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海经》中的昆仑(3)
发布时间: 2007-10-18 15:03:21 被阅览数: 645 次 来源: 智识学术网
文字 〖 〗 )
由此推之,当时泰山上应当有许多祭祀的场所,但由于4000多年来泰山地区人类活动频繁,变化剧烈,不仅这些祭祀场所不复可寻,就是宏伟壮丽的九重增城也已经当然无存。不过仍然留下了一些鳞爪。徐兆奎先生云:“由于文献缺失,史迹也经过长期毁损,对于远古时期泰山地区的文化面貌已经很难恢复。不过从古人们所留下的断简残篇或片言只语中还可探讨出一些线索。例如在前人所编写的泰山志书中,曾多处见到泰山地区的圈石的记载,……经过学术界考察分析,认为是五千年前的大型祭坛。”[19]笔者认为把“五千年前”改为“四千年前”最准确,那些石圈实是原泰山上的夏代居民进行祏祭时的遗物,《说文》:“祏,宗庙主也,《周礼》有郊宗石室。一曰:大夫以石为主。”这是后来的演变,其初当是以大石为圈,中设神主以祭,故“祏”从石,实及祏祭,至周代始变石圈为石室。此可证泰山的确是古人经常祭祀神灵的地方,《史记·封禅书》引《管子·封禅篇》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即其文献上的证据。此后各朝代帝王登位,每好封禅泰山,何者?因其本为“帝之下都”和“百神所在”的神山昆仑虚也。
(八)地之中与地首
《河图括地象》说昆仑山是“地之中”,又说它是“地首”。首先说这两个说法都是始见于汉代,此前无有。《山海经》说昆仑之虚是“在西北”而不是地之中央,《山经》中把它列入《西次三经》而不入《中山经》也是力证。但是这两个说法也不是全无根据。
昆仑为“地之中”的说法与古人的观念有关。古人认为帝王所居之处为地之中,称之为“土中”或“中土”,其都城称为“中国”,如周人把成周洛邑称为“中或(国)”(《何尊铭》)。《白虎通·京师》曰:“王者京师必择土中何?所以均教道、平往来,使善易以闻,为恶易以闻,明当惧慎,损于善恶。”陈立《疏证》曰:“《孟子·万章篇》:‘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史记》注引刘熙云:‘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左传·哀六年》引《夏书》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注:‘唐、虞、夏同都冀州。’《淮南子·地形训》:‘正中冀州,曰中土’,注:‘四方之主,故曰中土。’是王者必择土中也。《御览》引《要义》云:‘王者受命创始,建国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总天地之和、据阴阳之正、均统四方、以制万国也。’又引谯周《法训》云:‘王者居中国何也?顺天之和而四方之统也。’”从陈立的引证之中可知,古代所说的“地之中”乃是指帝王所居的都城(京师)。前文说过,禹、启时代夏民族是居住于昆仑之上,夏人之都亦设于其上,为夏人当是的政治文化中心,故其时昆仑为“土中”或“中国”,亦即“地之中”。因此昆仑为“地之中”的说法当是自夏初流传下来的一个古老的史传。
到了启子太康之时,洪水已退,太康都于斟鄩(见古本《竹书纪年》),已不在昆仑,盖是时夏人已“降丘宅土”,但昆仑虚仍是夏人的宗教圣地,为祭天和祭祀上帝的场所。泰山又名“岱宗”,这个名称不知始于何时,《书·舜典》言舜时已有此称。笔者的看法应是自先夏时代的禹、启开始。过去释“岱”为“代”,有代谢、更代之义,那是附会。实者岱与大、太、泰音近,岱宗即大宗,相当于周人的大(太)室,一作天室,杨宽先生云:“太室就是大室,原是对宗庙和宫殿中大礼堂的称呼。……嵩山之称为‘大室’,就是由于这是祭祀上帝的地方。所谓‘天室’,也是因为这里是祭祀上帝的地方。”[20]而昆仑虚(泰山)为夏人的大宗,为祭天和祭祀上帝之所,杨向奎先生说:“相传古代帝王多行封禅,《史记·封禅书》中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封禅来源于邦社,本为后土祭,后来演变为祭天,合皇天后土为一。为什么又选在泰山?章太炎先生认为泰山原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我以为它来源于‘太室’,太室明堂是古代于国内举行典礼的地方,因太室而有嵩山太室,广其义则以泰山为东方之太室,于是在中国政治中心在东方时,泰山遂为历代帝王之祭天中心矣。”[21]因此,古传说中称昆仑之上为“天庭”、为“帝之下都”,仍为夏人的宗教活动中心,故仍可曰“地之中”。
