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囟会穴
编辑词条分享
出自《灵枢·热病》 有安神醒脑、清热消肿之功,常用于头痛,眩晕,鼻渊,癫痫。
编辑摘要
目录
1 囟会-理论基础
2 囟会-临床运用
3 囟会-相关联接
囟会穴 - 囟会-理论基础
出处
《灵枢·热病》
穴名
【别名】囟上、囟门、顶门。 
囟会穴
【名解】1)囟会。囟,连合胎儿或新生儿颅顶各骨间的膜质部也,此指穴内气血有肾气的收引特征。会,交会也。囟会名意指督脉上行的弱小水湿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上星穴传来的弱小水湿,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同肾气有收引特征,故名囟会。囟中、鬼门、囟门名意与囟会同,中指穴内,鬼指穴内气血寒湿收引。
2)天窗。天,天部也。窗,窗户也,气之通道也,虚也。天窗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之下的水湿之气,天之上部气血空虚。本穴物质为来自上星穴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则聚集在天之下部,天之上部气血如同空虚之状,故名天窗。
3)顶门。顶,挤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顶门名意指督脉吸热的上行气血在此被顶撞而不能上行。本穴物质为上星穴传来的弱小水气,因无外界热助,弱小水气至此后不能上行,如同被顶撞一般,故名顶门。
【释名】囟,颅囟。会,会合。穴当前囟(额囟)所在处。
穴位
【标准定位】正坐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 
囟会穴
【取法】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2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及左、右颞浅动、静脉和额动、静脉的吻合网。
穴性
【穴义】督脉上行的弱小水湿在此聚集。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输散于头之各部。
囟会穴 - 囟会-临床运用
辨证
【功用】安神醒脑、清热消肿
【主治】头痛,眩晕,鼻渊癫痫
【方例】配玉枕治头风;配百会治多睡;配头维太阳合谷治头痛目眩;配上星、合谷、列缺、迎香治鼻渊、鼻衄;配前顶、天柱本神治小儿惊痫;配人中、十宣治中风昏迷、癫痫;配血海、支沟治血虚头晕。
治疗
【刺灸法】平刺0.3~0.5寸,小儿禁刺;可灸。囟会穴 - 囟会-相关联接
囟门
囟门
人的脑颅是由形状不同的八块扁骨所构成,颅顶则由额骨、顶骨和枕骨组成。出生时,新生儿的颅骨尚未发育完全,骨与骨之间有一定的裂隙,为结缔组织膜所填充,通常便将较大的膜性区域称为囟门。囟门有前囟和后囟门之分。前囟位于头顶正中接近前方,呈菱形;后囟门位于枕部,呈三角形。儿童出生时前囟约1.5×2厘米左右,2-3月时随头围增大而稍增大,以后逐渐骨化而缩小,至12-18个月时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或接近闭合。受人注目的是前囟,因为它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囟门早闭 多见于小头畸形。这种孩子出生时头围就比正常婴儿小,大约半岁前囟门就闭合了。由于囟门早闭,使患儿脑组织发育不全,智力低下。
囟门迟闭 最常见的原因是佝偻病。患儿因为骨骼发育障碍,头部骨缝和囟门的闭合就会很慢,有的推迟到2岁左右还不闭合。此外,脑积水、脑肿瘤等也可导致囟门迟闭。 囟门隆起 外观囟门高出颅顶,触摸时有一种紧张的感觉,这种改变常常提示颅内压力增高。当孩子患脑炎、脑膜炎、脑瘤等疾病时,就会出现这种现象;如果压力进一步增高,还会出现频繁的呕吐。故囟门隆起和反复呕吐,可作为早期诊断小儿颅内疾病的依据之一。
囟门凹陷 多见于小儿因严重腹泻、呕吐而引起的脱水。临床医生常通过观察患儿囟门凹陷的程度,来判断其脱水情况。
囟门虽小,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婴儿的健康状况,不但每个医生在检查时不能忽视,就是年轻的父母平时也应定期观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囟会穴:头痛、目眩、鼻渊、小儿惊癎
囟会穴定位、功能及按摩方法
(原创)人体穴位一头部.面部(48)囟会穴
中都穴:腹胀、泄泻、小腹痛
我整理的任脉
足少阴肾经及穴位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