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肝呼脾歌

《阴阳应象大论》,这个阴阳五行与天地人相应那段,我们上节课讲到了[临证指要]的部分,这个部分我还可以再补充两个人治病的验证。也就是说,在本段里面所讨论的一些问题,我们在读的时候,看来它就是泛泛地说,把所有的事物反正它都按五行归类下来就算了。其实这个类还不是随便分类的,我们作为医生在临床上,还有时候真能见得到这一类的东西,所以它分类的方法还是有实践根据的,不是说把什么都归成类就完了,不是那么简单。我现在先举两个例子,就是说五声,肝在声为呼,心在声为笑,脾在声为歌,肺在声为哭,肾在声为呻,就这个五声,临床上却有这种现象。在用一般的辩证的基础上,看到病情的一些什么表现,你还真应该考虑到,它是属于哪一脏的问题。我想给各位举一两个病例,一个是肝在声为呼的病例,这是本人治疗的病例。一位妇女61岁,我看病那年是比较早了,是1990年9月5号,在北京中医大学的门诊部看的,1990年的9月5号,有十多年了。这个女士,61岁的妇女,什么问题呢?她是多年来每遇阴雨天,或者受精神刺激而恼怒。阴天下雨或者生了气了,不高兴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心烦嗳气,心里烦躁打饱嗝。她不是吃饱了那个嗳气,她是情绪不好的嗳气。再有,睡眠即做恶梦,高声呼喊。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睡着了就做恶梦,高声呼喊。呼喊的声音很大,家里人也就没法睡觉,因为她半夜三更的呼喊叫起来了,挺吓人的。然后她胸中憋闷。白天就困倦,精神不振,夜里头睡觉做恶梦呼喊。白天那当然就因倦,精神不振,因为夜里睡得不好。还有胸中敝闷的现象,大便调,脉象弦数,舌暗红,苔白薄腻。就是这么一个病人,女儿陪她来看病。看什么病?就看这个病。阴天下雨,一受点情绪不好了,夜里就叫起来,叫得自己也睡不好觉,叫得家里别人也不能睡。这是1990年9月5号在北京的和平街北口北三环东路,来看病。当时辨证是肝胆气郁,因为肝在声为呼,她由于情绪不好,她就郁闷,夜里就呼喊,这不正好是肝胆气郁吗?再加上湿邪困阻,不然的话,没有气她,阴天下雨她也这样,则肝胆气郁还有湿邪困阻,证候应该是这样的,不单是七情的问题,也还有自然界环境对她的影响。她体内有湿邪困阻了,所以外边环境一潮湿,阴天下雨它就使得气机阻滞更严重。鉴于辩证属于肝胆气郁湿邪困阻,所以治疗方法用的是疏泄肝胆,兼化湿浊。下面是开个方子:柴胡8克,炒栀子10克,郁金10克,黄芩12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草果10克,厚朴8克(这是燥湿的),槟榔10克,知母10克,石菖蒲15克,羌、独活各6克,生甘草6克,开了这样一个方子,五剂,每天吃一付。吃那药的时候应该忌辛辣油腻生冷,因为她本身就是湿邪困阻,再吃油腻吃生冷,湿邪就很难化开。所以有湿邪困阻这个症状,再有她本来肝胆就气郁,再吃辛辣,本身这个病人舌质不好,脉还弦数,你再吃辛辣,那更助热,所以要忌口,忌辛辣油腻生冷,开了这样一付药。等到9月12号,这不9月5号看的病吗?一个礼拜来一共吃了五付药。说什么呢?说上周六,也就是那年的9月8号,正好吃了三付药了,下雨又有胸闷,但是症状比较轻,夜里睡眠也没有呼喊。再看舌质的时候,舌质略暗,苔薄白,再以前方加减,开个柴芩温胆汤,加了前胡、防风、葛根,柴芩温胆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这是用的枳壳、竹茹,加了羌活、防风、葛根,这个方子又开了六付,吃了六付以后,就再也不犯病。就是说再阴天下雨,乃至于情绪

不好,夜里不至于做恶梦就呼喊了,就算治好了。为什么治好了?这个病人以后她又看别的病,看牙疼来过,约过了多少天之后,那个北京的秋季雨也是不少的,没有再呼喊了。但是我还有别的病例,就是一到睡觉了就高声呼叫,也治过这类的其它的病例,都是用疏肝的方法治好的。那么说明什么呢?肝在声为呼。不一定就是生气了高呼属于肝,那个病态的时候呼,也应该考虑是肝的问题。

