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阴符经》+《阳符经》)
感悟

《道德真经》——是讲入静体悟道体的!针对老子五千言,通过观、诵、思、听、抄方式来快速入静观道、悟道的!
 
《黄帝阴符经》——是讲入静感应道用的!阴者,心静之极也。符者,先天灵符也。静极而动,天人感应,灵符闪现,有感而发,体悟大道、施行大道。
《混元阳符经》——是讲动、静演道、升发阳气的!动静皆能合道,则先天一炁自入也,大小周天,循环不息,则得纯阳正气满溢而气化色身矣!
A、入静悟道篇

《道德真经》直解

《道德经》王弼本
顾瑞荣校注并重点注音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说出的,并非永恒之道)
名可名,非常名。(“名”可以命名的,并非永恒之名)
无,名天地之始;(“无”用来命名天地的初始)
有,名万物之母。(“有”用来命名万物的生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因此总是“无”所欲求,来观知“道”的奥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总是“有”所欲求,来观知“道”的迹象。)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无”和“有”这两者,同一出处而不同名称)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同称为“玄妙幽深”。玄幽而又玄幽)
众妙之门。(乃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丑恶的存在)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有不善的存在)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所以有和无则相互生就,难和易则相互构成)
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长和短则相互比较,高和低则相互俯仰,)
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音和声则相互应和,前和后则相互跟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因此圣人以无为处事,以不言施行教化)
万物作(zuò)焉而不辞,(顺应万物的发展规律而不横加干涉)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作为而不自恃,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正因为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崇尚贤能,使百姓不去竞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珍贵难得物品,就使百姓不去偷盗。)
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显现满足欲望的东西,就使百姓心不迷乱。)
是以圣人之治,(因此圣人的治理,)
虚其心,实其腹,(虚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
弱其志,强其骨。(削弱百姓的意志,强壮百姓的筋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总是使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
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使那些有才智之人不敢妄为)
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原则去做,则没有治理不好的)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大“道”空虚其形,但用起来却不可盈满)
渊兮,似万物之宗;(渊深啊,好似万物的宗主。)
挫其锐,解其纷,(挫去它的锋锐,消解它的纷扰)
和其光,同其尘,(柔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湛(zhàn)兮似或存。(隐没不见啊,似乎又确切存在)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孩子,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天地无谓仁爱,把万物当作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无谓仁爱,把百姓当作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天地之间,不正如同风囊么?)
虚而不屈(jué),动而愈出。(虚空而不会穷竭,鼓动而愈加吹出。)
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多闻知(~作为、/ 号令)反而更穷尽,不如抱守于内心(~冲虚大道)。)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谷养万物的神物不会死亡,这叫做深远莫测的母体。)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深远莫测的母体其生殖之门,这叫做天地的根出。)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无形无际又好像存在着,使用它而不会穷尽(/劳困)。)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也恒长,地也恒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之所以能够永恒长久,因为它们不在于生存自己,所以能够长生久存。)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因此,圣人退后自身反而自身居先,置外自身反而自身存活。)
非以其无私邪(耶yé),故能成其私。(不正因为他没有一己之私么?所以能够成就其自我。)
 
第八章
上善若水。(最好的善性像水一样。)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且不争,停留在众人讨厌的地方,所以接近于大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居处能符合善则地实,心灵能符合善则渊容,交往能符合善则友仁,)
言善信,正善治,(言语能符合善则信诚,政治能符合善则顺治,)
事善能,动善时。(从事能符合善则贤能,行动能符合善则时宜。)
夫唯不争,故无尤。(只有不争,所以才不会有过失。)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把持而使之盈满,不如就此罢休;)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捶击而使之锐利,不可长久保持。)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金玉财货堆满屋子,没有人能够守护得住。)
富贵而骄,自遗(yí)其咎。(高贵富豪却骄横跋扈,等于自己送给自己灾殃祸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哉。(功绩告成则自身退隐,乃是上天正道。)
 
第十章
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载合魂魄,抱守混一,能否不分离?)
专(抟tuán)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抟运气息,达到柔和,能否像婴儿一样?)
涤除玄鉴(jiàn),能无疵乎?(摒除杂念,清涤心镜,能否没有瑕疵?)
爱民治国,能无知(智zhì)乎?(爱恤百姓,治理国家,能否不用智慧?)
天门开阖(hé),能无雌乎?(天道之门开启关闭(:出生入死、行持生欲),能否居处雌弱?)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心明眼亮,无不通达,能否不通过知识?)
生之畜(xù)之。(道生育了一切,畜养了万物。)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生养了而不占有,成长了而不宰治,)
是谓玄德。(这叫做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三十根车辐聚合于一个毂轴,正因那空无之处,才有车的用途。)
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有器之用。(揉搓陶土而为器皿,正因那空无之处,才有陶器的用途。)
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有室之用。(凿刻门窗而为房间,正因那空无之处,才有房间的用途。)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所以,有形之所以有用处,空无之所以有功能。)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五色缤纷,使人眼睛迷盲;五音交响,使人耳朵聩聋;五味舛杂,使人口味败坏;)
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驰骋奔突,畋杀猎获,使人心性发狂;珍贵的物资,使人行害。)
是以圣人为(wèi)腹不为(wèi)目,故去彼取此。(因此,圣人的治理,在于饱足肚子而不是愉悦眼睛,所以舍弃那些而求取这些。)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宠与辱如同惊扰,重视大的忧患如同自身。)
何谓宠辱若惊?(什么叫做“宠与辱如同惊扰”?)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获宠则为【上,获辱则为】下(或:受宠而为臣下),得到它【们】如同惊扰,失去它【们】如同惊扰,这就叫做“宠与辱如同惊扰”。)
何谓贵大患若身?(什么叫做“重视大的忧患如同自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我之所以有大的忧患,因为我有自身;如果我没有自身,我有什么忧患呢?)
故贵以身为(wèi)天下,若可寄天下;(所以,珍重把谋求自身融入于谋求天下的,如此则可与之托付天下;)
爱以身为(wèi)天下,若可托天下。(乐于倾尽自身而为了天下的,如此则可与之托寄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观看它而看不见,称之为“微无”;聆听它而听不到,称之为“希默”;抚摸它而摸不着,称之为“平旷”。)
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hùn)而为一。(三者无法辨别,所以混同为一物。)
其上不皦(jiǎo皎),其下不昧。(混一之物,它的上方不清亮,它的下面不昏暗,)
绳绳(mǐn mǐn )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无边无际不可称名,复归于没有物象。)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这就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实体的物象,这就叫做恍惚莫测。)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随着却看不见它的后面,迎着却看不见它的前头。)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执守现今的大道来对待现今的存在,)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以此来认识远古初始的情形,这就叫做大道的纲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时善于从事大道的人,精微机妙,玄奥通达,深远而不可认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正因为不可认识,所以勉强为之描述:)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小心啊,好像冬天过河;谨慎啊,好像畏惧四周;)
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端严啊,好像做客者;消散啊,好像冰凌融化;)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愚昧啊,好像朴木;广阔啊,好像山谷;)
浑兮其若浊。(混沌啊,好像浑浊的水。)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谁能够浑浊并且长久?静下来将会慢慢澄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谁能够安静并且长久?动起来将会慢慢生发。)
保此道者不欲盈。(保守这个大道的人不追求盈满;)
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正因为不追求盈满,因此才能安然于陈旧而不去创新。)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dǔ)。(达到极端虚无,笃守恒定安静。)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达到极端虚无,笃守恒定安静。万物都在生作,我则观察它们的归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物类茂盛,都重归于根部,)
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叫做安静。安静,这就叫归养生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归养生命,则恒常。知道恒常,则明白。)
不知常,妄作凶。(不知道恒常,则妄乱;妄乱行事,则凶险。)
知常容,容乃公,(知道恒常则会容纳一切,容纳一切则能大公无私,)
公乃王(wáng),王乃天,(大公无私则为天下首领,为天下首领则要顺从上天,)
天乃道,道乃久,(顺从上天则是抱守大道,抱守大道则是长久。)
没(mò)身不殆。(终身不会衰败。)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最好的统治者,百姓只知道有他存在;)
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其次的,百姓亲近赞誉他;其次的,百姓敬畏他;其次的,百姓侮蔑他)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信实不足,于是才有不信服!)
犹兮其贵言!(谨慎啊,最好的统治者珍重于号令。)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成就大功完成大事,而百姓说:我们是自己就这样的。)
 
