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和次郎与考现学


今和次郎32岁时候的肖像 1920



━━━━━

今和次郎与考现学

━━━━━

刘文豹许懋彦




❶ 今和次郎简介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了一场9级地震,地震引发的自然灾害几乎毁掉了灾难所在地的某些区域。随后的灾区重建,必定对所在区域之景观及居民物质文化引发巨大改变。这不可避免地让人想起88年前同样发生在日本的关东大地震。关东大地震之后,东京市迅速经历了一场大规模、显著的现代化建设,随之城市居民在社会与物质方面亦发生了飞速变化。这两次大灾难及其随后的社会大变迁似乎存在一些关联。


2011年年底,日本青森县美术馆举办了一场“今和次郎回顾展”1(图1)。次年年初,东京新桥的汐留博物馆(Shiodome Museum)以“今和次郎采集讲义”展2为题,将今和次郎在众多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展现。同年4月,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也举办了一场“今和次郎采集讲义”特别展。展览围绕“考现学在当下:今和次郎的现世科学”3这一主题,以“今和次郎采集讲义”为基础,补充展示了当代的“考现学”研究成果。2013年1月,广岛市现代美术馆则以“路上观察的历史回顾:考现学之后”4为题,重新介绍了“考现学”之创立,以及从二战后至今“考现学”的发展、代表性的艺术家及其作品。2014年3月,美国纽约的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也举办了一场关于今和次郎的主题展览,展览名为“设计与灾害:今和次郎的‘考现学’在帕森斯”5。展览内容围绕着在社会物质文化发生变迁的紧急时刻,人们将如何记录并分析它,以及建筑师(或设计师)将如何运用这些记录性的素材进行创作。



图1 2011年日本青森县美术馆举办“今和次郎回顾 展”的海报


自2011年日本东北部发生大地震以来,有关“今和次郎考现学”的展览接踵而至。同时,“考现学”与“今和次郎”等名词也频繁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它引发人们的关注与讨论,及对文化变迁的社会思考。我们不禁要问:今和次郎是谁?“考现学”是什么?它们与大地震又有什么关联?


1.1 “考现学之父”今和次郎


今和次郎(Wajiro Kon,1888~1973年)是20世纪日本早稻田大学建筑学系的一位资深教授、著名教育家(图2)。他曾经担任“日本生活学会”6首届会长,并作为日本建筑协会的主要荣誉会员7。今和次郎也是一位民俗研究者。他对日本民居有着广泛的研究,并且在生活方式研究与服饰研究等领域——侧重于日常生活——成果突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被后人认作“考现学”(Modernology)创始人。“考现学”是日本的一个现代学派,它以多样的视角对当代生活方式以及风俗民情进行调研,尤其侧重于东京都市以及当地百姓的生活。今和次郎也是一位建筑师。他在民居考现的基础上,为农村设计了模数化的房屋并建造了一批农村合作社。由于他对国家公共事务所做的杰出贡献,今和次郎在晚年荣获了日本政府授予的“旭日勋章”。


1.2 今和次郎的成长与学习经历


1888年(明治21年),今和次郎出生于日本北部青森县(Aomori Prefecture)弘前市(Hirosaki)8。他是父母的第二个儿子。1906年(明治39年),今和次郎从东奥义塾中学毕业。接着,全家搬到了东京都新宿区的四谷。很快他便考入了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国立艺术大学美术学部),进入设计专业学习。当时该校正受欧洲工艺美术运动的强烈影响。在学校,今和次郎学会了一种名为“篆刻”(zuanka)的表现方法。它并非以忠实再现自然为目的,而是将绘画视为一种手段,通过观察来捕捉物质世界之现象,从而为抽象化的设计发展出一种更有力的表达。


1912年(明治45年),今和次郎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在他的老师、美术学校教授冈田信一郎(Shinichiro Okada,1883-1932年)9的推荐下,今和次郎开始任职于早稻田大学工学院建筑学科10。起初,他担任助理研究员,跟随建筑学科负责人佐藤功一11教授从事研究工作。1914年(大正3年),今和次郎开始担任早稻田大学讲师。次年,他被聘为早稻田大学副教授。在1915年之前,今和次郎一直跟随佐藤功一开展关于相州叶山农村住宅的调查工作。


显然,佐藤功一的学术兴趣影响了今和次郎。佐藤功一关于建筑进化论的观点以及他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之关注在今和次郎身上体现了出来。众所周知,今和次郎曾专门研究过威廉·莫里斯与约翰·拉斯金的装饰图案、工艺美术运动以及英国家居复兴运动。当获得《装饰的句法》(The Grammar of Ornament)12一书之后,今和次郎曾忠实地临摹了该书中的多幅插图。《装饰的句法》是英国建筑师欧文·琼斯写的一部开创性的设计参考书,该书系统地分析、追溯了装饰之历史与意义,图书于1856年首次出版。《装饰的句法》对建筑装饰之关注及图示化的表现手段,对今和次郎后来的研究有明显的启迪。