昆仑为“地首”的“首”当训“始”或“长”,这都是本泰山为说。泰山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东岳,有“五岳独尊”之称。《太平御览》卷三十九引《五经通义》曰:“(泰山)一曰岱宗,……东方万物始交代之处。宗,长也,言于群岳之长。”《风俗通·五岳》曰:“太山,山之尊,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大约汉代还有泰山为昆仑的说法,所以《河图括地象》等谶纬之书本泰山而说昆仑也。
(九)一海三水
《大荒西经》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这条文字记述了古昆仑虚的位置,它是用一海三水来标定昆仑的位置的,一海即西海,三水即流沙、赤水、黑水。
首先说“西海之南”的“南”恐怕有误,我们看看《山经》中的第一篇《南山经》,开始就说“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由此一直向东记述了《南山经》山系,也就是说西海是在《南山经》山系的头上,而昆仑虚却是在《西次三经》,那么从方位上来说,西海应该是在昆仑之南,昆仑应该在西海之北,所以《大荒西经》说昆仑在“西海之南”是很有问题的。何幼琦先生认为这个“西海”就是古巨野泽,而泰山正好是在巨野泽的东北。
流沙:何幼琦先生认为是泗水,笔者认为应该是大汶河,流沙的下游才是古泗水南流的一段[22]。泰山正在大汶河之滨。
赤水:何幼琦先生认为是沂水。泰山正在赤水之后(北)
黑水:何幼琦先生认为是肥河,是根据《西次三经》的记载:“黑水出焉(昆仑),而西流于大杅”,但是《海内西经》却说:“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显然《山经》和《海经》二者说的黑水不是一条河流,一条西流,一条东流。笔者认为《海经》中的所说的黑水就是古济水[23]。泰山正在古济水之前(南)。
所以,泰山的位置和《海经》中的记载是基本吻合的。
(十)余记考实
(1)木禾:《海内西经》说昆仑虚“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郭璞注:“木禾,谷类也。”《地形训》也说“上有木禾,其修五寻”,高诱注:“五寻,长三十五尺。”但谷类决不可能长到那么粗大。其实,这个木禾当是指粮仓,即古之“囷”。《说文》曰:“囷,廪之圜者。从禾在囗中。圜谓之囷,方谓之京。”这是因为昆仑上的居民要储备粮食,故以木修建了一些高大的仓廪,高三十五尺,故曰“长五寻”;因囷是圆柱形,而古人以“围”作圆柱形物体的测量单位(古人以一抱为一围,《庄子·人间世》李注以环八尺为一围),故曰“大五围”;粮仓可供人粮食,犹禾谷可出产粮食,故以“木禾”名之,而且“禾”与“囷”古音匣溪旁纽双声、歌文旁对转迭韵,盖以“木禾”谐“木囷”之音也。
(2)九井:《海内西经》和《地形训》说昆仑增城各门都有九井,《史记·大宛列传》引《禹本纪》言昆仑上有“醴泉、华池”,这些井、泉、池实际上是古代泰山上的居民为生活用水而开掘的水井或蓄水池。因为泰山地表水丰富,且有很多泉水,可以因之掘井、建池。《中国泰山》云:“泰山含水层由大气降水补给,因地形坡度大,切割强烈,地下水循环迅速,潜水很快沿裂隙以下降泉形式排出或补给给河谷地表水。地下水埋藏浅,很容易出露地表,因此泰山到处都有泉水分布。”[24]可见,泰山从山下到山顶都有很丰富的水源,至今亦然,目前山上尚有潭、池、瀑布56处,山泉64处,那么古代增城里的居民因之掘井建池,也当是事实。《吕氏春秋·本味》载伊尹说汤曰:“水之美者,昆仑之井”,而今人则说:“泰安有三美:白菜、豆腐、水”,《鲁志新编》下册云:“水是泰安三美之一,也是白菜美、豆腐美的根源。泰安水包括三部分:一是泰山泉水,二是河水,三是水库塘坝的蓄水。来源主要是降水和过境客水,但因受地形、地质、气候的影响,泰安形成为由地下水类型系和石灰岩裂隙岩溶水和变质层构造裂隙水的混合型水质,水质优良。”[25]是泰山周围之水美亦天下闻名,且在三四千年前已经为人们所盛赞了。
