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互联网的最后一公里
http://www.jrj.com  2007年09月27日 18:15   《中国企业家》
【字体:】 【页面调色版 
作者:丁晓磊
在中国广阔的农村,互联网的发展仍处在“刀耕火种”的初始阶段
“上网是吸毒,上网不行的。”在杭州萧山区裴家埭村敦里吴社区,一个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的裴姓中年人语出惊人,“上网都是害人的、捞钱的,好人谁上网啊!”这位病退在家的中年人光着膀子站在门口,房间里昏昏暗暗、破破烂烂。他的妻子在附近的一家塑料厂打工,儿子在外上大学。由于夫妻二人都没有文化,平时连报纸都不看,更不要说使用互联网了。即使儿子放假回家,他也严格看护,决不让儿子出去上网。
记者又走访了10户人家,虽然很多农户都盖有三四层的小楼,但是没有一家使用互联网。是不是这些人岁数偏大,很难接受互联网这一新鲜事物呢?这时候,迎面走来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我不上网的。”一句话把记者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浇灭了。“平时我就打打台球,打打游戏。” 这位高中生在商店门口买了一块口香糖,“家长不让我去网吧,那里什么人都有,都是外地佬,本地人很少去的。”
这个场景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描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报告显示,中国网民对互联网的总体满意度是60.5%,即有6成的网民对互联网表示满意。但是,在中国的乡村,农民对互联网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
据萧山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介绍,到目前为止,萧山区经依法设立审批的网吧有159家,网吧终端18313台,网吧管理位于全国领先水平。但是,村民把互联网视为洪水猛兽的现象确实是从网吧而来,那么萧山区乡下的网吧到底情况如何呢?
2007年8月17日晚上8点,记者来到了一个网吧。网吧的登记管理很严格,网吧管理员要记者掏出了身份证,把身份证号输了进去,还不时地抬头看记者,“看看你到底是不是跟身份证上一样,你怕啥?”网管笑着说。这时又陆续进来几个人,交了身份证说了一下号码就进去了。原来,很多人都是网吧的会员,有自己的会员号,这样可以优惠。晚上9点多,人渐渐多了起来,网吧里的100多个电脑前基本上坐满了人。这里充满着网吧特有的形态:赤膊上阵的男子、浓妆艳抹的女人,脏话、烟雾飘荡在空中。不过,这里的电脑页面确实有些特色,和城市的一些网吧相比,功能更加清晰。桌面上四个大圆圈分别标有“游戏”、“电影”、“聊天”、“工具”,让上网者很容易就可以挑选到自己喜欢的节目。环顾四周,很多人都在聊天和玩游戏,但是和城市里的网吧不同,这里很多人都在玩单机游戏,其实想满足这种娱乐享受只要有电脑就可以,根本不需要互联网。网吧的网管小唐说:“网吧已经在这三年了,生意一直很好。晚上人很多,但大多数是外地人。说实话,过了12点在这上网的人确实都不是什么好人。”显而易见,村民对于互联网的印象其实就是对网吧的印象,但是不可否认,网吧恰恰是互联网深入乡村可以利用的最好方式。
其实,作为国家现代农村信息化示范区,萧山区采取了多项推进互联网建设的方案,比如2005年10月开始实施的农民信箱工程。萧山区政府农办的曹吉吉锋科长说:“农民信箱系统是我们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主要项目,这样农户可通过信箱进行采购、联系、学习农业技术和接受政府通知或反映情况。” 预计到2008年底,萧山区将基本实现“乡乡通宽带,村村有电脑,百万农户有信箱”的目标。不过在记者采访的30多个村民中,不论是家里有宽带还是没有的,都不知道“农民信箱”,可见政府的推广并未有多大效果。
是否因为个人电脑没有深入乡里,所以互联网很难深入呢?“很好买,买电脑的已经很多了,实在不行去杭州买也可以啊,挺近的。”一位在店铺里摆弄电脑的年轻人说,“主要是没啥需要,装宽带又不免费。”
当然,还是有一些人需要互联网的。在裴家埭村边上有一个漂亮的楼盘——中誉现代城,在裴家埭村密密麻麻小楼的环抱下,多少显得有些突兀。一个带孩子去上培训班的女士说他们小区有很多人都装了宽带。进入小区,一个刚刚关上车门往楼上走的男士说:“我上过大学,现在做生意,有时候晚上需要给客户发邮件,我必须得装宽带。”平时,他一般会打开电脑,看看邮箱,看看新浪的新闻,偶尔也打会游戏放松一下。“以前我刚创业的时候,都是亲自见客户、写信、打电话,那时候客户少还可以应付。到后来,客户多了,企业大了,根本忙不过来,我就买了电脑,上了网,不仅如此,家里也装了电脑和宽带,平时我在家也可以处理一些事物。”说话间,他接了一个电话,跟对方说现在有事,一会上网查邮件。但他也强调,互联网上确实有一些不好的东西,小孩子应该在大人的监督下使用,不然破坏性很大。
8月18日,记者来到了山西太原著名的城中村——后北屯。这里一幅热闹而又乱糟糟的景象。一位当地人说:“这里的农民都是有钱人,很多都装了宽带。”后北屯的农民已经脱离了土地,搞起了旅店服务业。一排排四、五层的小楼拔地而起,一幢挨着一幢。村民一般都住在房屋顶楼,把下面的房间装修后租给外地人。“别看有钱,都不买车,有个地方就弄成房间租出去,没地方停车,连地下室都租了出去。”一个村民笑着说。
“平时在网上打打麻将,玩玩扑克。”这位村民跟记者说话时还不时地用眼睛看着屏幕,生怕自己出错了牌,“儿子出去玩了,不然在家又跟我抢。不过我不让他出去上网吧,在家上网还能盯着他。”突然,电脑里传来一阵叹息声和一个失败时特有的声效,他暗骂了一句,就关了游戏,跟记者说:“我们这里外地人太多,有点乱,网吧更是如此,我又管不住孩子,就让他在家上网好了,就算不学习,也不容易学坏啊。”
一个出乎意料的反差是,在这个华北农村,互联网入户的比率竟然比东部发达地区一些农村的都高。
不管是在东部的萧山,还是在华北的后北屯,许多农民都把“互联网”等同于“网吧”,并对网吧保持着警惕心。这一点,倒是在《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能找到印证,报告指出:在中国,超过1/3(37.2%)的网民经常去网吧上网,网吧上网第一次超过工作场所,成为中国网民第二大上网场所,只有1/3的(35.1%)的网民表示对互联网信任。
不过,农村里也有些人利用互联网走出了乡村到大城市发展。湖南永州一个乡下的女孩刘艳就是在家乡里的网吧学习到了互联网知识,然后到萧山区中心的一个网吧做了一名网管。现在她还在利用在网吧上网的时间自学化妆的技术。“女孩子的钱最好挣,我先自学一点,然后在网上查查有没有好学校,我存钱去培训一下,真希望以后能到北京找一个影楼做化妆师。”她笑了,是那么单纯,在她脸上,看不到互联网给村民留下的那种负面痕迹。
尽管,各地政府都竭尽全力地进行互联网下乡的推广,但是,互联网还是遇到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比如进村容易入户难。在中国广阔的农村,互联网的发展及纵深拓展仍处在“刀耕火种”的初始阶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修路、安路灯,农民不用花一分钱,为何农民还有意见?
我国农村又将面临一次重大变革——“互联网+三农”调研启示
2016年全国农村网购将达4600亿元
十万个电商合伙人
“土味儿”文化活动唤醒乡土文化自觉
阿里集团总裁金建杭:淘宝村将再造中国的乡村文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