❷ 民俗学视野下的民居调查


2.1 日本民俗学兴起与“白茅会”的调研活动


日本民俗学研究是明治维新之后兴起的。明治初期(约1880年前后),日本出现了一股打破旧习惯,向西方文明发展的新风潮。受西方当时浪漫主义文化之影响,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日本本国的民俗文化。


1893年(明治26年),一群日本人类学学者成立了“土俗研究会”。之后开展的土俗调查,极大地推进了民俗研究的发展。土俗调查之重点在于观察日本各地居民日常生活行为之异同、存在的类型,并且探究风俗习惯之起源与演变。1910年一群对乡土社会怀有浓厚兴趣的农政学者,如新渡户稻造(政治活动家)13、柳田国男(日本民俗学之父)、石黑忠笃(农业部官员)14等人在东京创立了“乡土会”,开启了日本的乡土研究。新渡户稻造在他的演讲“本土文化研究”中提到了农村住宅研究的必要性。不久,佐藤功一便带领今和次郎等人开展了农村住宅的调查活动。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并保存传统民居,1917年(大正6年)佐藤功一与柳田国男、石黑忠笃等人共同创立了“白茅会”(Hakuboukai)15。“白茅”原本指搭盖在屋顶上经日晒雨淋而逐渐发白的茅草。作为一个研究性的社团,“白茅会”不仅仅调查那些正在流失的传统民居,而且竭力将其加以保护。紧接着,“白茅会”联合起“乡土会”在日本各地开展传统住宅的调查。


在佐藤功一的引荐下,今和次郎认识了民俗学者柳田国男,并且成为“白茅会”的成员。尽管在外人看来“乡土会”与“白茅会”的灵魂人物是柳田国男,然而真正的顶梁柱却是建筑师佐藤功一,而承担实质性调查任务的则是佐藤功一的助手今和次郎。或许是因为童年农村生活留下的浓浓乡情,今和次郎开始迷上了乡土民居调研活动。他协助柳田国男、佐藤功一等人,持之以恒地调查记录日本各地的民居。


1917年2月,“白茅会”获得农业与商务部的委托,首次开展全日本范围的农村住宅调查。这次调研活动仅仅持续了10天,因佐藤功一的身体原因而宣告结束。但调研活动过程让今和次郎体会到,质朴的民居当中蕴藏着人类、社会与自然这三者之间某种类型意义上的关联性。而这个机会也让今和次郎下定决心,将民居研究作为自己毕生追求。很快,“白茅会”民居调查的第一份正式报告便公布于世。对于“民居”研究来说,1918年(大正7年)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因为这一年的9月“白茅会”将此前的调研成果集结成册,并以《民居图集,第一辑,琦玉县民居》为题出版发行。因此“民居”这一术语开始以全新的价值内涵,首次出现于公众视野。


2.2 今和次郎早期的民居研究


《琦玉县民居》是“白茅会”的第一份,实际上也是最后一份调研报告。然而今和次郎却没有止步,他在调研成果《民居图集》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充实。今和次郎的民居调查素材大概记录了6本笔记簿之多,并将其标记为“田野观察笔记”。在这些田野观察笔记当中,详细地记录了日本传统民居的格局、室内之家具及周边的自然环境,他还为每一座民宅赋予了诗意的标题。通过这些草稿,我们得以窥见今和次郎观察目光之温暖,以及当他面对农村民居时——他研究农民之生活——所怀的发掘问题之意识。这些草图后来成为他经典著作《日本民居》的基础。


4年之后(1922年),今和次郎将自己在日本各地调研记录之成果汇编成了一部专著《日本民居——田园生活者的住宅》16(图3)。这本著作意义非凡。因为它确立了“民居”一词的正式称谓,而且今和次郎所描绘的农家质朴形象——茅草坡顶——也成为此后日本民居的典型代表。此外,该书超越了一般的调查报告,它以平易近人的文风获得好评,因而不断地再版。最终在大众社会中掀起了一股民居热潮。至今《日本民居》仍被认为是(日本)民居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读物17


今和次郎的民居考察远远不局限于日本本土,他还参加了满洲和朝鲜半岛的调研。1922年,受朝鲜殖民政府的委托,今和次郎对朝鲜半岛进行调查——村庄、住宅以及民俗。两年后,调研成果《朝鲜部落调查特别报道,第一册,民居》(1924年)由朝鲜总督府正式出版。在《朝鲜民居》一书中,今和次郎指出“所有的建筑都应该将人类的生活置于其间加以考虑”。他与佐藤功一一样,对当时建筑史学界的考古学倾向—一味地进行考据与实证研究,对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却置若罔闻——进行了抨击。


