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阳脉法(待补)

一、平人脉

1.七诊具足

《举要》:『脉有七诊,曰浮中沉,上下左右,消息以寻』。

案:七诊:左、右、上、下、浮、中、沉。上下者,寸尺也。

2.阴阳同等

《伤寒论》:问曰:「脉病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 答曰:「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

案:平人脉。平者,后世所谓中也,朱子曰:『中无定体,随时而在』,即平衡之意。

案:中医治愈有标准,以脉平为期。

3.有胃气

《伤寒论》: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

案:虽略有不正常,但有胃气,至少属于亚健康范畴

4.体质影响因素

古人曰:长人脉长,短人脉短,急人脉急,缓人脉缓,瘦人脉浮,胖人脉沉。

案:此为诊查脉形,当用寻法。以肥瘦为例,皮肤到脉管有结蹄组织,肥人厚,瘦人薄。

案:诊脉最好能分出脉管和脉中血液脉动的区别。

案:摸到脉管开始,才是开始判断脉的起点。寻法重要如此。

5.时间影响因素

经曰: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案:略为了解就可以。

二、对比的意义

经曰:察九候,独陷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

案:脉法第一法,抓独法,古人称『独处藏奸』。

三、脉法的阴阳

1.部位的阴阳

左脉为阳,右脉为阴,浮位为阳,沉位为阴,寸位为阳,尺位为阴。

2.脉的升降出入

浮位主出,沉位主入,寸位主升,尺位主降。

3.三部与三焦

寸主上焦,头到胸膈

关主中焦,胸膈到肚脐

尺主下焦,肚脐到脚

案:寸部主上病,尺部主下病。

4.身体部位的阴阳

经曰:背为阳,腹为阴

经曰:表为阳,里为阴

案:故左脉候背、候表。右脉候腹、候里。

四、诊尺肤

经曰: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其脉盛且滑,病且出也。

经曰:尺热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

案:尺肤热者,内热外透也,脉盛者,气血如万马奔腾,邪盛则正气亦盛,正邪相争炽热之象,兼滑者,有邪出之机。

案:此法可以区别伤寒、温病。脉诊八纲俱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紧脉
胡希恕先生解析仲景脉法(收藏版)
黄煌经方 | 2022国际经方大会学习连载(四十一)
《伤寒论》讲稿25.1(上)
人迎寸口脉诊之“盛”与“倍”
2022再读《伤寒论·辨脉法》20·第十三条:阴阳芤革(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