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泽东如何跟美国针锋相对?谈美国贸易关税:要拿中国长城当壁垒
userphoto

2023.01.03 山东

关注

1973年2月15日,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访问中国。自从尼克松想要改善中美关系以来,基辛格没少往中国跑。1973年初,尼克松宣布达成越南战争停战协议,基辛格紧接着就来了。周恩来总理连续三天跟基辛格进行会谈,晚上再到毛泽东主席住处汇报会谈情况。

2月17日,基辛格到中国第三天,已经深夜十一点了,周恩来还在国宾馆跟基辛格会谈。毛泽东突然传来消息,他要接见基辛格。前一年尼克松访华时,毛主席就是这样突然接见的。

基辛格跟周恩来一起坐上总理那辆1939年款的老式轿车,从国宾馆沿着宽阔的马路驶往市中心。深夜的街道上空荡荡的,车子很快就开进了中南海。毛泽东在游泳池的住处,陈设还是跟一年前尼克松来时一样。基辛格看到熟悉的摆成半圆形、蒙着褐色罩布的沙发,以及摆得到处都是的书。毛泽东就站在其中一张沙发前,站起身迎接基辛格。

刚一见面,毛泽东就对基辛格说,“我看起来还不错吧。”据基辛格后来回忆,他当时正在想“毛泽东的气色比一年前会见尼克松时好一些”,毛泽东一下就猜透了他在想什么。没等基辛格回答,毛泽东又笑着说,“可是上帝给我发请柬咯。”

基辛格来华的目的,自然还是寻求与中国进一步改善关系,以达到正式的建交。但毛泽东是不直接参与细节的谈论的,用基辛格的话说,“正如他一年前与尼克松会晤时那样,毛接着谈笑风生地与我进行苏格拉底式的对话,用自然而漫不经心的方式谈论重大问题。

为了表示诚意,基辛格对在座的毛泽东跟周恩来说,“我们同别的国家从未像同你们这样开诚布公和诚实地谈话。”毛泽东接过话道,“不要讲假话,不要搞鬼,你的文件我们是不偷的,你故意放在哪里,试试看嘛。我们也不搞窃听那一套,搞那些小动作没用,有些大动作也没用。”

果然是漫不经心的一句话。毛泽东强调的是中国治国之道的一条基本原则,那就是:耍手腕占人小便宜是近视的政策,双方不应该做有损于相互信任的任何事情。

就在基辛格访华的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正深陷水门事件之中,缘起就是一起窃听事件。尼克松窃听的对象还只是自己国内的竞争对手,而在多年后,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斯诺登将“棱镜门”公之于众,他们的窃听对象已经囊括了大多数盟国的首脑了。

当然,毛泽东并非要讽刺尼克松的窃听。后来在尼克松下台后,他的女儿女婿于1975年底来中国时,毛泽东还对他们说,“不就是两卷录音带吗?有什么了不起?”在1976年2月,毛泽东还以总统规格接待了已经卸任的尼克松,并跟他长谈近两个小时。

相反,对于尼克松积极改善中美关系,毛泽东是比较欣赏的,他说,“哈里·杜鲁门和林登·约翰逊这两位前总统相继在两个月前去世了;随着他们的去世,美国旧的对华政策和旧的对越南政策也就被埋葬了。”

你的事情干得好,到处飞。你是燕子,还是鸽子?越南问题可以算是基本解决了。”毛泽东赞扬基辛格对中美关系以及结束越南战争所做的努力,但又问出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鸽子是向往和平的,哪里和平往哪里飞。而燕子开始忙碌时,则是山雨欲来的征兆。

此后,毛泽东还曾多次将基辛格比作风雨中飞行的燕子,说:“你不得不忙。当风雨来袭时,燕子就忙了。”“这个世界并不平静,而暴风雨——风和雨——来了。随着风雨的来临,燕子也开始忙碌了。”

二战结束后的世界并不平静,美国疲于跟苏联争霸,频繁陷入战争的漩涡中。朝鲜战争铩羽而归,不久后又深陷越战泥潭。尼克松带着结束越战的使命上任,却一度有将战火扩大之势。在内忧外困的时候,尼克松试图借助中苏关系的变化,来打破世界格局的平衡。

毛泽东对于世界格局的敏锐观察,基辛格早已见识过了,因此他坦诚地说,“我们的感觉是这样,我们现在需要一个走向平静的过渡时期。”

“我们也需要嘛,”毛泽东顺着基辛格的话说道,“你们反对我们,我们也反对你们,所以彼此是对头。现在我们的关系是叫什么,Friendship(友谊)。你们的总统坐在这里讲的,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毛泽东边说边把自己的两只手握在一起,说了一句英文“Hand-in-Hand(手携手)!”