第十八章
大道废,安有仁义;(大道荒废,于是有了仁爱正义;)
(智慧出,安有大伪;)(智慧出现,于是有了大奸大诈;)
六亲不和,安有孝慈;(六亲不相和睦,于是有了下孝上慈之人;)
国家昏乱,安有忠臣。(国家政治昏乱,于是有了忠正廉洁之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尽知识抛弃技术便利(/绝尽圣智抛弃聪明知识),则百姓受益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尽仁爱抛弃是非正义,则百姓重归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尽机巧抛弃珍宝财利,则盗贼不会存在。)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这三句话,用以担当首领(/ 作为政施)还不够充分,所以另外有所嘱咐:)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显现素淡抱守淳朴,少怀私心少有欲望。)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绝弃学习,没有烦恼。)
唯之与阿(ē),相去几何?(唯喏与呵喝,它们相差有多少?)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美丽与丑陋,它们相差怎样?)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别人所惧怕的,也不能不惧怕。)
荒兮其未央哉!(人们迷惘不安啊,如此无穷无尽!)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众人熙熙攘攘,如同享受太牢盛宴,如同春日登台临赏;)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我唯独淡泊啊,欲望未曾萌生就好像婴儿还不会发出笑声。)
儽儽(lèi lèi)兮若无所归!(垂丧啊,好像无处可归(:无所追求)。)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kuì)。(众人都富足有余,我唯独遗弃('遗’又或通'匮’:不足)。)
我愚人之心也哉;(我是愚蠢人的心智,)
沌沌(忳忳dùn dùn)兮!(混沌不清啊!)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昭显,我唯独好像昏昧;)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俗人明察,我唯独好像闷塞。)
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浩荡啊,好像大海;飘荡啊,好像无可停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众人都有谋生手段,我唯独笨拙且无知。)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我的追求唯独与人不同,而是珍重求食于母亲(:守道持本,恬淡知足,如婴儿只知吸乳)。)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盛德的内涵,在于彻底依从于大道。)
道之为物,惟恍(hu?ng)惟惚(hū)。(大道的物态,在于混沌恍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惚惚恍恍啊,其中却有象啊;)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物啊。)
窈(yǎo)兮冥(míng)兮,其中有精;(深邃昏昧啊,其中却有精微啊。)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精微甚是真纯,其中有信宜。)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fǔ)。(自古到今,它的名号从未失去,以作为治理者的依顺。)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我是通过什么来获知治理者的情形呢?就是通过这个。)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委曲则保全,弯曲则端正,)
洼则盈,敝则新,(低洼则盈满,陈旧则常新,)
少则得,多则惑。(少了则获得,多了则困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因此圣人抱守混一(:和合不二)作为天下的首领(/法式)。)
不自见(xiàn)故明,(不自我显示,故能彰显;)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jīn)故长(zh?ng)。(不自我见解,故能明白;不自我夸赞,故能有功;不矜骄,故能尊长。)
夫(fú)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只有不争,所以才无人能与之相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古时所谓“委曲则保全”的话,怎么会是虚妄之说呢?)
诚全而归之。(实在应该彻底依从于它。)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少作号令,任其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狂风不能够持续一早晨,暴雨不能够持续一整天。)
孰为此者?天地。(是谁做的这些呢?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天地尚且不能够长久,更何况是人呢?)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所以,有所从事而依顺大道者,在于可以与大道相一致:从事而获得者在于与道相得,从事而失去者在于与道相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lè)得之;(与道相得者,道也会使之收获;)
同于德者,德亦乐(lè)得之;(与德相得者,德也会使之收获。)
同于失者,失亦乐(lè)得之。(与失相得者,失也会使之收获。)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诚信不足的人,就会有人不信任。)
 