关于昆仑之井还有一个重要的传说,见于《淮南子·本经训》:“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过去人们对这个传说多不甚理解,如高诱注以为是“伯益佐舜,初作井,凿地而求水,龙知将决川谷、漉陂池,恐见害,故登云而去,栖其神于昆仑之山也。”这个理解不符合史实。实者,“龙”当读为“宠”,于省吾先生云:“甲骨文借龙为宠,宠乃后起的分别字,周器迟父钟的‘不显龙光’,应读作‘丕显龙光。’《诗·蓼萧》‘为龙为光’的毛传,和《诗·酌》‘我龙受之’的郑笺,并训龙为宠。”[26]“玄云”指天,“登玄云”原是指登天,这里是暗指登位为后,《史记·夏本纪》说禹举益而任之政,后以天下授益,故《楚辞·天问》等书亦称之为“后益”,即谓此事;“神”者百神,指昆仑上诸部族所崇拜的先公、先王和自然神,这里代指诸部族。此言伯益因为做了井而受到了禹的赏识和宠信,因此得以登位为后,故曰“龙(宠)登玄云”;诸部族也因为井的发明而可以安居于昆仑之上以祀百神,故曰“神栖昆仑”。此事为有关昆仑九井的一个重要传说,而《本经训》的作者并不完全理解这一传说的历史内涵,把它与“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放在一起来说明“智能愈多而德愈薄”的道理,甚不确当。
(3)玉槛:《海内西经》言九井都是“以玉为槛”,郭璞注云:“槛,栏。”也就是井栏杆,《地形训》称“玉横维之”,《说文》:“横,栏木也”,也是指井栏杆。但是,玉乃古代稀有珍贵之物,皆用来制作礼器、祭器和佩饰品,不可能用大量的玉来作井栏,而且《山海经》中绝无昆仑虚产玉的记载,如《西次三经》所记昆仑之丘等二十三座山,其中记有十座山产玉,昆仑丘却不在其中;《海经》和《地形训》中也没有说昆仑产玉,只有较晚的《河图始开图》里说昆仑“四维多玉”。古代有崑山产玉的说法,如《书·胤征》:“火炎崑岗,玉石俱焚”,《吕氏春秋·重己》:“人不爱崑山之玉”,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史记·赵世家》:“代马、胡犬不东下,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宝亦非王有已”,《盐铁论·崇礼》里说“崑山之旁,以玉璞抵鸟鹊”,等等,过去人们把这个崑岗或崑山解释为昆仑,实际上有很大问题,因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说“崑山之玉”而不说“昆仑之玉”,昆仑之虚或昆仑之丘可以简称“昆仑”,《山海经》就多处称“昆仑”,但不简称“崑山”,所以很难把它理解成就是古传中的昆仑虚,昆山应该是古代一个产玉的地方,但不是昆仑虚。大约后人误解崑山就是昆仑虚,所以才有了昆仑产玉的说法。
但是,笔者认为“以玉为槛”、“玉横维之”、“四维多玉”的记载都是事实,只不过这个“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玉,而是一些质地优良、色彩丰富的美石,这些美石古代是都视为玉类的。以《说文·玉部》为例,其中玤、璓等是“石之次玉者”;珢、璅等是“石之似玉者”;碧、瑶等都是“石之美者”,这些都是“石”,可其字都从玉,可知古人是把它们视为玉类的。泰山就以出产之地优良、色彩艳丽的美石闻名,这里把两条资料抄在下面:
①《鲁志新编》下册云:“泰安市郊区境内有丰富的泰山花岗石资源,储量达20亿立方米,居全省首位。品种有‘泰山红’、‘泰山绿’、‘泰山青’、‘泰山白’和‘泰山花’。其中‘泰山红’花岗石属世界稀有品种。……‘泰山红’花岗石质地优良、色彩绚丽,可与世界著名的巴西红媲美。‘泰山红’除可加工成高级建筑装饰板材外,还可制作各种石雕工艺品。”[27]
②《泰山民俗志》云:“泰山石产在泰山前泰安市郊区境内,这里泰山花岗石储量20多亿立方米。品种很多,有‘泰山红’、‘泰山绿’、‘泰山青’、‘泰山白’和‘泰山花’。其中‘泰山红’花岗石为世界稀有。近几年,意大利、法国、日本等国来考察时,一致认为‘泰山红’花岗石质地优良、色彩绚丽,抗压力强、抗磨、耐酸碱、耐腐蚀,既能成为高级建筑装饰材料,又可制作各种石雕工艺品。”[20]
泰山花岗石“质地优良、色彩绚丽”,自然可称为美石,亦可说它是“石之似玉者”或“石之次玉者”;它既可以做高级建筑装饰材料和石雕工艺品,自然也可以做井栏杆——这便是昆仑九井“以玉为槛”、“玉横维之”和“四维多玉”的真相。
