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83年,大庆油田一厂长如厕,发现自己没带纸
userphoto

2022.11.02 山东

关注
顺手抄起身旁一卷纸解决问题。事后他发现粪门奇痒难当。他得知原因后,竞因此而发现了一件珍宝。

当天,新任厂长被厂里的改革事宜搞得焦头烂额,正好赶上内急,脑袋里还在思索改革措施,人已经下意识来到厕所蹲下了。酣畅淋漓之后他发现没带纸。

厂长在昏暗的厕所环顾了一番,发现身旁一个废弃的粪筐中,有一个木盒子,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卷暗淡的纸张。厂长情急之下抄起来就准备撕开使用。

令他奇怪的是,纸张很韧根本撕不开,他索性准备整卷用了。可刚接触皮肤,他就感觉那些纸像砂纸一样粗糙。不得已,厂长只得将纸卷丢回筐里起身就走。

当天晚上,厂长觉得肛门刺痒,任何办法都不能止住。厂医务室的医生给他仔细检查后告诉他,是丝织品的残渣和颜料刺激,加上细菌感染导致的。

丝织品残渣?颜料?厂长若有所思,跑到厕所将那卷纸找到,拿到办公室打开一看,哪里是什么纸?原来是一幅绢本设色画。从画的成色来看是幅古画。

厂长连忙联系了文物保护方面的单位,文物单位的专家一看,当即断定此画是自南宋开始一直藏在皇宫,抗战胜利伪满洲国灭亡后流失民间的《蚕织图》。

《蚕织图》是《耕织图》中蚕桑养殖和丝绸织造部分的摹本。《耕织图》是临安府于潜县令楼璹为关心民间疾苦,使皇帝及大臣能体察民情而画的工笔画。

《耕织图》共四十五幅,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耕,二十一幅,第二部分为织,二十四幅。楼璹在每图都以七言诗做注脚,作为相应劳动工具或者机械和场景的说明,可以说是一部农桑文明的说明书。

宋高宗命翰林图画院的画家将织的部分临摹下来交给后宫保管。这个摹本就是在大庆厕所发现的《蚕织图》,立轴,绢本,纵0.27米,横5.13米。

《蚕织图》描绘的是,在一栋二十四间连廊式房子中,蚕桑农人从事生产的场景,每个房间代表一个劳动场景,也是记录从蚕卵到漂亮的丝绸的全过程。

这二十四个劳动场景包括浴蚕、一眠、二眠、三眠、大起、捉绩、分箔、采桑、上簇、炙箔、下簇、择茧、窖茧、练丝、蚕娥、祀谢、纬、织、络丝、经、染色、攀华、剪帛、成衣等。

《蚕织图》的重见天日是世界纺织业界的一件大事。从全图看,现在的纺织工业,除了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更高外,其工艺流程和机械原理与我国南宋时期没有太多变化。

比如其中的“纬”图,描述了对丝线进行过糊的场景。过糊就是今天所说的浆丝,目的是增加经丝的抱合力和强度。工艺学者一直认为过糊工艺最早出现在明朝,《蚕织图》的出现改写了这个工艺历史。

而“络丝”图中的缫车,是我国脚踏缫车的最早记录。这种脚踏缫车是手工缫丝机器改革的最高成就,它可以由一个人来完成原来手摇式缫车需两个人完成的工作,大大提高了缫丝效率。

在《蚕织图》重现之前,工艺界也曾一直认为,脚踏缫车最早出现在明朝,在那之前缫丝都必须一人摇车另一人缫丝。原来,同一个人脚踏缫车双手缫丝的机器,早在南宋就广泛应用了。

而《蚕织图》中,最具历史价值的,无疑是“攀华”一图中画及的提花机器和描绘的提花工艺。因为该图描绘的提花机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早的提花机。

我国纺织技术发端很早,这也是丝绸之路长期兴盛的前提。早在商朝时期我们就有了平纹织机,周朝开始出现提花机。西汉初年陈宝光的妻子发明了一种新式提花机,六十天能织成一匹散花绫,后来经过唐宋数代不断改造,提花机逐渐完善定型。

但翻遍明以前的历史记载,对提花机的记载都只有只言片语,真正的构造和使用说明几乎没有。直到《蚕织图》,才全面绘出了提花机的全部机件、结构和操作方法。《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描述的提花机比《蚕织图》晚了四百余年。

这种提花机是我国独有的,运用花本控制的提综程序原理制作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手工程序控制机构。这个技术原理,直到六百多年后,才由法国工匠嘉卡消化吸收后改进提高,由手工进化为机械式,从而生产出嘉卡提花机,开创了丝织大工业生产机械程控提花机的新时代。

事实上,南宋之后的历代统治者不但将《蚕织图》收藏在深宫,而且也在推动着民间的不断临摹推广。鼎盛时期在县衙大堂的周围墙上都有临摹刻画的《蚕织图》,这样的举动大大地推动了蚕桑业发展,同时促使棉纺工业不断前进。

丝绸发源于中国,因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而遍布世界,蚕桑技术也因此传遍世界。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我国的蚕桑技术就传到了朝鲜半岛,后来丝织品又传到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直到张骞出使西域,正式打通官方丝绸之路后,丝织品大批量源源不断地走向世界各地。

《蚕织图》作为蚕桑技术的载体中的集大成者,其摹本或者片段,与丝织品一起在世界各地传播。东南亚很多国家,历史上都有《蚕织图》摹本,是他们长期以来耕织的指导文书。

可以说,《蚕织图》是世界蚕桑文化和纺织工业史上的瑰宝。如今这幅瑰宝藏在黑龙江博物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去感受我国古人充满智慧的劳动场景。#文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微风]1983年,大庆油田一厂长如厕,发现自己没带纸,顺手抄起
蚕形玉佩小话(一)蚕桑崇拜的形成
中国画史名迹与漆器铜器里的蚕桑丝绸
蚕丝织品
锦绣历程:5000年中国丝绸简史
山海经探源:三棵树里的中国——欧丝之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