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是什么?
诗是什么?读(写)诗有什么用?
                              
古今中外凡是可以被称作诗的,都是一种心灵和心灵的碰撞,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自然交流。是一种高贵的生活方式。
                                                                                                                                                        
                                                                                                                                    ————题记

       无数人曾经或者将要问我:诗是什么?写诗有什么用?

       诗什么都不是。诗不是人民币,不是大米,不是人生存所必需的一切。它也不是我们某一个具体的技能。会外语,可以出国;考驾照,可以开车,学电脑,可以开发软件,可诗却不然,我们读了、写了几首诗,拿不到什么证书;就是写了上千首诗,出了几卷诗集,也许对你的职称晋升一点儿用都没有。那么诗究竟是什么?用处何在?为何有人会痴迷于它?

诗是安顿心灵的方式之一

       诗在改变人的物质生活状态面前几乎无能为力,但是我们很清楚:人之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追求的不仅仅是肉体的温饱,事实上这种物质的追求是没有尽头的,并很可能在你孜孜追求的过程中,人就过早倒下了。人还需要精神有所寄托,心灵有所安顿。诗歌就是人类的精神寄托,心灵安顿的方式之一。我们不妨臆测一下:

       当欧阳修面对多情人之间的离别,心情肯定是纠结的,但是当他眼前一亮,心中豁然开朗,落笔写下“人间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的时候,事实上,那个郁结的心已经得到了暂时的解脱!

       当马致远瑟瑟西风中,骑着瘦马,踽踽独行于异乡古道时候,抬头看路边老树枯藤盘结,暮鸦还巢聒噪,心头的凄寒可想而知,更何况又看到了温馨无比的小桥流水人家,那种羁旅思乡之痛一定深入骨髓。可当他回到孤馆寒舍,完成了被冠以“秋思之祖”的那首作品时,我想,也许他嘴角不禁露出了灿烂的微笑,甚至整夜为自己的得意之作而兴奋难眠。因为他似乎听到了后人的赞誉。
      
       人类郁闷的情感只有在不得发泄时候才会逐渐成为桎梏,裹住你寸步难行,以至让人自寻短见来作最无奈的解脱。当诗人用诗的形式诉说出来的时候,其实他也就寻求到了一种解脱的方式,获得了心灵的安顿。这与其他的宗教信仰有共同之处——安顿灵魂。

       诗歌不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我们不能对所有人来贯彻孔老夫子所教诲的“不学诗,无以言”。不能让每一个辛勤劳作的人必须来听莫扎特、贝多芬,但是一个辛勤劳作的人,一个形体忙忙碌碌的人,一个心灵不得安顿的人,当他能听懂莫扎特、贝多芬之后,当他读了千古名作之后,他的生活状态绝对会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改变的是心灵,是内在的一个世界,一个足可以支配形体、物质的内在力量。

诗是高贵精神的体现

       诗是高贵的!之所以标明“高贵”二字,理由有三:

       一、诗学本来就是贵族之学。任何时代,诗都不是普遍的大众消费。

       二、真心喜欢诗歌的人,一定是精神的贵族。

       文化消费可以有多种形式,但诗这种样式,真心喜欢它的人,可能不是社会贵族,他可能生活得很艰难。但他一定是精神贵族!他一定有一种贫穷卑微无法湮灭的高贵精神!他的内心一定有一种近乎神性追求的,向上走的那种欲望。四川眉山地区一个初中毕业后就务农打工的青年,通过各种渠道读了好多书,写了好多自己都不敢称作诗的东西,但很动人!但他拒绝所有的资助,也不愿出版诗集,甚至拒绝了一所高校接纳他完成大学学业的厚礼。当一位大学教授问他为何喜欢读诗写诗时,他思考了很久,告诉那位教授:“我写诗,是为了洗涤灵魂。我写了以后内心就非常的美好!”因此喜欢写诗的人,称不称得上诗人这不重要,有些所谓的“诗人”,甚至挂着桂冠的“诗人”,未必称得上精神的贵族。

       三、中国诗歌中,最能摇荡心灵,也最值得我们传承下去的是那种传统的高贵的人文精神。

       诗或咏风花雪月,或歌风雨江山,但我们要读到诗人在诗歌中表现的超越于风雨江山之外的诗心。我们举个例子,来看被称作唐人五律第一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是杜甫去世前两年作品。在历经一生的漂泊之后,在家国多难的时代,杜甫携着家人一路辗转漂泊,经过了在成都草堂短暂的安定日子之后,然后东下到了夔州,他以为天下安定了,率领家人准备回洛阳老家去,这一天沿江而下到了湖南的岳阳,做了短暂的停顿,遂有此作。

       首联流水对,“昔闻……今上……”既是承递,又是对比。青年时代的杜甫充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很喜欢壮游,浩渺壮阔的洞庭风光一定是他渴望游览的地方,但不久国乱家难,陷入辗转流离的难民之中,流向那里已不能随心所欲。此时此刻,昔日豪情夙愿,今日似乎得以实现,但是此刻是漂泊至此。“昔闻”和“今上”之间,从青春岁月到生命的暮年,杜甫几乎已经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不难得知,此刻暮年衰飒的诗人,面对着年轻时候就听说过、梦想过无数次的八百里洞庭风光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受?这感情里面有欣慰,更有无限的沧桑。

