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安事变中的周恩来:力挽狂澜,为中华民族立下不朽功勋
userphoto

2023.01.12 山东

关注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法西斯步步紧逼,中华民族面临着危亡的局面。在此背景下,西安事变发生了。
九一八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准备继续剿共的蒋介石。尽管宣布成立了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宣布了停止内战等八项主张。
但对下一步具体怎么办,他们的认识并不明确。
所以,张学良第一时间致电中共中央,共商大计。
当天深夜,中央回电,周恩来将作为全权代表赴西安。张学良问询,高兴地说:“他来了,一切就有办法了。”
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周恩来会拿出什么办法呢?
一、前往西安
当时,中央驻地在保安(今志丹县),周恩来去西安,先要到肤施(延安)坐张学良派来的专机。当时正值隆冬,一路上还有民团、土匪活动。
12月14日,在一队骑兵的掩护下,周恩来马不停蹄,赶往机场。当他们赶到时,却得知飞机已经飞走了。周恩来决定,等天明再去甘泉的东北军驻地,坐汽车去西安。
次日,一行人策马西行。中午时分,听到了飞机的马达声。周恩来马上反应过来,下令调转马头,赶回机场。途中遇到民团拦截,在张子华的交涉和张学良秘书刘鼎(地下党员)的帮助下,最终化险为夷。
周恩来
17日夜间,周恩来等人到了西安。这六天时间里,局势可谓波诡云谲,瞬息万变:
南京国民政府宣布讨伐张学良,心怀鬼胎的何应钦,得到了“讨逆军总司令的名义”,指挥部下讨伐张、杨。
蒋介石顾问端纳带着宋美龄的信件来到西安,蒋介石读了信,下令暂停军事行动。
杨虎城部下冯钦哉叛变。
东北军围绕如何处置蒋介石,出现严重分歧。
对这些情况,周恩来出发前并不了解。他的任务,就是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找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法。
二、协调各方
17日当晚,他与张学良谈话,着重了解了蒋介石被扣表现和南京方面动态。张学良说,只要蒋答应一致抗日,就继续拥护他做领袖。
张学良
周恩来表示了赞同。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宋子文,他们还拟定了五项条件。
次日,周恩来拜会了杨虎城。介绍完昨夜与张学良的谈话内容,杨虎城十分感佩,他没有想到共产党人气量如此之大,竟然提出和平解决事变。不过,对蒋会不会答应抗日,事后会不会遭到报复,还是很有顾虑。
宋子文
对此,周恩来分析:
如今的局面,不但是全国人民要求抗日,英美为了在华利益,也在要求蒋介石抗日。蒋介石是否报复,不取决于他个人,而在西北方面能否团结一致。在此基础上团结全国人民,如此蒋虽有报复之心,也不能实现了。
听完这一席话,杨虎城表态:我是追随张副司令的,既然张副司令同中共意见一致,我无不乐从。
拜会完张、杨,他又在西安招待所接见了在西安工作的共产党领导人。指示他们:当前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要全力以赴实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要充分动员群众,发动群众支持张、杨的主张。
除了上层,周恩来还在中下级军官作了不少工作。事变不久,几个参加过捉蒋行动的年轻军官无意间缴获了一部电台。
于是他们办起了“雷电社”,宣扬了许多狂热的口号。周恩来注意到这一情况,通过耐心地说服,让这些热情有余,经验不足的年轻人放弃了活动。
经过细致的工作,中国共产党与南京国民政府谈判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12月20日,宋子文乘坐飞机来到西安。作为亲英美派代表人物,他来到西安,一是面见蒋介石,二是进一步探明情况。听说周恩来到了西安,就派同行的郭增恺商谈。周恩来表示,希望宋子文先生认清大势。
宋子文听完转达的意见,第二天就飞回了南京。
22日下午,他与宋美龄、蒋鼎文又飞抵西安。这一回,蒋介石松了口,同意宋家兄妹代表他谈判。但是不做书面签字,只以他的人格担保。
23日,双方在张公馆谈判。次日上午,宋氏兄妹承诺,改组政府,肃清亲日派;停战撤并;释放爱国领袖;抗战发动,共产党公开活动。
当晚,周恩来面见蒋介石,当时蒋正卧病在床。见到昔日的部下和对手,蒋的内心五味杂陈,叹息道:“恩来,你是我的部下,应该听我的话。”
周恩来回复,若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
蒋答应停止剿共,联合抗日。接着,他对宋氏兄妹说:“你们可以同恩来多谈一谈。”
事后,张学良同意释放蒋介石,还亲自陪蒋回到南京。
周恩来事前并不知情,得到消息后,他马上赶往机场,但此时飞机已经飞走。不禁叹息:“张汉卿是看那些旧戏中毒了,不但摆队送天霸,还要负荆请罪啊!”
