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命的艺术

 隆波田动中禅            隆波甘恬

我们来听法。在我们的生命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佛法,其它的暂时缺少一些也无大碍。我们的生命就象绿叶上面的露珠一样,要小心不能马虎,一旦破戒或者造恶业的话,那就可以说是没有生命了。

 

我们的生命应该是“没有怎么样”,“不成为什么”。如果还有怎么样,还有成为什么,那不是生命,真正的生命是没有成为什么,如如不动。我们要靠的就是这个“不成为什么”,这就是佛法。法会带着我们,使我们没有成为什么,让我们一直都是“正常”的。“正常”是心的家,我们要把自己的心修到正常。如果不修心就不正常。   

 

因为这个世间太有味道了,它常常让我们陷入迷失的状态。心外迷,心内也迷。这世间让我们迷的因素太多了,我们应该努力地去修,让自己不断地去觉知,掌握好技巧。“觉知”是生命的艺术,艺术是我们的生命没有怎么样,没有成为什么,不管生活中发生任何地事情,我们都没有怎么样。乐来了没有成为乐的主人,苦来了没有成为苦的主人,当贪嗔痴慢疑的念头来时,不要立即跳进去然后成为它,那不是真正的生命。我们的心总在追求世俗的滋味。它是不断变化的,是无常的,有爱就有恨,有乐就有苦,有嗔心还会有疑心慢心,这是世俗间的滋味。

 

我们要有正确的立足点,要有安住的处所。心外的财富是“世俗谛”,可以解决贫穷的问题,可以解决吃饭的问题,解决生活中很多的问题。心内的财富呢,是我们的心没有成为什么,安住在没有成为什么之上,不要让我们的心总在世间的爱恨,取舍,欣厌上打转。心应该没有怎么样,没有成为什么,我们心的最终目标就是踏上涅盘之路,而涅盘就是没有成为什么,这是最究竟的。

 

就如走在道上的人一定要到达目的地,归乡的人一定要回到家,去上班工作的人要能到达办公楼一样,我们的心也要有一个目的地,心的目的地是没有成为什么,没有什么要做的了,意思是该做什么做着呢,但心并没有怎么样。错了,没有因为错,心就怎么样了;对了,没有因为对,心又怎么样了。但我们从对和错中会学得更加聪明了,聪明是我们要学习的;迷也是我们要去学习的,去用功的;犯错了也是我们要去学要去下一番功夫的,那绝不是一条死胡同。苦来了,我们不去苦;迷来了,我们不去迷,这叫学习,这叫用功,这叫真正的在修行。如若苦来了你就苦,迷来了你就迷,这样的人没有在修行,我们要有觉性,时时刻刻都在检查自己,什么来了检查一下,发生什么了观一观看一看,不管我们做什么都要有觉性地去观去看。迷是不正确的,不迷是正确的,苦是不正确的,不苦才是正确的,我们去看,去观,去体验一下就清楚了。体验一下迷与不迷,体验一下苦与不苦,修行就在这修,用功就在这用,就是经验中才能有所悟,一个有觉性的人就是在这来修。  

 

不需要问任何的问题,我们来培养觉知。让觉知成链,达到觉性圆满。不断地看到自己,知道自己,不管它从哪一面来袭击我们,我们都有最好的保安和最好的看门人,若我们没觉性,就象一幢没有保安的大楼,有进有出不安全。觉性和正知就象保安一样,让我们不会有任何的损失,我们的生命中无常随时都会现前:自然的灾难也有很多很多,象风灾,火灾,水灾,盗贼猖狂,君王昏庸等。发生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保安没有管理,糊涂度日,错过光阴,终日被烦恼尘垢染污埋没,不见光明,触境就生情,取舍如故。完了!损失太大了!贪嗔痴慢疑,爱恨妄执,让我们损失了太多了!心总被染污,而不能稳固地安住在觉性上,所以我们要培养好这个看门人。不断地觉知,保持觉性,有了觉性就有如在歇息,不用再在六道轮回中游走。如若没有觉性,就会一直随业流转,生-灭,生-灭,念头常掉到过去的不好的事情里面去,越悲伤越去思维,越觉得有味道,此刻你已完全迷失在黑暗中了,你要能学会从黑暗中走出来。黑暗障蔽了光明,黑暗中本来就有光明的存在,它是一个东西,“一个”,如果有“两个”,那不是,只有一个是“一体”的。迷没有了,只有不迷;苦也没有了,只有不苦。一个,我们的生命中只有一个。一个就是不成为,修行清静。

