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大野战军兵力之谜:东野扩军百万,华野却零增长,陈毅也很无奈
userphoto

2022.10.30 山东

关注

解放战争初期,我国成立了四大野战军,即彭德怀领导的西北野战军、刘伯承及邓小平领导的中原野战军、陈毅及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林彪领导的东北野战军。

四大野战军之间地位没有高下之分,都在我国的解放战争时期立下了赫赫战功

不过,到了1949年,部队进行整编之时,四大野战军的兵力差距却十分明显,东北野战军独占鳌头,兵力达到103万;华东野战军紧随其后,有58万余人;排在第三和第四的是中原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兵力分别为28万余人和16万人左右。

而了解到四大野战军成军之初的兵力人数,则更令人诧异,原先在人数上占据优势的中野军兵力负增长,华野兵力零增长,而东北野战军却从原先的10万与人,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一方擎天巨擘。

短短三年间,四大野战军经历了什么,兵力上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四大野战军的前世今生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四大野战军成军前的情况。

我国解放军时期部队的前身为18集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18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山东、华北以及华东地区的广大农村地带,这三个区域也就成了我国在解放战争前根基最深、最牢固的地区。

经过多年深耕发展,我军在这个区域进行了快速、稳定的兵力补充,华北的部队也是发展最迅速的。

抗战结束后,我军120万部队中,光这三个区域的兵力数就达到近80余万人

而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的前身便是在三个区域进行改编和扩建,也因此成为解放战争初期兵力最强的两大部队。至于东北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在当时都算“新生”部队,在人数上完全不能和这两大野战军相比。

了解前情后,我们再看看1946年至1949年间,四大野战军具体情况的兵力变化。

中原野战军主要活动范围在山西、山东、河南以及安徽等地,这几个省份正好是我国的人口大省,辖区内有80多个城市,常住人口2000多万。

所以中原野战军在成立之初,家底就十分丰厚,正规军(主力部队)和非正规军(民兵部队等)合计达40余万人,但是到1949年1月整编成为第二野战军时,主力部队仅有28万人

当然,其实中野兵力减员并没有如此骇人,而是由于中原地区的战略要地地位,留出了20万人防守地方,也就是到1949年初,实际人数在40余万左右

华东野战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则在山东和江苏等省份,主要由抗战时期的山东八路军(因此华东野战军之前有“山野”之称)和新四军整编而来。

成立后的主力部队加上二线地方部队兵力达到40万人,加上其它非正规部队则近60万。到1949年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时,其部队人数为58余万多人。这就是说华野的兵力几年来几乎没有增长。

西北野战军主要活动在陕西、山西、甘肃以及宁夏等地。由于陕甘宁边区人口稀少,且不富裕,又没有重工业基础,所以原本中央并未打算在西北地区组建军队

但后来,胡宗南部突然进军西北,打了中央一个措手不及,只得临时用自卫队组建一支部队来抵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在这之后,中央才决定建立西北野战军,其主要由抗战时期陕甘宁解放区以及晋绥解放区的八路军改编而来。

成军之初,西北野战军的兵力最为“寒酸”,只有不到两万人。名义上是野战军的级别,但在兵力上却不如中野和华野的一个主力纵队人多。但到了1949年,西北野战军的兵力达到了16万人左右。

东北野战军则是依据中央战略决策北上东北的部队,出发时的兵力为12.5,到达东北后有11.3万,部队到达东北经过扩充后,兵力约为32万余人

到了1949年改编时,总兵力达到105万左右,也就是差不多增兵达百万之巨

对比四大野战军成立之初和改编时兵力差距,就知其中变化不可不大。最令人惊奇的是东野一支“新军”,为何能在短短三年内,以“新人之姿”人数一跃成为四大野战之首呢?

地利人和助东野

东北野战军扩军能如此迅速,可以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东北野战军占据了一个有利的地理位置。

当时,我国广大北方地区大多都是处在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下,只有东北地区在日本投降退出后,变成了一个半真空地区。

国民党军队在东北的势力较弱,且在北面留了一个给我军“喘气”的缺口,这就让东野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而且东野的北面还是当时对我军还算友好的苏联。日本从东北撤军开始,苏联就开始了对我军的军事支援,支援了我军不少了冲锋枪、机枪、弹药及重火力炮等军用物资,这就让东野增起兵来有了底气。

其次,东北地区资源丰富,有重工业基础。

东北地区煤炭、钢铁、粮食等各种资源都非常丰富,这就是为什么当初日本将东北地区作为其资源供应地的原因。

从国民党军阀开始到日军占领时期,各方占据东北的势力都在东北进行过军事工业的建设,大力兴办军工企业。进入东北后,我军在大连开办的建新炮弹厂,就成为全国产量最高、最优质的炮弹厂。

因此,对武器装备就是“生命”的军队来说,东北地区无疑是一个绝佳的“生命源泉”后方供应地。

第三,良好的部队素质铸就稳固后方。

对一支部队来说,地理位置、粮食、装备都不可谓不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组成这支部队的“人”。虽然入关东北时的东北野战军只有13万余名官兵,但这13万人中就含有2万余名各级干部。

这一部分人,大部分都是抽调的各级部队的骨干,中央委员就占了三分之一,同时还从华北抽调了100名架子团的军官。

这样一支由各级队伍官兵的组成部队素养就可想而知。良好的部队素养对部队团结和根据地建设等都有较好的推动作用,为部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一方面,部队中的各级干部进入东北后,对部队进行了整编,纪律严明,进而整合了各方面资源,对地区内各个区域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这就让部队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拥戴,广大老百姓满意了,号召青壮年参军就容易了。就这样,到1945年底时,部队兵力已经达到27万余人。

另一方面,由于部队各级干部思想水平较高,在俘虏了敌方的俘虏后,对其进行了思想改造,大部分的俘虏经过思想改造后,痛改前非,加入了我军部队

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到辽沈战役时,东北野战军兵力已达百万

中野陷生存困境

东野发展迅速,那么在成立之初人数占据较大优势的中野又是因为什么在后期渐落下风呢?

