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赓前后三次入朝却不指挥战斗,美军感叹:他是来挖隧道的
userphoto

2023.10.09 山东

关注

1951年,朝鲜战争基本进入尾声,谈判是双方共同的想法。彭老总安排邓华担任志愿军谈判总代表,但邓华却推荐陈赓……陈赓以自己没上过战场没指挥过战斗为由推脱,最后总代表仍由邓华担任。

其实,朝鲜战争中陈赓并不是没上过战场,反而是先后三次入朝,最后一次入朝更是志愿军副司令,虽然没有直接指挥作战,但也同样立下汗马功劳。

有些将领适合一线指挥战斗,有些将领适合幕后运筹帷幄,就像主席一样,很少在一线指挥作战,但他对我军的贡献无人能及。

01

两次入朝,无缘战斗

朝鲜战争爆发时,陈赓正在越南指挥越军抵抗法国,战争发生后,他密切关注着朝鲜战场形势,因为一旦美国介入,新中国也必然会参战。

后来,韩国形势越来越不利,美国果然出兵入朝,陈赓回到北京后立即找主席,请求带兵入朝作战。主席同意后,陈赓立即马不停蹄地赶往东北,并在1950年底率军进入朝鲜。

首次入朝陈赓并不是为指挥战斗而来,他的主要任务是考察战场地形,战争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考察好地形才能让我均占据地利,为后续战斗做好准备。

1951年初,因为越南战场形势变化,中央急调陈赓回国,越南战事他参与较多,当然是第一咨询人选。

就在陈赓回国不久,朝鲜战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为前三次战役失败麦克阿瑟被解职,李奇微成为联合国军总指挥。

虽然之前名不见经传,但李奇微也并非等闲之辈,他敏锐地察觉到我军后勤不足,判断出孤军深入的志愿军撑不过7天进攻,由此创造了“礼拜攻势”,这一变化让我军措手不及,第四次战役中我军打得非常艰难,未能实现把美军推回至37度线的战略目标,双方你来我往最终以平局结束。

1951年2月,彭老总向中央建议让第三兵团入朝作战,加强我军在山地防线上的优势,作为第三军的总指挥,陈赓迎来了第二次入朝的机会。

但天天遂人愿,在赴朝途中他腿伤发作行动困难,不得已之下只能暂时回北京休养治疗,直至6月初稍有好转之后,他才迫不及待的又赶往朝鲜。

第二次入朝陈赓同样没有上前线指挥战斗,而是在后方工作时发现了我军很多不足之处:

第一点发现就和李奇微的想法不谋而合,志愿军后勤不足长途追击容易遭受美军反击,虽然在正面战斗中我军能打出1比2甚至1比3的战果,但追击过程中就经常吃亏。

第二点是朝鲜多山地,而美军攻坚武器多,无论是飞机还是大炮都能给我军造成巨大伤亡,而我军在装备上差距太大。

针对这些不足,陈赓根据自己在越南的战斗经验,提出了沟壕战术和猫耳洞战术,沟壕战术就是构建地表防御工事,减少敌军炮火杀伤,而且沟壕之间互联互通,可以保障战士机动性。

至于猫耳洞则可以保障战士的日常生活,两者结合进能攻退能守,可以抵消美军的火力优势。

作为最熟悉这套战术的人,陈赓亲自负责指挥布置,就在工事即将完成时,中央又发来调令,陈赓只能无奈回国。

02

第三次入朝,成美军噩梦

都说天意弄人,陈赓前两次入朝,都是在大战爆发前夕被急调回国,就在他觉着可能无缘一展身手之时,一纸任命又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原来,彭老总和邓华副司令因为长期指挥作战操劳过度,需要回国休养,中央决定由陈赓担任副司令员统筹朝鲜战事。

走马上任后,他立即在全军推广猫耳洞和沟壕战术。在他的大力督促下,志愿军开始全军挖掘沟壕,并且在战斗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让坑道体系越来越完善。

至1952年夏,我军已构筑起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坑道功能也非常完善,不但能防水防毒防飞机大炮,里边还有餐厅、仓库、厕所等功能区域,甚至在一些大的坑道里还有用来做政治教育的小礼堂,简直就是一个功能完善的地下世界。

此后,我军更把这种战术发挥到极致,打退敌人就挖工事,甚至把工事挖到距离敌人只有几十米的位置,美军布设的铁丝网、地雷等,都被我军弄回来放到自己阵地上。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63军189师,直接“偷”了敌人700多颗地雷过来增强自己的阵地防御,美军打又打不着,抢又抢不过,只能眼睁睁看着生闷气。

经过全体战士不懈努力,志愿军的坑道最终连成一片,成为敌人难以逾越的“天堑”,当李奇微故伎重施想再发动一次夏季攻势时,却发现坦克和飞机都失去了作用,无法对我军造成巨大伤亡。

最大的倚仗发挥不了作用,美国军队自然更不是我军对手了,就这样,李奇微的夏季攻势宣告破灭,双方依旧在38线附近对峙。

真正让“坑道战术”大展神威的是上甘岭战役,这次战斗中美军打出了“范弗利特弹药量”,最高达到42发炮弹/平方米,而我军硬是凭借坑道和猫耳洞扛住了敌人的狂轰滥炸。

不但如此,我军还依托坑道体系化被动为主动,不断放冷枪冷炮袭扰美军,天长日久之下也给美军带来数万伤亡,最后打得美军不敢露头,上厕所都用罐头盒来解决,以至于我军打扫战场时发现了漫山遍野的罐头盒,还当作宝贝闹了不少笑话。

直到战争结束时,我军挖的坑道总长度比长城还要长,当炮火袭来时,我军就躲进坑道,当敌人冲锋时,我军就出来迎头痛击。

陈赓用他的坑道战术把美军的炮火优势化为泡影,让我军在谈判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次入朝没有亲自指挥一场战斗,但却给我军带来了制胜法宝,面对坑道战术美国人也不由发出感叹:陈赓不是来打仗的,是来挖隧道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赓前后曾三次入朝,却从不指挥战斗,美军感叹:他是来修长城的
陈赓入朝鲜搞战术革新,志愿军变得更加强大,上甘岭击碎美军信心
朝鲜战场上,一名大将和一名少将用了什么办法,让美军束手无策?
“你这是自掘坟墓!”1952年,美军进攻上甘岭,因为我军火力弱,
为什么是上甘岭?
志愿军蔡兴海:发明“打空爆”,9人干掉400人,被美军当作高科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