       颔联写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眼前的洞庭湖果然非常壮观!可马上我们看到的第三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上一联中的那种豪迈、高亢一下坠落下来。洞庭湖依然是那么壮观,甚至比想象中的还要美,还要豪迈,还要壮阔。但是眼下的自己呢?落到了什么地步?现在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不需要任何解说,从字面上可以读得很清楚……

       杜甫之所以为杜甫,他所表达的超越具体的某一事件之上的,风雨江山之外的这种情怀,倒还不完全在颔联中体现,我们可以从尾联中得到更为深刻的感受。

       诗人伤感自然伤感,但是最痛苦的是什么?最伤心的是什么?“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安史之乱表面平息了,但北方大地祸乱丛生,北方百姓没有安宁,大唐什么时候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宁?“戎马关山北”才是杜甫最伤心的事情!此刻诗人的感情由一己一家的痛苦,一个人的悲酸,想到了整个国家的破败,衰落的杜甫靠在岳阳楼的窗边“凭轩涕泗流”。杜甫是一个善于控制内心情感的人,安史之乱中,长安城都被叛军占领了,他写《哀江头》第一句是“少陵野老吞声哭”,而此刻的杜甫却是不顾形象地“涕泗流”,可见伤心到极致。这个站在岳阳楼上痛苦的杜甫就是风雨江山之外的高贵的精神形象。他的痛苦是个人的痛苦、一家的痛苦却又不仅仅是个人的一家的痛苦,就是诗歌当中这种超越风雨江山之外、升华上去的的情感就是最能打动人的。我们体悟、传承的就是这样一种高贵的人文精神。

读诗写诗是在享受诗意的生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情趣

       我们举中国诗歌的开端《诗经》中的一句来体会:《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大意是说:“那个穿着青色衣衫的读书人啊,悠悠地牵系着我的心,即便是我没去找你,可你怎么就不能给我捎个信呢?”把这种寻常的怀念之情写得这么美,这么悠然、这么优雅。

       我们再读《诗经·邶风·击鼓》中的名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就要上战场的丈夫与妻子临别前对妻子说的话:此去生也好,死也好,分也好,离也好,但此刻我立下誓言……既执子之手,必与子偕老。这种情感多么悲怆,又多么动人!千年之后我们再读这几句,心里依然被温暖着,感动着。

       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 宗经》中谈论《诗经》时,用了八个字作评语:“温柔在诵,最附深衷。”就是说诗是“朗朗上口,又最能符合我们内心的情感。”诗的这种温润与知心一直延续了下来。因此当我们读“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当我们读“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当我们读:“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无不体会到我们想说而说不出的感受。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了:诗是什么?

诗是感悟人生,直指人心的;
诗是滋养情感,温润心灵的;
诗是高贵的也是寂寞的。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有句:“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是说柳宗元的,也是说每一个诗人的。诗不是一个热闹的文化,它是高贵的也是寂寞的。然而正是这种寂寞,才最能给寂寞的人一种宽慰,一种高山流水的知音共鸣。如果我们在忙碌的追求中,稍微地停顿片刻,读懂了一些诗,我们就在和千古诗人在作心灵的交流,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在通过语言艺术的这个渠道,领悟我们中华民族甚至是全人类的这种高贵的人文精神,同时安顿我们自己躁动不宁的内心。
 
(以上是发表在《中华证词论坛 》之《中华文苑》版块上的主题帖子。下面是一篇跟帖:)
 
这是一篇论诗的大雅文章!其精湛层度更是深入每个诗人,读者的心灵!说出大家的想到但却没有道出的共鸣!我们非常感谢慕白老师给我们上这堂动人的课!
      一个诗人如果带着世俗之心,功利之心那他(她)将永远写不出真正的好诗!江郎为什么会才尽?才盛之时恰恰是其人生失意磨难时期。才尽之时也恰恰是其官运亨通之时。杜甫先生不是也有深刻的文章憎命达的体会?志士幽人莫叹嗟,古来材大难为用!生活是矛盾的多元组合体。现实与理想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立体。人是要生存的!当辛弃疾纵放江湖,命运把一位将军硬是磨成了一位诗人,把高贵的李太白磨成了疯狂的酒仙,把充满报国之心的杜少陵磨成了客死湘江的衰翁!把纵放豪情的苏东坡磨成了一代饱经沧桑的大诗人。把陆游更是磨成了在病榻哀亡之际依然幻想中原能够早日统一的爱国主义的诗人。
        诗是唯美的天使,诗是悲壮的人生,诗是愁郁的少女,诗是充满正气的国风,诗是中华民族的国魂,诗是支撑起一个诗人能够顶天立地,纵横千古的精神脊梁!千里马和鸡犬同处一宿,那就是人生信念和抱负最大的不平衡!也正是这样,诗人才会以天降大任为己所任!当代著名诗人岭梅居士更是说出诗人要有三气才算是合格的诗人。即:孩子气,英雄气,仙人气。有了这三气才能构成真正的诗人气!一首诗就是一个精神世界,他给与了我们美好的无限的想象空间。都好诗如同结善友,做君子是一个道理!
       非常感谢慕白老师给我们带来如此精品佳作!我们以热情的掌声欢迎慕白老师光临《中华文苑》!文苑为您而感到自豪!您永远是文苑的良友和执着的知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 昌:诗歌的“回家吃饭”问题
吟诗与偷诗
贺知章《偶游主人园》:莫漫愁酤酒,囊中自有钱
李恒生创作之谈
请看叶嘉莹先生为我们说诗品词
保持那颗敏感而沉郁的心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