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远程教育学科研究发展概观》读后感
        理论是指导实践活动开展的基础。建构主义、群体动力学理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等为网络环境支持的参与式教师培训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
       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个体的学习过程除了受个体的内在因素影响外,还受个体对学习情景、学习同伴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为,在培训中采取网络环境和参与式的培训方式能较好地促进教师的意义建构。
       群体动力学主要观点为:“群体行为与个人行为一样,也是以所有发生影响的、相互依存的事实为基础的,这些事实的相互依存构成了群体的本质。作为群体,它不是各个体的特征所决定的,而取决于群体成员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在教师培训中采取参与式的培训方式,促进参训教师群体的共同提高,进而促进每个教师的提高。
        此外,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为利用网络环境来辅助和支持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开展,提供了方法支持。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 SupportedCooperative Learning,简称CSCL)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来辅助和支持协作学习”,要素包括“教师、学习者、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资料和扩展的信息资源)、协作工具或协作平台”。
        网络环境支持的参与式教师培训主要有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实施培训、总结评价等环节
 
        1. 培训需求分析:基线水平调查根据培训的系统设计原理[9],在培训开始之前,首先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的目的、了解学校和教师的培训需求、了解参训教师群体的学习特点等, 并且考虑培训环境和条件能否支持开展网络环境的参与式培训。
        2. 培训设计。(1) 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者团队设计开发符合教师需求的培训内容,并将设计好的培训内容以网络课程的形式实现共享。(2) 培训环境设计(网络环境设计)。培训环境设计内容较多,本文主要探讨其中的网络环境设计。网络环境是网络环境下参与式教师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训者与参训教师以及参训教师之间的纽带,是培训内容的载体,是开展培训的平台,也是评价培训效果的主要方法手段。而且,网络环境能够有效支持教师间的交流讨论,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实现教师协作学习与专家指导的有机结合。(3) 培训形式(活动)设计。我们将培训活动分为“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线上活动”指参训教师在网络上进行的活动。主要是网络课程平台中活动的设计和为了完成网络课程平台的任务需要在网络上进行的活动的设计。“线下活动”指参训教师不借助网络,需要真实环境参训的活动。
3. 实施培训培训实施的过程应该包括构建小组、小组内协作学习、反思交流三个主要部分。(1) 构建小组阶段。小组学习是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基本组织形式,网络环境下的参与式教师培训亦是如此。小组建立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小组之间有足够的但又不是多得让学生难以承受的信息量,保证每个学
习者都承担小组学习的责任,保证小组成员有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2) 协作学习阶段。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的培训思想是“双主体教育观”,其基本观点是:“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4. 总结评价网络环境的参与式教师培训要求培训者在每个模块培训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评价4. 总结评价网络环境的参与式教师培训要求培训者在每个模块培训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评价。这个阶段培训者占“主导”地位,带领参训教师对本模块培训的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和评价,让参训教师对本模块的培训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同时根据评价结果,促使培训者及时调整培训计划,以灵活地满足参与者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教师个人项目管理书模板
《如何设计教师培训课程》读书笔记
什么是项目教学法(转)
中教研生物组开展第二轮区级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
网络环境下物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及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读《网络环境下主题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