今和次郎对民居之关注是基于风俗学、社会学的立场。他的研究对象属于“民间”“日常”或者“平民”。通过分析民居的空间状态、建筑形式、结构和材料与文化、风土、经济之间的联系,今和次郎将对物质细节之观察扩展到对人及行为的关注,并在身体与物质对象(或环境)之间建立起相互对应的关系。在这一时期,柳田国男的研究方法——例如“重出例证法”等——对今和次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3 今和次郎民居调查的方法与特点


20世纪20年代前后,在民俗学家柳田国男的启示下,今和次郎深入农村展开了民居调查。今和次郎的民居调研主要对常民生活、乡土生活进行观察与采集。通过广泛的、笔录性的田野调查,今和次郎的民居研究越来越深入。他不仅仅关注传统民居的审美趣味,也综合分析了各式各样的生活与文化方式,资源、耕垦以及人类学之分布。显然,这与今和次郎于1920年被聘为早稻田大学教授,开始讲授城市规划(都市计划)和风景园林——与人文地理学相关联——也是密切相关的。通过调研,今和次郎获得了新的认知,即以功能性的角度去理解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长野县北安囊郡南小谷村千国,栗田直吉氏宅,火塘细节(1917年)


从今和次郎所参与《民居图录》以及他开创性的著作《日本民居》,我们可以看到其采集的内容详实完整,构图简练清晰。在采集手段上,今和次郎以手绘记录为主,同时也借用了摄影的方式作为辅助。书中的采集图稿包括钢笔线描、铅笔素描以及线描上彩,都经过精心绘制;线描稿旁还做了大量的文字性笔录,因而整个版面图文结合、有条不紊。令人称赞的是,今和次郎对日常生活物质文化分秒般的记录,如同照相机一般不轻易放过细节——它是通过仔细观察,并且辅以测量(或统计)才能达到这样的深度——这对于认识并理解常民的生活模式具有实在意义。


今和次郎民居采集图录(图4-图9)体现了如下之特点:首先,它对个案的观察记录较为全面,调查内容包括建筑平面和立面、整体外观、建筑剖面以及总平面环境;民居的平面图详细记录了室内房间之用途,重点家具或日用品的摆放位置;总平面图则反映出周边的自然条件及生产环境;房子的立面和剖面图则体现了建筑外轮廓、结构类型以及材料材质等内容。其次,今和次郎对某些生活场景进行了重点考察,它们有的属于室外场地,有的则是室内环境。从今和次郎出版的民居读本来看,他对民宅的主入口、民宅中的火塘以及住宅与院子的关系方面,尤为重视。他绘制的相关图纸清晰地表达了民宅之环境与形态、结构和材质,甚至还有农用日常工具。在民宅内部,今和次郎详尽地记录下生活中随意摆放的餐具、缺口的碗、垃圾桶、拖鞋及其他工具等等,这些细节充分体现了户主的家庭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最后,今和次郎记录了日常生活中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些小物品,从中发掘使用者的智慧。这些日用品包括:农具、雨水斗、晾衣杆、路灯、钓钩与花盆等。今和次郎将同种类型的小构件收集起来,以类似之视角进行比较。


2.4 今和次郎对柳田民俗学研究方法之反思


归根结底,今和次郎早期的民居研究在主体上还是借鉴民俗学家柳田国男的重出立证法,以追求民居原型之特定显现及其变迁。然而,以“白茅会”为主导的民居调查活动,也渐渐放大了柳田与今和次郎之间的差异。


首先,两者的调查意图有不同。柳田国男民俗学研究之目的在于解析民族性和国家性,即追根溯源;而今和次郎更在乎日常生活本身,因而两者逐渐拉开了距离。在调研的对象上,柳田关注的东西仅限于人类历史长河中积淀生成的部分;而今和次郎感兴趣于眼前的、当下的事物,他只做忠实记录而不追述历史。在调研内容上,柳田倾向于对事物的整体结构进行把握;而今和次郎则执着于对往往被人们忽视的部分进行观察。例如《民居采集》一书便记录展现了各式各样的路灯、桅杆、雨棚、篱笆……体现出今和次郎对事物细节观察的偏好。最后,是在调查手段上,这两者之间差异显著。柳田主要是通过言语来沟通,而今和次郎则是采用图绘性的方式进行记录,这两者一个抽象,一个具象。


后来,今和次郎与柳田国男的分歧不断扩大。柳田在今的《日本民居》发表之后,对其批评道:“看不到生活”。这更激起今和次郎对细节观察之兴趣从物品扩展到人本身。他开始关注人的身体是如何通过行为与物质实体建立起一种相互对应的关系。而这些研究则进一步加深了他与柳田之间的裂痕。随后的关东大地震及灾后居民本能的搭建行为深深地吸引了今和次郎的注意力,也就是这个机会使得今和次郎彻底转向了关注现实之态度。