   再有一个病例,是在声为歌的问题。咱们不是讲了那个脾吗?脾在声为歌,就是唱歌。我那天咱们课堂上也说了,说大家学习一天很劳累,工作一天很劳累,思考了怕伤脾了,那么下班之后,下课之后唱唱歌,咱们不为练嗓子,咱们为疏疏脾气还是可以的。脾在声为歌,醒脾,免得思伤脾,可以。但是那天我也说了,讲课当中提到了,如果是有事没事都唱歌,那恐怕就是问题了。坐在这里听课,人家大家听得挺好的,有人在后边哼哼唱起来了。这不是问题吗?大家也看过这种人吧?披头散发,衣服也不知道穿好,走着哼哼的唱,高声地唱,不管有人没人就能唱起来,那是问题。但是就唱歌这一项来说。问题在哪?问题是在脾。当然如果真的是精神病了,他有的时候不单是唱歌,还有些其它的问题,那应该考虑到在哪一脏。但是就唱歌这一项来说,它真是在脾。我举这样一个病例,有一个17岁的女孩子,诊断清楚了,就是青春期精神分裂症,除了其它一些症状之外,很有一个特点的症状就是不理人,门也关上,窗户也关上,这倒像阳明胃经有热的现象,闭户塞牖而处,把窗户门都堵上自己呆着。呆一呆还不算,高声唱,低声唱,反正就是不停地唱歌,当然还一些其它方面的症状。比如说见到异性就有兴趣,青春期,还有些幻触,有些幻听。我按一般的方法给她治,比如说清热化痰,治了有一点效,吃了一礼拜的药,效果不太好,又来复诊。又来复诊那姑娘自己说,说我老想唱歌,这回提醒了,因为我在看病当初的时候,至于青春期精神分裂症,就开一般的方子,清热闹化痰等等,有些效果不是太理想。而且这病人自己说了老想唱歌,本来就知道这一项,妈妈叙述病情的时候介绍过。但是我在看病的时候没留意,第二次再诊,这病人(小孩)自己告诉我了,说老想唱歌。好!老想唱歌提醒我了,这个孩子的脉象,舌头也还是偏热的,舌质偏红,脉弦是偏数的,那还是有热。老想唱歌,是什么问题?脾在声为歌,所以这时候应该清清脾热就好了。所以在原来那个方子的基础上,加了泻黄散,防风、石膏、栀子、藿香,这几个药往上一加。再过一礼拜,开了六付药,我让她一礼拜吃六付药,休息一天,反正不像西药那样必须一天吃几次,一次都不许落,中药休一天也没关系,让她吃六付药。下礼拜再来看病,问她还想唱歌吗?不想唱歌了。就用那个方法慢慢慢慢调,调了几个月,这个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的小孩子,已经一年了,在我接手看的时候,看了几个月,人家恢复了,停学一年之后又上学了。我在这不是讲别的问题,就是讲脾在声为歌,她就是想要唱歌,你不给用清脾的药,她这歌就不停,加上这个清脾热的泻黄散,泻泻她的脾热,下礼拜再来看病的时候,就不想唱歌了,这个症状先解除了,是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所以我在读书的时候跟各位是一样,上学的时候都是这样的感觉,反正《内经》是这么说的,它说在声为歌,在声为笑,在声为哭,那就这么说,想不到它还真能用,因为没有实践。通过临床一看,这些东西它都不是平白无故的就是为了分类而分类,它是有实践根据的。既有理论,这个理论是实践中来的东西。所以我在这又补充这样两个小病例来说明这个理论,它在临床还是经常要遇得到。如果你没这个印象,或者说没学过这一条,在临床想不到这一条,病人想唱歌,你想唱歌就想唱歌嘛,那病人还有的想哭。对不对?那医生很可能就这么简单地看问题了。所以我们学完《内经》之后,除了要记住它之外,在临床上才能用。不记住,临床怎么知道用啊?但是这一段我没要求各位背,我说这些基本东西,在中医基础理论里面已经学过,不需要背也是记得住的。

   下面我们讲39页的,也就是《阴阳应象大论》的第五段。这一段可以给它一个题目,或者提要一下,是阴阳亢盛为害,有阴亢盛,有阳亢盛。所以说阴阳亢盛为害及调摄阴阳养生,也就是阴阳为病,以及调摄阴阳来养生保健。下面我读一遍。“帝曰:法阴阳奈何?歧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麤(音:粗)为之俛(音: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闷”。“腹满,死,能(音:耐)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傈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音:态)也”。