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格律诗的写作之二——格律(修改稿)
格律诗的写作之二——格律(修改稿)

 格律诗,就是有严格规格要求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也叫今体诗,近体诗。格律诗的体制与格律如下。

一.格律诗类别:

(一)绝句。绝句是四句为一首的格律诗。又分两种形式:

1.五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言(五个字)。

2.七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言(七个字)。

(二)律诗。律诗是八句为一首的格律诗。又分两种形式:

1.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言(五个字)。

2.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七言(七个字)。

二.格律诗句型的平仄格式

(一)声律:格律诗的“声”,指的是音节(从书面上说指某一个字)的读音声调。格律诗的声有二大类,一类叫平声,一类叫仄声。古诗韵的平声只有“平声”一类,仄声则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声调的平声包括阴平与阳平两个声调。仄声则包括上声和去声两个声调。

格律诗讲究平仄声互相交替配合,以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与声律美。因此,格律诗(包括词、曲)有严格的声调规定。一个诗句内,除末字外,五言的前四字,七言的前六字,以每两个字为一个节奏单位,每个单位间的平仄声交替出现,且偶数字的平仄声是最关键的声调字位,诗句的平仄交替以其为标准,不得随意变动。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都各由下面四种平仄格式按律组合而成。绝句与律诗的平仄句型如下:        

1.五言的平仄句型:

(1)○○▲▲○(平平仄仄平);

(2)▽○○▲▲(平平仄仄); 

(3)●▲○○▲(仄平平仄);

(4)●▲▲○○(仄仄平平)。

2.七言的平仄句型:

(1)▽○●▲▲○○(仄仄平平);

(2)▽○●▲○○▲(平仄仄平平仄);

(3)●▲○○▲▲○(仄平平仄仄平);

(4)●▲▽○○▲▲(平平仄仄)。

符号说明: ○平声;▲仄声;▽宜平可仄;●宜仄可平; ☉仄声韵;◎平声韵。(下同)

(二)韵律:格律诗讲究“押韵”。押韵,就是使用同一韵母的音节(字)。格律诗的韵有严格的韵部规定,一般用《平水韵》。格律诗所押的韵以平声韵为多,也可押仄声韵,但一首中,只能要么押平声韵,要么押仄声韵,二者不能混押。格律诗规定了偶句一定要押韵,奇句除首句外,不押韵。某一首诗若押的是平声韵,则其不押韵的诗句末字就应是仄声。反之其不押韵的诗句末字就应是平声。每首诗的首句则可押可不押。一般说,五言绝句首句以不押韵为常。 

三.粘与对

近体诗上下二句为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格律要求一联内两句的平仄声相对(即上句的字是平,则下句相对应的字就应是仄,反之亦然)。而后一联的出句与前一联的对句第二个字平仄声相同叫粘(因第一字有平仄声不拘的可能存在,故以第二字为准)。后一联的出句其它字的平仄声则依本句内的平仄交替变化规定。如果犯这两条规定,则为“失对”或“失粘”。

四.对仗与合掌、同构。

1.对仗。

对仗是我国诗歌独特的格律元素。对,就是成双成对,一一对应。它既有事物间相对称的形象美又有声韵的音乐美。在律诗中,第二、三联(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即;颔联二句为一组对仗,颈联二句成一组对仗。

对仗有三项要求:

(1)平声仄声相对。即平仄声相反: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

(2)词性词义相对。

词性相对:上下句间相对应的词语应是同一词性类别,实词对实词,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如介词对介词,副词对副词等等。

词义相对:实词含义所反映的物件应是同一种属内的事物。如名词“星”对“月”;动词“来”对“去”,形容词“红”对“绿”等等。

(3)语法句式相对。即上下句的句式语法结构要相同。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其中有定中结构、状中结构、动补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且两句子的语意组合的节奏形式也相同。如五言:上句是二二一,下句也必须是二二一。如: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王维)上句是二一二,下句也必须是二一二。如: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

以上三个要求,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另外,特殊的还有“修辞”要相同。如:典故对典故,叠字对叠字等等。