❸ “考现学”之创立与发展


3.1 “考现学”的概念及其由来


“考现学”(modernology)是日本的一个现代学派,它关注现代城市生活现象,或者说是从多样的视角进行当代城市生活方式与风俗民情研究。考现学采用的是一种基于精细的观察、记录并分析城市景观以及人的生活方式变化的方法,以此来洞察当下之世界。


“考现学”最初是从民俗学研究转变而来。当时民俗学以农村民俗之变化为主要研究对象;而考现学则开创了以观察都市市民的日常生活实态、时刻变化的世俗动态为目标。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考现学亦被视为“城市民俗学”之先驱。另一方面,尽管研究内容均为常民之物质文化,然而通过“时态”之别,“考现学”又与“考古学”拉开了距离。正如其名称所表达的,“考现学”是一种基于对现在、眼前呈现的实态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之科学,这些研究延伸至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考现学”这一概念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它由民俗学、建筑学者今和次郎与吉田谦吉(1897-1982年)18等人首倡,而今和次郎则被视为提出“考现学”概念的核心人物。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今和次郎与吉田谦吉等人组织了一个社团,他们发现并记录下灾民们临时搭建的一些避难屋,并帮助他们进行装饰美化。后来,他们进一步在东京银座等地区开展百姓之习俗与风情方面的调查。因为在昭和(1926年-1989年)初期,东京正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大都市,而当时银座地区已发展成为东京城市现代化延伸的外部中心。最终,他们将这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命名为“考现学”。今和次郎对“考现学”的解释是:用来记录东京城市景观与生活方式转变的一种策略,以此回应关东大地震之后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带来的显著影响。


3.2 关东大地震之后的调查与“应急建筑装饰社”


1923年(大正12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了7.9级强烈地震。这场地震摧毁了包括东京和横滨两大城市在内的广大区域。这次地震的影响范围广,受害面积大,死亡人数多,在日本历史上也属罕见19。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失去家园的人们便开始从废墟当中拾取一些幸免于火灾的木料或其他可用之材料,将它们用来搭建简易的应急房屋。在那里,今和次郎见证了最基本状态的生活行为以及临时搭建的庇护所,从中他发现了地震幸存者本能的创造力。正如今和次郎在1924年写道:“这些黑色、红色和蓝色的房屋,其屋顶——有的轻、有的重,但往往很奇特——十分显著。建筑师应注意人们的聪明才智”。


当时,今和次郎的第一反应就是去观察记录(图10)。他手上拿着相机、铅笔和笔记本,在废墟中徘徊,记录自己看到的那些临时庇护所。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今和次郎与他的学生们考察了多处地震难民聚集点。他们看到灾民们搭建起各式各样的“应急建筑”(barracks,即地震后重建的临时房屋)以及在东京中央商业区摇摇欲坠的房屋中陆续出现的新商业点,今和次郎与吉田谦吉等人详细将之记录下来(图11-图13)。他们描绘的是一个被自然灾害夷为平地的城市环境,其正处在一种临时的重建阶段。在他们草稿上记录下的,是去除了所有累赘、最本质的生活行为。


同年10月,今和次郎、吉田谦吉及一群艺术家和设计师联合起来在(东京)银座区发

起了一场“应急建筑装饰社”的运动(Barrack Decor at ion Company)(图14、图15)。那些参与进来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属于一个名为“前卫社”(Sent sha)的团体。他们当中包括画家中川纪元、神原泰,以及室内装潢师大坪英司、明日香哲夫和吉村次郎,这些人多数都曾就读于东京美术学校20设计系。


“应急建筑装饰社”的宗旨就是为商业性的临时构筑物进行内饰与外饰(或美化)。这些临时性的建筑称为“避难屋”21、“棚屋”或“营房”(barracks)。装饰社的艺术家创作灵感多种多样,有的源自前卫绘画,有的则借用洛可可手法或有机的自然形式等等。这些临时性的建筑之外表面或者内部,成为了装饰社艺术家们的大型画布(图16、图17)应急建筑装饰运动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它既将艺术家们的创作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同时也为人们营造出一种城市环境之体验。


关东大地震之后,今和次郎将研究的重心从农村民俗转向了城市生活。他一丝不苟地记录灾难发生之后东京的现实状况,描绘应急房屋中人们的生活细节。正是他着手记录周边现实状况并通过“应急建筑装饰社”的活动让灾民的生活得以改善。“考现学”主要研究:今天是如何生活的以及未来将如何生活?


