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到底分“三体”还是“四体”?看完长知识了

《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在其流传和研究过程中,还有一个长期困惑着学者们的分类问题,即《诗经》是分“风”、“雅”、“颂”三体,还是分“南”、“风”、“雅”、“颂”四体?

把《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体,源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领。”后来,《毛诗序》又把“六诗”称为“六义”;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这“六诗”或“六义”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唐人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作了较明确的解说: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孔氏所说,是指风、雅、颂为诗的体制,赋、比、兴则为诗的表现手法。这个见解被朱人朱嘉所接受,他在《朱子语类》中,进一步把风 、雅、颂称为“三经”,把赋、比、兴称为“三纬”,即著名的“三经三纬”说。朱熹在《诗集传》中,还分别对风、雅、颂作了注释:“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颂者,宗庙之乐歌”。在孔、朱的大力倡导下,此说影响颇大,《诗经》分风、雅、颁三体,几成定论,当今许多文学史著作都持这种观点。

然而,《诗经》分风、雅、颂三体,又如何看待《诗经》前面的《周南》、《召南》二部分呢?如果把《周南》、《召南》视作地名,一并列人风诗之中,那么为什么同属风诗的其他十三国之诗,却无一例外地在国名之后缀以“风”字呢?显然,“二南”与十三国风是有所区别的,而持“三体”说者,始终未能对这个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阐释。

正因为“三体”说有其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之处,也就促使人们另辟蹊径,把“二南”独立出来,从而提出了“四体”之说。其发端是宋人王质的《诗总闻》。他说:

南,乐歌名也。见《诗》:“以雅以南”,见《礼》:“胥鼓南”。郑氏以为西南夷之乐,又以为南夷之乐。见《春秋传》:“舞象箭南篇”。杜氏以为文王之乐,其说不伦。大要皆乐歌名也。

程大昌也力主此说,在《考古编》中说:

盖南、雅、颂,乐歌名也,若今之乐曲之在某宫者也。南有周、召,颂有周、鲁、商,本其所以得而还以系其国土也。

他们都主张“南”当与“风”分开,并可与雅、颂并列。此后,赞成者颇多,如顾炎武说:“周南、召南,南也,非风也。”崔述说:“且南者乃诗之一体。”近人陆侃如、冯沅君的解释更是斩钉截铁:“我们可以断定:《诗经》内分南、风、雅、颂四类,而六义四始之无稽也是显而易见的了。”

不过,“四体”说用来说明“南”为一种乐歌名的例证材料,仅见于《小雅》、《礼记》等少数典籍,语言材料尚嫌单薄不充分,且对“南”到底是怎样一种乐歌,也不确知其所以然。所以,《诗经》分“三体”或“四体”的问题,一时尚难成定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里那些美到灵魂的句子
《诗经·周南》 概况
中国文化之谜:诗经应分“三体”还是“四体”--文化频道-中华网
《论语》第338讲 阳货第十七 第10节
诗经名句
公共基础知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诗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