(4)弱水之渊:《大荒西经》言昆仑之丘“下有弱水之渊环之”,郭璞注:“其水不胜鸿毛”;《玄中记》亦言“天下之弱者,有昆仑之弱水焉,鸿毛不能起也。”此“弱水之渊”是指环绕昆仑虚(泰山)的汶水、古济水和孝妇河。
汶水即今大汶河,也就是《山海经》中所说的流沙[29],其上游有三汶:牟汶河发源于鲁山西麓,西流至泰安市丘家店镇东汇发源于雪野水库的瀛汶河,西南流至汶口镇汇发源于新泰境内的柴汶河,西流为大汶河,又北为大清河,入济水。
济水是《海经》中所记载的黑水,说已见上。济水出巨野泽沿今小清河道北流,又沿今黄河道东北流经泰山之北,在今济南市附近又沿小清河道东流入海。
孝妇河发源于淄博市博山区的刁虎峪,北流入济水(今小清河),古称陇水,又名袁水,《水经注·济水》云:“陇水南出长城中,……其水北注济”。
上述三水正好将泰山环绕了360°,故曰“环之”;此三水水流湍急,不能载物,所谓“不胜鸿毛”,故曰“弱”也。
(5)炎火之山:《大荒西经》言昆仑之丘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燃)”,当是指古代发生在泰山脚下的森林大火。古代泰山脚下森林茂密,说已见上。此森林每到干旱季节即容易发生森林大火,在当是无人扑救的情况下,经月或数月不灭者理应有之,故古人异传为炎火之山也。
(6)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次三经》曰:“槐江之山,……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郭璞注:“皆光气炎盛想焜燿之貌”。《西次三经》又说自槐江之山向西四百里为昆仑之丘,则槐江之山在泰山之东北方,当即今之香山。
泰山“其光熊熊,其气魂魂”的景象,泰安人习见之。泰山主峰玉皇顶高程为1532.7米,高大雄伟,气势磅礴。每天早晨,当泰安市还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时,泰山由于地势高,已沐浴在朝阳之中;每到傍晚,当泰安市已暮色浓重、万家灯火之时,泰山顶部仍映照在夕阳的余晖里。由于上下明暗对比较大,此二时在山下远望泰山,尤显得光辉明亮,正是“其光熊熊,其气魂魂”的景象,恢宏壮丽、庄严神圣,故泰山之“旭日东升”与“夕阳玉照”(或称“晚霞夕照”)乃其“十大自然奇观”之二,甚为有名。因而从槐江之山(香山)西南望昆仑(泰山)有此感受,乃古人于早晚之时实地观察的结果。
(7)鸟兽:昆仑之上多奇禽异兽,除开明兽陆吾外,《西次三经》载其上有土蝼、钦原、鹑鸟,《海内西经》载其上有凤皇(凤凰)、鸾鸟、视肉、离朱、树鸟、蛟、蝮、蛇、蜼、豹、诵鸟、鶽等等。这些鸟兽可以用泰山当是多鸟兽来解释,因为泰山的动物种类十分丰富。但笔者认为实际上应该是一些部族的图腾,开明兽陆吾为夏人的图腾神,是夏人的象征物,说已见上。《西次三经》说鹑鸟“是司帝之百服”,帝为上帝,服为用度之物,盖谓祭祀上帝时所用之百物,这显然是一个以鹑鸟为表征物的部族,或认为就是凤凰,郝懿行《笺疏》云:“鹑鸟,凤也。《海内西经》云昆仑开明西北皆有凤皇,此是也。《埤雅》引师旷《禽经》曰:‘赤凤谓之鹑。’”《海内西经》云:“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载蛇践蛇,膺有赤蛇”,《山海经》中凡“载蛇践蛇”者多为一些神灵,故此鹑鸟(凤皇)部族当是具有高贵地位的部族,言其“司帝之百服”,殆与神巫之类相似。其它鸟兽皆倣此。
(8)草木:《西次三经》说昆仑上有木曰沙棠,有草曰薲草;《海内西经》记昆仑上之奇异树木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柏树、丹木(原误作“甘水”)、圣木(一曰梃木)、服常树;《地形训》记昆仑之奇树有:琁树、碧树、瑶树、沙棠。这些奇怪的树木前人多不得其解。实际上,这些树木是昆仑诸部族的社树,同时也是这些部族的象征物。
《说文》曰:“社,地主也。……《周礼》:‘二十五家为社,各植其土所宜木。’”《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注引孔曰:“凡建邦立社,各以其土所宜之木。”《正义》:“谓用其木以为社主。”《墨子·明鬼》云:“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木之修茂者,立为丛社。”社上一棵或数棵大树称社树,成片的林木称社丛。昆仑上的奇树有些是现实中确实有的,如柏树、沙棠;其它一些是现实里找不到的,极有可能原是现实中的某些树,因为被当作了社树,人们神异之、敬畏之,又另外给起了些奇异的名字称之,遂有珠树、文玉树之类的名目。