如: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杜甫《咏怀古迹五首·诸葛大名》)以伊尹佐汤,吕尚佐周之事功比之于诸葛亮佐先主之精诚忠心;而以萧何、曹参佐汉高祖比之于诸葛亮犹有不足以夸诸葛亮之才能业绩。这是典故对典故:

又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川庄作》)“漠漠”对“阴阴”,这是叠字对叠字。

对,有工对与宽对之分。

工对,是指构成对仗的词语除了同一词性相对之外,还要求相对应的词语在意义上应是同一种属小类的事物。如: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春日忆李白》·杜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注:有的词语虽不属同一小类,但习惯上也被认为是工对。如:“天”对“地”、“诗”对“酒”、“花”对“月”之类。

 宽对,则只要求相对应的词义属于同一种属大类的事物,有更宽的是允许“跨类”,但应符合相对的诗句在内容上的逻辑关系。

 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对“百年”是空间对时间,习惯上是“工对”,“悲秋”对“多病”,是“心理”对“生理”,则是“宽对”了。

又如: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虎踞龙盘”对“天翻地覆”是“动物”对“天文”,应算是“跨类”的宽对;“今胜昔”对“慨而慷”,从内容上说是“时事”对“志气”,从形式上说是“主谓”对“并列”这就是极宽的“对”了,若究真地讲,甚至可以说是“不对”的了。

 2.合掌与同构。

(1)合掌。合掌,是指构成对仗的上下联间运用了同义或近义词语,或上下联在含义上类同或过于接近,导致了内容上的“合掌”。如:柴门对木扉,幽泉对静水,漠漠对冥冥,等等。更严一些,若意境过于接近而也有“合掌”之嫌。如很有名的诗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比不上下面的对杖: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同构。是指两组对仗句(颔联对与颈联对)的结构形式完全一样,导致两联间的节奏完全相同,影响了音乐美。比如:五言的颔联与颈联四个句子的节奏都是二二一式或都是二一二式。

如:绣槛临沧渚,

    牙樯插暮沙。

    浦云沉断雁,

    江雨入昏鸦。

这两联的结构从语法关系上说都是“主——谓——宾”,且在节奏结构上都是:“二一二”。这就是典型的结构形式上的“同构”。

上面所说对仗的这两种弊端都要避免。

五.格律禁忌与补救

1.孤平与拗救

格律诗中,仄平脚句型除了韵脚一个平声外,仅有一个平声的叫“孤平”。孤平是格律诗的大忌。要尽量避免,若不能避免,则须在一定的诗句、一定的位置上加以补救,这叫“拗救”。

(1)五言的仄平脚句型:平平仄仄平(○○▲▲◎)。

这个句型中的第一个字不得是仄声(第二个字是规定的平声)。若用了仄声,则成了“仄拗”,因用仄而读起来拗口。这就叫犯了“孤平”。如果在这个位置上用了仄声字,则必须在本句的第三个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救。补救了,也仍视为合律。即这个句型变为:仄平平仄平(▲○○▲◎)。

(2)七言的仄平脚句型: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个句型中的第三个字也不得是仄声(第四个字是规定的平声)。否则也犯“孤平”。如果在这个位置上用了仄声字,则须在本句第五个字的位置上用一个平声字加以补救(第一个字即使是平声,也救不了;也就是说,不能用第一个字救)。补救了,也仍视为合律。即这个句型变为:仄仄仄平平仄平(▲▲▲○○▲◎)。

(3)孤平拗救处的字作用很大,可以“一平救三仄”:①救本句的孤平;②救上句同一位置的仄拗;③救上句倒数第二字的仄拗。下举例说明。

①救本句孤平。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夜宿山寺》)

 这首诗中的第四句是个仄平脚句型,第一个声按律不得用仄声,但诗作中因为内容表达的需要,避免不了,用了个仄声的“恐”字,因而该句在第三字位置上用了个平声的“天”字补救。

②救上句相同位置仄拗。如: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杜甫《复愁》)

