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近一次地球自轉軸快速翻轉的自然現象的首次鑑別過程(2)
最近一次地球自轉軸快速翻轉的自然現象的首次鑑別過程(2)

   1、南美的的喀喀湖怪異現象。秘魯和玻利維亞兩國邊界貫穿其間的的的喀喀湖,它位於海拔約莫3810米的高原上,總面積8288平方公里,湖面222公里長,110多公里寬,深達300米。有關的的喀喀湖的奧秘在於,的的喀喀湖還保存著「海洋魚類生物[5]」;換言之,雖然現在距離海洋數百公里,的的喀喀湖的魚類和甲殼類生物,有許多卻是屬於海洋(而非淡水)生物類。漁夫在湖中打撈起的生物竟然包括海馬,實在令人驚異。一位專家指出:「這個湖中發現的綠鉤蝦科和其他海洋生物,使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歷史上的某些時期,這個湖所含的鹽分比今天高出許多,或者,更正確地說,這個湖的水原本來自海洋。當年陸地上升時,海水被困在安第斯山中,從此與海洋隔絕[24]。」
   地球翻轉的速度高達2000公里/小時,地球表面的水體一時間會出現慣性滯後現象,但是緊接著的就是幾千米的超級巨浪瘋狂地洶湧澎拜,要追上翻轉走了的自轉軸,就必須加快海浪的飛撲行動。但是幾個小時以後地球自轉軸翻轉到位,那是一次特別緊急的剎車。海浪呢?繼續保持飛撲的高速度,又依照慣性去運動。再加上地球自轉軸翻轉到位時的擺動性調整,此時地球的全球性水動力變化的惡劣狀況,較平常的水動力情況大不相同,必然有一場超級恐怖的海浪大洗劫。那些超級海浪一方面把海洋攪個亂七八糟;另一方面率領著後續的海水,洗劫全球的近海的和相對低平的陸地。   
   的的喀喀湖的成因是因為地球翻轉的時候,以高達3000多米的超級巨浪,掃蕩過平原和丘陵,飛撲安第斯山。的的喀喀湖的原來位置應該是一塊山間盆地,在那一場浩劫之後,的的喀喀湖就成了遠離海洋的高山上的海水湖。一萬多年過去了,大自然還沒有撫平那場浩劫的傷痕,還留下了這個最高水位線的標誌和鮮活的生物標誌。據此推測,在的的喀喀湖的湖底位置,應該能夠以潛水方式發現一些史前文明的遺址和文物。學者波士南斯基教授實地考察記錄了一些資料:「在沖積層中,我們發現一些沼生植物和人類的骨骼混合在一起,而這些人顯然是死在大洪水中……此外,我們還發現一種古代魚類的骨骼,和人類的遺骸共同埋葬在沖積層中」[25]。「發現成堆的石雕品、器皿、工具和各式各樣的器物,這些東西經過一番劇烈的震盪,全都破碎成一團,亂七八糟地堆在一起。只要在這裡挖掘一條兩公尺深的壕溝,你就會發現,洪水的威力是如此的可怕。它結合地震的力量,將人類和各種動物的骨骼送到這裡,跟陶器、珠寶、工具和各種器皿摻混在一塊……一層層沖積土覆蓋著整個廢墟,沙礫中混合著的的喀喀湖的貝殼[26]。」這就是地球翻轉的超級巨浪的科學效應。
   2、根據《聖經·創世紀》中的記載,為了懲罰墮落的人類,上帝製造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洪水,只有諾亞乘坐著他的方舟,帶著他的家人和一些無辜的動物在災難中倖存下來。大雨不停的下了40個晝夜,雨停後,諾亞方舟在汪洋中飄浮了整整7天,「最後停泊在亞拉臘山脈」。實際的亞拉臘山的確是存在的,它位於土耳其、伊朗及哈薩克斯坦三國的交界處。科學界是不相信神創說的,可是面對著在3000多米的高山上確實發現的大洪水的證據,科學又有一點束手無策的尷尬狀態。在這個問題上,地球自轉軸快速翻轉的自然現象的發現,可以以王牌的氣勢,幫助科學在神創論面前立於不敗之地。
   地球翻轉時的巨浪有3000多米高,把的的喀喀湖都灌滿了。那麼高的海浪還能夠有船在驚濤駭浪中成活嗎?應該這樣去考慮:巨浪捲起所有夾帶在渾濁波濤中的東西,包括破船斷槳、陸生的生物屍體(包括人)和植物、海生生物、原來幾百年或幾千年以來沉積的泥沙等等,先是洗劫平原和低地,然後是丘陵區,當其飛撲到高山區的時候,它將毫不吝惜地用海水洗滌山峰,並且把低地用海水和夾帶物填滿,把破船和屍體及泥沙丟棄在高山上。所以,可以在亞拉臘山脈上找到若干處沉沒的、而不是停靠的「諾亞方舟」!從記錄了大洪水的沉積物比較詳實和準確的角度看,從記錄了世界性的毀滅史前文明的大洪水的實際資料方面看,應該肯定「聖經」也有正確的部分。那些殘留的船板應該是前一期史前文明存在的最好證據。既然超級巨浪可以長途奔襲,並沖高飛撲到亞拉臘山脈上,那麼黑海、裡海、鹹海、巴爾喀什湖、貝加爾湖等很有可能,是地球翻轉時掀起的超級巨浪,留在大陸上的大海的小崽崽,就像的的喀喀湖一樣!筆者相信進一步的科學考察將會證實這個預測。
