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见证了荷兰的黄金时代

汉学家卜正民讲过一段故事。他读大学的时候跑到荷兰旅行,一个人骑自行车赶上大雨,半路摔倒,找到路边一个人家求助。那家人收留了他,帮他处理好伤口,建议他下一站去代尔夫特。

那是荷兰南部一个很小的古城,位于海牙和鹿特丹之间。除了尼德兰常见的风车、运河、砖墙建筑,那里还以一种蓝陶出名,叫做“代尔夫特蓝”。白底蓝花的陶器,最初是为模仿明代青花瓷。今天常见的多为旅游纪念品,尤其是做成木鞋形状的小摆设。这也是代尔夫特和中国的景德镇,结为姐妹城市的缘由。

代尔夫特蓝

像很多古城一样,那里也是一个储存历史记忆的地方。城中运河边有一座倾斜的老教堂,里面埋葬一些“黄金时代”的历史名人,比如微生物学之父列文虎克。他在那里发现一块铺地石板,上面铭刻着:约翰内斯·维米尔,1632-1675。大师的遗骨就埋在石板下的某个地方。

代尔夫特的老教堂,塔身已倾斜

若干年之后,这位已经成名的学者旅行到海牙。在位于莫里茨亲王府的荷兰皇家绘画馆,他看到维米尔的《代尔夫特风景》。画面偏左的一座建筑,在维米尔生活的时代,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所属的一座库房。这个贸易创建于17世纪初。独立不久独立的荷兰共和国,正是通过这一机构从事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自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西班牙和葡萄牙通过美洲和亚洲的殖民活动,获得巨额财富。不甘人后的荷兰也成立十余家商号,专营东方贸易。为避免恶性竞争,这些商号组成联盟,成为东印度公司,活动范围遍及全球。

《代尔夫特风景》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公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全日制的证券交易就是当时荷兰人的发明。“三十年战争”期间,欧洲大量新教徒和犹太人迁居荷兰避难。他们是最擅创新的人群,很多发明创造出现在荷兰,也不足为怪。贸易从此开始摆脱区域限制,发展成全球活动。而使这种活动成为可能的,是靠三种技术发明——磁罗盘、造纸和火药。有了罗盘,船只才能在远海中定位;纸张便于商人彼此通信,并保存账目记录;火药则带来武力的优势。

中国既是这些技术的来源,也是欧洲人远航的目的地。自从马可波罗口述他的中国之行,欧洲人便对世界另一端的无尽财富充满向往。当时,中国在全球市场上扮演商品供应者的关键角色,西班牙以白银的形式提供信贷,而荷兰则在各经济区域之间沟通、整合。维米尔的《代尔夫特风景》中,一艘黑色的驳船停泊在前景。也许它刚刚卸下一批来自中国的货物,比如青花瓷。

这里顺便提一句:由于荷兰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主要城镇之间都有轨道通勤系统。海牙和代尔夫特老城之间往返,可以搭乘1号有轨电车,单程不过半小时。各位如果有兴趣比对画作和实景,可以轻易办到。

画中描绘的安静景象,却是一场大劫难后的残剩景象。1654年底,该城火药库大爆炸,摧毁了大片的街区,死难者超过百人,伤者逾千。这也是画面中弥漫着伤感气氛的原因。当时的罹难者当中,有一位年轻的天才画家法布里修斯。这当然不是他的真名。Fabritius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木匠,说明了他早年的职业。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家丁托莱托也是以绰号闻名,意思是小染匠。

荷兰绘画史上,法布里修斯属于“代尔夫特画派”的祖师级人物,早年住在阿姆斯特丹,在伦勃朗的工作室学艺。移居代尔夫特后,他发展出自己的风格,特别是与乃师大异其趣的亮色背景。所谓“代尔夫特画派”,是指17世纪代尔夫特一批画家。他们的主要特征是专注于小题材,并且把这座类型化作品上升到历史性的高度,不论室内生活还是静物。此外,他们也经常表现城市景观;街道、广场、教堂,都是这些画家经常表现的主题。

法布里修斯的画风曾对维米尔产生过重要影响。他的作品不多,最有名的是《金翅雀》,也在莫里茨亲王府中展藏,就在维米尔的《代尔夫特风景》隔壁。这幅画不过一尺见方,小鸟被链条拴在食槽外的半环形木柽上,用抬头仰观的视角呈现。它被画在一小块旧门板上,至今边上还有合页的钉孔。当时很多人豢养这种鸣禽,略加训练,还能表演一些小把戏。在荷兰的巴洛克艺术中,它还被赋予死亡与复活的宗教象征意味。

《金翅雀》

三年前,唐娜·塔特出版同名小说,成为近年美国文学最重要的作品,并获得普利策奖。故事的“结晶点”正是这幅小品。当时海牙这家美术馆恰好进行扩建,收藏借展到各地,从东京到旧金山,从纽约到博洛尼亚。古画新书彼此助力,引起媒体热议,大批的观众排着长队,等候入场。