第二十四章
跂(qì)者不立,跨者不行,(踮着脚不能够长久站立,大跨步不能够长久行走。)
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我显示的人不能够彰显,自我见解的人不能够明白,)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zhǎng)。(自我夸赞的人没有功绩,自我矜骄的人不能够尊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这些在于大道来说,叫做“多余而食、负赘而行(:或'在身体上附上物件’)”,)
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连动物都会讨厌。所以,有道的人有所不取。)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hùn)成,先天地生。(有一物混然而成,先于天地而出现。)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清深啊澄澈啊,独自存在而不改变,)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无所不运而不衰殆,可以作为天下万物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我不知道它的名称,给它取字叫做“道”。我勉强为它取名叫做“大”,)
大曰羡,羡曰远,远曰反。(“大”叫做“消逝”,“消逝”叫做“遥远”,“遥远”叫做“返回”。)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国域内存在着四'大’,而王居其中之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地以天为法,天以道为法,道以“(一切)任其自然”为法。)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重是轻的根基,静是躁的主宰。)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zī)重(zhònɡ)。(因此君子终日旅行,而不敢离开行李盘缠。)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即使有荣盛景致,安然处之则超然其外。)
奈何万乘(shèng)之主,而以身轻天下?(为什么万乘之尊的君主却以一己而轻天下呢?)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轻则失去根基,躁则失去主宰。)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zhé);(善于行走者,没有车辙痕迹;善于言语者,没有瑕疵过失;)
善数(shǔ)不用筹策;(善于计算者,不需要用筹策工具。)
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善于关闭者,没有门闩钥杠却无法开启;善于打结者,没有绳子绳索却无法解开。)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因此,圣人总是善于救人而且没有被抛弃的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善于救物而且没有被抛弃的物,这就叫做深层的明智。)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所以,善德之人,是不善之人的师从;)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善之人,是善德之人的资辅。)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不珍贵其师从,不爱惜其资辅,)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即使聪明也是大糊涂,这就叫做微妙的要义。)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道什么是雄强,而甘守于雌弱,做天下的沟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做天下的沟溪,恒常之德不脱离;恒常之德不脱离,重归于婴儿精真之态。)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道什么是显赫,而甘守于昏昧,做天下的法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于无极;(做天下的法式,恒常之德不差错;恒常之德不差错,重归于无极莫测之境。)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知道什么是荣耀,而甘守于耻辱,做天下的深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做天下的深谷,恒常之德于是充足;恒常之德于是充足,重归于朴木无名之质。)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zhǎng)。()
故大制不割。(朴木散解则成为器具,圣人用它(:朴)则成为治理者。最大的制作是没有切割的。)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想要谋取天下而加以作为,我看这是不可达到的。)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天下,是个神奇之物,不是可以作为之物。)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作为的必定失败,执掌的必定失去。)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事物有前进就有跟随,有慢呴就有快吹,)
或强或羸(léi),或载或隳(huī)。(有强大就有削弱,有堆高就有跌落。)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因此,圣人远离淫乐,远离安逸,远离奢靡。)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以大道辅佐君主者,不用军事称强于天下,)
其事好(hào)还。(这种事情的报应也容易:)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军队所在之地,就会遍生荆棘。)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大的战争过后,必有灾荒年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妥善者达到目的而就此停止,不要用以称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达到目的而不要自大,达到目的而不要自夸,达到目的而不要自傲,)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达到目的而不要以引以得意,这就叫做达到目的而不称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壮大则走向衰老,这就叫做不符合大道,不符合大道早早灭亡。)
 
