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赵匡胤到陆秀夫,从别样红到只此绿:宋人赏荷简史
userphoto

2022.12.08 北京

关注

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品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期刊



此文7750字,预计阅读时间18分钟。


魏晋南北朝,古人种荷已很普遍。江南水乡逐渐形成观荷习俗,定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诞”
夏季是最佳赏荷期。在宋人诗词里品味对荷的认知和期许,在心底种下一池清凉、清新与清和
21个宋人,串起宋朝320年的历史。
三两枝荷,展现中国人的生活审美。

生时胞衣如菡萏:赵匡胤

927年3月21日,河南洛阳夹马营。“生之夕,光照一室,胞衣如菡萏(荷花),营前三日香,至今人呼应天禅院为香孩儿营。”
这显然是编造出来的的帝王出生桥段,但赵匡胤确实伟大。他结束了中原近200年的割据局面,开创文化灿烂、经济繁荣的宋朝。
宋朝以斯文精神、人道情怀、精致美学等,得到后人景仰,这与赵匡胤尊文重教,“不杀大臣、言官”息息相关。

幽香深谢好风吹:寇准

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创立宋朝。次年,寇准出生,他980年中进士,历太、真、仁三朝。“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寇准一生都在为大宋殚精竭虑,始终保持着如莲一般高洁的品性
他写过一首《莲》:

数柄疏荷出小池,幽香深谢好风吹。晓来秋气凝清露,似学湘妃怨九嶷。

《梦华录》中为宋引章题名“风骨”二字的柯政,正是以寇准为人物原型。


翠荷差影聚游鱼:林和靖

967年,林和靖出生。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他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梅妻鹤子”。
既隐居西湖,怎少得了赏荷?他有一首《莲荡》:
楚妃皋女一何多,裳似芙蓉衣芰荷。几夕霏霏烟霭里,竞窥清浅弄重波。
还有一首《夏日即事》:
粉竹亚梢垂宿露,翠荷差影聚游鱼。北窗人在羲皇上,时为渊明一起予。
林和靖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与范仲淹、梅尧臣也有诗唱和。


香花不改旧时墩:包拯

有人隐居山林,也有人为民做主。

999年,庐州(今合肥)一个官僚家庭,一男娃出生。六七岁时,他被父母送去专为他建造的读书台。因夏日荷花吐芳,香气怡人,故称香花墩。

明弘治年间,庐州太守看中如今城南一座小岛是读书理想场所,遂盖了一座书院,并将香花墩的美名移植到小岛上来。这就是包公祠,男娃就是包拯。

包公祠里有一副楹联,代表他少年读书的情景:

深柳依然读书处,香花不改旧时墩。

清代学者游香花墩,同样留下不朽诗篇:

清溪流出荷花水,犹是龙图不染心。

包拯一身正气,是宋人中荷清廉之气的代表


碧池荷动观鱼戏:文彦博

包拯家喻户晓,文彦博相对陌生。但“树洞取球”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往树洞里灌水,让球飘浮上来的聪明孩子就是文彦博。

包文两家交情很深。包拯之父与文彦博之父同朝为官便互相友善。包拯与文彦博同窗共读,又同年榜考,义重金兰。文彦博为副相,包拯为谏官,配合默契。包拯贬在池州,文彦博把他从池州调到朝廷后,方才离开相位。包拯与文彦博还是儿女联姻亲家:包拯次女嫁给文効,小儿子包绶又娶了文彦博女儿为继室。

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将入相达五十年,被称为北宋政坛“常青树”。人如其名,文采渊博,硕彦名儒。他曾写过一首荷花诗文:

碧池荷动观鱼戏,朱槛梧倾待凤栖。

惟愿毗耶长者至,莫忧花里有莺啼。


如花似叶长相见:晏殊

文彦博官至宰相,要感谢一个人——晏殊。

1027年,文彦博随父在应天书院读书并考中进士。其父当时任职应天府通判,是晏殊下属。此时,文彦博尚未进入仕途,他曾作书启多封献于晏殊。晏殊的器重栽培,才有了他后来的出将入相。

岂止文彦博,晏殊简直是北宋时期文脉赓续、文臣提携第一人。

韩琦(连任三朝宰相)、富弼(晏殊女婿,后官拜宰相)、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得到重用;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晏殊门下。

晏殊是著名的宰相词人,尤擅小令,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淡淡雍容,宋词绝无仅有。

他还写过一首《渔家傲·荷叶初开犹半卷》。

荷叶初开犹半卷。荷花欲拆犹微绽。此叶此花真可羡。秋水畔。青凉伞映红妆面。美酒一杯留客宴。拈花摘叶情无限。争奈世人多聚散。频祝愿。如花似叶长相见。

这是一场联谊会。好人才如同荷花荷叶,自由舒展,缔造繁荣清平世界。那么多人都出自他门下,可以说,他才是荷花池的主人。

守得莲开结伴游:晏几道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一首《临江仙》足以让晏几道名垂青史,与父亲晏殊被尊称为“二晏”。