古之社树因为被视为神物而不敢随意砍伐,故常长得甚为巨大,《庄子·人间世》曰:“匠石之齐,至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枝。”这是说一棵作为社树的栎树,长得如此高大。因此,笔者认为《海经》中记载的一些高大树木,如扶木(扶桑)、建木、若木、槃木、朱木、白木、栾木、枫木、圣木、寻木、甘(丹)柤、甘(丹)华、寻竹、杨柳、邓林(二树木)、三桑、三珠树、桂林(八树)、柜格之松、帝俊竹林等等,既是一些部族的社树或社丛,也是一些部族的象征。昆仑上的奇草异木亦当作是解,如《海内西经》言开明北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实际上是说以这些树为社树的部族在夏部族居住地之北方。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关于昆仑虚的一些主要的古传基本上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昆仑之虚(丘)即今之泰山的说法可成定论。
泰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它周围现在已发现了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如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或以为即夏文化)、商文化直至周、秦、汉文化,内容都很丰富,而且是次第发展,绵延不绝。王迅先生已指出:“从目前的考古材料来看,山东境内发现的考古遗存比东方地区其它局部区域都丰富,从文化发展中的缺环和文化分布的空白地区相对较少”[30],李伯涛先生也说:“泰山地处黄河下游,是中华民族最早生息繁衍的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早在远古的新石器时代,泰山一带是人类频繁活动的重要地域,而且先进于同一时期其他地域的文化。自远古起,在泰山周围一带,便逐渐形成了泰山文化区,使泰山一带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31]
可以知道,在上古时期,泰山周围的确是人类活动最兴盛的地区,它是虞夏时期东方的一个政治中心,是夏王朝的诞生地,是夏文化的发源之所,也是整个华夏文明走向繁荣的起点,因而泰山在中国上古的历史传说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圣山。故泰山除了具有风格独特的美学价值和世界意义的地质科学价值外,也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所以在1987年它就被列入了“世界遗产清单”。现在泰山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上的昆仑,也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昆仑,它以历史、文化、美学、地质学的多重价值,成了全世界的珍贵遗产,因而值得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加以研究。
注释:
[1]顾颉刚《昆仑和河源的实定》[J]《历史地理》第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11月
[2]台湾·苏雪林《昆仑之谜·自跋二》[M]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56年版,原书笔者未见,所见者乃网上的电子版。
网址:http://www.white-collar.net/wx_author/s/shuxuelin/yx/15.htm
[3]何幼琦《〈海经〉新探》[J]《历史研究》1985年第2期。下引何先生说皆出此文,不再另注。
[4]何新《诸神的起源》三联书店1986年版
[5]徐显之《山海经探源》武汉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