 

梵行就是要在“一境”中,不是“一”的境界呢,太多太多。我们常常肆意放纵自己的念头,所以我们才要来看自己,训练自己,让它变成艺术。生命的艺术跟世间的艺术不同,不苦是艺术,不迷是艺术,不慢不疑不掉举都是艺术。这个艺术很美丽,不是世俗的那种美丽,是清静的美好的生命,清静不被染污,最终是没有什么,没成为什么是最美好的。若你还会成为什么,就是还会被染污,被苦染污,被乐染污,被贪嗔痴染污,被爱恨染污,被心念染污。有时我们看不见清静的干净的,因为被染污的东西障蔽住了。就象乌云遮蔽了太阳和月亮,乌云并不是月亮,我们的生命才是月亮,不论乌云如何地障蔽,月亮依旧存在,并且没有成为什么。不管别人怎么诽谤我们或恭维我们,不管是得失苦乐,都象是乌云遮住了我们的心,其实心并没有怎么样,不论别人如何的诽谤与恭维,我们的心依旧没有怎么样,内心已经充满了光明,太阳在白天发光,月亮在黑夜发亮,但“法”,“觉性”之光不管是在白天或黑夜都大放光明!“不成为”,这才是真正的生命。

 

因此我们要学习,要用功,要真能契入,我们完全可以依靠它,将它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别人也可以做到,谁都可以。一个真正在这个上面用功的人是有大功德的,自己得到了大智慧,大自在,身边的人也能感受得到那种清凉。这个拥有了,其它的就很容易了,不会再迷失,不会再愚痴,我们始终都是走在正道上。思维是正确的,举止是正确的,言语是正确的,身口意都在正道上,工作学习都在正道上。一个没有智慧的人常在迷心中犯错,一个有智慧的人做什么都自信圆融,圆满,遇事能够看得很透彻。达到彼岸达到目的地的人就如圣者站在最高点,远眺山下一目了然。可在低处的人呢,是看不到高处的大好风光的,心做到不成为,就是在最高点,往下看去,一切都清清楚楚,解脱就在此地!成为了呢,那是被染污的境界,“看见,不成为”则是清静的境界。佛陀教我们看见,也赞叹那些能看见的行者,佛陀还教导我们---谁见到法,就是见到我,谁见到了佛就是见到了真理,谁见到了真理,智慧就接连地涌现。接连地就是缘起,比如我们迷,不是一开始就迷,因为不知道所以才会迷。不去责怪自己为什么不知道,不去责怪自己的行为,那都是因为我们平日没有下功夫去修去觉知。不要去怪罪别人,哪里做的不对,应该好好地去检讨自己,改变自己,解决自身的问题。就这样我们在迷中学得更聪明了,从不知道中下手,好好用功,让觉知力增强,让智慧增长。再比如说生气,起嗔心就去怪别人做了某事惹得我们很生气。“知道吗,你迷,你才生气”。迷是在我们平日的一言一行里出现,是在我们自己的举止言谈及生活中产生的迷。如果我们做的想的修的都是知道,知道,就不会迷了,因此还是要在我们的行、住、坐、卧学习工作上去知道,去培养觉知。再比如苦和乐,也是一样,并非好端端地就苦就乐的,它是有原因是的,一切都是因缘生因缘灭,不要在对错好坏中争执不休,我们因在自身上找原因,在自身上解决问题,这样问题就不复杂,也不难解决。比如一个团体出现了问题,因为每个人的想法意见都不一样,我们大家每个人都应自觉地去改变自己不正确的知见,而不是让其中某个人持着自己的见解去解决问题。那我们呢,谁迷了就马上改变自己,让自己不迷,谁看到自己的不满意就去改变自己,让不满意带来的苦变成知道,让满意和不满意彻底消失,满意不是觉性,不满意更不是觉性,是由某个因缘产生的世间的味道,就象我们课颂的巴利文经典中说道,“Setima vinalogei apicha tomanasang”,“有觉性地让满意和不满意消失掉”。满意和不满意在哪里?在个人的因缘中,我们要能看见,看见了就能解脱,如若没有觉性就无法跳脱。满意时就跟满意在一起,看不见满意,就跟不满意在一起,看不到不满意已完全将你吞没。满意与不满意成了主人了,没有人照顾,关照,我们的生命就如此地被烦恼习气奴役控制侵蚀。因此我们要培养觉知,知道,知道,觉知,觉知,让觉性成链,让光明智慧显现。 