基辛格从毛泽东的话中感受到同样的坦诚,他又想着暗示一下中美当下需要联合起来对付苏联的意见,说,“我们双方都面临同样的危险,我们可能有时不得不运用不同的方法,但目标相同。”

毛泽东当然明白基辛格的意思,但却并不如他所愿直接说苏联,而是继续顺着他的话说,“只要目标相同,我们也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有时候我们也要批你们一回,你们也要批我们一回。你们总统说是叫意识形态的影响,就说'共产主义怎么怎么样’,我们就说'帝国主义去你的吧。’”

在基辛格1971年秘密访华时,他的助手霍尔德里奇在房间看到一份新华社的英文稿,上面写着“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他拿着报纸质问中方人员,后来这事传到毛泽东那里。毛主席听后哈哈一笑说:“去告诉他们,那是放空炮。他们不是也整天喊要消灭共产主义吗?这就算是空对空吧。”

对于毛泽东又一次说到双方互相批判的话,基辛格后来是这样理解的,“有时我们不妨互相骂几句,反而会增强国内对我们合作的支持——只要双方不要假戏真演就行了。”

接下来,毛泽东跟基辛格谈起了国际局势,以及基辛格希望听到的中苏关系问题。毛泽东说,“我们希望你们跟欧洲、日本合作。有些事情吵吵闹闹可以,但是根本上要合作啊。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土耳其、伊朗,欧洲。”

不得不说,这是毛泽东心中一个宏伟的战略布局,对此,基辛格只是简单地回了一句,“我们的观念十分相似。”至于他是否真正明白毛泽东的想法,不得而知。一年前,当尼克松跟毛泽东谈完后,在回去的路上恍然大悟,说了一句“看来毛主席对世界的掌控,要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

在跟中国接洽的过程中,美国一直有意无意地在渲染一种威胁,那就是苏联必定会进攻中国,只有中美联手才能抵御。尼克松访华前,基辛格的助手黑格到中国打前站时,甚至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生存能力表示怀疑,所以美国准备力图抵消苏联对中国的威胁。”

对于美国的这些行为,不管说是他本身的傲慢也好,国际关系中的小伎俩也罢,毛泽东显然是洞若观火。在基辛格说出“观念相似”后,毛泽东打算戳穿一下美国的伎俩,“你们西方历来有条政策,两次世界大战开始都是推动德国打俄国。”

“推动俄国打中国不是我们的政策,”基辛格这下倒是很快明白了毛泽东的意思。

“我正是要讲这句话,”毛泽东笑道,“是不是你们现在是推动西德跟俄国讲和,然后又推动俄国向东进。我怀疑整个西方有这么一条路线。向东,主要向我们,而且向日本,也有一部分向你们,在太平洋和印度洋。”

1972年5月,尼克松就是怀有这样的侥幸心理访问苏联,与勃列日涅夫达成第一阶段战略武器协议,国际社会也为之蒙蔽,以为美苏真的会出现“缓和时期”。毛泽东毫不掩饰对尼克松苏联之行的不满,他拍打着自己的两个肩膀比划着,嘲讽地说:“我们认为你们做的是从我们的肩膀跳到莫斯科去,这些肩膀现在一点用都没有了。”

“如果有什么俄国人打中国,我今天对你讲,我们的打法是打游击,打持久战。他要去哪里,就去哪里,让他去。欧洲和你们认为这一下可好了,总希望这股祸水到中国那里去哩,”毛泽东进一步揭露美国的阴谋,“世界上的事难说啊,我们宁可这么想比较好,从坏处想。”

