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偏沉”与“则随”的连动关系

偏沉则随是太极拳道法自然的典型范例,是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用重量不用力量、要被动不要主动、要流动不要移动、一动无有不动等原则的力学根据,是松中生动、借力行拳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太极拳运动的基本规律。掌握偏沉则随运动规律的关键,是要理解偏沉与则随之间的连动关系。

 

一、一分为三又含三为一

 

从偏沉则随的角度说,拳者应把自身分为偏沉和则随两大部分(部位)。尽管这样划分并不具有科学的严谨性:第一,偏沉部位也具有则随的性质,也是随自身重量、随地心引力、随对手之力而偏沉而动作的,第二,则随部位也有偏沉的因素,例如,练拳不用手、手随腰脊走.手臂应属于则随的部位,可沉肩、坠肘、坐腕的要领,正是对手臂偏沉的要求。偏沉与则随是相对的,很难绝对分开。但是.为了分析偏沉与则随的连动关系,又不得不分开来说,不得不把偏沉与则随作为阴阳两仪来说。至于偏沉中有则随的性质,则随中含偏沉的因素,就属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了。

 

偏沉部分为阴.是行拳的动力系统。偏沉部位通过放松,一是降低向上的支撑力,产生向下的松沉力:二是降低向内的拘束九产生向外的膨胀力。向下放松要松出自身的重量感来,把自身重量中蕴含的位()能释放出来,转化为动能,起到发动机的作用,带动则随部位运动。偏沉部位偏沉,就是舍己从地,顺着地心引力走,从而将地心引力引入体内,经过转换,传给则随部位,产生运动。则随部分为阳,是行拳的功能系统。则随部位要准确接收偏沉部位传来的信息并产生相应的运动,同样必须放松一要松掉笨拙、迟钝,松出接收信息的灵敏性来,二要松掉僵硬、呆滞,松出有感即应的随和性来:要松掉个性、松掉己见,松得像水完全随着地势流一样,完全随着偏沉部位传来的运动信息走。偏沉部位发出的运动信息是向下和向周围的,而则随部位所需要的推动是各个方向、千变万化的,偏沉部位的劲力信息必须经过加工、转换之后,才是则随部位运动所适用的。这个加工、转换、传递信息的部位在太极理论中叫“中“。中是阴阳相通的桥梁、相连的纽带、相开的分处、相合的归宿,是阴阳之间亦阴亦阳又非阴非阳的交错、重叠之处。偏沉与则随之间的中,通过杠杆、力偶、开合等力学加工方式,将偏沉部位的松沉力和膨胀力,加工成收放、绕摆、旋转等各个方向的力,再传给则随部位,形成拳术运动。偏沉部位借力、中介部位传力、则随部位随动.阴、阳、中三位一体,分工合作。一条龙连动,才是真正的太极拳运动。

 

二.应当重点关注半身的偏沉

 

偏沉处为实,则随处为虚。全身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同样,处处都有偏沉与则随的区别和转换。但是,为了化繁为简、抓大带小,意念应重点关注半边身体的偏沉。第一要关注上下两半身中的半身偏沉。每动都应先沉肩垂脊坐腰,关注上半身偏沉,为合,再下胯伸腿蹬脚,关注下半身偏沉,为开。上下两半身依次相继偏沉,意气白肩至脚,如水渗沙,穿骨过肌.顺流而下,推动拳势一合一开、一蓄一发,走出一个完整的太极来。第二要关注左右两半身中的半身偏沉。左右半身偏沉与上下半身偏沉是一致的,是或左或右半身自肩至脚顺流而下,是左右分虚实的偏沉。左右半身偏沉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上下交叉的半身偏沉,多是在身体重心从偏于一脚移至偏于另一脚时,先偏沉实脚侧的上半身,以利于上下相合,再偏沉另一侧(即新实脚侧)的下半身,以利于上下相开;另一种是上下相对的半身偏沉,如起势欲提左脚,先右肩右背右腰依次偏沉,左脚跟离地,再右胯右腿右脚依次偏沉,左脚提起。第三要关注后腰与前腹的交替偏沉,每动都应是先坐腰敛臀托小腹,即后面腰脊偏沉,为合,再吐脐沉腹托长强,即前面小腹偏沉,为开。下半身为阴,上半身为阳,腰腹是阴阳之间的“中”。腰与腹交替偏沉是上下两半身相继偏沉的交接转换动作。是腰脊主宰和丹田宾辅的相互结合与具体操作,是太极本体部位开合阴阳的动作。总之,练拳应以上下两半身相继偏沉为主体、为统领。同时照顾到左右的虚实分明和腰腹的偏沉带动,促成意气劲形的开合伸缩运动。