   “Wuchonggayangu”巴利文的意思是觉性圆满,就比如说“齐纳叟”是一位觉性圆满有威仪的尊者,“齐纳叟”是阿罗汉,不是形式上的阿罗汉,是位觉性圆满的尊者。不迷,不是形式上的。世俗的假设的,不是第一义,不是最究竟的,我们讲的“知道”是第一义,是最究竟的。我们迷是世俗的,假设的,我们苦是世俗谛,“知道”才是第一义,是最究竟的。苦来了看见它,是“第一义”,苦来了立即成为了苦的那个人是世俗的假的,所有世俗的假设的都是很厉害的。我们不知道不能看透它,就常常做错事,杀人打架,因为我们已被假设的相所迷惑,这样还不够,还要加一个概念名字给它,然后再加上我们的妄执,在贪嗔痴中拼命地执着,跟着就嫉妒就羡慕,做一些损害他人利益的事。 

   因此我们要学会觉知,不断地觉知,“迷”了觉知,“苦”了觉知,让觉知成为我们修行上牢固的地桩。如果完全掌握了,学会了,就不用再去受训了,一定要学会,那不是知识,不是背下来的,一定要真会!就比如我们训练好的一头水牛,它已经能很熟练地耕作了,即使让水牛休息一年后再来耕作,它工作起来一样是得心应手,不用再训练它了,因为它已经会了。我们的生命啊是更好的,它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不论何时何地何种境界都会都能做到。我们要成为真正的主人,而不是偶尔“会”那么一两次,学会了,学会了,再也不成为这,再也不成为那。如若还会成为这成为那,说明没有看见你自己,没有好好地教你自己,不成为,再也不成为苦乐贪嗔痴的人,你学会了!“不成为”,它是生命的艺术,它是超越生老病死的,“不成为”,其实很简单,成为这成为那才难呢。遇到什么样的境界都“不成为”,冷了热了“不成为”,苦了乐了“不成为”,生老病死来了“不成为”那个生的人,老的人,病的人,死的人,就一个不成为,能通过所有境界地考验,就一个不成为,是生命中最究竟的。  

   不想长篇大论讲个不停,只是希望修行人都能早日悟到“不成为”的境界,不成为什么是“生命真正的艺术”。生命的艺术不是形式上的,不是别人能教会我们的,我们必须要自己“教自己”,因为教自己是超越生老病死的艺术。从看见觉性看见身开始,看见身,身就会告诉我们很多,看来看去,噢,“身假设是身”,是幻象假象,我们就知道了身是假象,是无人,无我,无众生的。再来看见受,受中的苦和乐,在身和心上产生的苦与乐,同样是无我,无人,无众生的,如果受是受的话,六道轮回就在此地!受很重要,它使我们迷了一生又一生,一世又一世,很重要!再来是心,心也一样,心产生的一切都不知那是假的,还一味地认为并执着有一个我在,不对了!心起了波浪,如水起波浪,波浪不是水,那苦乐参半的念头不是心,那只是出现的一种现象,一种状况,一种状态,心是假象,是无人,无我,无众生的。 