 此诗的第一句第三字按律应为平声,用了个仄声的“尚”字,就成仄拗句。因此在第二句的相应的第三字处用了个读平声的“今”字补救,第二句救了上一句。第二句的第一个字本应读平声,用了个读仄声的“故”字,本句也是拗句,犯了孤平,这个句子的第三字“今”还救了本句第一个字。这是一平救二仄。

③ 救上句倒数第二字的仄拗。如: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柳宗元〈入黄溪闻猿〉》

 这首诗中第一句的第四字按律不得作仄声,用了,本句没有位置可救了,就只能在第二句的本为仄声的第三字处用了个平声的“何”字补救(注意,其它地方是救不了的),也即是读平声的“何”字救了上句倒数第二字仄声的“里”字。

一首诗中尽量不出现连续两字“仄拗”,因为它必然造成“四连仄”或“五连仄”读起来很不顺畅。如: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这首诗的第一句连续用了五个仄声字,虽有第二句的第三字“登”字救“意”“不”两个字,但毕竟读起来很拗口。

(4)变格句型:在律句中,有两个句型是“特许变格”的。这两个变格句型存在于五言、七言的“仄仄脚”句型中:

①五言律句“仄仄脚”变格句型:

▽○○▲▲(平平平仄仄)变格为:▽○▲○▲(平平仄平仄)。如:

移舟泊烟渚(孟浩然《宿建德江》);秋风不相待(张说《蜀道后期》)

②七言律句“仄仄脚”变格句型:

▲▲▽○○▲▲(仄仄平平平仄仄)变格为:●▲▽○▲○▲(平平仄平仄)。如:

    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羌笛何须怨杨柳(王之焕《凉州词》)

2.三平脚与三仄脚

(1)三平脚。所谓“三平脚”,是指一个诗句最后三个字的读音都是平声。这是格律诗的又一禁忌。犯三平尾禁忌的句型有二:

①五言: ●▲▲○○(仄仄仄平平)句型中的第三字,不能用平声字;

②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句型中的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字。

(2)三仄脚。所谓“三仄脚”是指以仄声收尾的诗句中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这虽然不完全禁止,但读起来声韵也不优美,最好也尽量避免。存在脚的句型是:

①五言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的第三字最好不用仄声;

②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第五字最好不用仄声。

六.绝句与律诗的平仄格式

格律诗以首句的声调和押韵不同形式分类,有:平起首句入韵式,平起首句不入韵式;仄起首句入韵式和仄起首句不入韵式四类。

所谓平起仄起,是指诗句的首句第二个字的声调是平声还是仄声。所谓入韵不入韵是指诗的首句末字使用与或不使用与整首诗的偶句末尾的字同一韵部的字,即首句押韵或不押韵。

附:

  格律诗的格律式

结合绝句与律诗的声韵和“言”(五言与七言)数,格律诗的格式共有16式。详如下:

(一)绝句的格律式

1.五言绝句格律式:

(1)仄起首句不入韵。                    八阵图  杜甫

●▲○○▲(仄平平仄),             功盖三分国,

○○▲▲◎(平平仄仄平韵)             名成八阵图。

▽○○▲▲(平平仄仄),             江流石不转,

●▲▲○◎(仄仄平平韵)。          遗恨失吞吴。(虞韵)

注:小括号中的“平”字下画横线,表宜平可仄;“仄”字下画横线,表宜仄可平。“平”字后注“韵”字,表示这个地方的“平”字还是个应押韵的字。下同。

(2)平起首句不入韵。                        听筝  李端

▽○○▲▲( 平平仄仄),             鸣筝金粟柱,

●▲▲○◎( 仄仄平平韵)。         素手玉房前。

●▲○○▲( 仄平平仄),             欲得周郎顾,

○○▲▲◎(平平仄仄平韵)。            时时误拂弦。(先韵)