 

三、偏沉部位与则随部位相互作用

 

有偏沉必然有偏轻。偏轻部位就是则随部位,就是随偏沉部位的松沉之力和膨胀之力而动作的部位。有作用力必然有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两个对称部位之间的对称之力。虽然主要是偏沉部位向则随部位送力,但则随部位同时也有反作用力回送给偏沉部位,促其偏沉生力。按偏沉部位与则随部位相互对称的位置和作用分析,有如下四种情况。

 

第一是偏沉部位在则随部位之上者,通过上下相吸相合的作用,带动下面则随部位向上偏轻。例如,上半身向下偏沉时,通过腰腹这个“中”,通过腰骶向下沉坐、小腹向上提收、腰腹相向相合的方法,提吸下面两腿皮肉向上偏轻,使涌泉上提、脚底虚离、腿脚气向上行、上下相向相合。这不但是身心的体验,而且有科学实验证明。有一种特制的磅秤,能随时自动记录下所称之物重量变化过程中的每一个数字。有人两手抱着一块石头站在称盘上,将抱着的石头向下放时,磅秤显示的重量更轻,说明两脚向下的蹬力变小。这与练拳上半身偏沉时自感腿脚气向上行是一致的。但当人将石头向上举时,磅秤记录的重量更大(更沉),这与练拳人上半身气向上行时下半身气向下行,自感腿脚蹬地的力度加大是一致的。

 

第二是偏沉部位在则随部位之下者,通过反作用力推动之上的则随部位向上,使上下逆向相开。例如下半身偏沉.腿脚气向下行时,因前面小腹向下松沉的杠杆力撬起后面的尾骶腰脊,使上半身气向上行,推动精神贯顶、伸臂出手,与下半身对拉拔长。这既是下半身偏沉推动了上半身伸拔,也是上半身气向上行推动了下半身气向下行。这就像磅秤上的人,欲要向上举起石头.必须加大腿脚的下蹬力。同时,也只有向上举石时,即上半身气向上行时.下半身才会气向下行.腿脚的下蹬力才会加大。偏沉部位与则随部位是对称用力、相互作用的。

 

第三是偏沉部位与则随部位分别在一前一后或一左一右相互对称时,以两者之间的中为支点,通过杠杆作用传力,偏沉部位向上撬起、托起则随部位。除上述的腰骶与小腹之外,还如左右天枢,左右两肾,左右两胯,骨盆之前的耻骨上支与之后的骶骨等,都是此起彼伏的杠杆关系。

 

第四是偏沉部位间隔在则随部位之问者,通过偏沉推拉的方式向则随部位送力。相对而言,关节处比非关节处更具沉浮开合的能力。以手臂为例.肩、肘、腕等关节,既可通过偏沉收缩,向回牵拉非关节处,也可通过偏沉膨胀,向外推送非关节处。关节部位偏沉推拉,非关节部位则随之伸缩。

 

四、腰腹偏沉,四肢则随

 

腰间带脉之下至骨盆底部之上,即腰腹裆胯这一大块之内,包藏着身体的重心和丹田的核心,是全身的中心、太极的本体,是古人修炼内丹的安炉立灶之处,其四面八方不论何处偏沉,都对四肢有明显的带动作用。这一大块通过偏沉收放四肢,也有一定的分工。后面的腰脊主力,不论向下偏沉还是向上伸竖,均以顺作用力直接推拉上肢,以反作用力简接支持下肢。前面小腹主气,不论向下偏沉还是向上提收,均以顺作用力直接提放下肢之气,以反作用力简接支持上肢。后面命门两则的左右两肾分管左右两手。右肾分管右手,右肾不论沉浮,均以顺作用力直接推拉右手臂,以反作用力简接支持左手臂。左肾分管左手.左肾不论沉浮,均以顺作用力直接推拉左手臂,以反作用力简接支持右手臂。前面神阙穴(肚脐)左右的两天枢穴分管左右两腿的气沉气升。右天枢穴分管右腿之气,右天枢穴不论吞吐伸缩,均以顺作用力直接提放右腿,以反作用力间接支持左腿。左天枢穴分管左腿之气,左天枢穴不论吞吐伸缩,均以顺作用力直接收放左腿,以反作用力间接支持右腿。