这个“能”字就不能读“病能”,不是变成形能,而是形态,繁体字的“态”不是这么写的吗?是“能”字下面加个“心”字。所以病之形态也,原来是这个“態”,加个“心”字,通用,现在我们简化了,就这个态。“帝曰:调此二者奈何?歧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活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下面串讲。“阴阳奈何”,“法”是效法、取法、仿效。仿效这自然界的阴阳规律。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看病呢?我们要怎么样养生呢?“法阴阳”。取法于阴阳,效法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歧伯回答说,“阳胜则身热”,这是一下子讲到病理去了。在病理上阳胜则身热,阳主热,阳气胜就可以使身热。“腠理闭”,看来这个阳邪亢盛,是指的卫气失常,卫气的功能有肥腠理、司开合的作用。因为它不能够正常司开合,所以出现腠理闭,汗孔不能正常地开合了。闭塞不能开合,越发的要热,卫气郁在里头,不能散出去了,所以更要发热。因此说阳胜则身热,卫气郁而不能散,腠理闭塞不能汗出,所以就身发热。上焦之气不通,卫气开发于上焦,肺气失于宣降,上焦之气不通,所以出现喘麤(即:粗)为之俛(音:俯)仰。麤,就是呼吸气粗。喘麤(即:粗)为之俛(音:俯)仰,就是呼吸喘粗,气喘而呼吸声很粗。俛(音:俯)仰,就是前俯后仰,就是形容这个喘息的症状,气喘的这种现象。那是由于阳热之气亢盛于内,不能散越于外,使得上焦之气不通,肺失宣降而出现的发热,无汗,气喘。下面又说,“汗不出而热”,本来腠理闭,自然就汗不出,越是汗不出,卫气越是闭郁在内,因此更要发热。这个热,热盛之后就要消耗阴,所以阴伤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出现齿干,牙齿都干了。牙齿我们都知道是肾所主的,“齿为骨之余,肾主骨”,所以齿干了,说明这个邪气已经内传,已经消耗了真阴了,所以病比较重。“以烦冤”,这个“冤”字,在《内经》里面几个字是通用的,实际上“冤”里面不应该有一点,应该是个“免”,但是传写来传写去把这“冤”字都加上点了,这就成“冤”了,所以齿干以烦冤了。免、闷、悗、懑,这些都是闷,意思都一样。这个“懑”在《内经》写法的时候经常地把这“心”字去掉,写的就是满,因此这个“满”有的时候实际上是“闷”。那你就看了,这就是满的意思,这就是闷的意思,那要看行文当中的具体情况。所以齿干伤肾阴了,以烦闷,就使气机不能通畅,就是阳热之气扰乱心神了,所以导致精神一些症状,心烦,满闷。还有再进一步,出现腹满,再有上面的这些症状,发热、齿干、烦闷、汗不出,这一派的实热之象,再出现了腹满,这就是危重之症了,所以说腹满,死。为什么说腹满是危重之症呢?因为腹满就标志气机升降失调了,特别是脾胃在中焦,是气机升降的一个转枢,一个枢纽。腹满了,说明脾胃的功能不好了;失调了,说明气机升降的出路都不通畅了。无论什么病,整体的气机升降的出路都失调了,这个病是很难得痊愈了,这是一种解释。再一种解释,说腹满,是脾气虚了,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不足了,所以说是严重了,两种解释。不过我的看法,在我自己认为第一种解释,好象更符合实际一些。因为这是实热症很快就腹满了,那一下子气血津液都不足了,就要死了,就危重了,不见得是因为气血津液不足的问题,恐怕还主要的是由于气机升降失调了,脾胃在中焦,气机转枢之处,人体的气机升降出入不能正常了,因此病就严重了。腹满只是标志着脾胃的升降,气机转枢的这个功能失调,所以说“腹满,死,能冬不能夏”。这个“能”字又不念能了,念“耐”。这两个字音义都相同,不是“能冬不能夏”,就是忍耐的耐,耐受的耐。因为这个病人是阳热之气过盛的病人,他可以耐冬不耐夏,因为自然界到冬天的话阴气盛,人体阳热之气盛,遇到冬天的阴气盛,自然界的阴气助体内的阴气,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阳气过亢的病人在冬天他可以耐受。