展览荷兰“黄金时代”绘画,特别是“代尔夫特画派”,莫里茨亲王府是最理想的地点。古典式的设计,又临水而建,这座建筑本身就是那个时代的作品。它最初的主人,是荷兰西印度公司委任的总督,代表荷兰在巴西的利益。在它建成完工时,维米尔还是个孩子。这位画家一定不会想到自己的作品,有朝一日会在这里接受世人虔敬的巡礼。在他生前身后的两百余年,表现类似题材的荷兰画家当中,多产的加布里埃尔·麦许,比他成功不知多少倍。

莫里茨亲王府美术馆

艺术的历史,是一个反转情节接连不断的故事,各种结果殊难逆料,任何人都无法操纵。如今还有几个人直到麦许这个名字?当年他在阿姆斯特丹,可是住在亲王运河附近。即便是在17世纪,那里也是一个昂贵的路段。反观维米尔的住址,则是距离代尔夫特新教堂不远的弗拉明街。当年那里还是城中的“下只角”。

然而,维米尔的作品仍有诸多令人费解之处。他曾不止一次表现同一个室内空间的场景,从人物的衣着到家具陈设,说明画家对于富裕人家的生活状况并不陌生。玻璃窗是他经常选用的画面元素——来自室外的光线自斜上方射入,辉映在人物面部,形成含蓄的神秘暗示。凡俗的日常生活场景到了他的笔下,立刻获得拉斐尔般的完美效果,呈现出升华超凡的精神气质。

莫里茨亲王府美术馆的头牌明星,是维米尔的《珍珠耳环女》,俗称“北方蒙娜丽莎”。这幅画中的姑娘朱唇微启,眼波流盼,垂肩的头饰略带女武侠的巾帼范儿;回首抛向观众的永恒一瞥,让她成为曝光率最高的艺术偶像之一。好奇者不禁要问画中人究竟是谁。有人说是画家的大女儿玛莉亚,也有人考证是他家保姆,不过多数专家认为没有具体模特。这是当时荷兰流行的一种头部特写,描绘画家理想中的女性面容,叫做tronie。这个词在荷兰语中的意思就是人头。所以它不是某个具体人物的肖像。

这张画原来叫做《缠包头的女孩》,直改用现名已是二战之后的事。经过三个世纪冷落,画面有了明显的损毁,人物唇间珠光般的亮斑,还有左眼虹膜上的反光,颜料都已脱落;经过1994年的一次全面修复,这幅画才有了今天我们熟悉的面貌。据当年的档案,19世纪曾有一位藏家购入此画,价钱是两个半荷兰盾。要是搁到现在,你去给它定个价试试。要知道,这个形象早已成为核弹级的文化IP,曝光率和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雷奥纳多的《蒙娜丽莎》,以及梵高的《向日葵》,属于同一级当量。

既然是IP,自然会有衍生产品。十几年前,美国女作家翠西·谢瓦利埃出版同名小说。书中虚构了画家的一个模特,也就是珍珠耳环女的原型,通过她的叙述,表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加上情节中固有的高端文艺,以及异国情调,获得了顺理成章的商业成功。后来该书也被改编成一部成功的电影(斯嘉丽·约翰逊主演)。这里应该强调的是,一件这样级别的经典之作,流行文化的加持,已经不会增加或者削弱其价值。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剧照

莫里茨亲王府收藏的作品,总数接近九百件。对于如此级别的一个机构,规模不算很大。在这当中,相当比例属于前面说过的类型画,而荷兰人对此有过特殊贡献。其中静物这一支,对后世产生过特殊的影响。静物这个概念就来自荷兰语stilleven,虽然拉丁语系国家另有一个“死亡的自然”的说法。这个画种的繁荣源于几个因素。由于北方新教禁止艺术表现宗教人物,艺术的关注点被引向现世存在的事物。其次是荷兰人对于精细写实的偏爱。或许这也透露出理性时代早期,人们的博物学兴趣。

当时的静物画当中,花卉又占有特殊位置。特别是那些来自自异国的花种,比如郁金香。这种原本产于土耳其的鳞茎类植物,曾在荷兰这个期货贸易的发源地,已发过投机热潮。就在莫里茨亲王府施工期间,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曾经爆涨到1668盾。随后便是暴跌。等到市场再次稳定,同样的半磅球茎只能买到38盾。很多人为此倾家荡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一套通过花卉象征特定含义的特殊语言,有些甚至沿用至今。比如玫瑰代表爱情,百合代表纯洁,而郁金香自然是高贵的代名词。这些我们都很熟悉。

莫里茨亲王府美术馆收藏的静物花束

当这种理性气质的艺术在荷兰发育成熟,南方天主教世界的艺术家仍沉浸在宗教热忱中。他们继续接受教会的委托。巴洛克风格在他们那里,也因此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特别是在罗马,他们正用奇异迷离的造型,昭示神迹的存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来全世界最伟大的袖珍美术馆看名画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作者,荷兰画家维米尔的蓝色生死劫!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凭什么能值那么多钱?
荷兰-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绘画作品欣赏
维梅尔和《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威廉亲王纪念馆:荷兰国父在家中遇刺始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