整个一段话下来,毛泽东表明上在斥责美国和欧洲,不该想着引导苏联跟中国交恶,想着从中得利。实际上又在告诉美国,哪怕真如他们所愿,苏联攻进中国来了,我们也已经做好应对的办法。此外还有一点,他们不要忘了两次世界大战,推动德国打俄国,造成的后果就是,他们自己也都无法置身事外。

基辛格听罢,连连点头,说道,“如果(苏联)进攻中国,出于我们自己的原因,我们肯定也会反对他们的。”这个话题就算是告一段路。在这年的11月,基辛格再次访华时,又跟毛泽东谈到了防止苏联在中东取得统治地位的问题。毛泽东的回答是,“苏联的野心跟他的能力是矛盾的,就那些兵力,要霸占那么大地方,是不够的。”言外之意,有野心的又岂止是苏联,美国何尝不是?

随后,话锋转到贸易领域。当时仍处在冷战时期,贸易壁垒十分森严。中美既然寻求缓和关系,贸易问题自然也是重中之重。对此,毛泽东说,“你们总统现在又好像要把中国的长城搬到你们美国去,我们两国之间的贸易。现在可怜得很喽!”

毛泽东依然不改幽默本色,用中国的长城来比喻美国为贸易设置的关税壁垒。不曾想的是,若干年后,有一位跟尼克松同属共和党的美国总统,又一次要把中国的长城搬到美国。甚至还在美国的边境上,实实在在地修起了“长城”。

重要问题谈到差不多的时候,毛泽东突然饶有兴致地谈起了民族包容性的问题,他说,“中国人排外得很。你们可以容纳很多民族,我们中国没有几个外国人。我也不知道是什么道理,你们研究一下吧。”基辛格归之为“这是因为历史上你们同外国人打交道不幸运。”

对于基辛格的回答,毛泽东说道,“有这么点理由。恐怕过去一百年,主要是八国联军,后来日本人侵略中国十四年,占领大部分领土。现在我们对日本,不要它赔偿,他们赔不起。”周恩来在一旁补充了一句,“一赔就要增加人民负担。”

毛泽东在告诉基辛格,中国的历史非常久远,不是只有二百年历史的美国可以明白的。而中国遭受外国人的“不幸运”对待,只不过是近百年的事,这其中主要是八国联军的祸害。在八国联军里,美国人是没少“出力”的。

另外,日本人侵略了我们十四年,都是血淋淋的历史,但我们为了广大人民,可以不要他们的赔偿。言外之意也在告诉基辛格,美国人在中国做过的事情,我们都记得,但我们也可以不计前嫌,跟美国缓和关系。

当然,毛泽东引出这个话题的目的,更重要的还应该在于释放信号,中国总归也是要开放的。接下来,毛泽东又谈了一个看上去不相干的问题,却更能体现出“开放”的意味。他对基辛格说:

“我们的翻译不够,送一批人去你们那里学习,送小的。如果一百个人中能有十个,就是十分之一,学得好,那就十分了不起了。如果里边有几十个不回来,也可以。”

毛泽东所指的,当然不仅仅是学习翻译了。几年后,当邓小平搞改革开放时,也曾说过相似的话,要放心大胆地送留学生出去,即便有那么些选择不回来,那也没有关系,大部分人还是爱国的,他们回来了,就能为中国建设做出贡献。

谈话的最后,基辛格突然问道:“听说主席阁下正在学英语?”毛泽东回答:“只会几个单词,如'paper-tiger'之类的。”在场的人开怀大笑。paper-tiger是毛泽东“发明”的一个英语单词,取它字面的意思“纸老虎”。基辛格后来才明白,毛泽东曾用这个词来形容貌似强大的国民党反动派,后来又用它来比喻帝国主义。

会谈直到凌晨一点十五分才结束。

仔细分析,可以知道毛泽东对基辛格的讲话,看似漫不经心,却几乎是句句针锋相对。毛泽东已经看透了这次基辛格访华的背景及其意图,用充满智慧的语言将其戳穿,并表明中国的立场跟态度。这就是伟大毛主席的外交艺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交的机锋与机智
中美建交的历史往事
世界走到十字路口,寻找发现毛泽东
毛泽东对苏联的分析,现在同样也可以用来解构美国
当尼克松遇上毛泽东: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毛主席态度强硬的声明,为何被基辛格认为暗藏着大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