果不其然,一到南京,蒋介石就把他扣押,张学良从此失去了半个世纪的自由。
三、二二事件
1937年1月5日,蒋介石调集三十七个师向西安进军,西北地区大军压境。
蒋介石
周恩来在与十七路军、东北军将领商议后,由杨虎城领衔,发出一份抗议张学良被扣的电报。经过中央批准,红一、十五、二十七军团开进关中,周恩来亲抵咸阳,鼓舞士气。
周恩来在给张学良的信中说,中央军如果进攻关中,红军不会坐视不理。
这并不是说,中央放弃了和平解决的政策。在给蒋介石的信中,他重申对内和平,对外抗战的方针。只要中央军不进攻,红军就不参战。
除了军事施压,蒋介石还惯用政治分化。
蒋介石
东北军是一个派系林立的军事集团,除了张学良没人能控制全军。张学良走后,元老派与少壮派矛盾激化,冲突不断;杨虎城受委托名义上能指挥东北军,但十七路军实力远不及东北军,他时常感到孤掌难鸣。西安,已是群龙无首。
洞悉到西安内部的不团结,南京方面提出两种方案:
甲,中央军入驻西安,红军北返,东北军、十七路军西撤,十七路军人员出任陕西省主席。
乙,中央军入驻西安,红军北返,东北军去安徽驻扎,省主席可委任他们的人;十七路军去甘肃,省主席可委任他们的人。
在给杨虎城的信中,蒋介石劝他接受甲案;何应钦在给东北军将领的信中,则极力推销乙案。南京的分化策略奏效了,两军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
针对这一局面,周恩来极力斡旋吗,力图三方联合一致。
1月21日,周恩来受邀参加东北军、十七路军高级将领会议。最终,决定接受甲案,这样东北军、十七路军、红军三位一体的局面不会瓦解。
此时,东北军少壮派也在活动。他们不在乎甲案乙案,只要少帅回来,哪怕同中央军开战也在所不惜。
27日晚上,少壮派代表向周恩来请愿。周恩来解释道,目前局面下,很容易引发内战。如此一来,不但违背了副总司令希望团结抗战的本心,对他恢复自由也无一点好处。
但他一番入情入理的话,显然没有说服这群思想激进的人。2月2日,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等人发动兵变,打死了元老派代表王以哲。
当时有谣言,说少壮派的行动是共产党指使的,他们要杀一批师长、军长,再打出红旗。周恩来不顾危险,赶往王以哲家中,帮助家属料理后事。谣言,不攻自破。
但王以哲手下正从渭南赶来兴师问罪。周恩来考虑到他们在西安事变中的功绩,决定把他们先送到红军驻地,再转移到平津。
事件的后果是严重的,二二事件以后,东北军人心彻底散了,一些高级将领表示愿意东调。西北三位一体的格局不复存在,营救张学良的计划成为泡影。
2月8日,中央军入驻西安。此后,周恩来、叶剑英作为共产党代表与国民党进行正式谈判。经过四地五次七个月的谈判,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历史,就此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时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安事变东北军
揭秘西安事变:三位一体局面瓦解,西安事变惨淡收场,只因二二事件
少帅张学良口述回忆(71-72):大兵压境、二二惨案
杨虎城谈西安事变
东北军将领于学忠发动“兰州事变”始末
国民」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后悔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