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琴制造 —木匠活


一、准备工作: 

1、如果没有合适的大台钳,也找不到合适的帮手(按着木板),我们可以这样来操作。
先搞到一个足够稳当的大桌子,然后在桌子上丁牢两块小木块(如图)。这两块小木头用来卡住板材。我们在推刨子和挖槽腹的时候都用得到。赶上要动手的人是左撇子,右侧的木头可以挪到左侧。
2、木板的处理: 
(1)一般来说,一套做琴的木板尺寸大体如下足够足够,面板125*22*6,底板125*22*2。这个尺寸基本是万能的,可以处理各种样式了。 
(2)我们假设木板是干燥的,并且木性已经非常小,变形比率很低。 
(3)对于木匠劳动来说,木材的规范最重要,其中最基本的就是木材的平整和厚度均匀。现在想找到一个能凭手刨子给木板找平的木匠,可能没有了。自己做琴家里不可能趁电平刨和电压刨。这样可以找个木匠铺子或者装修队,请他们按如下处理: 
A 用平刨将木板一面完全找平。 
B 以找平的面为基准,用压刨处理到厚度均匀。 
C 一半面板厚度压倒45—55MM,底板厚度根据琴的做法和风格在7—15MM。 
(4)用直尺将地面板全部取出中线,并且将中线过到背面。
二、大型的处理。 
1、选择好自己喜欢的琴型。可以根据书上给的尺寸来做,也可以根据传世名琴的外形来做,还可以自己进行创作。当然这个创作要在琴型的范围内,自己设计一个新造型不在本题内讨论。 
2、可以找头几年出版的一个挂历扫描,或者下载高清图片,然后请喷绘的铺子按照需要的尺寸给喷出来。剪切好,取中线对折裁成左右两个部分。之所以这样,是为了只是用半个古琴形,为了能让左右对称。在作坊里,制琴师们通常用半样板来做琴,为了就是对称。 
3、我们将半拉的样板用图钉定在面板上,依靠中线取出大概形状。这个时候底板不动。 
4、借来电曲线锯用,用手锯,去木匠铺子请他们代劳,都可以。总之根据图形把大洋裁出来,这个时候底板还是不动。
三、用材的考虑: 
1、要分清楚正反面。根据截面年轮判断,最靠近树心的位置作为槽腹。未来底板也这么用。这样做是两个考虑: 
(1)所谓千年老材,木性尽除,那是胡扯。木材只要一天没闷成炭,永远都有木性,无非大小而已。在修老琴的时候,会发现一个问题:只要拆开三天不合,就绝不可能原样合上,一定会处理一点面板或者底板。这个问题是木匠就懂,拆开的木器无论什么年代,肯定不能毫不打磨就原样能装上的。 琴做好后,底面板一定还要变形,上述处理会使底面板变形过程中相互抵消一些应力。 
(2)木材实际上是树心的位置最不好。所谓“心材”最好,只是大街上的传说而已。木心的位置作为槽腹去掉,保留的正是芯与韧皮部之间的最好材料。 
这么处理,我们才能在槽腹内看到竖纹。反过来用,就算用的树心我们也会看到云型纹。这个大家可以画图分析一下。 
2、木料不是均匀材料,很多时候一头密实、一头松软。如果这个情况比较明显,我们就用密实的一头来做琴尾。好处是,这个部位的面板正好是比较薄的,相对密实的材料会更结实,同时这里的按音听起来也结实。 
四、画线:分清楚里外和前后,我们在槽腹的一面画图。因为木料的情况不同,这里没法介绍由材料产生的制作差别,我们简单而机械地来画一个都能兑付着用的结构图:
1、一般琴的制作原则: 
(1) 肩膀最宽,头次之,腰再次,尾最窄。 
(2)三徽到三徽半起肩,我们为了好算账定在三徽。 
(3)八徽到十徽起腰 。
(4)九徽下装雁足。 
(5)七徽开始向琴头出龙池。 
(6)十二徽开始向琴头出凤沼。 
(7)龙龈距离尾尖10MM左右。 
2、分格: 
第一格,木材顶端向后取66MM,为额。考虑木材顶端不一定直,多留一点点。 
第二格,额后10—11MM为岳山。如果喜欢声音厚重的,岳山可以留到12。 
第三格,岳山后10—45为项实。通常项实在15MM比较合理。如果喜欢声音更空灵一些(或者木板过于硬),项实就留少点。如果喜欢声音厚重一些,项实可以多留。如果项实留到45MM甚至更多,天柱就甭装了,没用。
(现实中,中央院赵家珍同志有一个北宋琴,腹内无天柱,板和灰都极薄,琴体很轻。其装钢弦毫无钢丝味道,声音松透甜美。剖修时候曾经发现项实多达80mm。) 
第四格,肩的起点。我们从岳山向后取1110MM作为有效弦长。其1/5处为3徽,起肩处。 
第五格,龙池起点。我们从岳山向后取1110MM,作为有效弦长。其1/2处为7徽,是龙池靠琴尾的起点。 
第六格,起腰处。我们从岳山向后取1110MM,作为有效弦长。其3/5处为8徽,腰起点。 
第七格,雁足。我们从岳山向后取1110MM,作为有效弦长。其2/3处为9徽,是雁足中心点所在位置。 