第三十一章
夫隹(wéi唯)兵者,不祥之器,(武力,是不吉祥的东西。)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连动物都会讨厌它,所以有道之人不从事。)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君子居止则以左方为尊贵,行军则以右方为尊贵。)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所以<说>,武力不是君子所用的东西,[武力是不吉祥的东西],)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迫不得已才会用它,以淡泊为佳,不可崇尚。)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yào)杀人。(如果崇尚武力,等于喜好杀人。)
夫乐(yào)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喜好杀人,是不能以此臣服天下的!)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吉庆的事情以左方为上位,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位;)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副将军位置居左,主将军位置居右。)
言以丧(sāng)礼处之。(说的是用丧礼来置身军事。)
杀人之众,以哀悲位(wèi)之,战胜,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来莅临;战斗获胜,用丧礼来对待。)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大道总是没有名号<称之为>朴木之物,虽然微小,天下却没有敢臣视它的。)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侯王如果能持守它,万物将会自动归服。)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天与地相交合,于是降下甘霖雨露,没有人命令却自然均匀。)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初始的建制赋予了(侯王的)名号,名号既然有了,)
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那也该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才之所以不会衰败。)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比喻大道存在于天下的情形,如同河流沟谷与大江大海的关系。)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道别人,聪明;了解自己,才是明白。)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别人,有力气;克服自己,才是强大。)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知道满足,富裕。坚定行动,有意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不失去根本所在,长久。死后而不被忘记,长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fàn泛)兮,其可左右。(大道洪流漫溢,可以支配一切。)
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万物倚恃它而生长,却不推辞;成就功绩完成事情,却不贪居占有。万物归从却不为主宰,)
常无欲,可名于小;(则总是没有欲求,可称之为“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爱恤养育万物却不为主宰,可称之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因此,圣人之所以能够成就其“大”,因为他从不为大,所以能够成就其“大”。)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持守至大征象(:道),则天下归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归往而不妨害,安定于和平祥泰。)
乐(yuè)与饵,过客止。(音乐与美食,使得过客停留。)
故道,淡兮其无味,(所以,道说出口来,叫做“平淡无味”。)
视之不足见(jiàn),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观看它不足以看见,聆听它不足以听见,使用它不可穷竭。)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想要关闭,必先张开。)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想要减弱,必先增强。)
将欲废(去)之,必固兴(与)之;(想要离去,必先接近。)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想要夺取,必先给予。)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这就叫做隐微的明智。柔弱能够战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鱼不可以脱离水渊,国家的法宝(:道)不可以昭示于人。)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大道总是无所作为而无不能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侯王如果能够守住它,万物将会自行化育。)
化而欲作(zuò),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化育而欲望生发,我将会用无名之朴来镇住。)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用无名之朴来镇住,于是将会知道满足。)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知道满足从而安静,万物则将会自行端正。)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最好的德不作为于德,因此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下等的德不失去德,因此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最好的德无所作为而且无以用来作为;下等的德有所作为而且有以用来作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最好的仁有所作为而且无以用来作为;最好的义有所作为而且有以用来作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最好的礼作为而没有人回应,则捋起胳臂而拉扯(:以粗行强使人服从)。)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所以,失去大道于是有了德,失去德于是有了仁,)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去仁于是有了义,失去义于是有了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以礼而行,是忠信的浅薄,而祸乱的肇始;)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卜算预测,是大道的虚华,而愚昧的首倡。)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因此,大丈夫停留在深厚而不停留在浅薄,居守于质实而不居守于虚华。)
故去彼取此。(所以舍弃那些而求取这些。)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过去得到一(:太一,亦即道。与道相得,超越对立达到统一、和合不二)的:)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天得到一从而清明,地得到一从而安宁,)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神明得到一从而灵信,山谷得到一从而丰盈,)
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万物得到一从而生长,侯王得到一从而成为天下的崇正。)
其致之,(这些都在于致求于一。)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fèi),(可以说天无从清明,恐怕要裂陷;可以说地无从安宁,恐怕要震发;)
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可以说神明无从灵信,恐怕要停歇;可以说山谷无从丰盈,恐怕要枯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jué)。(可以说万物无从生长,恐怕要灭绝;可以说侯王无从尊贵而崇高,恐怕要跌翻。)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所以,尊贵则必定以卑贱为根本,崇高则必定以低下为基础。)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谷gǔ)。(因此侯王自称“孤(孤独)、寡(孤单)、不穀(得不到赡养)”,)
此非以贱为本邪(yé)?非乎?(这是他们以卑贱为根本和自非(~基础)。)
故致舆(yù)无舆,(所以,追求很多美誉则没有美誉。)
不欲琭(lù)琭如玉,珞(luò)珞如石。(由此,不想光华如同美玉、坚硬如同顽石。)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反向,是道的运动所在。柔弱,是道的妙用所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的万物是从“有”生出的,“有”则是从“无”生出的)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等才士听闻大道,能够勤恳顺行于它;)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等才士听闻大道,若有若无(将信将疑);)
下士闻道,大笑之。(下等才士听闻大道,哈哈大笑)
不笑,不足以为道。(不笑的话,就不足以是大道了。)
故建言有之:(因此建言有这样的说法:)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明亮的道好似昏暗,前进的道好似后退,)
夷道若纇(lèi),上德若谷,(平坦的道好似坎坷;最好的德好似虚谷,)
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莫大的荣耀好似耻辱,广大的德好似不足,)
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建高的德好似塌堕;质地纯真好似污垢,)
大方无隅,大器晚(mi?n)成,(至为方正好似没有棱角;最大的器物无须制成(比喻大道无形;又或:最大的器具来制成其它物品却悠然迟缓,比喻大道化贷万物以自然无为),)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最大的声音没有动静,最大的物象没有形状。大道隐匿而且没有名字。)
夫唯道,善贷且成。(只有道,善于谋划(/ 扶持)且善于成功。)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没有阴阳的玄微)生“一(阴阳合而未分)”,“一”生“二(阴,阳分际)”,“二”生“三(天、地、气)”【:关于“一,二,三”历来解释颇杂,此处不作定论】。)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背负阴而怀抱阳,中平(/ 虚冲)气机从而阴阳合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谷gǔ),而王公以为称。(天下所讨厌的,莫过于“孤(孤独)、寡(孤单)、不榖(得不到赡养)”,王公却用以自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事物或是增加反而减少,或是减少反而增加。)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别人所教训人的话,<我>也拿过来教育他人:)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强梁霸道不得好死!我要以此为基本教义。)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最柔弱的东西,驰骋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没有形体者进入到没有间隙者,我因此知道无为大有好处。)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不用言语的教化,无为的好处,天下很少能比得上它。)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名誉与身体哪个亲近?身体与财物哪个有分量?得到与失去哪个不好?)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过分吝惜必定大耗费,过多储藏必定多失去。)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道满足不会遭到耻辱,知道停止不会衰败,可以因此长久。)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最大的成就好像缺陷,它的功用没有弊端。)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最大的盈满好像空虚,它的作用不可穷尽。)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nè)。(最大的正直好像弯曲,最大的能巧好像笨拙,最大的充裕好像不足【/ 最大的辞辩好像迟呐】。)
躁胜寒,静胜热。(躁动战胜寒冷,安静战胜炎热。)
清静为天下正。(<知道>清静,可以作为天下的端正。)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有道,能奔善走之马被停下来去耕田施肥;)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天下无道,战马产驹于郊野。)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罪孽莫大于畅适欲望,祸患莫大于不知满足,过错莫过于追求获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所以,知道满足的满足,永远充足。)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外出大门,才能知晓天下;)
不窥牖(y?u),见天道。(不瞭望窗户,才能洞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出行越远的,知道的越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因此,圣人不用行动而能知晓,不用看见而能清楚,不用作为而能成功。)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从事于学习的日渐增加,修行于大道的日渐减少;)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减少而又减少,从而达到无所作为;无所作为则无不可以作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想要取得天下的,总是在于无所举事;倘若有所举事,则不足以取得天下了。)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总是无所意志,以百姓的意志作为自己的意志:)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善好的作为善好,不善好的也作为善好,于是得到了“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信宜的作为信宜,不信宜的也作为信宜,于是得到了“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xī xī)焉,为天下浑其心,(圣人处身天下,必顺必合地为了天下混沌<自己的>意志,)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百姓无不(对圣人)倾耳注目,圣人则将其都视为孩子。)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由出生到死亡。)