阴气不足了,有自然界阴气助长体内的阴气,尚可以耐受,但是如果遇到夏天,自然界阳气很盛,再助长体内的阳气,这个时候病就重了,他就不能够耐受了,所以叫耐冬不耐夏。这个问题就在于人与天地相参,自然界的阴阳之气,助长体内的阴阳之气。如果体内是阳热过盛,阴津不足的话,遇到自然界的阴气盛,可以助长体内阴气,制约体内阳气,有这个作用,所以这病人尚能维持。反过来,阳热之气过亢的病人,遇到自然界的阳气也盛,再助长体内之阳,那岂不是阳气更盛,阴津更衰吗?所以他不能耐受,因此说耐冬不耐夏,这是说的阳热盛的病人。

   下面反过来是阴盛,不是阳气阳热之气过盛,而是阴寒之气过盛,这人的阴寒之气过盛的话则生寒,阴为寒,阳主热,阴主寒。阳胜则热,阴胜则寒,所以阴胜的病人身上寒冷。“汗出而身常清”,由于阴气过盛,阳不足,阳气不能为阴之使,不能固护阴津,所以阴寒过盛的人阳气虚,阳气虚才导致汗出,阳气不能保护津液了。前面不讲了吗?“阳在外,阴之使也”,阳气不能在外固护了,所以阴津就要外泄,所以出现汗出。“身常清”,“清”就是冷,身体清冷。因为阳虚寒盛的病人,摸摸哪儿都冰凉,体温都低。“数傈而寒”,这个病人还抖,“傈”就是颤抖,俗话说冷得哆嗦,数傈而寒。“寒则厥”寒冷则出现厥,“厥”这是指的四肢冷,手脚发凉,这个冷就是比一身冷得厉害,厥,冰凉冰凉的啦,四肢厥冷,也是反映出来阳气大虚。“厥则腹满”,如果阳气大虚,出现腹满的症状,这个症状出现,还是我们刚才所说的那个机理,脾胃气机阻滞了,导致升降出入失调了。全身升降出入一失调,这个病本来就已经不轻了,所以到此就危重了,出现腹满的症状就危重了,因此说腹满,死。其实在《内经》里头不单是腹满,反映出了疾病危重,特别是一些病情比较长的危重病人,出现腹满,有时候出现大小便不通。大小但不通其实也反映脾,也反映肾,对不对?肾司二便,脾不能运化,也是大小便不正常,所以出现腹满,再出现大小便不通的话,在《内经》理论看来,这病情都是已经危重了,病涉及到脾肾两脏,先后天之本。当然本篇只提到腹满,没有说大小便的问题,当说到腹满,病情就危重了,他是耐夏不耐冬。和刚才所说的阳胜则热正好相反,这是阴胜,所以夏天尚可以耐受。由于阴寒之气过盛,到夏天自然界阳气盛,助长体内的阳气,所以尚可以耐受。一旦到了冬天,本身体内阴寒就盛,再加上自然界阴寒之气,助长体内的阴寒之气,就不能够耐受了,耐夏不耐冬。“此阴阳更胜之变”,阴阳互有胜负,阳胜则热,阴胜则寒,更迭胜负,当然不应是在一个人身上,今年是阳热之气亢盛,到明年就是阴寒亢盛,不是这个问题。笼统说阴和阳都有更胜,都可以盛,都可以虚,所以阴阳更胜之变,指的病变,阴阳更胜出现的一些病变的现象。“病之形能也”,表现在外的形态也就是症状,“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以烦闷,腹闷,死”,这是症状。“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傈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这些都是症状,或者都是形态,病之形态。

   这里谈了阴胜阳胜的病变一些主要特征之外,下面联系到是养生的问题了,调摄阴阳来养生,所以说“调此二者奈何”,二者是指的阴阳。怎么样调摄这阴阳呢?阳胜是病,阴胜是病,对不对?那么怎么样调摄它呢?或者调节它呢?调节它不要失常,使它平衡,或者使它相对协调呢?歧伯说:“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调阴阳的方法多了。对不对?饮食、劳逸、情绪都可以调摄阴阳。但是它里它只指出来,举例说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这“七损八益”在历来的《内经》注家的解释是很多的,咱们教材上也说了这几种解释。在教材[理论阐释]第二,我们现在不看,只是说解释是很多的。但是自从马王堆汉墓帛书出来之后,大家相对来说比较有一个一致的意见。所谓相对就不是绝对的,不是大家都是这样,还有不同的意见。