晏几道自幼聪颖过人,继承了父亲的文学天赋,7岁能写文章,14岁参加科举考试,拿了个进士的身份回来。他是“宋代的贾宝玉”,生来就在绮罗脂粉堆中长大,锦衣玉食,每天生活就是纵横诗酒,斗鸡走马,过着逍遥自在的风流公子生活。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

这首《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虽着重描述采莲的环境美和采莲女的心灵美,但似又在告诉人们,鲜花易谢,韶华易逝,且行且珍惜

十里荷花赏烟霞:柳永

一次,晏殊在家举行宴会,高朋满座,大家鼓捣着5岁的他背几首诗。晏几道豪不怯场,朗声念道:“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众宾客一听,这是柳永的艳词,没想到堂堂宰相公子竟然好这一口,面面相觑。晏殊更是气得满脸通红。

晏殊曾当面羞辱过柳永。当时柳永因为《鹤冲天》得罪皇帝,从而到晏殊那里问计,晏殊拿柳永《定风波》中一句“彩线慵拈伴伊坐”做文章,嘲笑他作品庸俗,柳永羞愧退却。

1002年,柳永从家乡武夷山出发,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之中。1003年,孙何知杭州,门禁甚严,柳永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往拜谒。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此词一出,广为传诵,柳永名噪一时。

这其实是一封自荐信,但柳永果然有才,一首拜谒词被他写成杭州的城市名片,沿用一千多年

夜梦莲花皆金色:范仲淹

苏州人羡慕柳永为杭州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实际上,柳永给苏州也写过一首《瑞鹧鸪·吴会风流》。这首词在描绘苏州美景的同时盛赞时任苏州知州的范仲淹。1034年,柳永登入进士榜,喜悦万分。二人在苏州观风楼相会,相谈甚欢,作诗吟诵。

范仲淹早年家贫,历经坎坷,进入仕途后,清廉自律、笔耕不辍,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喻户晓、千古流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是使他进一步贴合了荷花“遗世独立”的特点。

1030年,范仲淹上疏《乞太后还政奏》,请章献太后“卷收大权,还上真主”,让“春秋已盛”的仁宗亲政,得罪了太后,被贬外调去当地方官。好友晏殊对范仲淹的此番行为担心受怕,还把他叫去严加责备,而范仲淹回应:“事君有犯无隐,有谏无讪。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

范仲淹“不以利害为取舍”、“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他就是茫茫历史长河中永远伫立在那的一朵荷花,无畏惊涛骇浪、污泥浊水,永远散发清香,高风亮节

1052年,范公走完了他六十三载的光辉一生。《角虎集》中记载,临终之日,范仲淹对家人说道:“吾昨夜梦池中莲花皆作金色,即当随师西去矣。”

雨过清香爱绿荷:欧阳修

1033年,宋仁宗刚刚亲政,就点名把范仲淹从陈州调到了朝堂做谏官。有个年轻人久闻范仲淹的大名,写了一封信,鼓励他尽职尽责,多多发声。两人就是这样认识的。彼时,年轻人二十多岁,范仲淹已是中年大叔。

年轻人也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拥护者。在政治立场上,他们基本一致,都希望革除弊政。他们光明磊落,政见和个人利益毫无瓜葛。除公事之外,他们不附和对方,但彼此尊重。

他们俩还有个共同的朋友: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字圣俞)。

在古代,朋友间联络,遥寄锦书或以诗相和。1039年,这位年轻人以二首荷花诗,向大他5岁的梅圣俞的诗相和,描绘了湖光雨色令人难去之状和往途美景迷人驻足之情

野岸溪几曲?松蹊穿翠阴。不知芳渚远,但爱绿荷深。

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暮角起城头,归桡带明月。

这位年轻人,就是后来的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


‍‍‍‍‍‍

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

1000年,一个叫欧阳观的江西永丰人考中进士,他的第一份职业是被授道州(今湖南道县)通判,带着家眷,不远千里来赴任,正式打卡永州。

7年后的1007年,56岁的欧阳观任绵州军事推官。这一年,他的儿子欧阳修出生。欧阳修出生10年后的1017年,与永州相邻的道州营道县营乐里楼田保,周敦颐出生

1036年,范仲淹被贬为饶州刺史,第二年再徙润州。范仲淹与周敦颐的好友僧寿涯相识多年,彼此非常熟悉。这时,周敦颐正在润州鹤林寺为母亲守丧。僧寿涯介绍周敦颐与范仲淹相识。