生之徒十有(yòu又)三,死之徒十有yòu三,(新生的人占十分之三,老死的人占十分之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yòu三。(而人们为追求生存【而行动】,由此陷入死亡之地的,也占了十分之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那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追求生存而过于丰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pī)甲兵;(听说善于保养生命者,陆地行走而不须躲避犀牛老虎,参加军队而不须穿戴铠甲兵革。)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zhǎo),兵无所容其刃。(犀牛无从抵它的尖角,老虎无从扑它的利爪,兵器无从插它的锋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那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死亡之地。)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xù)之,物形之,势成之。(道来生育德来畜养,万物得形器用得成。)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因此,万物无不尊崇道而珍重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的崇高,德的尊贵,没有人加封而总是自然而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道生出万物、畜养万物,)
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成长万物、发育万物,爱养万物、督管万物,生息万物、庇护万物。)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生养而不占有,作为而不倚恃,成长而不宰治,)
是谓玄德。(这就叫做“玄(:玄微的、属性于大道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天下万物有其初始,<可以>把它作为天下万物的母亲。)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然得到其母亲,就可以由此知晓其孩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既然知晓其孩子,再归守其母亲,)
没(mò)身不殆。(则终生不会衰败。)
塞(sè)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qín瘽)。(塞上其(智慧的)洞穴,闭上其(欲望的)大门,终身不会不足(/ 劳苦);)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开启其(智慧的)洞穴,帮助其(满足欲望的)行为,终身不可救药。)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洞察微妙叫做明白,持守柔弱叫做强大。)
用其光,复归其明,(使用它(:大道)的光芒,重归于它的明亮,)
无遗身殃,是为习常。(不会给自身招致灾祸,这就叫做多重的常正。)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yì)是畏。(让我有一丁点的知晓,我将会在大道上行走,就害怕走上邪径。)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jìng)。(大道甚是平坦,俗人却甚是喜好崎岖。)
朝(cháo)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殿宇甚是加以修治(:宏大富丽),田地甚是荒芜,仓库甚是空虚;)
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穿着华美,佩戴利剑,饮食豪奢,钱财无尽,)
是为盗夸,非道也哉!(这就叫做强盗头子。强盗头子,可不是大道啊!)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chuò)。(善于建立的不可拔倒,善于抱守的不可脱失,子孙从而对他祭祀不断。)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行大道于一身,其德则为纯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行大道于一家,其德则为充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zh?ng);(修行大道于一乡,其德则为尊长;)
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行大道于国家,其德则为丰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修行大道于天下,其德则为普遍。)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
以天下观天下。(所以,以自身来观知别人,以自家来观知别家,以自乡来观知别乡,以本国来观知别国,以一时代的天下来观知古往今来的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我是通过什么来知道天下情形的呢?就是通过这个。)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德性含藏深厚的人,可以比作新生的婴儿:)
蜂虿(chài)虺(huǐ)蛇不螫(shì ),猛兽不据(jù),攫(jué)鸟不搏。(蜂虫毒蛇不螫他,凶禽猛兽不扑他;)
骨弱筋柔而握固。(筋骨柔弱却握力紧固,)
未知牝(pin)牡(mǔ)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还不懂得两性交合却性器勃起,这是精真无比;)
终日号好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成天号哭却嗓子不哑,这是和合无比。)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和合叫做常正,知道和合叫做明白。)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丰厚生命叫做旺褔,意志纵使气机叫做逞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物类壮大了就会衰老,称之为不符合大道,不符合大道早早灭亡。)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道的不言说,言说的不知道。)
塞(sè)其兑,闭其门,(塞住其(智慧的)洞穴,关上其(欲望的)大门;)
挫其锐,解其分,(挫去其锋锐,解脱其纷纭;)
和其光,同其尘,(柔和其光芒,纯一其微末,)
是谓玄同。(这就叫做“玄同(玄微的齐同,超脱区分对立的混然纯一)”。)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所以,不能得以亲近,也不能得以疏远;)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能得以利益,也不能得以危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不能得以尊贵,也不能得以卑贱,)
故为天下贵。(所以为天下尊贵。)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以常正来治理国家,以出奇来指挥作战,以无所举事来取得天下。)
吾可以知其然也。(我是通过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天下忌讳越多,百姓就越贫困;)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百姓兵器越多,国家就越昏乱;)
人多伎(jì)巧,奇物滋起;(人们智慧<技能>越多,奇巧的东西就越涌现;)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法物礼器越华丽,盗贼就越多。)
故圣人云:(因此,圣人的话说:)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所作为而百姓自会天性化育,)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喜欢安静而百姓自会端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所举事而百姓自会富足,)
我无欲而民自朴。(我以无欲望为欲望而百姓自会淳朴。)
【我无情而民自清。】”(【,我没有是非爱憎而百姓自会清明】。)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政治昏闷,则百姓淳朴;)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政治苛察,则百姓伪诈。)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啊,是褔的倚靠;褔啊,是祸的潜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dìng)。(谁知道其中的终极?那是没有平正的。)
正(zhènɡ)复为奇,善复为妖。(平正的又会成为奇邪,美好的又会成为妖孽。)
人之迷,其日固久。(人们的迷惑啊,早已经很久很久了。)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因此圣人方正而不割伤,锋利而不刺伤,)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正直而不强横,光亮而不耀眼。)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治理百姓事奉上天(:君主所司)莫过于爱惜(:不伤不耗天地万物)。)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zhònɡ)积德;(只有爱惜,因此早早服行(大道);早早服行(大道)这就叫做重视积蓄德性;)
重(zhònɡ)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重视积蓄德性则无往不胜;无往不胜则无人能知其终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无人能知其终极,则可以因此立国;立国的根本(:大道),则可以因此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dǐ),长生久视之道。(这就叫做深扎根须培固根柢,长久生存永不衰老的道门。)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pēnɡ)小鲜。(治理大的国家,好比是烹煮小鱼(:贵静)。)
以道莅(lì)天下,其鬼不神;(用大道治理天下【的】,鬼魅不神能。)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并非鬼魅不神能,其神能不伤害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不但其神能不伤害人,圣人也不会受伤害(/ 也不会伤害百姓)。)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两者互(/ 皆)不伤害,所以德性(/ 得以)交相归化(于大道)。)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大国,是流水的下游,是天下的雌性。)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天下间两性的交合,雌性总是以安静来战胜雄性,因其安静,所以适宜居于下位。)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所以,大国对小国居下,则取服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小国对大国居下,则取从于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所以,或是居下而取服,或者居下而取从。)
大国不过欲兼畜(xù)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大国不过是想兼纳别人,小国不过是想参与别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双方】都能达成自己所想要的,则大国适宜居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大道,是万物的归依。是善者(:明慧纯良的人)的宝物,是不善者所应保持的。)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美好的话语可以赢得尊敬,高尚的行为可以赢人爱戴。)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人若不善,有什么理由可以抛弃他呢?)
故立天子,置三公,(所以,加冕天子,封置三公,)
虽有拱(g?ng)璧以先驷(sì)马,不如坐进此道。(即使前有拱璧后有驷马(的隆重仪式),不如恭敬地献上这个大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古时之所以珍贵这个大道,为什么呢?)
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yé)?(不是说“有愿望从而得成,有罪过从而豁免”么?)
故为天下贵。(所以为天下所珍贵。)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作为于“无所作为”,行事于“无所行事”,品味于“无所品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以小为大、以少为多,用大德来对待怨责。)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图谋难事要在其容易的环节,作为大事要在其细微的步骤。)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而来,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而起。)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因此,圣人始终不自居高大,所以能够成就其高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nán)。(轻易许诺必定缺少信用,容易越多必定困难越多。)