(3)仄起首句入韵。                          哥舒歌  金昌

●▲▲○◎(仄仄平平韵),           北斗七星高,

○○▲▲◎(平平仄仄平韵)。           哥舒夜带刀。

▽○○▲▲(平平仄仄),               至今窥牧马,

●▲▲○◎(仄仄平平韵)。           不敢过临洮。 

(4)平起首句入韵。                       从军行  令狐楚

  ○○▲▲◎(平平仄仄平韵),         胡风千里惊,

  ●▲▲○◎(仄仄平平韵)。         汉月五更明。

  ●▲○○▲(仄平平仄),             纵有还家梦,

  ○○▲▲◎(平平仄仄平韵)。         犹闻出塞声。(庚韵)

注意: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格。

2.七言绝句格律式

(1)平起首句入韵                                          望天门山  李白

▽○●▲▲○◎(仄仄平平韵),       天门中断楚江开,

●▲○○▲▲◎(仄平平仄仄平韵)。       碧水东流至此回。

●▲▽○○▲▲(平平仄仄),          两岸青山相对出,

▽○●▲▲○◎(仄仄平平韵)。       孤帆一片日边来。(灰韵)

(2)仄起首句入韵                                           江村即事  司空曙

●▲○○▲▲◎(仄平平仄仄平韵),        钓罢归来不系船,

▽○●▲▲○◎(仄仄平平韵)。        江村月落正堪眠。

▽○●▲○○▲(仄平平仄),            纵然一夜风吹去,

●▲○○▲▲◎(仄平平仄仄平韵)。        只在芦花浅水边。(先韵)

(3)平起首句不入韵。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仄平平仄),           人间四月芳菲尽,

●▲○○▲▲◎(仄平平仄仄平韵)。        山寺桃花始盛开。

●▲▽○○▲▲(平平仄仄),           长恨春归无觅处,

▽○●▲▲○◎(仄仄平平韵)。        不知转入此中来。(灰韵)

(4)仄起首句不入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平平仄仄),           独在异乡为异客,

▽○●▲▲○◎(仄仄平平韵)。        每逢佳节倍思亲。

▽○●▲○○▲(仄平平仄),            遥知兄弟登高处,

●▲○○▲▲◎(仄平平仄仄平韵)。        遍插茱萸少一人。(真韵)

注:七言绝句以首句入韵为常格。

(二)律诗的格律式

1.五言律诗格律式。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它有四种格式。

(1)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次北固山  王湾

●▲○○▲(仄平平仄),                   客路青山下,

○○▲▲◎(平平仄仄平韵)。               行舟绿水前。

▽○○▲▲(平平仄仄),                   潮平两岸阔,

●▲▲○◎(仄仄平平韵)。               风正一帆悬。

●▲○○▲(仄平平仄),                   海日生残夜,

○○▲▲◎(平平仄仄平韵)。               江春入旧年。

▽○○▲▲(平平仄仄),                   乡书何由达,

●▲▲○◎(仄仄平平韵)。               归雁洛阳边。(先韵)

 注:等于五绝第1式(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两首相加。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山居秋暝  王维

▽○○▲▲(平平仄仄),                 空山新雨后,

●▲▲○◎(仄仄平平韵)。              天气晚来秋。

●▲○○▲(仄平平仄),                  明月松间照,

○○▲▲◎(平平仄仄平韵)。              清泉石上流。

▽○○▲▲(平平仄仄),                  竹喧归浣女,

●▲▲○◎(仄仄平平韵)。              莲动下渔舟。

●▲○○▲(仄平平仄),                  随意春芳歇,

○○▲▲◎(平平仄仄平韵)。              王孙自可留。(尤韵)

注:等于五绝第2式(平起首句不入韵式)两首相加。

 

(3)仄起首句入韵式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晖

●▲▲○◎(仄仄平平韵),              红叶晚萧萧,

○○▲▲◎(平平仄仄平韵)。             长亭酒一瓢。

▽○○▲▲(平平仄仄),                 残云归太华,

●▲▲○◎(仄仄平平韵)。              疏雨过中条。

●▲○○▲(仄仄平平仄),                 树色随关迥,

○○▲▲◎(平平仄仄平韵)                 河声入海遥。

▽○○▲▲(平平仄仄),                 帝乡明日到,

●▲▲○◎(仄仄平平韵)。              犹自梦渔樵。(萧韵)

注:等于五绝第3式加1式。

 