3.3 东京银座街时尚调查


关东大地震后,今和次郎敏锐地察觉到城市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当然,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20年代是日本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城市化进程在加速,它一方面改变了原有的乡土面貌,另一方面也催生了新的城市文化:农业用地变成住宅用地,社区集中的地方出现了商店街……。例如,东京时尚最新潮的中心——银座——在今天属于主城区(商业

区)部分,然而在昭和初期它仅是城市极速扩张而形成的外延区域中心22



东京银座街风俗记录,女招待服装采集(1926年)


今和次郎不失时机地进行观察与记录。对于他来说,这是社会大变革之物质表达。正是从这里开始,他对当下人们的日常生活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此后今和次郎将此研究不断地发展延伸,从简易的避难屋到普通市民的服饰、装扮、随身物品,甚至日常行为,例如身体姿势和散步的方式等等。


1925年(大正14年),今和次郎等人开展了一项关于东京银座街习俗与风情的调查。该研究取名为“银座时尚调查报告”,它可以称得上是首次“考现学”名义的调查研究,后来研究成果发表于《妇女民意》。今和次郎在将银座选定为他的研究重点时写道,“我认为这将是有益的,为50年至100年之后的人们记录下今天之状况。我开始有意识地、清晰地记录人们的生活和习俗,它就在我们眼前发生……银座被公认为东京文化与风俗之大舞台,就是从这里传遍日本其他地区。”


今和次郎的“银座时尚调查报告”主要关注了两个方面的现象:一是以银座主街为载体,观察步行者的数量、人员构成及行为(图18-图20);二是以行人或特定人群为研究对象,观察他们的服饰风尚(图21)。该调查报告采用图表的方式来表达,形式新颖,内容详尽,一目了然。


在关于步行者的数量、人员构成以及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当中,今和次郎首先是记录、调研当天的天气状况。接着,他采用柱状图将某个时间段内银座街京桥与新桥区间,道路东西两侧不同巷道出现的行人进行量化比较。他将行人的身份或职业构成进行分类,区分为:男、女、学生、店员、劳动者、小供、杂。今和次郎将这些不同类型的行人按比例进行图表化呈现。除了静态的观察之外,今和次郎也记录了不同时间点各种类型步行者数量之多少。通过图表,我们既可以观察这几类人群数量随着时间之变化;也可以横向比较,从某个时间点上查看不同类型的行人数量之多少。今和次郎的调研还涉及街道上人的行为及路人年龄之构成:他将走动的人与逗留的人进行了区分,并量化比较;他统计了街道上不同年龄段的男女之数量,分析出当时街上主要人群属于哪个年龄段的人。在后续的研究当中,今和次郎也考察了银座一带餐饮店的分布状态(1929年)。


关于行人时尚的研究,今和次郎针对街道上不同人群进行了服饰风尚的解析。如同上面将行人身份或者职业构成进行分类一样,他区分了:男、女、店员、劳动者、(男女)学生等类型,并将他们的服饰、装扮及所携带的物品等分门别类地展现了出来。在今和次郎的调查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绘制的“男士与女士时尚统计索引图”(完成于1925年初夏)(图22)。他将自己所处时代的男、女日式风格服饰与西式服装,展开了鲜明之对比。例如:他分别统计了银座街穿和服与穿洋服的男、女比例,并区分了外套的颜色、领口及领带的样式,这些调查都是以简图和数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的。除了服装,他也在意帽子或腰带的样式和颜色;观察行人是否戴手套以及手套的颜色;区分脚上穿的是木屐、鞋、靴子还是足袋;记录步行者是否戴眼镜(含眼镜样式与颜色)?是否抽烟(包括烟斗样式与细节)?是否携带物品(如包裹、提袋、拐杖、雨伞、书本、行李等等)?令人惊讶的是,今和次郎考察的日常生活风尚考察还涉及男士胡须,女士发辫、发髻、脸上粉底等现象,事无巨细。


3.4 日常生活的其他研究


以1925年东京银座街的研究作为开始,今和次郎等人就东京城市的日常社会状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包括“本所深川贫民窟附近风俗采集”、“郊外风俗杂景、学生宿舍个人物品调查”、“新婚夫妇家庭物品调查”以及“东京井之头公园自杀地点调查”等等。这些研究有的延续了与银座街风俗采集相类似的考察形式,有的则是深入私人领域详细地观察、记录个人生活空间中的每一件物品。


在“本所深川的风俗采集”中,今和次郎详细地考察了当地男、女各自生活所需的物品。他以图示的方法将男士的日常需要的物品在其身体侧旁详尽展现,并标以文字“本所深川的男士所需物品”(图23);另一幅与其互补的女士图,则忠实地描绘出“本所深川的女士日用物品”(图24)。今和次郎不仅勾勒出所有物件之形状,而且也为每件物品标注了当时的价格。此外,今和次郎还关注本所深川的风俗圈、街道行人的身份构成,以及贫民窟区域职员与劳工的衣裤鞋袜、女性的发辫或发髻(图25)以及(衣服)前挂的样式与图案等等。关于“郊外风俗杂景”研究,今和次郎不仅分析郊外商业街通行者的身份构成、街道两侧店铺之类型(图26)、各类店铺的幌子、民宅的风格类型与数量比较,还深入调查个人的日用品,如雨具、鞋具、货郎的用具、女子发髻、宠物(狗)的品种等。