是以圣人犹难(nán)之,故终无难(nán)矣。(因此圣人重视于困难,所以至终没有困难。)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安定的,容易把持;未始的,容易谋划;质脆的,容易分开;微细的,容易离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要在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作为,要在还没有混乱的时候治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合抱粗的大树,生长于毫末小芽;)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九重筑的高台,起建于一筐泥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仭高的攀登,开始于脚下平地。)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多为的则失败,强执的则失去。)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因此,圣人无所多为,也就没有失败;无所强执,也就没有失去。)
民之从事,常于几(jī)成而败之。(老百姓做事,总是在即将完成的时候却告以失败。)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坚持像开始一样谨慎直到最后,就不会有败事了。)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因此,圣人以无所欲望作为欲望,从而不去贵重难得的货物;)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无所教化作为教化,从而归复众人的过分之失。)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因此能够辅助万物的自然而然,而不敢多为。)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行施大道,不是用来使百姓聪明,而是用来使百姓愚昧。)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在于他们有太多智慧。)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所以,用智慧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祸害;)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用绝弃智慧来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福益。)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始终明白这两点,也是治理法式。始终知道治理法式,这就叫做“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玄德”深奥啊,幽远啊,与物类相反啊,【然后】能达到无比的通顺。)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大江大海之所以能成为所有沟谷的大王,因为它们善于对其居下,因此能成为所有沟谷的大王。)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因此,圣人想尊居于百姓之上,必定以言语谦下于百姓;)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想贵居于百姓之前,必定以自身卑后于百姓。)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zhònɡ),处前而民不害。(所以,圣人处在上面而百姓不感到沉重,处在前面而百姓不觉得妨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所以,天下乐于推举而不压制。)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正是因为他无所争求么?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xiào)。(天下人都说我的道太大,大得不像什么。)
夫(fú)唯大,故似不肖。(正因为不像什么,所以才大;)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fú)!(如果像什么,那么它早就很渺小了。)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我总是有三样法宝,持守而且珍藏它们:)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其一叫做“慈爱”,其二叫做“节俭”,其三叫做“不敢做天下的率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慈爱,所以能真正勇敢;节俭,所以能真正广大;)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zhǎng)。(不敢做天下的率先,所以能担当成就大事的领导者。)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现在要是舍弃慈爱而去勇敢,舍弃节俭而去广大,)
舍后且先,死矣!(舍弃谦后而去争先,则必死无疑了!)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慈爱,用来战斗则胜利,用来守卫则坚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上天来扶助建立国家,则应当用慈爱作为护城墙。)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于做将领的不恃武,善于作战的不发怒,)
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善于胜敌的不交战,善于用人的能卑谦。)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这就叫做不争的德性,这就叫做用人【的能力】,这就叫做顺合上天,是自古的至高法则!)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指挥作战有这样的话:)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敢自居主方而宁可做为客方,不敢前进一寸而宁可后退一尺(:善胜敌者弗与)。)
是谓行(xing)无行(háng),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这就叫做行进而没有行队,捋挽而没有胳臂,执握而没有兵器,拉扯而没有敌人。)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灾祸之大莫过于浮躁散漫(/轻敌),浮躁散漫(/轻敌)几近丧失我的法宝(:大道)。)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所以,投入的兵力相当,则悲重的一方获胜。)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我的话很容易知晓,很容易践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而天下没人能知晓,没人能践行。)
言有宗,事有君。(说话有依据(:大道),行事有主宰(:大道)。)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正因为人们不了解(大道),因此不明白我。)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明白【我】的人稀少,效法我的人可贵。)
是以圣人被(pī)褐(hè)而怀玉。(因此圣人衣着粗朴而怀揣美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明白却无知(:大智若愚),是为可贵;无知却聪明,是为弊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因为防病于弊病,所以没有弊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所以没有弊病,因为他防病于弊病,所以没有弊病。(:在老子看来,真正的“知”是明晓于大道,从而达到完善“不病”;不明晓大道,纵然知识再多也是“不知”))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百姓不畏惧暴力,则暴乱将要来临!)
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不要侵扰百姓的安居,不要压制百姓的生存。)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只有不去压制,因此才不被压制。)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xiàn);自爱不自贵。(因此圣人自我了解而不自我见解,自我珍重而不自我高贵。)
故去彼取此。(所以舍弃那些而求取这些。)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敢于胆大者则被杀,敢于胆小者则存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这两者,或是有利或是有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上天所讨厌的,谁知道是为什么?)
是以圣人犹难之。(所以圣人仍感到难。)
天之道,(上天的大道,)
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不用战争却善于战胜,不用说话却善于答应,不用召喊却自动前来,悠然迟缓却善于谋划。)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道之网广漠无形,虽然稀疏却不漏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如果百姓总是而且毫不怕死,又怎么能用刑杀震慑他们呢?)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假使百姓总是害怕死,而那些作乱者我将会抓起来杀掉,有谁还敢作乱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如果百姓总是而且非常怕死,则总是有掌管刑杀者(:大道)。代替掌管刑杀者去刑杀,)
是谓代大匠斫(zhuó)。(这就叫做代替工匠去砍木头。)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代替工匠去砍木头的,则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的。)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人类之所以遭受饥饿,因为他们纳税过多[~取用饮食过多(:不重节俭)],因此遭受饥饿。)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百姓之所以治理不好,因为他们的统治者有所为,因此治理不好。)
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人们之所以会轻视死亡,因为他们贪求生存的丰厚,因此轻视死亡。)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只有无所作为于生存的,才是善于珍重生命。)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人活着的时候肢体柔弱,死后却直挺僵硬。)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草木活着的时侯植株柔脆,死后却干枯坚实。)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所以说:僵硬强大,属于死亡之类;柔弱,属于存活之类。)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烘hōng)。(因此,军队逞强则不能取胜,树木挺强则遭到折断。)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强大居于下位,柔弱居于上位。)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天然的规则,犹如拉弓:)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瞄高了就压低些,瞄低了就举高些;)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拉的过大就减小些,拉的不足就增大些。)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然的规则,减损有余的而增益不足的;)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世的规则却不这样,而是损害不足的来奉养有余的。)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谁能够有余而有所奉从于天然呢(/ 谁能够有余从而有所用来奉献天下呢)?只能是修持大道的人!)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因此,圣人作为了而不占有,成就功绩而不贪居。)
其不欲见(xiàn)贤。(之所以如此,在于他不想显现贤能。)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天下没有比水更质地柔弱的了,而攻克坚强的东西却没有能够战胜它的,因为它无所谓于被改变形体。)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质地柔软的(/ 水)能战胜质地刚硬的,力量弱小的能战胜力量强大的,天下没有不知道的,却没有人能够照行。)
是以圣人云:(因此,圣人的话说:)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承受国家的耻辱,这就叫做社稷的君主;承受国家的灾殃,这就叫做天下的君王。)
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如同说反了。)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和解重大的忿怨,必然有剩余的忿怨,怎么能够算是妥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因此,圣人持有债券却不责求别人偿还。)
有德司契,无德司徹(chè)。(所以,有德的人掌管债券,无德的人专事征敛。)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无所谓亲疏,总是和善德之人相处。)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国家小人民少)
使有什(shǐ)伯(bǎi)之器而不用,使民重(zhònɡ)死而不远徙。(即使有供十人百人的器物而不去使用,使百姓重视死亡而不迁徙远方)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无从乘坐;虽然有盔甲兵器,却无从布阵打仗)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让百姓重新结绳而用来记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甘享他们的食物,欣赏他们的衣服,安住他们的居所,喜欢他们的风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邻近的国家相互望得见,鸡狗的声音相互听得着,)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但百姓直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信实)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知“道”的人不博闻,博闻的人不知“道”)
圣人不积。(圣人不存占有之心,)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倾力为了他人自己越有;倾力给予他人自己越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上天的大道,利益而不妨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的大道,作为而不争求。)
 