[6]王宁《〈五藏山经〉记述的地域及作者新探》[J]管子学刊2000年第3期
[7]王宁《〈海经〉的作者及记述的地理与时代》[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第5期,后经修订发布于中国先秦史网站http://www.zgxqs.cn/article/2006/0713/article_860.html
[8]王宁《混沌意义源流考》[J]枣庄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后经修订发布于中国先秦史网站。网址:http://www.zgxqs.cn/article/2006/0712/article_858.html
[9]台湾·苏雪林《昆仑之谜》[M]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56年版。笔者所见为电子版,
网址:http://bbs4.xilu.com/cgi-bin/bbs/view?forum=wave99&message=11043
[10]说详见王宁《夏国疆域新证》[J]枣庄师专学报1993年第1期。后经修订,发布于中国先秦史网站http://www.zgxqs.cn/article/2006/0826/article_969.html
[11][15][24]谢凝高主编《中国泰山》[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4页、第135页、第115页
[12][14]李锦山《古史传说时代的“丘”与“虚”》[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第2期
[13]张学海《试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城》[J]文物1996年第2期
[16]王宁《狮子座之谜:夏殷周三代的至上神观念与星辰崇拜》[J]郭沫若学刊1995年第3期。后经修订增补,发布于中国先秦史网站。
网址:http://www.zgxqs.cn/article/2006/0727/article_891.html
[17]王宁《汉画像石“九头兽”说源》[J][台湾]故宫文物月刊2003年第二十一卷第三期(243号)
[18]张岩《山海经与古代社会》[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6月,第106页。
[19]徐兆奎《历史地理与地名研究》[M]海洋出版社1993年12月第31-32页。
[20]杨宽《西周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第831页。
[21]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M]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第202页。
[22][23][29]王宁《昆仑七水考》[J]枣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25][27]祝宏主编《鲁志新编》下册[M]大众日报社1988年第373页
[26]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M]中华书局1979年6月第218页。
[28][31]李伯涛《泰山民俗》[M]山东画报出版社1996年第272-273页、第1-2页。
[30]王迅《东夷文化与淮夷文化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第3页。
2007年5月11日
作者:王宁
编辑:汀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海经*西荒经注,关于昆仑山的描述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梯”
昆仑山
《山海经·海荒经》是远古西部地理记载
龙脉之祖,文明之源,华夏圣山——昆仑山
神木为什么叫神木?竟然与黄帝有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