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18年,杨昌济已经在北京大学任教,他...
1918年,杨昌济已经在北京大学任教,他写信学生毛泽东,告诉他现在的青年大部分去法国勤工俭学。

毛泽东支持这个事,并且和蔡和森在湖南组织学生参与这一运动。

蔡和森去北京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和各方面联系。

蔡和森写信敦促毛泽东到北京,和他一起领导实施赴法勤工俭学计划。

9月,毛泽东决定到北京去,和蔡和森一起去法国。

抵达北京以后,愿意去法国的青年已经有40多人。

就连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也放弃了在湖南的教授职位,志愿赴法。

不过,毛泽东没有去法国,这是他第一次放弃一个上升的机会。

他后来说,我不去法国,是因为对自己的祖国了解得不够,他想把时间花在中国。

而毛泽东向他的同学谈了留下来的原因。

第一,由于资金问题。他没有一点儿钱,200元对他来说是一大笔钱,他知道没有人能借给他这么多钱。

第二,语言上不过关。在学校时他连简单的英语发音都没有掌握。

第三,他觉得留下来可以继续学习,而且可以为新民学会招收更多的新会员。

最后,他成为了在国内和留学生的联络人。

他明白自己的未来是在政治组织上,而不是学问上,所以他对为学习出国并不是特别感兴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18年章士钊在一次讲课上认识毛主席,下课后立即找到杨昌济:“
杨昌济临终遗言:救国唯有倚仗两人,一人是毛泽东,另一人是谁?
杨昌济临终遗言:救国要倚仗两人!一位是毛泽东,另一位是何人?
这天,毛泽东去北大蹭胡适教授的课 在课上,他提了一个问题,胡适却
北京记忆丨毛主席在东城住过的两所小屋
1918年毛泽东为何没去报考北京大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