《功德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清净土,上报四重恩,下除诸惑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道德心,尽此一患身,同归大道根。
B、感应道用篇
《黄帝阴符经》直解
道学网
《黄帝阴符经》共四百余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内容是阐述天道与人事的关系。中篇主要内容是论述富国安民的道理。下篇主要内容是论兵法战术的。

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上篇解释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察宇宙自然界的法则,掌握这个自然界法则来行动,也就足够了。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自然界运动规律有五方面的相互破坏的力量,如果你洞察和领悟宇宙这种关系的规律,以天道为人道的法则,这样的人就能够使它昌盛了。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
将天道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变化规律同自身变化规律一起认识,成竹在胸,你就可以施行与天道之规律,这样宇宙虽大,如在心中;万化虽多,不出一身变化规律之内。
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其实是人原来的本性;这天人合一的人的本性,是在天地动静变化规律中无形的变化着,这就叫机心。人性的变化都是由这“机”来决定,如果用天之自然规律的道来端正人性的方向,人们才能克服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主观欲望,达到存天理定人性。
 
以天理定人性,真正达到性命双修。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发了杀机,星宿就要移位可陨落;地发了杀机,江海中的龙蛇就要爬上岸来;人动了杀机,就会弄得天翻地覆。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天和人共同发生了杀机,这就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大乱必然得到大治,在天下大乱,八方不守的局面时候,肯定会出现一个新的王朝,来奠定了自己万变中的基础。人的天性有灵巧和笨拙之分,但是要扬长避短,善于正确运用伏藏之术。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人有九个窍位,这九个窍位常常受到诱惑和干扰,九窍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致精、神、气散失之要窍,如果能够得到动静相宜的修炼,就能抗拒外来邪魔的入侵。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火是生于木者,木干枯祸发,生大火,必然会攻克任何东西。奸邪的人生于国家内部,当他们时机成熟有动乱时,整个国家都会崩溃。懂得这五行相生相克的自然变化规律和自身正邪变化规律,不断加强自己的品德修炼,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圣人了。

中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材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中篇解释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生万物,又使万物走向死亡,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之道理。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材既安。

天地精华,可以被万物摄取;万物,可以被人利用和破坏,人,过多利用万物,反而会被万物所残害,这三种盗用关系应该把握得适宜,才能够使三者相安。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所以说:饮食应该按一定时间进行,才能调理身体健康;行动要合其自然规律,就能保证万物安顺和谐。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一般人看见神奇的事物认为才是神奇,而不知道有些事物表面看并不神奇,而其实却是令人高深莫测,这才是真正的神奇也。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

人们对每一年的日数,月数按照自然规律来确定数字,大月、小月有明确规定;人们按照这样的原理来生存、劳作,探求天地奥秘的圣人产生了,神明的智慧也由此而出现。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天盗、物盗、人盗,三道的规律契机,深藏于事物之中,不为天下人们的感官所察见,察知。君子发现了这种契机,就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亲身实践,而小人发现了这种契机就会拼命去追求私利而玩命。

下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下篇解释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瞎子以耳代目,所以他的听觉特别灵敏,聋子以目代耳,所以他眼光特别锐利。这是因为他们少受外界干扰,身心专注一事的结果。如果一个军队的统帅也能够做到身心不乱,主事专注,白天黑夜都会认真思考,反复掂量,那样十倍的兵力可以达到万倍的战斗力。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

人内心的欲望,是由于物欲的刺激而产生的,人一旦沉溺于物欲,就会被物欲所葬送。人引起对事物的欲望的奥秘关键在于眼睛。人的心生心死也在于对事物的追求和舍弃而引起,一个人的事业成败的奥秘也在于你一双慧眼。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天没有主观心施恩于万物,万物却感受到了这种莫大的恩惠,春天,一阵迅雷烈风万物蠢然萌动,生气盎然。

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一个快乐到极点的人的性情肯定是放荡有余,缺乏紧迫感,一个守静至极的人的性情一定是清静寡欲。廉明正直的。天道从统治角度看可以说绝对自私的,但是在运用方面应该是大公无私的,禽兽以弱小制服强大在于一鼓作气。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生与死是互为根本,生是死的根本,有生必有死,死是生的根本,有死必有生,这是宇宙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同样有恩害相生,亦同于生死,若人害里求生,得恩而生,叫恩生于害,若人恩里求害,得害而死,叫害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愚蠢无知的人把天文地理的自然现象变异弄到社会现象中来,认为自己知道这些吉凶祸福的征兆就自封为“圣人”,我以为能够依据这些天文地理的自然现象变异用于分析社会现象中的事物变化,国家盛衰兴亡,检验生死得失的人,才是智慧卓越的哲人;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有些人以愚蠢和猜测来看待所谓圣人,我就不以愚蠢和猜测来看待圣人;有些人以神奇、神异创造奇迹是圣人,我就不认为圣人是有神奇、神异的。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所以说:那些对圣人愚蠢猜测或认为神奇、神异的人,他们如沉入水底,自投火中,走向自取灭亡。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所以,深思熟虑的圣人深知自然之道不可违抗,所以顺其自然,对它加以控制和利用。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达到守静的自然之道,即使精微填密的乐律和历法,也只能要求符合,而不能做到符契。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于是,古人创造了奇门遁甲,推算出万物生长与万象纷呈的局面,在八卦甲子中又神秘地摆出神机妙算和伏藏的机道。并且用奇门遁甲中阴阳相胜之术不仅用于治国治军,还被用于卦象测算中去了。