   我一边总结给大家听,一边教大家,大家一边看见看见,看见不是看见很多东西,看见大体地讲就是这个,看见身受心法.不管你怎么修都要通得过这一关,让我们迷的那一关就是这个,能让我们知道悟的那一关也是这个,错也是在这错,悟也是在这悟。这跟我们学习世间的知识不一样,很简单,看见身假设是身,它是艺术!看见受假设是受,它是艺术!看见心假设是心,它是艺术!看见法假设是法,这是艺术!不断地洗刷拨除,然后就如实看见了名和色,名和色的艺术是一种现象,不用再叫它身,不用再叫它受,不用再叫它心,不用再叫它法,我们全部把它简称是一种“现象”。四个变成一个,把它放进你的包包里面,以前我们背着四个很重,现在看它就是一个了,就是一种现象,突然间变得轻了,不是冷不是热,不是生气不是高兴,不要把它叫做受,它只是一种现象而已,它是艺术。这艺术使得一切都变得很美好,以前看苦和乐不美好,而且污浊不堪,若看见那只是一种现象而已,一切就变得美好的了。是身心产生的现象,只是一种现象。那么此时心又如何呢,没有怎么样,没有成为什么,然后我们就慢慢地掌握了技巧,找到了路,找到了立足点,找到了我们的地桩和大梁。你的修行再也不会起起伏伏,反反复复了。悟到了那只是现象而已,心就会如如不动。向内修心,修身,就自然地完成了。我们看见了由身与心产生的那么多的这样那样,其实只有“一个”,就一个,心就一个。    

   有人问我,生病的时候是怎样,我回答“一个”,病好了以后怎么样,还是一个。心就一个,病好了就开心,不是;生病了就苦,不是;太热了你就苦不高兴,凉一些你就开心,不是;饿了就苦不高兴,吃饱了又开心,都不是。心就一个,是不成为什么。修到不成为,生活就会很自在,这才是真的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我们要返照自己,多在这个上面多用心,不要把根本的给丢了。盖房子要有根基,生命也要有根基,为的是让社会安定,有保障。生命也有保障,不成为是生命的根本。最具艺术的生命就是努力培养觉知,让自己能跟觉性在一起,它是真正的艺术,是最究竟的。没有什么,不成为什么,结束了!完成了。象佛陀说的,”此生已尽,梵行已立,所做已做,自知不受后有“。生命不应是起起伏伏的,常常需要别人来帮助,或还有必要用法律来约束我们,或犯了错还得由警察把我们抓去关监狱,这样的生命是不具艺术的生命。真正艺术的生命是不成为,稳固的,坚定的,拿捏自如圆融,就是在这儿圆满的。然后呢,把这个运用到工作生活当中,不是让你一个人静静地什么都不做,这个艺术是不分性别,年龄,宗教,国籍,语言的,这是生命,每一个生命都同样应该是没有什么,不成为什么。是因为有了这个,成为了那个,使我们有了不同之处,世间的假设的概念,让我们有了不同之处,那么不成为什么的境界才是”第一义“,是”真理“,永远不会改变。  

   所以我们修行就是要改变自己,把原来的迷变成知道,知道,知道。生气了知道,贪了知道,这叫修行。不要苦是苦,乐是乐,都让它知道。这不难,什么时候迷的就在什么时候知道,我们要努力走上这条路,要学会它要掌握它,苦就苦了,乐就乐了,你就掉进陷阱了找不到正道了。如果一迷就马上知道,就一个小小的知道,我们已经开始走向涅盘的大道,涅盘就从知道开始,如若我们用功修习,是很容易的,如果不用心修就很难。用功教自己,用功看自己,你学会了掌握了,再去告诉别人,再去帮助更多的人就。象别人饿了我们煮饭给他吃,别人掉进了陷阱他不知道,我们教他,让他知道;别人生气起嗔心,告诉他不是了,不对了,错了。他呢,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这是在修大功德,修大福报啊!教迷的人知道自己在迷,教苦的人知道不要再苦了,教生气的知道不再生气了,就这样每个人都善良而智慧,这个国家这个世界会是多么的美好啊。   

   有一只小鸟掉到了银河中,变成了银色;

   掉到了金山上,变成了金色;

    掉到了黑泥潭中呢,变成了黑色.

    那么,你呢?醒一醒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与世界 37  随眠见惑修惑
与人争利
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
清欢,生命最美的境界|顾漫|苏轼|顾城|人生|朱敦儒
暑热之苦若奈何
《唯一路》|第一篇:唯一路(全文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