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中原野战军挺进入大别山这一举动。

出于中央统一战略布局的需要,中央制定了出击中原、挺近大别山的战略决策。大别山所在地区是国民党军队实力相对较强的地区,挺进大别山就是要求我军直面敌方主力部队出击,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

作为当时实力最强的,又没有外线敌人侵扰的中原野战军承担了这个任务。承担这个任务就意味着不可避免的兵力消耗。

中原野战军本来处在人口优势的晋察冀解放区,兵力扩充方便,有较大优势。但在挺进大别山后,这个优势就消失了

大别山地区地形复杂,人烟稀少,资源匮乏。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原野战军还要面对实力强劲的白崇禧所率领的国民党军。

作为军事水平在国民党各将领中数一数二的白崇禧,其领军素以精明、狡猾,阴狠著称。我军挺进大别山后,白崇禧无视河南战事,带领部队一门心思对刘邓大军穷追不舍

在其剿杀战术下,中原野战军生存处境艰难,更别提建立一个稳固的后方根据地了。许多地方政权刚刚建立,白崇禧就指挥国民党军队进行剿杀,我军就只能转入地下,这样我军就没有了兵员来源。

不仅如此,武器装备、物资钱粮以及医院资源都没法得到满足。在生存最艰难的时期,中原野战军甚至只能请求原晋冀鲁豫区域的部队带着弹药和粮食支援。这样连本身部队生存都艰难的情况下,更别说补充兵力了

刘伯承和邓小平刚开始带领了一支12.4万人的部队进入大别山,后又增兵约两万人,这14万余人经过半年后,就已经不到7万人

在大别山地区活动的中原野战军生存之艰难可见一斑,所以后来兵力没有太多增长也就可以理解了。

西野扩军有秘诀

比起中原野战军前期“阔”,后期“难”,西野则可以说是从头到尾生存环境都比较恶劣的一支部队了,但在彭德怀的领导下,西野自有一套“增兵秘诀”。

西野成立之初部队人数不过2万余人,面对的还是胡宗南所率的国民党精锐部队以及西北军阀马步芳、马洪奎的军队,敌军总兵力达40多万。

以2万多人与几十万人周旋,彭德怀带领西野以一敌三,其难度可想而知。

而西北野战军活动的陕甘宁边区又恰恰是贫苦人稀的地区,想靠征兵扩充兵力,实在不够顶用。所以西野就另辟蹊径,通过改造俘虏来扩充兵力

彭德怀指挥水平高超,在敌人兵力数十倍于我的情况下,还能指挥西野连连得胜,这也让这个扩充兵力的方式有了可行性。

所以,西野作战时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尽量避免将敌人打死,最好能抓活的。而且抓获俘虏后一般不给放回去,给他们改造一番后就充入我军。

西野成立初期,就出现过一次较大规模的兵力增长,几个月的时间,就由2万余人发展到9万多人。而在这增长的7万余人并非都出自于征兵招收来的兵员,80%都是国民党军的俘虏改造成的“解放军战士”。

虽然说兵力增长不多,但从刚“出生”就“先天不足”的西北野战军能有10余万的兵力增长,已经是彭总和西野的战士们创造的奇迹了。

华野苦于战

相比于其它三大野战军,占据了兵源充足且富裕区域的华东野战军,经过几年却没有兵力增长,想必一定令人不解。但其实华野未能扩大兵力确有其苦衷,陈毅和粟裕作为华野的领导人面对华野的这种情况也很无奈。

华东野战军占据着华东要地,形势险恶,面对的国民党军队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其它地区比都相对较强,战争的密度也更大,而且多是恶仗和硬仗

从苏中战役、宿北战役,一直到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一直处于密集的战争中

战争就意味着伤亡,虽然打了一些胜仗,其中还有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消耗了敌人的大量的兵力,但其实在这一战之后,兵疲马乏、缺吃少穿的华野就很少有大的胜仗了。

在数年来不间断的这一串战役中,华东野战军的伤亡人数达23万余人

伤亡大之外,华野虽然最初家大业大,看似占据着兵源充足之地,但其实历年来这些区域已经经过了大规模的征兵了,包括东北野战军的一部分兵力也是来自这一片地区。

所以,这片区域的兵员已经面临枯竭的状况。而且人口稠密的山东部分地区都在国民党之下,我军控制的是相对贫瘠的状况。因此,华野很难获取新的兵员。

另外,在长期的战争消耗下,华东野战军物资消耗极大,但因为经年累月困于战争,也没有办法投入足够的精力对解放区进行建设获得物资的补充。前线日日征战,后方无保障,增兵就更是空谈了。

因此,华东野战军兵力零增长也是情有可原。

四大野战军在兵力在战争中此消彼长,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客观原因。

虽然兵力各有不同,但四大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兵力零增长的华东野战军,是解放战场上的主力野战军,打下了许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斗,重创了国民党军队,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野和三野,战略环境及战略任务截然不同,不能随意用来相互比较
粟裕部下谈粟裕:很多人不知道,淮海战役前,粟裕经历的那些事
中原解放战争简史
二野在大别山苦撑一年!为何整个解放战争还能歼灭超二百万敌军?
消失的国军:淮海战役国军80万,只被歼灭55万,其余25万去哪了
孟良崮战役:解放战争中最具传奇性的战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