另外,今和次郎进一步发展了人类学调研方法。他深入个体的生活空间,详细地记录并描述人们生活空间中的每一件物品,以试图发现每个个体的差异。通过细致考察某人(或某家庭)的全部家当,我们得以认识他(她)的个性与爱好。今和次郎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包括“学生宿舍个人物品调查”(图27-图29)与“新婚夫妇家庭物品调查”(图30-图33)等。从资料中,我们看到今和次郎对所有的房间,甚至房间的每个角落都不轻易放过:从玄关到客厅、从厨房到卧室、从家具到装饰品;而且室内每一件物品都被仔细地描绘,并且一一标注上文字说明。在今和次郎的笔下,墙面和桌面的物件被一一记录,抽屉和橱柜被拉开来观察,衣帽架与工具箱里面的东西纷纷展示出来,所有的物品都以同等之价值被记录了下来。


今和次郎对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的细致观察,最终令他在晚年成为“生活学”(lifeology,或称人类生活方式研究)的核心人物。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今和次郎始于民居(日本传统住宅)调查,之后通过“考现学”逐步深入。在晚年今和次郎集之大成,整理总结为一系列、广泛而细致的物质生活实录。


3.5 考现学展览、出版及欧美考察之旅


1927年(昭和2年)10月,今和次郎、吉田谦吉、渐井泉男、小池富久四人在东京新宿的纪伊国屋书店23举办了一场以“考现学”为题的展览活动(图34),开始大力倡导“考现学”。



新婚夫妇家庭物品调查,起居室-餐厅-卧室(1925年)


这次展览共展出了53件“考现学”的调研作品,颇受好评。这些考现学的调查成果既有文献的史料价值,同时也被认作是艺术活动。因为今和次郎等人的作品与他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尤其是,它让观者意识到日常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细节,甚至那些容易被忽视或遗忘的东西。


此外,今和次郎还不断地将考现学调研成果通过杂志发表。1930年,他与吉田谦吉合作编著的《考现学》获得正式出版(图35)。该书作为“考现学”的主要理论著作,记录了东京市民的大量风俗世态,也阐释了考现学的方法论。书中的内容以银座调研为首,还涉及公园、咖啡馆、百货店、美术展厅等场所。该书的出版还为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地理

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辅助性资料。接下来,今和次郎发表了《考现学采集》(1931年,与吉田谦吉合著)以及《传统、流行与合理性》(1932年)。这些论著将考现学研究推向了高潮。


1930年,今和次郎乘邮轮前往欧美各地考察(图36)。在欧洲他走访了巴黎、伦敦和柏林等各大都市,考察当中今和次郎仍不忘以“考现学”的研究方法记录当地的习俗、居民与服饰。今和次郎的这次考察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对欧洲民风、民俗以及现代文明的直观印象,而且将自己在欧洲城市街道中记录下来的素材进行整理,形成以《绅士淑女以外》为题的成果。这一次考察延续了近一年的时间,第二年今和次郎才返回日本。


❹ “考现学”之后,今和次郎的学术轨迹


4.1 20世纪30年代的民居研究成果


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竞相关注“平民”的日常生活。这推动了“民间美术”运动与“民间器具”相关的研究。与此同时,那些日常的、容易被人忽略的民居研究亦被推向了高潮。


尽管“白茅会”当年仅以出版《民宅图集/第一辑·琦玉县民宅》一册图书而告终,然而

“白茅会”的继承者“绿草会”再接再厉,于1930-1931年间出版了新的《民宅图集》系列丛书,共12辑之多。新丛书的编辑除了今和次郎、佐藤功一、柳田国男、石黑忠笃等,还加入了一些年轻的建筑师、学者。此外,今和次郎与石黑忠笃、大熊喜邦、藤岛亥治郎等人于1936年成立了“民居研究会”(或“民宅研究会”),他们持续地出版会刊《民居》(或《民宅》)杂志达8年之久。


4.2 考现学视野下的乡村实践


今和次郎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学者——深入研究民居,并且开创“考现学”的视角与研究方法——他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建筑师与设计师。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今和次郎发起并积极参与装饰东京街道上那些临时搭建起来的棚屋。紧接着,他为东京帝国大学设计了一座公寓(1924年),以满足灾后师生日常生活之需求。尤其是上个世纪30年代,今和次郎从考现学视野下的民居调研活动,转而更积极地投入到乡村营造中去。


日本农村地区在现代化进程当中面临许多实际问题,而今和次郎的建筑实践正是基于农村调查来回应这些难题。早在1926年,今和次郎就为福岛县田村市的大越町村(Ogoemura)设计建造过一座乡村剧场。该建筑以木构营造,采用新式(文化式)风格,体现乡村气息。此后,今和次郎更是积极参与日本东北部的定居运动,其目的在于改善并振兴日本东北部的农村。


