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说词】黄河258(第六集)法泉钟声

第六集 法泉钟声

 

 

 

数千年来,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苦行的僧人沿着丝绸之路向东走来,在佛教东传的过程中,留下了象敦煌莫高窟、武威雷台寺、永靖炳灵寺,以及靖远法泉寺这样的佛教圣地。

 

法泉寺位于古丝绸之路北大路的主干道上,古代的商旅,从长安西出秦岭,途经平凉、会宁,沿祖厉河北上过黄河渡口,法泉寺便是必经之地。

 

黄河从法泉寺山门前静静流过,见证着法泉寺僧侣们的艰辛与苦难、荣光与造化,也见证着法泉寺数千年的沧桑与兴衰、生机与灵验。

 

现在,没有人知道第一个来到法泉寺的僧人是谁,是谁在这个叫“红山石崖”的地方开凿了第一个石窟,把千年厚重的佛教文化根植于此并传承下来。

 

在法泉寺跨越千年的记忆中,搜寻和法泉寺结缘最早的人,有一个人的名字便闪现出来,这个人就是达摩祖师。

 

据《佛经故事》一书记载:“法泉寺原名锁口,南北朝时,佛教传入中国,菩提达摩曾到锁口寻找衣钵传人。”由此可见,法泉寺的创建与达摩有着很深的渊源。

 

在法泉寺杨梢沟的洞窟里,达摩合掌静思,感悟着人生之苦之乐。这个古印度国王的三太子,自愿放弃权贵,来到中国弘扬佛法,他走遍大江南北,说佛讲经,口授心传。有一首诗这样赞美他:“达摩东渡一字空,全凭躬行心上悟,若在纸上下功夫,笔尖蘸尽洞庭湖。”

 

达摩是什么时间来到法泉寺的?现在只能有一个大致的推断,时间锁定在公元500年到530年之间是比较合理的。现在的法泉寺,有一座达摩的塑像,高约一米,左边是断臂的大徒弟慧可,右边是手里拿着一只鞋的弟子。法泉寺的达摩塑像据说是唐代晚期的作品,现为省级保护文物。

 

在法泉寺,同一时期的还有释迦牟尼的一座浮雕像,刻在大佛洞洞穴顶部,具有明显的唐代风格。

 

在一千多年的风雨中,释迦牟尼像如何保持颜色不褪色,这几乎是个谜。释迦牟尼的眼神是那么的安详、恬静、生动、传神,和同在一座寺院的达摩像静静地对话,他们之间一定有一种空灵的感悟,有一种贤仙间的默契交流。

 

在法泉寺的东北角,有一个拱门和山岩合围的院子,叫小桃园。公元1458年,小桃园来了一位书生,他身体瘦弱但目光坚定,说着一口兰州话,这个人叫彭泽。彭泽在法泉寺一住就是三年,潜心苦学,期间创作了《东山八景》、《爱日轩赋》等著名诗文。

 

冯禧,明代靖虏卫人,也就是现在的靖远县城人,康熙48年编撰的《重纂靖远卫志》中这样记载:“贡生,冯禧,甘贫好学,笃孝于亲,敦爱于弟,雅重友谊。与金城彭辛庵友善”。此处的彭辛庵就是彭泽。

 

明成化年间,这两个为理想和抱负在靖远读书的年轻人之间发生了一段旷世的生死之交。

 

公元1483年,在法泉寺学有所成的彭泽和靖远人冯禧在西安同时考入国子监学习,成为同窗好友。可是开学仅十几天,冯禧就接到父亲去世的噩耗,便决定辞学奔丧,回到靖远。

 

一晃四年过去了。一天,冯禧正在自己开办的学馆里给学生上课,门外来了一个人,这个人脸色蜡黄、身体虚弱,一看,来者竟然是自己的老同学彭泽。原来,彭泽从国子监毕业后从西安返回兰州,经过靖远时,一路劳顿,得了伤寒,便找到冯禧。冯禧将彭泽搀扶到自己房间,悉心照料。