   3、亞洲貝加爾湖的生物群特殊現象問題。貝加爾湖在亞洲的中部距離大海2000公里的內陸。「貝加爾湖是淡水湖,但湖裡卻生活著許許多多地道的海洋生物。如海豹、海螺、海綿、龍蝦等。貝加爾湖底還有l~1.5米高像叢林似的海綿,這在其他湖泊裡是找不到的,奇形怪狀的龍蝦就藏在這個叢林裡。一般鱘魚都生活在沿海,而貝加爾湖的鱘魚卻已經完全變成淡水魚了。[6]」可是貝加爾湖的湖水一點也不咸,為什麼會生活著如此眾多的「海洋生物」呢?對此,科學家們作了種種推測,從18世紀到今天,科學家們已經用10多種文學,在20多個國家裡出版了2500多部有關貝加爾湖的著作,依然沒有尋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可是根據前邊的論述,它的奇異現象產生的原因應該是非常清楚的了。不僅僅如此,在烏克蘭發現的被掩埋在40米以下深處的金字塔的現象[27],以及美國學者在黑海底下發現的古老的先民村落[28],都應該是地球自轉軸快速翻轉導致的渾濁的大洪水災難的最好、也是最及時的註釋。
   4、玻利維亞的充滿隱秘的城市蒂華納科城是個謎一般的城市,它位於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離任何地方都很遠。號稱「世界考古最偉大發現之一」的「太陽門」就在蒂華納科城中。「這是一座用一塊巨石雕成的建築,約有3米高,5米寬,整塊石雕的重量估計在10噸以上。雕刻在太陽門上的一群風格獨特的動物圖像中,考古學家還發現了其他一些已經絕種的生物。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其中一種生物已經被辨識為「劍齒獸」。這是一種三趾兩棲哺乳動物,身長大約2.7米,肩高l.5米,模樣酷似犀牛與河馬雜交生下的一種體型矮胖粗短的動物。……因為當時的工匠顯然是根據實物雕刻太陽門上的劍齒獸圖像。這些圖像顯示,蒂華納科古城有資格被稱為一本記錄古代珍禽異獸的圖畫書。這些動物雖然已經絕種,卻永遠保藏在石頭藝術中[29]。門楣橫飾帶上未完成的圖像顯示,有一天災禍突然降臨,迫使「正在為作品做最後潤飾」的雕刻家,「匆匆拋下鑿子,逃之夭夭」[30]。這個悲慘的日子也記錄在石頭上,人類的曠世藝術傑作「太陽門」,畢竟沒有全部完成。按照當時的實際生物生存的年代可以確定,那些雕刻工匠生活在公元前11000年左右,就是地球翻轉的突發災難,洗劫了那些文明和雕刻工匠,也同時抹去了那些現在已經絕滅的物種。玻利維亞的帝華納科古城和太陽門遺蹟毀滅於發生地球翻轉的公元前11000年左右的秋季的某一天。
   5、波士頓大學的地質學教授羅伯·修奇(Robert Schoch)博士,於1992年度美國先端科學協會的年會中,對不同學科的專家發表他的研究成果。他再度指出:「獅身人面像的身體和溝渠受到風雨的侵蝕。有的地方,至少在部分牆壁上,侵蝕痕之深達2米左右,使得外觀看來蜿蜒彎曲,好像波浪一般。……因此,我要在此提出我的看法:我認為獅身人面像的身體和周圍牆壁上的波浪紋,是從非常古老的時代,一個基沙高地上雨水多、溫度高的時代殘留下來的痕跡[31]。」地球翻轉的反向推演,說明了在最近一次地球翻轉之前,整個地球處於兩極近於赤道、全球海面上升、中低緯度常年無冬、溫暖多雨的氣候狀態。地球翻轉論給獅身人面像的被溶蝕提供了氣候上的支持。
   據東方網2001年2月22日消息:近日,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阿榮旗發現一處鐘乳石溶洞群,是中國北方地區緯度最高的石灰石溶洞,屬喀斯特地形,這在我國北方地區比較罕見。如果單獨用現在的氣候帶的觀點去分析,又是一個難解之謎。可是按照地球翻轉的觀點,只要地球自轉軸現在的北極處於低緯度地帶,就是在南極和北極極圈內,也可以發現灰岩的溶洞發育現象。
