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逄先知:我所了解的田家英
userphoto

2023.12.19 山东

关注

逄先知,是田家英的秘书,他常年在家英身边工作,对家英十分了解。

田家英出生于一个比较贫寒的家庭,他在家里排行老幺,上面有一个哥哥和四个姐姐,全家的生活就靠着父亲经营着一个小小的中药店维持着。

在他年仅三岁的时候,父亲病逝了,中药店就留给了哥哥和嫂嫂来打理。

在他长到九岁的时候,母亲也走了,田家英就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哥嫂的中药铺子里,当起了一个抓药的学徒。

打小就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他,对平民百姓的苦难和疾苦是深有体会,虽然他年龄小,但却积极追求生活和思想上的进步。

年仅13岁的他,靠着稿费就实现了经济独立,由此他摆脱了哥嫂带来的束缚,积极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和理想。

十六岁的时候,田家英就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道去了延安,由此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

在田家英身边工作的日子,有很多细小的事情,感动、感染着逄先知。

譬如,1961年,逄先知跟随田家英去浙江搞调查,在嘉善县的时候,两人吃过晚饭一起散步。

走着走着,田家英突然背诵起了一首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是郑板桥当年在山东潍县当知县的时候,在送给巡抚的一幅画竹上题下的一首诗。

逄先知也不知道他为何突然兴致而起,念起来了诗,他也没询问,只是默不作声。

田家英念完诗,沉默了一会儿,才感慨地说:

一个封建时代的县官尚且如此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何况我们呢!

当然,田家英并不只是停留于口头上的感慨,1961年的这次浙江调查,是由他牵头负责的。

在调查的过程中,他一直告诫调查组,不可趾高气扬,不可对地方上的工作指手画脚。

作为一个读书人,田家英继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那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和气概。

田家英也常和逄先知讲起一些过往的回忆,他说得比较多的回忆,还是1947年在晋西静乐县张家庄开展工作的事。

当时,田家英住在一户贫农的家里,这户农家的老大娘对家英很好,老大娘没有读过书,但是敬重知识分子,再加上田家英这个年轻后生很随和,身上没有什么官威,更是让人喜爱。

老大娘家里很困难,拿不出什么好吃的食物,也就勉强能够填饱肚子。

田家英知道这户农家的困难,所以饭食都是另行解决,每天工作到很晚才回来;有一天晚上,他刚躺下,就发现在枕头下面放着一个小口袋,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些炒黄豆。

田家英告诉老大娘,现在老百姓也很困难,让她不要给自己“加餐”,可每天晚上回去,还是会在枕头下发现,用口袋装着的炒黄豆,虽然很少,一口就没了,但让田家英颇为动容。

那会儿,田家英开展工作所在的山庄,位置比较偏僻,夜晚的山野里时常会有狼出没。

田家英又经常晚上去开会,一个老农担心他的安全,就背着一把大砍刀,自愿充当着保镖,跟在田家英背后,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月色朦胧之中。

田家英对山西的这个小山庄颇有感情,九年后的1956年,田家英去山西搞调查,还特意去到了这个小山庄看看,逄先知也跟着一起,走进了家英的回忆。

逄先知是这么描述,当年和田家英一起进村后的情况:

我们进村以后,村民听说田家英来了,都来看他,“老田”“老田”地称呼着,叫得特别亲热。

田家英故地重游,特意去看望了当年,给他炒黄豆吃的老大娘,还有那个在月色下,自愿给他当保镖的老农。

当一行人离开的时候,没有锣鼓喧嚣,但那朴实的画面,和那一幅幅质朴的面孔,给逄先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走的那一天,村里的群众站在黄土岗上,一直看着我们远远地离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逄先知:田家英当秘书的日子
从逄先知对田家英的了解谈起,田家英的性格导致的结局
大家都在问
春晨偶题(外二首)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全诗赏析
郑板桥诗一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