第八格,腰终点。我们从岳山向后取1110MM,作为有效弦长。其3/4处为10徽,是腰终点。 
第九格,龙龈处。我们从岳山向后取1110MM,作为有效弦长,这里就是龙龈。 
第十格,尾尖端。第九格后取10MM,以后的部分去掉。 
3、画槽腹位置: 
(1)槽腹的长度实际上是从项实到龈下之间。 
(2)项实前边已述。 
(3)龈下通常应该有30—50mm。不要怕宽,因为琴尾是斜的,面板比底板长,这个厚度会去掉很多。同项实一样,如果面板坚硬一些就少留点,如果松软就多留点。 
(4)确定好槽腹头尾后,我们沿着外形的线取10—15的宽度作为边墙。如果喜欢没声的,可以多留,但超过15MM可能问题特别大。相反如果少5MM,很可能出瓦盆声。 
(5)有些人喜欢吧项实做成斜的,造成七弦下槽腹更长,可以这么做,但恐怕多此一举。 
(6)雁足的位置要至少各留一个直径45MM的多半个圆,用来挖空装雁足。 
4、纳音要拿出来单说。 
(1)纳音的大小跟池沼大小关联。通常,龙池长220MM,宽25MM。凤沼长120MM,款22MM。 
(2)如果喜欢声大的,在槽腹不变的情况龙池和凤沼都可以加宽,不能加长。 一旦池沼加长,甚至池沼联通起来,再甚至于干脆就是无底琴,那样对琴桌的要求就特别高了,没有好桌子弹不了这种琴。并且,这种琴在腿上弹不响。
(简单说琴桌。最好的琴桌是木头面,既不跟着震动,也不吸收声音。这种琴桌用枣木做最便宜,但是肯定变形。而最不好的琴桌就是桐木、沙木、松木、砖头,带抽屉和箱子的最糟糕。道理简单,马连良曾在大会堂演出拒绝使用麦克风,他说:听我的还是听它的?)
(3)实践证明宽大的槽腹和细小的池沼相配,不仅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让声音开始憋闷,出来后乱飘。但是这种做法往往让泛音清脆一些。 
(4)确定好池沼大小后。池下纳音要比池左右各宽15MM,前后各长30MM。沼下纳音要比沼左右各款10MM,前后各长出20MM。这个概念是从纳音起坡处开始算。 
(5)是留纳音还是贴一个假纳音,一般说贴的效果好。不仅好干干活,也容易好听一点。 
(6)是鼓出来的纳音,还是呈沟状的纳音,沟状的好一点。但干不好容易让345弦的7徽左右位置按音出鼓声。 
(7)建议的做法是留纳音,多留一点。万一不能要还可以去薄,去过了还可以全去掉改贴。贴坏了还可以去掉再贴。 
五、开挖
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们先不做面板外面的弧度。这是因为做好弧度后,对于没有专业木台钳的人来说,反过来再挖槽腹是非常困难的:根本就放不稳。
(一)在上述画号线的位置内,开始挖。我建议先用开孔器来处理,会省很多事。非要享受挖槽乐趣的话,可以直接用铲子下手。
(二)槽腹的深度跟琴型有直接关系。我们这里还是围绕这个假设的仲尼来说:
1、预计最后出品的琴,最后处为60MM,那么面板留50MM厚度。
2、杉木面板,鹿角霜灰。
3、以上情况下,初次的挖槽,我们可以先处理成一个平直的坑,深15MM左右。
(三)我尤其要提醒的是,初次挖槽,绝对不能想当然地进行。很多人会错误地理解“面板在不同位置有不同厚度”这个说法。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会给槽腹挖得有深有浅,这是错误的。
完后拿铲子给初步修理平整,主要目的是去掉开孔器留下的痕迹。
见过一个老琴,明代,现属于某大学。其槽腹内有明显木旋刀施工痕迹,完全没有铲平。
琴面的活完成后,实际上面板还是一个开了槽的平板。我们继续:
六、处理面板的正面。
(一)画线:
1、边墙的高度:
(1)原来说过,一个美观的古琴,边不会超16MM,加上灰的厚度,最多不会超过18MM。很多精美的琴实际比这个还要薄。
(2)我们按照这个仲尼的思路,把边墙设计成17MM,除去灰、漆以后剩余15MM。
(3)再按照1:3的比例分配给底面板,则面板边墙有10MM的厚度。
(4)用尺在面板两遍画线,留下1个毫米。
2、琴头的厚度:
琴头有多厚,没有定论。这个跟整个木材(未来琴的厚度)有直接关系。
3、琴尾的厚度:琴尾按照这个仲尼,总体厚度应该控制在40MM以内,分配给面板只有32MM。在这里画一条线。
二)开始处理弧度和斜坡:
1、弧度:
(1)弧度是最难掌握的,很难说清楚。但是要提醒一点,面板绝对不是一个椭圆的一部分。
(2)以中心线为准,向两边切削,一直到画的线。
(3)在弦路以内,弧度是比较小的,但不能过于平,更忌讳过于弧、。
(4)除了弦路,弧度立即加大。
