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济南,寻一条爱书人的文脉
userphoto

2022.08.24 山东

关注

 

  《典籍里的中国》中的伏生

  位于中山公园内的周永年雕像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黄中明 摄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徐敏

  7月中旬,在济南召开的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成为一场爱书人的盛宴,众多济南人购书、读书热情高涨,这也展现了济南这座“闻得见一城书香”的城市的风采。“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自古至今,济南人爱书的血脉一直传承,从伏生藏书,到主持官修史书的房玄龄、以书为伴的才女李清照,以及我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的创意人周永年,无不显现着爱书的济南城的厚重文脉。

  传承中华典籍的济南人

  汉文帝时期,朝廷委派晁错来到济南,跟随一名年逾九旬的老者学习《尚书》。因年事已高,这名老者已经口齿不清,其女儿羲娥将其所言转述给晁错。如此,《尚书》得以流传。这名老者就是济南人伏生。

  “伏生者,济南人也。”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专门为伏生作传。“焚书坑儒”的劫难中,他冒死将一部《尚书》藏于壁墙内。在战乱中,为保《尚书》,为了传承所学的儒学,伏生在兵荒马乱中流亡他乡,颠沛流离。待到秦亡汉兴,汉惠帝下令废除从秦朝继承下来的《挟书律》。伏生听闻此消息十分欣喜,回到济南老家后发现墙壁中所藏《尚书》已经损毁了好几十篇,只剩下了仅有的29篇。伏生凭着记忆将残书一一抄录整理,成为“天下无有”的《尚书》专家。他开学讲书,教于齐鲁之间,后口授晁错,而整理成为传世的今文《尚书》。

  始自伏生,或者更早的历史时期起,济南人自古以来就有钟爱书籍与文化的传统,这种传统在浩长的历史进程中从未中断,并且绵延至今。《隋书·儒林传》中记载当时济南经学的盛况:“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在隋唐两朝,济南的学风非常浓厚,并且出现了一批饱学之士,房玄龄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世人皆知房玄龄是千古名相,其实他还是文章礼乐方面的巨儒。自贞观三年(629)起,房玄龄即以宰相监修国史,令狐德棻主持编修《周书》,李百药编撰《北齐书》,姚思廉编撰《梁书》《陈书》,魏徵主持编修《隋书》,房玄龄任总监修。贞观二十年(646)到二十二年(648),房玄龄还与褚遂良、许敬宗监修了《晋书》。此外,还与其他朝臣编纂了《新礼》138篇、《文思博要》1200卷、《高祖实录》《太宗实录》等史书,还撰写了《管子注》等。史料载房玄龄“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唐太宗任命房玄龄为史书的总监修,开了官修史书的先河,官修史书盛况空前。

  被称之为“五百年一贤”的唐代济南学者员半千也著述颇多。他除了撰写《临戎孝经》2卷、《名堂新礼》3卷、《三国春秋》20卷外,还与李峤、崔湜、张说、沈佺期等文学之士修《三教珠英》,共计1300卷,是集三教精华的长篇巨著。

  这些济南人,为传承中华文化典籍和史料保存作出了巨大贡献。

  读书、藏书风气浓厚的宋元济南

  宋朝时曾经在齐州为官的曾巩在其《齐州杂诗序》中写道:“齐故为文学之国。”宋初济南的学风非常浓厚,历城人田诰是开宋代讲学风气的先驱者,他在明水(今章丘)的教学听者常有数百人之多,培养了许多人才。济南学者王次翁,“聚徒授业,齐鲁多从游者”。这一时期济南出现了许多远近闻名的塾师和学者,不少均是辞官回乡后教书授徒享度晚年。济州巨野诗人晁冲之诗中曾说:“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这也反映了这一时期济南及其周边地区浓郁的读书氛围。

