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喇叭裤”说到“服妖”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所在的媒体请了七位市民重温1978年的旧事,其中一位回忆当年她“穿喇叭裤不敢回家”。文章见报后,许多出生于1978年之后、对那段历史不了解的人纷纷表示“不可思议”。
  其实,这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思想观念上的束缚不仅会表现在经国大事上,也会贯注于衣食住行中,而一旦清规戒律有所松动,就会马上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出现种种“奇装异服”,这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明清两代就是显例。
  朱元璋登基后,确立了以“贵贱有别、服饰有等”为中心内容的服饰制度。这一制度要求,不同阶级不同层次的人,都只能享用本等级的服饰,不能混同,更不能僭越。如明法典规定,只有王公贵族、官员,才能使用锦绣、绫丝等服饰面料,庶民则只能用绸、素纱。至于商人,因为位居四民之末,是朱元璋要大力抑制的对象,更是连绸、纱都不准使用,只能用绢和布了。服饰等级制度可不是说说好玩的,当时有百姓不许穿靴的禁令,有38位南京市民就因为违反了这条禁令都被充军了。
  这样严格的服饰等级制度,契合朱元璋的小农经济观念,也部分寄托着“崇俭去奢”、端正风俗的理想。但服饰的单调呆板,毕竟遮蔽了服饰原本具有的审美功能,尤其是社会总在不断发展,人们在穿着打扮上的个性化、美学化追求很难被一纸禁令所吓倒。明代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很快,城市更加繁荣,王阳明的心学等所谓“异端邪说”也渐入人心,这些都为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善,特别是在服饰上冲破传统等级锁链打下了基础。一时间,在江南的一些城市里,各种服饰争奇斗艳,而发展到极端,就是“服妖”的出现。曾有一位闲居的官员进了一趟城,发现满街的生员秀才其装束全是红丝束发,嘴唇涂着红色的脂膏,脸上抹着白粉,还点缀着胭脂,身穿红紫颜色的衣服,外披内衣,一身盛妆,宛如丽人,这位满脑子正统思想的官员不禁感慨万千,改宋诗一首曰:“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如果说明代“服妖”的特征是求丽斗艳,其推动者是市井小民,那么清代的“服妖”则恰好相反,变成以“寒乞”为时尚,而其推动者则是贵胄子弟。近人李孟符著《春冰室野乘》记载,自光绪中叶以来,京城的王公贵族“皆好作乞丐装”。他亲眼见到一个少年“面黧黑,袒裼赤足,仅着一犊鼻裤,长不及膝,秽黑破碎,几不能蔽其私。脚蹑草履,破旧亦如之”,可是其伺从竟有“戴三品冠者”,后来洗了一把脸,又显出“白如冠玉”,原来此人居然是某王府的贝勒,化的是煤灰涂面的“时世妆”。李孟符向朋友打听,这才知道这种以寒乞为时髦的“时世妆”
  已在京城贵人中广为流行。后来身经庚子之乱的李孟符不禁感叹,这种“服妖”实为神州陆沉之预兆。
  不论什么样的“服妖”,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均为人们对服装求新求异心理的一种反映。按照传统观念,衣冠关系人伦风俗,所以要设置种种条条框框加以限制,但所谓物极必反,限制得越厉害,反弹得越激烈,“服妖”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将服饰的功能看得简单一些,对百姓的穿着打扮轻易不去干预,又哪里会有“服妖”的市场呢?
文章摘自:http://www.99meiwen.net/sanwen/suibi/2012/0307/7481.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明清“服妖”多 有王公贵族以穿乞丐装为时尚
「古代服饰」从特殊的商人服饰,看“无奸不商”的观念
元朝灭亡后,明朝境内还有10几万蒙古女人,朱元璋如何处置她们?
遮阳帽·襕衫·马尾裙
在明朝,穿错衣服是犯罪!回到明朝,看看你能穿什么!
文史|辨贵贱,明等威:明太祖衣冠治天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