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0年代是一个值得好好回忆的年代

谁也没有想到引爆人们怀念80年代的竟是一本访谈录,对于那样一个青春火热和思想激情的年代似乎有点轻薄。怀旧是不好的,但怀旧可以看到今天的不足,可以看到自己的来处。当年伏尔泰因为从心底里喜欢路易14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创造气息,在几十年的颠沛流离中写出了史学名著《路易14时代》。可惜,虽然20世纪80年代离我们很近,收集资料写出那个时代的壮阔是很容易的,但我们没有那样的沉淀,也许也缺乏那种自由的气氛,也可能是那个年代本身过于复杂,即使一个内心有使命感的人也未必有那个能力写出那个年代的历史。

我不是想跟随潮流去读《80年代访谈录》,我只是想重温80年代那种读书和生活的感觉。那时,我还在一个偏僻的山沟里做孩子王,跟外面的联络大部分靠书信和报刊图书。为了追求新知主要是西方哲学,可以通宵达旦读书,为了交流读书感受甚至骑自行车翻山越岭找同学或同好去聊天。那时的物质生活并不丰富,但却活得很充实。虽然离首都北京天高地远,跟那个时代倒没有什么隔膜。因为那个年代你在任何一个稍微跟进时代的报刊上总能读到一些有新知和新锐思想的文章,那些具体思想是否能留下来,难有定论,但其中的独立思考意识,对正统思想的距离感,就在那种阅读中形成了。

对于一个正常的社会来说,公民具有独立思考意识,更有利于张扬一个社会的活力,同时也会减少国家控制的力度,使个人的私人领地更宽阔。对个人来讲,更多一些自由,对国家来讲,无为而治的成分更多了一些。现代国家的趋势应该是政府管理越来越少,那就要求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越来越高,素质高的主要标志是独立思考的能力,那是每一个人处理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能力,也是思考生活目的,解决生命困惑的唯一工具。对正统思想的距离感,可能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一种追求,它需要国家的大度,也需要个人的自立自足。正统思想是维持一个社会稳定的意识形态,但它钳制社会的新方向、新思想。在一个非健全社会中,公民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培养对正统思想的距离感,这个社会就会死气沉沉,陷入一种阴暗状态。

在《80年代访谈录》本书中,那个年代思想界的风云人物基本上被一网打尽,主持者选取的谈话对象多为八十年代引领潮流的风云人物:北岛、阿城、刘索拉、李陀、陈丹青、栗宪庭、陈平原、甘阳、崔健、林旭东、田壮壮、分别属于诗歌、小说、音乐、美术、电影、哲学及文学研究等领域。这些人讲述了那个年代的精神追求、思维和情感模式,还有很多针对今天的思考,当然,这些思考大都是以80年代作为思想背景的。这种不同的视角,让我们对今天的中国社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阅读这些访谈,让我的思绪回到20年前兴奋莫名的岁月。20世纪80年代是戴着铁链跳舞,正统的意识形态依然厚重,在一个不允许思想自由的大环境下中国人享受了一场思想的盛宴,这让中国人见识了思想的力量,也感受了思想的魅力。这样一个时代的出现是各种条件的风云际会,这些条件不再出现,这样的时代也就不会再有了。

现在的人对比于80年代,很多人感到失落,这本书访谈的人一概对现在的中国悲观。这不是一件好事。这些在思想意识方面都很超前的人,可谓中国人最敏锐的器官,他们如此共同的感受,让人感到一种不祥之兆。中国80年代的人经过一次广场的硬着陆,本来可以自然演化发展出一种精神的支撑,但是硬着陆生生把这种支撑给打碎了。其痛苦,我曾经在一篇《90年代中国文人转型》中做过一些叙述。

一个方面那批80年代人显得有点孤芳自赏,因为80年代的人没有留下可以传世的成果,今天的怀旧显得有点自大,但实际上是因为文化的生长纠缠于一场政治运动被扼杀了;另一个方面,那时的热情没有完全融入生活,没有对日常生活进行长久的夯实,那种精神并没有进入社会层面,所以今日我们只看到了大家对物欲的追逐,看不到追逐背后的一流精神素质。个人和社会都因为一次非常规的运动而枯萎和贫瘠。

我很惊讶的是,这批80年代的灵魂对真实的精确把握,阿城一句话几乎让我觉得,不必再听那些关于改革的废话了。“我们根本没有商业,我们现在是抢,是夺,只是有的人抢得多,有的人抢得少,大部分人没能力抢。……中国还没有商业,只是权力释放一些资源,谁有能力,谁近水楼台,谁迂回曲折,就去把释放出的资源拿到手。”

我一直对网上的愤青出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的一代,感到迷惑。后来仔细分析,我发现这批人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有自我意识,并接受正规的科班教育。他们受到商业大潮的影响,对物质没有匮乏感,而是追求高品位的物质生活,但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就是学校的教材,而课外阅读的材料已经被清理成正统教材的翻版,没有20世纪80年代随处可见的启迪人思考的新知和新思潮,也就是缺乏一种对正统思想解毒的途径。

在这个年代出生的人,有两种人比较幸运,还能享受80年代的那种思想盛宴。一种人是追随刘小枫足迹进行阅读的人,这种人的思想更激烈,更灵活;另一种人就是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以及通过网络跟随汪丁丁阅读的人,虽然我认为丁丁自己过于随性,但他给学子带来的广阔知识视野,从而某种意义上延续了80年代独立思考的风气和对正统思想的适度距离。

现在的气候已经变化了。我想20世纪80年代那些导致社会急剧变动的因素不会再次出现了,今日的中国社会只能在一步步的进化中改变民族固有的精神,生长出更适合中国人生活的制度。如果没有民族精神的真正改变,通过急剧变革得到的制度改变只会是形式,而内容则是过去内容的照搬。

人类的历史,一个民族的历史总是在缓慢中逐渐进化,任何大规模的革命只会导致一个民族更大规模的倒退。
分享到:
   阅读(155)评论(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儒家会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第一百十卷异端与邪说
〈原创〉儒家正统思想之由来 文/江澒战国处于巨变中,社会冲突无调停。阶级对立在加剧,内...
中国古代文化史系列——1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演变
中国每个时代的人
散文 || 我读《杨澜访谈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