 

当夜,彭泽的病情加重,上吐下泻,大小便失禁。有一天夜里,彭泽高烧不止,昏迷不醒。冯禧连夜出门,到靖远县城去请大夫。

 

冯禧找到大夫,大夫一看天还没有亮,摆摆手,不愿意去。这可急坏了冯禧,他“扑通”一声跪下,说:“恳请大夫理解冯禧救人的心情,我的同学彭泽危在旦夕,望尽快动身。”

 

冯禧流着眼泪说:“兰州彭泽是我的同学,更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他的诗文才学在我靖远无人能比,先生一定要救他,我倾家荡产、做牛做马也在所不惜。”

 

冯禧的诚意感动了大夫,当夜,冯禧和大夫赶到彭泽住处。

 

当时的彭泽大小便失禁,房间里污秽不堪,恶臭熏人。到了晚上,彭泽说着十分吓人的胡话,一会说鬼来了,一会说妖来了,而且,每天晚上有猫头鹰在病房前的树上盘旋着、叫着,气氛十分恐怖。

 

冯禧没有离开彭泽半步,他与彭泽同睡在一张床上,每天换洗彭泽的衣物。为了随时照顾彭泽,冯禧一直和衣而睡,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冯禧对彭泽的悉心照料,就是父母兄弟都难以做到。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彭泽刚刚从学校毕业,还没有求取任何功名,只是一介书生,冯禧对彭泽的付出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只是出于为人的道义和对同学的友谊。

 

三年后,彭泽考取了进士,被授予工部主事一职,在之后的仕途中,彭泽一路高升,从刑部主事、员外郎、徽州知府,直到川陕总督、兵部尚书,成为朝廷要员。

 

彭泽曾邀请冯禧出来考学做官,被冯禧谢绝了,他说:“我当时求取功名是为了赡养父母,现在我的父母人都辞世了,我求取功名又有什么用呢。”冯禧在靖远是出名的孝子,他的这些言行感动着后来的人。

 

一段旷世传奇的朋友之情,一段感天动地的生死之交,这种真诚友谊跨越了时空,穿透了历史,成为后人效仿的典范。

 

551年过去了,今天的法泉寺,庙会上的人们游走在小桃园的门口,人们在彭泽住过的东山之滨建起了很多庙宇,祈福的人们燃起了一柱柱檀香。

 

彭泽和冯禧的故事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现在,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们的故事。一座黄河岸边的千年古寺,古往今来,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彭泽和冯禧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朵小浪花。

 

1993年,法泉寺恢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引水入寺,植树种草,养花养鱼,同时平沟建桥,修桥铺路,法泉寺的旅游资源得以开发。2000年,法泉寺位列中国百大名寺第39位,2004年,法泉寺被列入省级森林公园。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人们纷至沓来,参加规模宏大的法泉寺庙会。

 

法泉寺近年来发展很快,这和宗教知名人士张玉仙的辛勤付出密切相关。

 

张玉仙是个有传奇色彩的人,她立志修复法泉寺。为了保护和弘扬这一历史文化,她不惜羸弱的身体和家中拮据的生活,云游八方,浸风沐雨,可以说奉献了全部心血。

 

法泉寺的钟声响了,悠长悠长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

 

在法泉寺的晨钟暮鼓中,人们反复揣摩着张大千写在山门前的两句话:“岩前拄杖看云起,松下横琴待鹤归”。“拄杖”和“横琴”都是让时间在身边静静流淌,让心灵在感化中慢慢平静,让人格在彻悟中得到更高的生命取向。

 

还有一幅靖远籍的全国著名诗书画家范振绪的楹联:“深堂有月同参佛,清昼无人自检书”。大师对这句话的深层解释是:佛在世,以佛为师,佛不在世,以戒为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河258》第五集《法泉钟声》
关注︱黄河两岸 第48期:法泉寺
靖远法泉寺石窟
游 法 泉 寺 小 记
四十八式达摩杖谱
靖远古八景之一 :法泉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