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肃:你这么努力,为什么却依然不幸福?



如果说以前流行心灵鸡汤的话,那么现在可以说流行心灵鸡血。所谓心灵鸡血,指的是能够消除懈怠、提振精神、激发斗志、充满正能量的励志文章,与那些吃饭悟出一个人生道理、散步悟出一个人生道理的心灵鸡汤可谓交相辉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努力”变为很多鸡血文的关键词。比如“越努力,越幸运”,“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某某家世比你好,长的比你好,智商比你高,还比你努力……”等等。很多人似乎陷入了某种“努力恐慌症”之中,如果稍微懈怠一下,内心就被强烈的焦虑所袭扰。不过很遗憾,即使努力了那么一下,也仅仅是稍微缓解这种“努力恐慌”,内心的焦虑仍然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我们的心灵。没错,也许某些努力确实带来了社会价值排序上的提升,但是它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带给我们所谓的幸福,它至多仅仅缓解了当代国人部分的焦虑,这是为什么?


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些流行词汇的背后,透露出的是特定的社会心理。对于“努力”这类鸡血文的存在,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我们应该如何看?


看一下时代背景


我们可以把视野放开阔点,先看一下时代背景。


这个时代背景就是,1980年以来,也就是改革开放之后,以前那个个人命运相对确定的社会已经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变化和竞争的现代社会。并且,随着市场化的推进,竞争趋势只会加强。


改革开放进行了三十多年,如果说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大家都还有机会的话,那么从九十年代到今天,因为基本的利益格局已经形成,精英联盟已然稳固,能够给其他人的机会已然大量减少。这就好比,原来大家都有机会分蛋糕,但是现在蛋糕基本已经分完,只剩下一点给后来的人,资源更加稀缺,人却没有减少,这当然加剧了竞争的趋势。


与过去的社会作一个比较的话,可以看到:过去大家的命运是相对确定的,身份、命运的发展轨迹基本可以确定,城里人、乡下人不能自由转换身份,大家彼此之间没有那么强烈的心理竞争;但是到了今天,过去的个人身份和命运的确定性消失了,彼此之间的心理竞争出现、加强,甚至恶化。


励志鸡汤文的存在,实际上透露出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的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的焦虑心态。


可以这么说,在资源和机会变得相对稀缺,市场化不断推进的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竞争愈发加剧。为了在心理竞争的游戏中胜出,克服游戏失败的焦虑,“努力”是必须的。


努力在心理上有哪些功能?


心理竞争如此激烈,为了适应如此激烈的心理竞争,努力成了必然选择。那么,这种努力在心理上实现了哪些功能?


1,缓解了心理竞争的焦虑。既然大家都在争,我总要也跟着争一下,才不至于掉队。


2,很重要的一点是,这种残酷的心理竞争对于心理结构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杀伤,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必须要通过向自己强调“努力”来进行自我强迫。我们看到的经常有人说的“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人丑就要多读书”、“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等等,本质上都是一种自我强迫,是焦虑的现代人无意识的自我说服。


当然,也有合理化这种杀伤的意味。借助“努力”的道德属性,把自己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的行为合理化。


第二点里,可以看到,越是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的努力,因为残酷的心理竞争的关系,越是对心理结构构成杀伤,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强迫、自我说服,“努力”成为这类人反复念诵的咒语。


为什么努力了仍然不幸福?


首先,对“努力”的强调忽略了价值前提。努力固然不错,但是“一次选择比N次的努力更重要”,所有这些鸡血文所强调的“努力”都预设了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之下,即只有为了提升个人的社会价值排序的行动才可称之为努力,其他的要么是不务正业,要么是锦上添花。可以斩钉截铁地说,如果我们的心理结构仍然被社会价值排序的锁链所束缚,那么真正的幸福永远无法为我们所体会。


在社会价值排序框架下的“努力”实际上与我们的人生意义与幸福毫不相关,真正的幸福与我们的心理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而这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那些“努力”的范畴。如果我们的努力并不是在认识自己,并不是在追求心灵的自由,那么我们始终是幸福的绝缘体。


诸多的宗教大师和思想大师都揭露过大众舍本逐末的存在状态,只不过我们仅仅是口头上对他们的学说表示虚伪的尊敬,在心理上却从未认真地对待过他们的教导。


此外,“努力”淡化了对制度的反思。鸡血文所说的努力默认了游戏规则的合理性,这恰恰是一种智力上偷懒的行为。制度决定了我们在何时、何地、何种行为能够获得什么,它就是我们的生活。在很多时候,人的不幸并非因为自身,而是因为在制度上削弱了或者根本没有让他幸福的可能性。在自身努力的同时,我们不应该放弃对制度的合理性的拷问,不能够让制度推卸它应该承担的对社会中每一个人的责任。


最后,鸡血文所强调的“努力”遮蔽了很多社会和人生的真相。坦率地说,人生当中的很多事是努力也无能为力的,这很残酷,却是必须承认和面对的真相,比如家庭出身,比如天赋,比如运气。所谓“越努力,越幸运”从某种程度上只是一厢情愿的天真想象。我们只能说,努力可能增加世俗成功的概率,但是无法夸下海口,将幸福许诺给自己。


当然,哪怕人生中有诸多的无能为力,这并不妨碍我们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像赵汀阳老师说的,真正的幸福存在于纯粹的关系之中,比如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而这些,跟那些世俗的努力无关。如果说真的需要努力的话,那么它要求的是努力地认识自己,努力地去除在社会的摸爬滚打中形成的习惯性伪装,以及努力地为他人的付出。


说到底,鸡血文仍然是一种迎合焦虑人群的成功学。只不过没那么露骨。它可能导向思想肤浅,可能导向心理问题,但永远不可能导向幸福。

更多精彩国,请关注微信号:心理分析  xinli-fenx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些从小喝“鸡血”长大的娃,后来咋样了?
职场竞争中,如何让自己的心理保持健康?
致所有在努力奋斗但不高兴的生命们:你努力成瘾了吗?
家长必读:距高考仅二十天 给考生家长的两点忠告
怎样战胜焦虑症?
努力不奋斗,为什么不能成为一种奋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