多数意见,从马王堆出土文字来看到,这个“七损八益”是指的房中术,古代叫做房中,在马王堆出土的这个帛书里面有七损八益这个提法。所以自从马王堆出土文物之后,在《内经》界对这个看法,相对来说比较统一。我刚才说不是绝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有这个材料,叫七损八益。房中术就是所谓的性保健,它说性生活当中有七种对身体是有害的,七种情况对身体有害,有八种情况对身体是有益的。所以这个性保健、房中术,看来在古代也是一个重要的养生方法。也不是现在不重要,现在也应该是很重要的,这个问题。所以说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那因为养生的方法,调摄阴阳的方法很多,举例来说,性生活这个调节,对人体健康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懂得调节,怎么样对身体有利,怎么样对身体不利,知道这个,趋利避害,是调节人体阴阳很重要的方面。所以说“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不知道七损八益这个道理,而损伤了身体,所以这是早衰之节。这就出现早衰,教材有注释,“节”是征信、征象。如果不知用此,那就要早衰,就是出现早衰的现象,或者叫征信。从征信来讲的话,那就是肯定会出现早衰的现象。

   大体来说,人们的生活或者说人体的生理规律,有从少到壮,有从壮到老到衰,这样一个规律。但是有的人就可以衰老得晚一些,有的人就可以衰老得早。它说一般来说,“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这个看来,是养生不是太好,到四十岁,阴精和阳气都已经去掉了一半。阴气、阴精,阳气自然地消耗了一半,阴气自半,起居衰矣。所以人到四十岁之后,生活起居就不像年轻人那样有精神,那样精力充沛。换句话说,有些人到四十岁这后,就知道累了,四十岁以前根本就不知道劳累,好象常有这种反映。因为什么呢?四十岁之后,起居衰了吗?起居出现什么?五八四十。到了五八之后,正中午太阳偏西了,所谓的,当然那是说养生不当,也有人四十岁精力还非常充沛。到四十岁起居衰矣,这个“起居衰矣”是生活起居,体力活动,所谓精神头不够了,衰了,形体动作也不是太灵敏了。再有反映性生活也已经要显得弱了,所以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到五十岁左右的时候,阳气不足了,所以体重。这个“体重”不是说长胖了,体重增加了,而是由于阳气不足,自我感觉身体沉重。不是经常听见老人说,身材不好了,身子重了,不是说他多长了10公斤,当然也有人年纪大了长胖了,但是更主要的是说年龄大了,阳气不足了,阳气不足身体就沉重了,所以体重是说的阳气不足而行动缓慢,行动迟缓,不灵敏了,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因为阳气不足了,耳目在上焦,耳目在头上,在上部,更需要阳气来充养,是不是啊?“清凉出上窍”。在前面我们讲过的。所以到五十岁之后,阳气越发的跟四十岁相比,就更不足了,所以耳目不聪明了。到五十岁,眼睛花的人很多,耳朵听觉也不如年轻人那么聪明了,这是阳气衰的一种现象。“六十,阴痿,气在衰,九窍不利”,到六十岁,阳气痿了。那个也可以说,现在临床上所说的男子的阳痿,也可以理解为阴气大衰,因为下面还有一个气大衰,就是阳气大衰了,这两种理解的阴痿,既可以理解为阴精之气不足,也可以理解为男子的阳痿,性功能减弱。“气大衰”,阳气大衰了,阴气自半,不是减一半,而是大衰。“九窍不利”,上七窍,下二窍都不通利,而出现下虚上实。下虚,比如说小便淋沥不断。淋沥,尿得不痛快了。这不是老年人常有的现象吗?老年性前列腺肥大现在诊断的小便都不畅通。中医一般地说这是肾气虚,气化不行了,肾气不足,不能够正常气化,所以小便不利,不通畅。上面涕泣俱出,鼻涕眼泪都出来了,下虚上实,上面本来是清阳出上窍,结果清阳之气不足,浊阴都出来了,所以涕泣俱出矣。上实,就是邪气实,涕泣那是属于实邪了,在这里看。下虚是肾虚了,肾虚所以出现了二便失禁,或者小便不畅这些现象。