1045年,范仲淹受他的好友滕子京之请,为重修的岳阳楼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18年后的1063年,比范仲淹小28岁的周敦颐应邀与一群文朋诗友游玩聚会。兴之所致,大家便相约写诗作文。周敦颐一气呵成挥笔而就一篇一百一十九字的散文,就是名传后世的《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立了莲花“花之君子”的形象。

芙蕖耐夏复宜秋:王安石

周敦颐居丧润州的三年,也正是王安石侍父居江宁的三年。1037年四月,王安石父亲王益通判江宁府,这年王安石17岁,随父来到江宁。江宁和润州不远,王安石常闻周敦颐大名。

1060年六月,周敦颐从合州解职回京,正好遇上回京述职的王安石。一个风清月明的夜晚,周敦颐应邀造访了王安石。这次交谈,双方都有新的思想启悟。二人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王安石后来成了名相。

芙蕖耐夏复宜秋,一种今年便满沟。

南荡东陂无此物,但随深浅见游鯈。

这首《芙蕖》印证了他的性格和情怀。他大刀阔斧推行新政,重建宋朝的制度和生态。王安石尽力做了大宋的荷花荷叶


绕郭荷花一千顷:苏东坡

做大荷花、大荷叶,注定得罪人。

1069年,王安石变法。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病。王安石怒,让御史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授杭州通判。

苏东坡任于杭州期间,有一日与著名词人张先同游西湖,作《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苏轼除了喜泛舟赏荷,还好饮碧筒酒。碧筒酒,用荷叶为杯,以簪刺透叶柄,借柄为管吸酒。他在《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中曰:“绕郭荷花一千顷,谁知六月下塘春……碧筩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说的就是夏日饮荷叶酒的奥妙。

叶上初阳干宿雨:周邦彦

1060年,72岁的词人张先回到杭州。他词句精雕细琢,声美协调,时人称艳其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而苏轼对他也有极高评价:“浅斟杯酒红生颊,细琢歌词稳称声。

1071年,苏轼被贬杭州,与张先多有唱和,诗词在杭州流传广泛,自然也传进一个15岁的杭州少年周邦彦耳朵里。张先对词句的雕琢态度,对周邦彦后来的作词有相当影响。他创出整饬字句的格律派之风,使婉约词在艺术上走向高峰。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这首《苏幕遮·燎沉香》寥寥几句巧妙展示了荷的神韵,国学大师王国维评“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当时周邦彦一直客居京师,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他与名妓李李师师约会,中途徽宗来了,情急之下躲到了床底……在周邦彦这里,荷花见证了他无处安放、浓烈深沉的思乡之意。

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

另一位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小周邦彦27岁的李清照,也是年少成名的典例。早期李清照生活悠闲安逸,少时酷爱游玩。宋哲宗元符二年,她初到汴京不久,写下处女作《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小词散发着一股青春年少的气息,“误入藕花深处”是游玩到忘情的结果,绽放的荷花丛中,她惊喜又焦急地寻找出路,“惊起一滩鸥鹭”,完成了整幅生动的少女荡舟莲花湖图。

风折霜枯似更奇:陆游

1127年,44岁的李清照见证了“靖康之变”,开始颠沛流离,但创作也进入巅峰。同年,2岁的幼儿陆游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陆游“六十年间万首诗”,作为绍兴人,身边景色里不乏江南荷花,但翻找他写的与荷有关的诗作却很少。

南浦清秋露冷时,凋红片片已堪悲。

若教具眼高人看,风折霜枯似更奇。

即使写,也不走寻常路,不去描写夏荷的碧叶田田,而是描写秋荷花凋红片片。但他没有刻意放大枯荷的菡萏香销,反而是把荷塑造成傲岸清奇的模样。这未尝不是陆游对荷的喜爱?

正如陆游一生,历尽坎坷,回头看去,仍守望初心,坚定选择。这世界上不是落花堪悲,当繁华散尽,满池枯荷也是一种美丽。

晚风吹雨战新荷:辛弃疾

1203年,陆游隐居绍兴,辛弃疾被任命为绍兴知府。两人终于再次见面。一个63岁,一个78岁,四只老手紧紧相握,两双老眼垂泪相望,一生都快过去了,可他们俩恢复中原的志向还未实现。

辛弃疾的《念奴娇·西湖和人韵》以荷为意象,展现了与陆游不同的风格意境,却相似地表达了二人内心的鸿鹄之志。

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今有“铿锵玫瑰”的说法,把玫瑰赋予坚强、自信的含义;而辛弃疾在一千多年前,就将荷花赋予铿锵的化身。疾风骤雨猛烈击打荷花,仿佛战场厮杀,兵戈相交,但这并不能使荷退缩,它是傲立风雨中,酣畅淋漓地享受天地洗礼。

