有被世人遗忘,南山的风景更由于有了这亘古的琴声而超越了自然,成为后人流连的精神家园。

  

  南山之上,清澈的虎跑泉奔流了千年,也映照出无数寒来暑往的岁月。相传南北朝时期,一位少年来到这里寻找水源,忽然狂风大作,一只猛虎出现在眼前,少年惊呆之际,猛虎一扑,虎爪陷入土中,一口泉眼喷涌而出。从此这口泉水得名虎跑泉。而那位少年正是南朝梁武帝之子萧统。

  传说固然不可信,但是身为太子的萧统的确在南山留下了自己的青春岁月。至今,南山还存有萧统读书时的遗迹。

  萧统虽贵为太子,但性爱山水,聪慧好学,喜欢诗文,他遍游南朝各地后,定居南山,在半山腰处筑起读书台,常年攻读于此。

  何必思于竹,山水有清音。萧统在南山寻到了山水清音,在这里,他也遇到了一位对他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恩师——刘勰。

  此时的刘勰已然完成了《文心雕龙》的巨著,正在镇江任刺史的文学侍从官,一心培育太子的梁武帝看中他的才华,给了他又一个身份——东宫通事舍人。

  陪伴萧统读书之时,刘勰已然年逾五十岁,但师生二人却彼此惺惺相惜。七年的南山苦读,萧统从一位少年成长为青年,当书库中的藏书越读越少之时,萧统萌生了一个大胆想法――他要将天下诗文汇编成集。

  此后,在这座紧邻读书台的增华阁里,每天,来自梁朝各地的文人雅士和萧统一起论文选文,从数万卷书中吸取精华,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诞生了。

  遗憾的是,天资聪慧,后天又一心向学的萧统未即帝位,31岁便离开了人世。一个未经世事的年轻人,一个帝位的继承者,为何甘愿隐居于山野,在书山文海中走过自己短暂的一生呢?对此后人也有许多的质疑。但是那个山间苦读的身影却为这片山林留下了又一份深邃的意境。

  

  循着戴颙的琴声,萧统的脚步,500多年以后,又一位寻幽探胜的人走进了南山。此时已是宋朝,来人却穿着唐代的服装,行为举止放浪不羁。他就是人称米癫的书画家米芾。

  米芾来到南山,并不是愤世嫉俗或怀才不遇,是北宋徽宗时期宽松的政治气候和对艺术狂热追求的社会氛围让他在这里找到了一方乐土。米芾陶醉其间,再也不想离开,他将这片山野命名为城市山林。

  每天,米芾沐浴着山中的云蒸霞蔚,描摹着这里的花开花落、云聚云散。笔墨点染之间,画家的灵感喷薄而出。

  北宋时期,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被并称为名满天下的四大书家,其中苏东坡和米芾同时也喜欢绘画,并且二人对绘画的观念一致,即意要大于形。

  作为同道中人,米芾的好友苏东坡也深爱镇江的山水,曾经准备在这里买房居住,但始终没能成行。而米芾,则在这片山林中实现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

  据说,米芾曾经对着石头跪拜,称石头为石丈,所以得了个米癫的称号。但是米芾拜山水为师长,以自然为范本,也正好成就了他对于山水印象的绘画实践。

  米芾的画作没能够流传到今天,他的长子米友仁继承了米家山水的画法。在米友仁的作品中,我们依然可以寻找到米芾的影子。 

  米芾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在镇江南山,米芾实践着人生的追求,找到了理想的依托。

  

  盛世成就艺术,乱世成就英雄。当历史的时针从太平盛世、重文轻武的北宋指向战乱频发、疆土失陷的南宋,镇江的江山面貌和人文气象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南宋抗金将领辛弃疾在镇江北固山写下了千古篇章,一首是望千古江山歌咏英雄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另一首是白发苍苍仍渴望报效祖国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去世72年之后,又一位在镇江成长的文人用生命捍卫了中国文人的气节。

  陆秀夫生于南宋山河破碎的末世,当元军南侵,偏处江南的小朝廷再也不能苟且偷安之时,陆秀夫护卫着匆忙就位的小皇帝一路南逃到广东崖山。最后不甘投降受辱,仗剑驱赶妻儿入海后,怀抱小皇帝投海而死,朝廷仅剩的近千名官员和后宫妃嫔追随他相继投海殉国。

  在镇江,后人为陆秀夫曾经建起一座陆祠,纪念他虽无力挽救国家于危难,却以死保全国家尊严的气节。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有了这样的精神,才得以绵延。

  

  为了传承这片土地上有史以来的人文精神,王川设计了镇江历史人物画卷。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创作,如今,以花岗岩为材质,几千年中陆续登场的一个个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

  沿着这方用石头铺展的长卷,走到末尾,是一位具有典型西方人特征的女子,她就是在镇江生活了18年的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

  石板路通向小巷深处,这座美丽庭院如今是一个博物馆,而在上个世纪之初,这里是一个美国小女孩和她的父母生活的地方。

  赛珍珠出生三个月就来到了中国小城镇江,甚至在她还不会说英语的时候,就已经和中国孩子一起学说中国话了。

  在赛珍珠的记忆里,童年时的镇江和戴颙、米芾的镇江没有什么区别:

  我看到南郊绿色的群山,以及它后面紫色的山峦,在两山之间是绿得多的峡谷,那里是四千年来农民曾耕耘过的土地。农舍外面鲜鱼满塘,家家都养着猪、鸭、鸡,或是一只水牛……

  很小的时候,赛珍珠每天跟在中国保姆的后面,听她讲白蛇传的故事;稍大一点,她跟着一群孩子,追逐着走街串巷的说书人,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听遍了中国的历史传奇。而她的中国老师则教给她中国式的诗书礼仪。

  直到有一天,世界发生了变化。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这里面也包括赛珍珠的祖国美国。战争把赛珍珠变成了中国人民共同的敌人,为了安全,她的父母把她送回美国,四年后,赛珍珠回到中国,她在自传中写道:“我独自一人漂洋过海回到了我的故乡”。

  多年以后,赛珍珠以中国农民生活为蓝本创作的小说《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获奖演说中,赛珍珠说道:

  假如我不按自己完全非正式的方式也提到中国人民,我就不是真正的我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多年来也是我的生活,确实,他们的生活始终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赛珍珠已经和米芾、戴颙、辛弃疾一样,成为镇江历史的一部分。人们把这个小广场命名为赛珍珠广场,闲暇时,人们来这里散步乘凉,对于这个100年前的外国人,已经丝毫不觉得诧异和陌生。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赏析
04.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李蔚:“一片冰心在玉壶”释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