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移动,都是KPI惹的祸?_研究_移动_上方网_SPFORUM
移动,都是KPI惹的祸?
发布时间:20090217  作者:   转载出处: 推荐人:tsingyun
真是“隔行如隔山”,极多非运营商业内人士都无法相信为什么移动公司的员工会这么忙,“不就是坐在那收话费吗?”“哪有这么忙?”“移动公司怎么会有压力呢?”“天天开会,怎么会比政府的还多?”……这一连串的疑问是未处其中无法体会的。和移动打了近5年交道,我认识到移动公司确实有这么忙、确实有这么大的压力。而其忙、其压力并不都是来自市场、更非来自客户,最主要的是来自移动内部一座无形的大山---KPI。中国移动KPI体系下依BSC原理有几十项之细分。它是一座让系统内所有的人都脱不开干系、喘不了闲气的大山;它是一根指挥棒,日常的事情都围绕着它在转;它是一张让人爱恨交加的体现工作成绩的晴雨表,在移动内部人人皆知,一说起来都是咬牙切齿。
作为第三方,我接触、研究KPI,深刻的体会是:KPI体系是移动内部的重要支柱,移动公司之所以能在过去几年高速发展,在市场份额、用户数、运营收入、利润、在世界500强的排名等持续上涨,移动公司自上而下贯彻实施的KPI体系居功至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功效。然时至今日,这根指挥棒越来越凸现与实际的不符,不和谐之势愈演愈烈,亟待整体的完善和优化。即如移动某位基层主管所说,“工作越来越难做,工作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高”,如此情形下,表面的繁华下已是虚假的污垢丛生和对现实的无奈。
作为移动公司最基层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单位、执行单位--县级公司与KPI的不和谐是最突出的,却往往为上级忽视。某位县公司经理说,现在最可笑的是“KPI都没有做好,但都完成了”,是的,“都完成了”“现在的工作都是为了在做指标,为了指标而工作,如果够得着有能力才去安排做,没能力够不着就干脆不去做了,但指标最后都会完成。”这句话富含极多,实际状况可窥一斑。尽管诸多省级公司领导提出,要“跳出××看××,跳出KPI做KPI”,但对于最基层的执行层来说甚为艰难。现在内部数据、报表、指标作假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分公司上下也是心知肚明。为了防止下面做假,集团、省级、地市级一层层地用极科学、高明的理论方法设置KPI,但多数又是事与愿违,下面为了生存,便发挥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以各种方式来调账、来做数据。各分公司组织的经验交流、学习观摩也演变成为作假手段的相互借鉴、相互切磋。“做假带来的灾难,我们已经开始出现了,但有什么办法呢,只能继续作假”。
为什么作假之风如此盛行呐?作假又以数据增值业务、新业务指标居多,这就要从指标的源头说起。移动公司近年来围绕手机的多用途化、手机媒体化等推出了大量的“语音增值、消息、互联网、生活娱乐休闲、位置、游戏、商务、信息化”方面的新业务,可这些业务面前为用户的接受度、真实使用量极低。还往往招致一些客户的极力排斥,极度反感,影响了客户满意度,就如某位县经理所说,“美好的愿望来伤害市场”,还徒添移动一线营销人员的无奈和消极。这种结果的出现可以归结为三点:
一是产品的定位上,一些产品性能还不成熟就大面积推向市场,伤害了部分用户的心,致使部分试用的用户落下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心理;
二是营销策划上,对这些新业务采取了和过往语音业务类似的营销方式,在宣传推广上更多停留于资费价格层面,而未能更多让用户了解业务功能、业务带来的利益。就如一些移动内部的员工都在疑问,“这产品到底对用户有什么用啊,我自己都觉得没用”,自己对产品都没信心怎么能够销售得出去呐;
三是销售推广方式上,一些产品根本就不应该是让营业员、客户经理去一对一销售的,但现在的做法是一级一级把指标分解到一线员工的身上,绝大部分一线员工都无法单独完成指标的,而有些领导只会说,你完不成也得完成。