1207年,68岁的辛弃疾还是没有等到朝廷重用,遗憾离开人世。临走前,他高呼了两声:杀贼!杀贼!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1177年,杨万里到常州任职。一天,他漫步郊野,诗兴大发,即成脍炙人口的《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样精致的画面让人以为杨万里是清新浪漫田园风诗人,实际上他和陆游、辛弃疾一样是主战派。他入世经历许多诗人不曾见识的风雨,一生辉煌成就和坎坷颠簸,也来得比辛弃疾早。

7年后,他在杭州西湖送别好友,又写下千古名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幅浓墨重彩的西湖晨景图赫然映入眼帘,但杨万里不只是简单地抒发看到美景的愉悦心情,而是劝告好友不要去福州,要慎重选择仕途。可惜,林子方没有听懂杨万里,潇洒挥袖,转身告别,消失在茫茫西湖大雾中。至此,人们在后来各种史书中都无法找到描述林子方的后续故事,他消失在茫茫历史长河中。

翠叶吹凉冷香飞:姜夔

1154年,姜夔出生于江西一个破落官宦之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四处流寓,曾涉足过扬州、江淮一带,后来又客居湖南

他写过一首《念奴娇·闹红一舸》:

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菇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人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1185年,姜夔认识了萧德藻,情趣相投,结为忘年之交。

萧德藻是福建闽清人,擅作诗,与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齐名。他赏识姜夔的才华,将侄女许配给姜夔。

1186年,萧德藻调官湖州,姜夔也决定和萧家随行。第二年暮春,萧德藻正式去湖州上任,途经杭州,介绍姜夔认识了杨万里。杨万里对姜夔的诗词嗟赏不置,称赞他“为文无所不工”,也和他结为忘年之交。之后杨万里还专门写信,把他推荐给另一著名诗人范成大。得到杨、范两位诗坛大家的揄扬,姜夔名声籍甚,此后寓居湖州达十多年。

涓涓犹滴金盘露:张炎

1196年,萧德藻被侄子萧时父迎归池阳,姜夔在湖州失去依傍,遂移家杭州,依附张鉴,在杭州居住终老。张鉴是姜夔晚年最好的知己,姜夔说:“十年相处,情甚骨肉。”1202年,张鉴死后,姜夔非常悲痛,作诗哀挽。

而张鉴的族兄张鎡,就是“南宋最后一个重要词人”的张炎的曾祖父。姜夔出身官宦之家,张炎为末世王孙。二人命运相似:一生或寄食权门,或漂泊江湖,穷困潦倒。但他们襟怀磊落,精晓音律,由于词作风格接近,成就相当,后人常合称二人为“张姜”。

张炎有一首《水龙吟·白莲》: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轻装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

人花合咏,表现出了词人对故国繁华的眷恋之情,暗寓自己高洁自守,表白终老林泉的心迹。


荷颜悦色九龙口:陆秀夫

1279年,历时320年的宋王朝覆灭。此时张炎才30多岁,他在元朝统治下又生活了约40年。后人评价张炎是“宋词史上最后一个响亮音节”。

代表宋朝覆灭的事件是崖山海战。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的陆秀夫负帝投海,时年44岁。

《宋史》评他“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静,不苟求人知”。陆秀夫有荷一般的风骨与风情。

七百多年后,2022年7月23日,在陆秀夫的老家,今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第八届全国荷花品种展暨九龙口荷花节开幕。

伴着夏日微风,荷花迎风而盛开。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千余亩碧波荡漾,风乍起,一池飘香。800余种荷花品种,移步换景,滴落满池诗意。

九龙口旅游度假区“湿地公园”“淮剧小镇”“渔樵耕读”

绿

中国国家地理首个“双框之城”

接天莲叶只此“绿”,映日荷花别样“红”。

中国国家地理“红框”、中华遗产“绿框”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发起并实施的一项透过“窗口之美”发现“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魅”的传播新战略。自2018年底亮相各地,并迅速成为凝聚人气的摄影新景观。

近年来,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以“原生态、慢生活、深体验”为定位,打造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湿地生态;而淮剧小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旅游和非遗的完美融合。

此次,中国国家地理“红框”和中华遗产“绿框”同时落地九龙口,成为全国首个“双框之城”,旨在把九龙口独特的美与更多人同框、同美、同享。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荷被宋人广泛吟咏不只因“美貌”。“荷”与“和”“合”,“莲”与“联”“莲”谐音。荷莲,于宋人、于我们今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被尊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约于宋徽宗宣和前后在世的宋人李重元写的《忆王孙夏词》,让我们对夏天充满美好想象。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嗯,伸个懒腰,然后找个地方赏荷去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首宋词中的春天,唱尽大宋三百年沧桑
宋代十大词人,一人一首传世之作!
99句经典宋词,哪一句曾经深深打动过你的心?
中国文学史常识大全:瘦石孤花——姜夔
十位宋代大词人,一人一首传世之作
《全宋词-184939篇大全集》卷4(601—800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