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说词】黄河258(第四集)平堡吊桥

第四集 平堡吊桥

 

 

 

黄河水带着泥沙从乌金峡喷涌而出,冲击出一个平堡川。

 

黄河在平堡环绕而过,西、南、北三面环水,东边背靠大山,依山傍水、山水相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这应该是得天独厚的好“风水”。

 

平堡在黄河的东岸,从白银市区到平堡要穿越黄河,而唯一的通道便是横跨黄河的平堡吊桥,这座看似普通的黄河吊桥,却有着一个令人感慨万千的经历、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

 

平堡黄河吊桥是土生土长的当地农民,在资金没有保障、技术严重匮乏,甚至连正式的建桥手续都没有的艰难条件下,平堡农民以空前的热情和超常的意志,奇迹般地建起了这座旷世桥梁,开创了中国农民自发组织在黄河上建造钢缆吊桥的先例,被誉为“中国农民第一桥”。

 

在平堡桥头一家名叫“黄河”的农村照相馆,从一堆发黄的照片中,我们翻看着这一张张40年前建造平堡吊桥的老照片。照片的保存者名叫吴宗仁,今年73岁,是当年大桥的建设者。

 

吴宗仁老人告诉我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平堡还很落后,南坪和麻地沟一带均为旱地,产量很低,土质好一点的地在黄河对岸的四龙,每天人畜摆渡,早出晚归,争抢过河,出行十分不便。

 

有一次,由于上船拥挤,平堡农民王万财的妻子和孩子掉进黄河里丧身,失去亲人的王万财精神失常,客死他乡。这些逝去的鲜活生命,疼在平堡人的心上,唤起了平堡人修建大桥的决心。

 

1965年,一个叫冉旭的平堡人,在白银有色公司露天矿看到很多旧钢丝绳,他就想,如果把这些旧钢丝利用起来,固定在黄河两岸,上面搭上木板,人和架子车就可以过河了。我们平堡农民能不能自己建一座桥?

 

一帮赤手空拳的农民,在冉旭等人的号召下,集结在黄河边上,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个个摩拳擦掌,发誓要干一件他们的祖先从未干过的事情。

 

从乌金峡口的滔滔黄河之上,数百双刚刚放下锄头和犁把子的手,拿起了大锤和钳子,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正在创造着中国桥梁史上的一个壮举,一个奇迹。

 

1967425,平堡吊桥破土动工,农民建设者成立了建桥委员会,他们请来了省交通厅的工程师苏钰,苏钰的到来使这座还在农民头脑中的大桥开始有了眉目。

 

桥梁设计师苏钰吃住在现场,和农民中的一些能人一起商量建桥的方案。

 

在农民建桥委员会的积极游说下,当时的定西地区行署和靖远县政府分别下拨了3万元和1万元,有了这些启动资金,中国农民第一桥的建设拉开了帷幕。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缺乏钢筋和水泥,开工不到两个月,工程被迫停了。这时候,有的人开始说三道四、冷嘲热讽。他们觉得农民建大桥脱离实际,有人说:靠一帮农民,想在黄河上造一座桥,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不可能的事。

 

甚至有人鼓动一部分人开始撤离工地。同时,定西行署下发了一个文件,也要求停建。工地上宣读了这个文件后,大家一片哗然,很多人聚在工地上不舍得离开,有的人含着热泪开始收拾工具。

 

就在这个时候,当时的靖远县县委书记张虎城来了,这是一位独臂英雄、抗日将领。张书记到现场一看,人们站在黄河边上,黑压压的一片,人群中,有人摸着眼泪,哭着给张书记说,“书记,你就让我们干吧”。

 

看到平堡人建桥的决心这么大,张书记顶着违抗上级命令的压力,果断支持农民建桥。随后,建设者们开始分头筹措资金,有的上省交通厅、有的跑行署、有的到县里、还有的在民间集资,困难可想而知。甚至有的人就像沿街乞讨一样,他们沿黄河在平堡的上下游一带各家各户募集废铁烂铜。

 

“功夫不负有心人”。甘肃省终于将平堡吊桥列入建设计划,并要求确保质量,停止使用废旧钢丝,由省计委下拨了23吨新钢丝绳,具体施工继续由平堡农民承担,省交通厅分批拨款用于购买建桥材料。

 

工程再建的消息在平堡传开了,这个消息像春雷一样炸在人们的心头,人们奔走相告,有的人激动得掉下了眼泪。工程再建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平堡人。中、小学校的孩子们来了,师生集体出动,在河滩上帮助搬运石头、沙子;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来了,他们洗沙子、砸石子,干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妇女儿童也来了,她们送饭送水到工地,妻子给丈夫鼓劲加油,孩子为爸爸擦汗递水。

 

这是一座凝聚着老一代平堡人梦想和豪情的大桥。今天,当我们踏上大桥的时候,我们心中涌上对当年建桥农民的敬意。

 

大桥未建之前,平堡只是黄河上游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那时候,因为交通不便,平堡没有一辆机动车,大桥建成以后的40年来,平堡人仅拥有各种机动车辆达到了3000多辆。40年的时间长得足以让人忘记很多事情,40年的时间,短得我们来不及梳理多变的思绪。平堡吊桥的40年,是平堡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40年。

 

今天的平堡,是一座紧跟时代步伐的现代乡镇,黄河滩地的农业科技,就像平堡大棚里灿烂盛开的黄花,在平堡吊桥下的黄河岸边尽情绽放。大棚里的鲜花名叫非洲菊,是一种鲜切花,平堡的花卉种植正在形成一个特色的农业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花商。交通的便利带来了平堡现代农业的发展,新鲜的李子从采摘下来到运到黄河对岸的白银市,不到1个小时的车程。

 

40年前,这座大桥缩短了平堡和白银的距离,同时也缩短了平堡人和现代文明、城市文明的距离。40年来,平堡人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变迁中赋予了平堡吊桥神圣的使命,让这座“中国农民第一桥”成为历史的丰碑。

 

平堡吊桥,赢来“中国农民第一桥”的赞誉,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精神。平堡吊桥的精神,就是敢于担当的精神、就是敢为人先的精神。一个地方,有了这样的精神,无论岁月更迭、时光流逝,她都会根植于此,造福于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乡的吊桥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中国农民第一桥【图文】
1959年 郑州黄河新大桥通车
通麦大桥
玩转地理 | 那些在地理题中走过的桥(补充重发)
世界最上比较险的的十五座桥【15P】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