当以(《道德经》+《阴符经》+《阳符经》)入真修大道(道经每日清修)
 
C、动静演道篇

混元陽符經
 
經名:混元陽符經。一篇。不著撰人,疑出於六朝。底本出處:《 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
 
泫桐曰:混元一气,阳符神火。潛心在志,妄谈因果。通三达九,返归真我。 
 
晦蹟之功,影響不真。
 
 
晦蹟:“ 晦迹 ”。 谓隐居匿迹。
 
《论语》:天地不言,四时行焉,万物备焉。
 
《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不真:不可谓不真。
 
混元:天地元气,亦指天地。或者及其远古时代,元始天尊时期。
 
清清之炁,朴朴昏濛。
 
炁:同气。
 
滾符流影,寂截判魂。
 
符:《庄子人世间》: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从上下文来看,符为神、气、血、阳等几种解释。
 
含華歷運,炁聚或奔。
 
 
历运:天象运行所显示的一个朝代的气数、命运。古代认为朝代的兴衰更迭与天象运行相应。
 
焊焊火盛,無底無輪。
 
解:
 
阳气旺盛,无边无际。
 
騫暮靈晃,輝黑精魂。
 
 
《太上老君内观经》:三月阳神为三魂,动而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
 
血灌五體,神符火君。
 
 
五体:中医:筋、脉、皮、肉 、骨的合称。 指四肢及头。
 
神符火君:应指血。
 
中医上讲:气属阳,有温煦功能;血属阴,有滋养作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腦灌華液,胎高輔真。
 
 
華液:血液。
 
胎:元婴,神。
 
邊闕不動,神燥命門。
 
 
邊闕不動:心无旁骛,返本归根。
 
燥:动。
 
命門:两肾之间。 经穴名. 命门穴位于督脉腰椎二、三棘突间。男为精关,女为产户。
 
瞰呼風雨,茫茫不作,類類守根。
 
 
瞰:俯视。
 
不作:不动。
 
守根:存思心神。亦谓保持先天的精气。
 
三變一定,九變極神。
 
 
三變:人体生成的三阶段。伍守阳《天仙正理道源浅说》:“禀此阴阳二气顺行,顺其自然之变化,则生人;逆而返还,修自然之力,则成仙成佛。释义有三次变化,二人道全。”注:“人道者,生身成人之道也。一次变化,是父母初交,二气合为一气,而成胎也。二次变化者,是胎完十月”,有气为命,有神为性,而将产也。三次变化者,是产后长大成人,精气盛极,十六岁时也。谓之三变。
 
九變:九转还丹。指修炼内丹所须旋转的次数。这里的九是一个虚数,不是指九次,而是指阳之极,代表人身之阳炁,即以此之炁驱逐人身之阴质,炼就纯阳之体。这是用《周易》的乾卦来作比喻的,乾卦皆为阳爻之象。乾为金,九为金之成数 (生四生金,天九成之 ),所以称九转,才能炼成大丹。人通过修炼,将此阳炁炼回归身,拥有乾健之躯,故称九转还丹。
 
一初載日,二象月分。
 
 
一初:太极。
 
二象:阴阳。
 
清靈合委,屐脫勵真。
 
 
清靈:.犹清冥,即天。清明的灵气。
 
屐脫:犹脱屐。古人有尸解成仙时仅剩一屐的说法。
 
勵真:激励真性。
 
潛心在志,遁迹幽門。
 
 
心志:专心致志。
 
幽门:足少阴肾经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幽,深长、隐秘或阴暗的通道。门,出入的门户。
 
格乎跳翳,盜禹轟輸。
 
 
翳:障碍。
 
輸:词句不押韵,输应该为轮。轟轮,应该是车行地上,引发轰鸣声。
 
轟轮:应该为三车之一。三车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指使者车、雷车、破车,比喻内丹修炼中的三个不同验证。道教认为凡聚火心行意使,以攻疾病,叫做使者车;凡既济自上而下,阴阳正合,水火共处,静中闻雷霆之声,叫做雷车;以心为境役性,以情牵感物,而散于真阳之气,自内而外,不知休息,久而气弱体虚,以成衰老,或而八邪五疫,返以般入,真气元阳难以抵挡,既老且病而死,叫做破车。二指小河车、大河车、紫河车,比喻内丹修炼的三个层次。道教认为修炼之士,闻悉大道,得遇明师,通晓天地升降之理,日月往来之数,以此匹配阴阳,聚散水火,进而采药进火,添汞抽铅,即过小河车关;等肘后金精入顶,黄庭大药渐成,一撞三关,直超入院,后起前收,上补下炼,即过大河车关;以关过后便要炼形、炼气、炼神,终而合道,出凡入圣,即为过紫河车关。三指羊车、鹿车、牛车,比喻内炼火候的三个阶段。运气从尾闾穴到夹脊穴,须细步慢行,如羊驾车之轻柔,故叫羊车;从夹脊穴到玉枕穴,须巨步急奔,如鹿驾车之迅捷,故叫鹿车;从玉枕穴到泥丸宫,必须用力猛冲,如牛驾车之勇猛,故叫牛车。
 
帝運歷紀,陽符為心。
 
 
帝運:皇室的世运。
 
歷紀:经历一纪。极言历时之久。古历法以十九年为章,四章为蔀,二十蔀为纪。
 
陽符:阳神。
 
萬泰變業,劫劫長存。
 
 
變業:改行。世间万变,我身长存。
 
劫:邵雍《皇极经世》有元会运世的说法。1元=12会=360运=4320世=129600年。一劫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混元陽符經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原文及白话翻译
万经之王《道德经》全篇上卷(原文、注音、注解),转发功德无量
《道德真经》直解(下)
张萌老师给当代人的《道德经》全文解析,受用一生|2万字干货
老子四字真经
第四十九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