提示:实际上可以着手先在木板边缘将楞子直接去掉到线的位置,再逐步向中心推。
2、斜坡:
(1)低头:原先我们说过,3徽起肩,那么从这里开始低头也是合理的。
A:低头的区别:
a、如果弹琴的人喜欢留一大把指甲,那么他很难取得一个温柔的声音。这种情况下,他们会选择在离岳山更远的地方触弦,这样低头可以稍微小一点。
b、习惯不留指甲的人,他会很难取得一个明亮的声音。这种情况下,他们会更贴近岳山触弦,表现出来的是在临岳和1徽之间击弦。这样手指吃弦深,特别是在轮指的时候容易敲到板子,低头就需要大一些。
B:大低头会感到弦更有劲。
C:低头位置的确定:
a、先找到临岳的位置(岳山靠近琴尾的一侧),画线。
b、如果大低头从3徽开始,小低头从4徽开始,徽位画线。
c、要注意把线一直延伸到两侧的边墙上,否则移动刨子线就没了。
D:刨吧,电的也行,手的也行。
a、用尺来量一下,使临岳比其他地方低10MM,就合适了。
b、要注意,处理低头的时候要将刨子推出琴头。这样从琴头想开始低头处看,是一个整破。
E:低头的弧度要跟面板调整好。
(2)琴尾的斜坡从开始低头处向尾巴的线推下去,注意调整好弧度。
重要提示:
这么处理好外面的弧度后,我们反过来就发现问题了。
1、琴的中心线厚,两边薄。
2、琴尾部整体都更薄。
这就是我原来曾经说过的,槽腹结构很重要的工作是外面完成的。正所谓:要想甜,加点盐。
最厚:
1、肚子里头稍微再处理一下,主要是给原先的方槽子处理成微弧槽子。
2、有机械加工痕迹的地方把钻痕去掉。
3、愿意平的就刨一下,信仰千沟万壑的就铲两下。
于是,面板就OK 了。
关于额下的声池,可开可不开。开的作用更多的是给琴减体重,而不是其他。
有些制琴师的施工更有特色,正投琴头都是后按上去的。
七、处理底板。
1、在搜型前再用压刨处理一次,压倒10MM厚度。
2、把面板按在上面画线,裁出一样的形状。
3、算好轸池的位置,开轸池。
4、算好池沼的位置,开出池沼。然后按在面板上,修理两个纳音。建议修理后要能放进手为合适。
5、算好护轸的位置,去掉护轸的底面那么大的底板,护轸应该直接粘在面板上。
八、合琴
(一)音柱
1、先要找出天地主柱的位置。如果不好找就拿着面板敲,找到最空的位置就是音柱位。
2、天柱一定要比地柱大一点,且都是圆柱形。
3、具体音柱的尺寸根据木料的不同应该不同。总体说,木料软,音柱粗。
4、音柱安装时,应高稍微顶住一点劲。撑力过大、过小,都是严重问题。
(二)胶合
1、白乳胶、鳔胶、速干胶、丙酸酸脂等,都可以。对于刚开始做琴的朋友,不建议使用乳胶和鳔胶。主要原因是会在以后的工序中引发开胶。但是如果随时准备剖开修理,还是乳胶和鳔胶好,他们遇水易开。乳胶和鳔胶比,乳胶更好。乳胶不受温度影响,鳔胶遇热也容易开胶。用漆和细灰粘琴,根本就是不会做琴的人胡扯的。老琴看到的褐色粘接物是漆糊。至于用漆糊(用漆来合面粉、淀粉、鳔胶)粘接,一个是需要会和漆糊,二是干了除非破坏边墙,基本打不开了。如果期望万年牢,可以尝试找做棺材的斜木师傅,用江米来粘,这个万年牢。
2、现将音柱粘在面板槽腹内。
3、刷胶的时候要注意次序:先刷底版,然后稍微稀释(桐木情况下)再刷面板。最后给音柱点胶。
4、对起加压。最简单的办法是透明胶套使劲缠绕,比绳子力量还大。
九、修正
(一)底板还要刨一下:
1、边缘的地方保留5MM,逐步向中心推光滑。
2、琴头处的底板从3徽下向琴头去薄,到琴头边缘留5MM厚。
3、琴尾从龙池向后底板逐步推薄,到尾巴尖端留5MM厚。
4、琴边的胶去掉,用锉打磨平整。
最后放在1米以外,挂在墙上,自己看看舒服不舒服。
边缘要整齐
十、上附件等
(一)安装护轸、岳山、呈露、轸池板、上下焦尾、上龙龈下龈托,注意雁足此时还不要装,只是在雁足的位置钻个眼,明确位置。注意事项如下:
1、岳山应该深入面板10mm以上,且是弧度的,不能一个平的卧进去。
2、呈露可以直接贴在面板上。
3、上焦尾安装时要刻一点面板,使其卧进面板5MM左右。
4、护轸的大小和角度参考《我怎么挑琴》
5、安装下焦尾前,要调整尾巴的角度(上长下短,圆弧下来),开弦槽。具体找个琴看看就明白了。一定要平滑地下来,否则此处容易断弦。
6、下焦尾应该比上焦尾小一点。
7、在琴头刻出一个凤舌。
以上都淘宝都有卖。
十一、裹布
1、裹布的最大好处是防止开裂。
2、桐木琴用纱布或棉布比较好。用夏布可能导致灰过于厚。
3、裹布的时候,一定要覆盖整个琴,包裹住。琴最爱裂的是底板,因为硬度大,吸潮防潮都容易裂。
4、琴额尤其要裹,忒别容易裂。
5、裹布的时候应该用漆糊,也可以直接用胶来裹。
6、布干后,用到修理整齐,去掉池沼口的多余,去掉毛茬等。