1935年,今和次郎接受日本政府的委托,去提升本州24北部6个县农业地区乡村合作社的生活条件。他为生保内村设计了友谊之家以及附属农家示范住宅(图37-图39);建筑采用日式风格,在布局及细节上都回应了当地冬季深厚积雪的自然条件。在秋田县,今和次郎设计建造了一座训练场“秋田县青年运动场”(1938年)(图40),为当地百姓健身训练提供便利。在山梨县北巨摩村农家的平面布局中,今和次郎专门研究了居住与家庭养殖活动之间相互组合的可能性。30年代末,今和次郎应“积雪地区农村经济调查所”的要求,为山形县新庄市的农村地区构想了一座标准化的实验住房方案“雪国试验农家家屋”(1937年)(图41),以帮助那些生活在大风雪区域的人们。这种标准化的农宅设计既经济又合理,为之后的标准化农宅设计研究做了铺垫。1941年,今和次郎与竹内芳太郎为东北调查委员会设计了一套“东北地方农山渔村住宅标准设计方案”。在该方案中,今和次郎提出了一种模块化的设计,它将合理的建造系统与用户介入选择两者结合了起来。该设计采用了当地的木工技术,以及容易获取的建筑材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橱柜系统,它能够便捷地适应不同农家之需求。这些橱柜形式简练,其灵感源自今和次郎对当地百姓生活方式、自然环境以及日常建筑技术的细致观察。


今和次郎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地倡导农村住房的改良,并以科学的方法来改善农村生活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这些的成绩与今和次郎的民居调查及考现学研究视野分不开的。


4.3 晚年的家政学与生活学研究


今和次郎从24岁被聘为助教开始,在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院建筑系长期任职,教书育人近60载,直到他的晚年。此外,他还在多所大学任过教。除了教授建筑与室内设计等课程外,今和次郎也讲授家政学与生活学等领域的研究。而家政学与生活学这部分的内容属于有关日常生活的新学术领域,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今和次郎为主倡导并发展起来的。


生活学即研究人生活中衣食住行之起源、相互关系、变迁发展与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社会科学的特质。生活学将日常生活视为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主题,把生活进行客观化与理论化研究。生活学对生活本身进行批判性审视,它调查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细节,通过观察、问卷、分组实验以及试验等手段对不同人的行为进行考察。它希望从生活中发现人性,通过人性来凝视生活,并在凝视当中去探索作为一个人的“生活”之意义——这是生活学的立足点。


在二战结束之后至晚年这个阶段,今和次郎的研究成果涉及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服饰史研究方面,今和次郎先后发表了《服装研究》(1947年)、《文化服装课程——服装历史篇》(1958年)、《女性服装史》(1965年)、《跨越40年之穿戴》(1967年)等著作。在家政学、生活学研究领域,今和次郎的成就更是斐然。例如:《住生活》(1945年)、《家政学方式》(1948年)、《关于家政学》(1950年)、《家政学读本》(1951年)、《家政学论》(1957年)、《生活病理学》(1957年)、《人居生活》(1961年)等一系列著述的出版,奠定了今和次郎在该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图42、图43)。


1971年-1972年间,今和次郎将自己一生的学术研究进行整理,以《今和次郎集》(丛书)为题出版(图44)。这套丛书共分9册,包括:1考现学、2民家论、3民家采集、4住居论、5生活学、6家政论、7服装史、8服装研究、9造形论,这成为今和次郎全部研究成果之总结。


因此,1972年9月“日本生活学会”创立时,今和次郎被推选为日本生活会学会的首届会长。他不仅仅是生活学的首倡者,而且在领域获得很高的学术威望与造诣(图45)。1973年(昭和48年)10月27日,今和次郎因心脏病在东京去世。由于他对国家公共事务做出的突出贡献并且取得了显著的功绩,因此1973年11月3日日本天皇亲自授与今和次郎等

人“旭日勋章”25国家奖章。


❺ 考现学的学术价值及其启示


今和次郎的学术历程从早期的“民居”调查转向后来的城市“考现学”研究,最后在晚年他集“生活学”之大成。其中,考现学研究在今和次郎的学术生涯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考现学脱胎于今和次郎早年的民居研究,它吸取了民居调查的图示化手段,并敏锐地记录下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生活细节;另一方面,今和次郎在考现学阶段所做的大量调查记录,也为生活学的创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考现学是今和次郎晚年学术成就的基石。今和次郎在其最后的一部学术著作《今和次郎集》中特意将“考现学”编排为第一册。从这一点我们能够看出,“考现学”在今和次郎心目中具有突出的价值与不同寻常之意义。