为何产品性能不够成熟就推向市场?我理解这是为“竞争”所致,就如现代营销学的观点--营销首先要解决的是竞争的问题,而不是客户需求。所以一方面是与竞争对手,一方面是与过去的自己竞争。而为了达成竞争目标,就设置KPI,层层下达。这其中不乏一些违背市场规律的动作,例如根据产品生命周期,一个产品要历经导入期(试用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直至退出市场,而现在一些新业务产品没有经过导入期和成长期阶段,就直接进入了成熟期,也就是以成熟期的要求、以成熟期的目标设置指标、下达指标。这样,下面的作假动作也就不难理解了。2008年开始,移动公司开始大面积推广“12580”,作为携程网的贵宾卡会员,我认为12580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产品,很有前瞻性,也很有市场前景。但目前的运作方式实在不敢恭维,又是层层下达指标要求考核市级分公司的12580拨打量,从数据上看拨打量指标是完成了,但实际我看到的都是各地移动内部员工在拨打。某移动员工说,“我平均一天要打5次,打过去都没话说了,话务员也都知道是我们,唉!我们只能这样做”。而这又导致了真正的客户要拨打12580时经常占线,打不进去。同样我自己在拨打时又发现诸多地方的12580信息库不健全,多次问到酒店、出行的信息都是“对不起,还没有登记”,而拨打携程却轻松搞定。我认为目前12580要做的一是丰富信息库,整合一定社会资源来充实信息库,也可以发动内部员工力量来推介、补充信息库,而不是让员工去拨打12580;二是加大整合宣传提升12580的知晓度,而这点上已经在央视、户外广告等媒体上可以看到动作了;三是借助事件营销,以点带面地提升12580的在部分商务群体这一目标客户上的美誉度。
那如何改变目前KPI的不和谐,使KPI能够继续发挥价值?这是一个说起来很大的问题,是一个需要系统思考、整体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与企业体制、与企业的战略、与企业的运营管理攸息相关。仅从基层单位执行的角度来看,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转变:
一是考核导向的转变:KPI考核的本质不是为了考倒对方,而是为了绩效提升,要改变目前为了指标考核而考核的导向。诚然,要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要满足纳斯达克的业绩报表,这与“唯KPI论”之间如何找到一个均衡点,是问题的关键。考核导向要与市场发展规律相吻合,可以适度超前但不可违背市场经济原则。例如市场经营中,是以“新增市场”“市场份额”为主,还是以“存量保有”“用户质量”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既要新增又要保有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导向要明确,要随着市场发展动态调整。
二是指标设定和分解原则的转变:下达的指标要让执行人员有盼头,努力地跳起来后能够得着,如果执行人员发现指标是无法达成的,是够不着的,那他们连跳一跳的欲望都没有,这样的指标有什么意义呐?只是一个数据、一个符号罢了。故而,进行指标设定和分解的相关人员要“走动管理”;深入市场一线,多了解实际情况,多听取下面的心声,而非总认为下面的反馈是推脱责任的借口;不要闭门造车、信口开河,并改变“层层加码”“鞭打快牛”的现象。这样才能调动执行层的工作积极性,愿意去做工作,而不是去做指标。例如,一些业务已经比较成熟,需要深入推广,过去下达用户数、活跃量的指标可以调整设定为“××业务的利润”,考核各分公司在该产品上获得了多少利润,由此可以避免分公司“以营销成本换用户,以语音话费换消费的现象”。
三是指标分解“大一统”的转变:中国各地发展的不平衡、差异性是任何营销机构组织和个人都会考虑到的,中国的很多情况是“管得太多、管得太细导致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很容易导致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中国移动提出“ONE CM”,这个提法很好但又导致了什么都一刀切,一盘棋,陷入“ONE CM”的极端化。尤其是在指标设定和分解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的差异性,因地制宜。比如省公司下达警务通到达数指标,分公司再把指标下到县公司,平均分配每县200个,可某县当地的警察总数还不足100人,怎么完成200个,和上级沟通调整指标被驳回,无奈只好作假,全部200个都由代办商找人来顶替,每个月按时发送几条短信,这样活跃度也有了,指标完成了。再比如某地市没有一所大中专院校,中学生数量也不多,但省公司下达指标“动感地带用户占比”硬是全省一条线,既有动感地带的用户数又有动感地带的纯度,面对这个指标该移动公司集体无奈,再下来就成为无人问津、又每次都扣分的鸡肋指标。如此结果到底是市场化还是官僚化导致呢?
KPI的精细化管理已经提出多年了,而实际效果并没有明显提升,其未来之路仍任重道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戈军珍:绩效管理之理论与实践
KPI管理与注意力管理
好评返现,内卷的KPI
浅析:中国移动属地化管理模式构建
如何制定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KPI)(转)
商业地产营销团队绩效考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