喜欢就关注我吧



儒行琴社昆明分址:

总部:欣都龙城3栋502

荷塘月色分部:荷塘月色15栋1楼阅览室

滇池分部:法苑小区23栋2单元202

畅园分部:银海畅园西区8栋1楼阅览室

关上分部:银海领域(筹备中)

电话(同微信):15287149493

寻人启事

寻找想学古琴的您


嘿嘿,对照一下是不是您!

如果您喜欢古琴、想学习古琴,但是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学会?不知道自己能否坚持,可以参加云南国学馆公益古琴班!!!

如果您喜欢古琴、喜欢融洽轻松的学习环境,可以参加云南国学馆一对二班!!!

如果您喜欢古琴、喜欢老师细致的教学指导,可以参加云南国学馆一对一古琴班!!!

寻找喜欢古琴的您/团体

嘿嘿,不要蓝瘦、不要香菇!

如果您喜欢古琴、想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古琴,您可以选择到云南国学馆购买、租赁、认养一把有缘分的古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析古琴斫制技艺中的音高
槽腹关乎古琴的声音,古人用的是什么样的?G175
磐石古琴斫制记录第九十:
选择什么样的槽腹制度,古琴的声音最好G177
琴都不认识谈什么琴
【嘉德秋拍】宋镜涵先生旧藏“开元二年雷霄斫”凤势琴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