(4)平起首句入韵式                             风 雨  李商隐

○○▲▲◎(平平仄仄平韵),              凄凉宝剑篇,

●▲▲○◎(仄仄平平韵)。              羁泊欲穷年。

●▲○○▲(仄平平仄),                  黄叶仍风雨,

○○▲▲◎(平平仄仄平韵)。              青楼自管弦。

▽○○▲▲(平平仄仄),                  新知遭薄俗,

●▲▲○◎(仄仄平平韵)。              旧好隔良缘。

●▲○○▲(仄平平仄),                  心断新丰酒,

○○▲▲◎(平平仄仄平韵)。              销愁斗几千?(先韵)

注:等于五绝第4式加2式。

2.七言律诗格律式。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它有四种格式:

(1)平起首句入韵式                                        咏怀古迹  杜甫

▽○●▲▲○◎(仄仄平平韵),        群山万壑赴荆门,

●▲○○▲▲◎(仄平平仄仄平韵)。        生长明妃尚有村。

●▲▽○○▲▲(平平仄仄),           一去紫台连朔漠,

▽○▲▲▲○◎(仄仄平平韵)。        独留青冢向黄昏。

▽○●▲○○▲(仄平平仄),           画图省识春风面,

●▲○○▲▲◎(仄平平仄仄平韵)。        环佩空归月下魂。

●▲▽○○▲▲(平平仄仄),           千载琵琶作胡语,

▽○●▲▲○◎(仄仄平平韵)。        分明怨恨曲中论。(元韵)

注:相当于七绝的1式加3式。

(2)仄起首句入韵式                                           无题  李商隐

●▲○○▲▲◎(仄平平仄仄平韵),        昨夜星辰昨夜风,

▽○●▲▲○◎(仄仄平平韵)。        画楼西畔桂堂东。

▽○●▲○○▲(仄平平仄),            身无彩凤双飞翼,

●▲○○▲▲◎(仄平平仄仄平韵)。        心有灵犀一点通。

●▲▽○○▲▲(平平仄仄),          隔座送钩春酒绿,

▽○●▲▲○◎(仄仄平平韵)。        分曹射覆蜡灯红。

▽○●▲○○▲(仄平平仄),          嗟余听鼓应官去,

●▲○○▲▲◎(仄平平仄仄平韵)。        走马兰台类转蓬。(东韵)

注:相当于七绝的2式加4式。

(3)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遣悲怀之一   元稹

▽○●▲○○▲(仄平平仄),          谢公最小偏怜女,

●▲○○▲▲◎(仄平平仄仄平韵)。        自嫁黔娄百事哀。

●▲▽○○▲▲(平平仄仄),          顾我无衣搜尽箧,

▽○●▲▲○◎(仄仄平平韵)。        泥他沽酒拔金钗。

▽○●▲○○▲(仄平平仄),          野蔬充膳甘长藿,

●▲○○▲▲◎(仄平平仄仄平韵)。        落叶添薪仰古槐。

●▲▽○○▲▲(平平仄仄),          今日傣钱过十万,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与君营奠复营斋。(佳韵)

注:相当于七绝的两首3式相加。

(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遣悲怀之二   元稹

●▲▽○○▲▲(平平仄仄),          昔日戏言身后事,

▽○●▲▲○◎(仄仄平平韵)。        如今都到眼前来。

▽○●▲○○▲(仄平平仄),          衣裳已施行看尽,

●▲○○▲▲◎(仄平平仄仄平韵)。        针线犹存未忍开!

●▲▽○○▲▲(平平仄仄),          尚想旧情怜婢仆,

▽○●▲▲○◎(仄仄平平韵)。        也曾因梦送钱财。

▽○●▲○○▲(仄平平仄),          诚知此恨人人有,

●▲○○▲▲◎(仄平平仄仄平韵)。        贫贱夫妻百事哀!(灰韵)

注:相当于七绝的两首4式相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格律葵花宝典——五分钟学会写诗
《诗词格律》要句
诗词基础知识
诗词术语简介(下)
一天学会格律诗词(一)
格律通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