  最喜好阅读和收藏书籍的女子莫过于济南才女李清照了。清人纳兰性德有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赌书泼茶”说的就是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读书的典故。李清照博闻强记,所读诗文、所知事典,多能说出载于某书、某卷、某页,以至某行之中。每至饭后,夫妇俩在书房烹茶时就用比赛猜书的方式决定饮茶先后。赵明诚出题,询李清照能否说中题中之事或词句出于何书,对,则李清照先饮,错,则赵明诚先喝。李清照常因得胜而大笑,以至茶水泼满一身。这不仅是爱读书的女子,也是济南女子的潇洒快意。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记录了自己青年时期与书籍为伴的场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李清照夫妇还收藏了大量珍贵典籍,因金人南侵南迁时,两人精选15车所藏随行。良好的家学培养了李清照以书为伴的习惯,她也成为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光之一。

  济南人周密堪称宋代野史领域的大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就是画给周密的。据《济南通史·宋金元卷》载,周家历代为官且世代藏书,尤重诗书传家。至周密时,周家已有藏书楼两座,一曰“志雅”,一曰“书种”,周密自幼批阅经史,涉猎百家,良好的家学家教使其学识文才与日俱增。

  因其父在外地为官,周密出生于浙江富阳,后定居浙江,但以“历下周密”自称。宋亡后,避世而隐的周密时时醉酒狂歌,但没有消沉颓废。出于对故国的怀念和保存文献的目的,他对赵宋王朝的文物、文献非常重视,写下了多部野史笔记,或记朝野遗事,或记典章制度,或记社会风俗,或记诗文批评。具体作品有《癸辛杂识》《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等。周密在这些作品中倾注了深沉的怀旧情结,也是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

  明清藏书大家李开先、周永年

  李开先号中麓,济南章丘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16世纪中叶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李开先也是一名藏书家,他毕生酷爱买书、藏书。早年为官时,他就将大部分薪俸用于购书。中年罢官后,李开先在章丘老家生活了30年,藏书、读书、创作。明朝散文作品《荆川先生文集》卷二《李中麓文选藏书歌》这样描述李开先求书:“中麓子,最好奇,平生苦心只自知。破冢将寻姬氏籍,凿山欲出禹王碑。鸟篆蚪文焚后字,白云黄竹删前诗。”清朝学者所撰的《南沙文集》中记录李开先藏书:“起而愤之,收而涣忘,登而选之。天明地藏,圣作贤述,人所秘密,下逮委巷之议,不遗也。”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李开先的藏书数量非常可观,史料载其“藏书之富,甲于齐东”,并筑万卷楼、文明楼、火象楼蓄之。关于他藏书的数量,在他所写的《藏书万卷楼记》中说:“藏书不啻万卷,止以万卷名楼。以四库胪类不尽,乃仿刘氏《七略》,分而藏之。楼独藏经学时务,总之不下万卷,余置别所凡五。”他对藏书不仅精心收藏、仔细整理、认真校勘,且致力研读,予以鉴赏、注疏,并付梓刊行,以广为流传。

  历朝对济南的记载中,盛赞济南“崇尚学业”的句子屡屡见诸史书。清代乾隆《历城县志·地域考三风俗》中云“青齐风俗,男子多务农桑,崇尚学业”,“长老有勤俭之范,子弟多弦诵之风”。济南一度“学馆如云,名社相望。昔所谓'齐鲁文学皆天性’”,这一时期,济南出现了著名的藏书家周永年。

  周永年是济南历城人,著名藏书家,也是我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的创意人。他出身寒微,仕宦清苦,青年时代即嗜读书与藏书。1771年举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协助纪昀编纂《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编成后,由纪昀编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简明目录》,周永年分担释家、道家典籍提要的编写。周永年节衣缩食,千方百计地购求图书,积书达5万余卷。他贮书的目的,并非以收藏事博炫耀于世,而是为了保存、整理和普及古代文化遗产。

  周永年有志于仿效佛教之《大藏经》、道教之《道藏》,将我国历代学术著作收集起来,分门别类再加以整理,修成《儒藏》。他在《儒藏说》中呼吁:“今不揣谫劣,愿与天下同人共肩斯任,俾古人著述之可传者,自今永无散失,以与天下万世共读之。”彰显了这名藏书家广博深沉的情怀。

原标题:在济南,寻一条爱书人的文脉

值班主任:田艳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渐行渐近的“藉书园”,重构济南文化的气场
宣誓
黄裳来燕榭:藏观独到,跋文雅美(上)韦力撰
陕西爱书人的首次集体亮相
季羡林爱书
家有藏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