   金字塔船[32]是和「諾亞方舟」一樣的科技水平製造出來的、可以在大海裡劈波斬浪的航船。只不過金字塔船被完整地保存在埃及吉薩高地的地下,而諾亞方舟則被地球翻轉的海浪,打碎在風口浪尖上,掩埋在亞拉臘山脈上的風暴潮沉積物中。二者殊途同歸,一起證明了史前文明曾經有過輝煌的科技文明。
   6、從古地磁學中可以知道,地球地磁場極性反轉即磁北極轉變為磁南極、磁南極轉變為磁北極是反覆發生的。這種反覆發生的事件具有同時性和全球性的特點,也就是說,磁性轉向是遍及全球的,並不受區域和環境的制約。地磁極倒轉並不是地球的內核在外核以及地幔中間,象精雕細刻的多層象牙球一樣,可以相對發生大幅度旋轉。而是地球內核的異常運動已經達到了,會破壞地球質心的原有平衡時,地球翻轉就會發生。既然古地磁極性倒向已經為世界承認,與其正相關的地球翻轉經過筆者論述之後,學者們經過激烈反對和痛苦思考之後,或遲或早都能夠得到承認。二者的組合解析,將能夠完整地標定地球在地質歷史期間的翻轉運動。新的地質學的架構中,不能夠缺了這一個最重要的地球的天然運動狀況。
   20世紀50年代海洋地球物理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就是發現了海底條帶狀磁異常,這無疑是一項重大科技進步。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則是,海洋地殼為什麼會形成如此規模、如此規律的磁異常條帶?洋中脊裂谷的岩漿溢出,不能夠推動幾千甚至上萬平方公里的巨厚板塊克服摩擦和阻力發生運動。全球性的裂谷活動和統一步調的岩漿溢出,應該由全球性的脈動性運動才可以導致發生。地球翻轉的自然運動給出了這種可能性。板塊運動的原始驅動力,很可能來自於地球翻轉的全球性大變動。
   岩脈中有多期次充填現象,還有交切和穿插現象。那肯定是岩漿或殘餘岩漿在活動。促成其上穿和運移的初始動力,是否來自於地球翻轉的地殼應力變化呢?構造裂縫應力性質的轉換有沒有地球翻轉的週期性作用影響?斷層運動的多期次脈動性是不是地球翻轉的影響?同樣的道理,成礦構造的多期次活動是不是地球翻轉的影響?內生地質作用的脈動性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它與地球翻轉的不均勻週期是否有因果關係呢?在那一種尺度上才是真正的同步行為?

   六、結語

   地球作為失重狀態下的天然衛星,它的自轉軸是可以發生突發性的快速翻轉的。最近的一次地球翻轉運動,發生在公元前11000年、距今13000年前的北半球秋季的某一天;地球翻轉時自轉軸運動的線速度達到2000公里/小時左右;地球翻轉的路徑是地球上的某一條經線方向;地球翻轉的幅度大約在80-100度之間,每一次都不盡相同;地球翻轉的週期有長有短,很可能是以「萬年」為參考計量單位的、不定期的普遍行為。
   每一次地球翻轉運動,就是地球上生物界的一次大劫難;也是地球表層無機界的一次大動亂和大調整;對於地球深層也同樣是一次大擾動。正因為發生了氣圈、水圈、岩石圈的極其強烈的異常變化,必然給生物圈帶來難以估量的天災,也曾經給人類的文明帶來過滅頂之災。本期文明依然受到地球翻轉運動的潛在的危險威脅!
   全人類團結起來!我們應該以全球科學的發展,去應對未來的全球性危險!


轉載自:http://blog.tech110.net/?uid-3065-action-viewspace-itemid-2496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六章 给科学上的疑难问题做一次推拿按摩治疗
史前发生过一次巨大洪水,淹没大半个地球,最终又流向了哪里?
地球骇人真相:停转42秒就是世界末日(15)
澳大利亚摄影师捕捉海浪展现力与美
《口罩的海洋》外一首 刘银科
地球在改变!生物在改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