5.1 考现学的学术价值


在今天看来,考现学依然具有显著的学术价值。首先,考现学关注的是现世的城市生活现象,它对当代城市生活方式与风俗民情进行调查研究。在这里人及其生活成为研究之主体,并且是不被分割的整体。这区别于那种狭义的以技术功能类型进行划分的研究。近现代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丰硕之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哲学社会学“自然科学化”。社会科学的这种发展趋势带来了一定程度之弊端,例如它将人及其社会活动高度物化,最终导致“见物不见人”。考现学正是在这种学科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考现学提倡学术研究回归生活世界。受胡塞尔现象学之启发,今和次郎认识到生活是个体的人行动之连续集合,也是主观与客观有机地融合的平台。他的考现学强调人是鲜活的、有着独立意识的个体,而不是组成社会的标准元件。



今和次郎晚年肖像(Wajiro Kon,1888~1973年)


其次,考现学研究能够清晰、深入地观察并记录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习俗,它为建筑学、社会学、心理学、功效学、地理学等学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考现学的视野下,空间、人以及人的行为被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例如,今和次郎在“银座时尚调查报告”中,既把银座主街作为路人行为发生的背景场所,以观察步行者的数量、构成及行为特征等内容;他也将行人进行别类化的记录,记录路人的时装风尚,如服饰、装扮、随身物品等,甚至关注身体姿势与散步的方式。考现学将人及其生活行为视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它全面、完整而深入地记录今天之状况,为相关学科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尤其是在一个社会物质环境正发生迅速变革的时代,考现学研究的价值更为显著。它不失时机地记录下城市生活即将消失或遗忘的东西,为50年至100年之后的人们留下宝贵之记忆。另外,考现学观察记录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之细节。它通过微观的视角对生活进行批判性观察,往往能发掘日常生活中那些很容易被看漏的东西。例如:今和次郎会去观察记录食堂瓷饭碗的缺口与裂纹、衣服上破损的位置等细节,甚至他还调查公园内的自杀地点以及其细微的环境,通过大量采集并进行对比,以揭示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因此,考现学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日常生活再发现。


5.2 今和次郎考现学对于当下之启示


从今和次郎开始提倡考现学至今,已经将近90个年头。尽管在二战结束后,今和次郎的学术重点转向生活学与家政学领域,基本上停止了考现学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然而,他所开创的考现学在20世纪70年代启发了年轻一代艺术家、批评家以及学者,如赤濑川原平、藤森照信、林丈二等人。他们以今和次郎考现学为基础,提出了“路上观察学”的主张,掀起了一股城市日常生活观察之热潮。可以说,“路上观察学”就是考现学的发展与延伸。


尽管我们已进入21世纪,今和次郎考现学的研究视角与方法依然为我们带来许多启示。首先,是今和次郎在考现学研究当中秉持的跨学科研究视野以及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当年今和次郎敏锐地意识到,在一个物质环境与生活方式迅速变革的时代,不同设计领域(从建筑、室内设计到平面以及家具设计)正以一种彼此交织的方式在发展,而不是互为独立、相互隔绝。今天,这种横向综合的学科视角依然具有意义。我们看到,在高等设计教育体系中重建这种综合性的方法,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趋势。此外,今和次郎以超凡的图示语言展现自己的理念,对于设计学科的发展同样具有借鉴意义。今和次郎以形象的方式记录了乡村与城市环境以及百姓生活方式之转变,有如分秒般的细致。图示对于今和次郎来说既是记录手段,也成为其研究与展示的方法,它让人一目了然。这种图示性的研究方法甚至可以这样来理解:即借助图像来审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创意,并从中获取新的观点。当今,图示方法已经成为建筑学研究与研究性实践的有效手段。


最后,值得一提地是今和次郎考现学研究中的人文态度。今和次郎毕其一生都积极参与并改进普通老百姓(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之生活。在考现学调查当中,他不断地去发掘人、事物与社会环境之间现象性的相互关联。今和次郎将考现学视为一门以个人和社会经验为基础的人文学科。他做的诸多专题研究,或许受当时欧洲和美国的现象学与实用主义哲学理论之影响,然而它们却是这些理论实践性应用的最早案例之一。


今和次郎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尽管作为早稻田大学的资深教授,他不修边幅,平时总是穿着一件夹克衫——而不是西装——奔波于城乡村之间;他兴趣广泛,时刻以开放的心态观察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他怀着与人合作、互惠之终极目标,期望创造出与未来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生活新方案。今和次郎的考现学及其人格魅力对于当下我们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具有深刻启示!

引注略删




 - END - 


刘文豹,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

许懋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本文来源于《城市 空间 设计》(Urban Flux)2016年10月刊Vol.51,

主题“行走的考现学” 

编辑:贾晨、视觉:娄振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东京:平民百姓的砂町银座
春游东瀛之六——东京银座 夜宿近郊,银座散步 (上)
日本东京银座夜景(原创)
带您漫步于日本东京银座・夜景
日本东京银座
日本行·漫步东京银座商业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