 

五.关节处偏沉,非关节处则随

 

太极拳运动是以腰腹为中心的开合运动。开时,离腰腹近的关节推送离腰腹远的关节,向远处一节一节地送出去。合时,离腰腹近的关节向回牵拉离腰腹远的关节,向腰腹一节一节地拉回来。如搂膝拗步的弓步推掌,在先是上半身偏沉、合胸开背、屈缩蓄劲,再是下半身偏沉、开胸合背、伸展发劲的大环境中,前推手臂的肩关节,先是肩井穴偏沉,推动肩胛骨侧开,以顺作用力推送肱骨向前移动:再是肩髑穴偏沉,推动肩胛骨下沉后坐,以反作用力撑开肱骨,令其继续向前延伸。肘关节随着手臂微微内旋,先是靠近肘尖处偏沉,以顺作用力推送尺骨向前,再是靠近肘弯处偏沉、后坐,以反作用力撑开桡骨向前延伸。腕关节先是小指侧偏沉,以顺作用力推送手掌小鱼际侧:再是大拇指侧偏沉后坐,以反作用力撑开大鱼际及全掌。以此类推,手掌对手指、指根对指尖,都是先用顺作用力推进,再用反作用力反撑。整个手臂前推时的运动状态是.从根节到梢节节节推动,先顺送再反撑意劲不断,以偏沉催则随,如浪推浪,有推进有延伸,形短劲长。

 

手臂回收时,像如封似闭中的后坐引手,也是在先上半身偏沉再下半身偏沉的统领下,坐腰圆背开肩胛,一节一节向回拉。肩拉动肘后肩松沉,肘继续向回走,有与肩相合之意,肘拉动腕时肘松沉,腕继续向回走,有与肘相合之意,以此类推。最后,手到胸前时,由于下半身偏沉,开胸拔背,故胸有向前迎手之意。

 

偏沉则随,是一半身体偏沉,另一半身体则随,是或腰或腹偏沉,上下四肢则随:在四肢运动中,是大关节偏沉,小关节则随:是关节处偏沉,非关节处则随。四肢关节处偏沉,通过开合产生带动力。如手臂伸出时,每个关节都是先松合,像顺水推舟似的产生顺推力;再撑开,像用篙撑船似的产生反撑力、延伸力。手臂屈缩时,每个关节都是先打开以产生牵拉力,再松合以积蓄新劲力。节节贯串中的每个关节,一是通过偏沉、开合,把劲力接进来又送出去,发挥中继站的作用,以保证运行连贯、流畅:二是通过偏沉、开合,强化劲力,发挥加油站的作用,以保证气到末端,劲不衰减。节节贯串一路经过的所有关节,按着顺序偏沉、偏轻,开合、虚实,产生抑扬变换的韵律节奏,像流水一浪推一浪地涌动向前。说是关节开合,但又不限于关节开合。开合传力不能从此关节一跃跳到彼关节,不是说无关节处就没有开合伸缩,没有任何动作。行拳时肢体像弹簧、像皮筋,感觉是每处的筋骨皮肉,每个细小的部位都能伸长、屈缩。节节贯串,就像水在肌体内依次流过,不论关节处和非关节处,要激励、要开合到一路的每一个细胞。

 

    总之,我们应遵循偏沉则随规律,借得地心引力行拳,体内节节贯串连动,身如行云流水自然。

本文来源于太极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是符合道的运动规律的
每日细玩太极图,一开一合在吾身
身证体悟:腰顶
间架的作用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关于内劲的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