   “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所以说知道调摄养生的身体就强壮;不知则老,不懂得养生之道的,特别如果按本段文义上说,不知七损八益来调节身体的,都特别容易衰老,是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人虽然是同出,开始都是健康的,不涉及到先天疾病,爹妈生下来的小孩都是很健康的,少年的时候也还不错,这同出,同出于健康,同出于阴阳相对协调的状态。“而名异耳”,当然后来由于有人懂得养生,有人不懂得养生,所以才有强壮与衰老之意,所以说同出,同出本来阴阳协调,大家都一样,但是到后来,有的懂得养生的身体强壮,不懂得养生的身体就衰弱,那就有强壮与衰弱的差异了,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智者”同样是指的智慧高的人,具体讲在这里是说的懂得养生之道而知道养生的人。“察同”,“察”就是注意。“同”,相同,也就是在健康的时候,就注意审察,很注意健康的保养,很注意调摄阴阳。智者察同,在相同的时候,在健康的时候,在阴阳比较协调的时候,就自己注意了,知道养生了,叫做察,智者察同。愚者察异,这不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当有病了,“异”就病了,和“同”相反,出现差异了,出现病态了,才看到,才知道,这会有病了,知道有病了,是智者察同,愚者察异,当有病了你才知道你有病了,已经晚了。当然不是说有病了就不治,相对来说,那还得健康的时候注意养生最好,等到有病了才知道了这个问题,相对来说确实是晚了,真是不够聪明了,聪明的早就知道养生,所以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因为不懂得养生的愚者,所以身体是不足的,身体是衰老的,早衰。“智者有余”,“智者”是身体强壮,这个“有余”是气血充足,阴阳协调,身体健壮,所以“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换句话说,不一定到五十岁人都耳目不聪明了,虽然到年龄大了,他仍然可以耳目聪明。“身体轻强”,他的身体并不是体重耳目不聪明了,它对上面那个而言,虽然年纪老了,但是智者耳目聪明,身体不重,还挺轻便,还挺健康。这个轻,不是体重轻了,它是指阳气还比较充足,所以腿脚还挺灵便,他是讲的这个意思,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即使是年老了,他还可以很强壮。“壮者益治”,壮年人就更显得健康了,越发地健康,壮者益治,益,不是越发的意思吗?越发的地健康。年龄老的还可以强壮,壮年人那就更健康了。

   “是以”,所以说。“圣人为无为之事”,第一个“为”是行为,是做。“无为”是一个词,“无为”就是虚为的意思,就是心无更多的思念,也没有更多的劳累。因为没有更多的思念,没有更多的更高的欲望,所以他没有很多的劳累来牵扯他,这叫无为。我们现在有句话,叫有所为 ,有所不为,那个不为其实也就是无为。当然你在社会上说大家都无为,什么也心无所想,这也不现实,但是不能什么事都在那想,什么事都想这人的健康肯定是不好的。所以在这里从养生这个角度考虑,思想不要过多,心无所想,心无所虑,没有很多地去追求它去,那叫无为。所以圣人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做什么?做的是无为之事。没有太多强烈的追求的事,这第一个为是行为,也就是做的意思。做什么呢?做无为之事,做恬淡之事,做得没有过多的思维追求,那些事。“乐恬淡之能”,以恬淡为能事,“恬”者静也,“淡”者安也,“恬淡”就是安静的意思,以安静为能事,为快乐,所以叫乐恬淡之能,把自己调适得心情很平静,心情很安静,把这个作为快乐的事,这叫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守”字教材有注释,好象应该是“宇”字,可能是“宇”的传抄之误。“宇”就是藏东西的地方,放东西的地方叫做宇,我们自然界万物在宇宙之中,也是那个“宇”。“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这“虚无”也是前面所说的无为,心无所虑,心无所想,虚无。正是因为它虚无,正是因为它无为,所以才有从欲快志。“欲”是欲望,“从欲”是满足欲望,“快志”就是心情、情绪愉快。因为它是无为,它是恬淡,他是虚无,他没有更多的追求,所以他很容易从欲,因为他的欲望本来就很少,所以他自然就从欲,他也自然就“快志”,他的情绪,他的情志自然就很愉快。因为他得到满足了,所以他这种是相对的,他是以虚无和无为作为前提的情况下,这圣人自然就很容易满足,欲望得到满足了。如果是这个人的欲望无度了,那你永远满足不了。要从养生来说,欲望太高,对养生绝对不好,所以它说圣人是指的懂养生之道的人,是做那些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所以他从欲快志。为什么呢?因为他虚无,情绪很好。“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所以他的寿命是很长久,为什么呢?他做到这样一点,他阴阳很协调,因为他阴阳很协调,所以他寿命无穷,这个无穷当然是指相对而言,他的寿命很长。“与天地终”,就象自然界天地一样,运转不息,不能停顿,也就是他的寿命和天地一样长寿,这当然是指一种形容。“此圣人之治身也”,这样的话是圣人养生之道,就是圣人养生之道了。

   所以这一段,它第一个自然段,上面讲的是阴阳亢盛为害,阴阳亢盛为害这里关键的地方,你要懂得为什么阳胜之人,耐冬不耐夏;阴胜之人,耐夏不耐冬,要懂得这个道理,这必须懂的。关键就是人与天地相参的问题,自然界阳气阴气,与人体的阴气阳气相应。自然界的阴阳之气可以助长体内的阴阳之气,就是这个,这必须懂得。那我们临床在看病、在诊断、在治疗,都有一个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的问题,这起码耐冬不耐夏是个时间问题。下面这一个自然段,虽然是说的七损八益,我们说现在看来,多半的认为这是讲的房中术、性保健。本身性保健就是很重要的,同时也可以从这儿引申,一切调整阴阳,所以下面它才有这个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这就不单单是性保健的问题了,是各个方面应该注意养生,应该调摄自己的阴阳,千万不要做愚者,当有病之后才知道有病了,知道害怕了,这就相对来说就不是太聪明了。作为医生,本身应该懂得,医生应该告诉你自己的对象,不单是病人,向群众宣传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怎么样调摄阴阳,怎么样保持阴阳的平衡,不要让他受到很过分的损伤,这是很重要的问题,这一节的串讲就讲到这儿。

   下面是40页的[理论阐释],第一个问题就是讲的证候的阴阳划分,和腹满的病机问题。刚才我谈到了,腹满的病机问题,关键在于气机的升降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七损八益,七损八益咱们引了很多的注家,我说了很多的注家见解不一致,大家不一定要钻研它。但是目前比较相对一致的看法,可能还是讲的是性保健的问题,这个问题七损八益,咱们教材也没有全部引了哪七损,哪八益,但是资料容易找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讲-第10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应像大论: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俛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
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法于阴阳
黄帝内经3-5
冬病夏治也需辨证论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