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义务教育法》的学习心得

学习《义务教育法》后我知道,国家提倡我们用启发式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我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我认为这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中最本质的内容,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义务教育法》是指规范义务教育过程中各方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辞海》对义务教育的解释是: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一定年龄的儿童所实施的一定范围的普通教育,即称义务教育。

有的国家将义务教育称之为强迫教育。

理解义务教育的内涵要把握三层意思:一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教育;二是所有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教育;三是国家统一实施和提供保障的教育。

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儿童入学年龄为年满6周岁,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7周岁。

1986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开始走向了法治化的运行轨道。

2006年,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006年的《义务教育法》,共分八章六十三条:

第一章总则,阐述了立法宗旨、立法依据、重要概念、基本原则;

第二章学生,主要规定了学生的入学年龄、入学原则、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的义务,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及有关社会组织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等;

第三章学校,对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原则、内部管理、权力义务做了相应规范;

第四章教师,对教师来源、任职要求、合法权益、职务制度、培养培训、合理流动等问题做了有针对性的规定;

第五章教育教学,对依法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了有关规范;

第六章经费保障,明确了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有关问题;

第七章法律责任,明确了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说明了“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民办学校实施义务教育、本法施行时间等三个附加条款。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的基本性质。这三个基本性质,也是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支点。

1.强制性的理解: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义务,不履行这个义务,就等于违法。

2.免费性的理解:义务教育坚持公益性质,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适龄儿童上学不用自己交学费、杂费。

3.普及性的理解:全国所有地区都要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要接受义务教育。

应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198671日施行以来,对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20多年的义务教育成果有目共睹。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义务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已逐步显现。2006年前后,义务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不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过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义务教育学校存在乱收费现象;学校内部管理存在很多薄弱环节等。以上这些问题,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反映十分强烈,迫切要求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加以解决。新的《义务教育法》就是在总结义务教育经验、针对义务教育存在问题、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

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在方向性、原则性问题上,与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相比,做出了许多新的重大调整。这部法律刚性特点突出、时代特色显明,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规范性和前瞻性。其主要亮点和重要突破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   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本的方向。

(二)   (二)明确了义务教育承担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

(三)回归了义务教育免费实施的本质属性。

(四)完善了有利于义务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

(五)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

(六)保障了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

(七)规范了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

(八)确立了义务教育阶段新的教师职务制度。

(九)增强了义务教育依法管理的可操作性。

新《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应该看到,目前义务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到位。

(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三)农村中小学辍学率上升。

()实施素质教育存在诸多困难。

(五)校园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义务教育法》规定的9年制义务教育年限,这是必须保证的底线,但并不影响有条件的经济发达地区,提前普及12年义务教育。根据据网上所查资料,有些省市已经进行了延伸或扩展的探索和实践。

在第五章中专门对教育教学作出规定,要求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第一次将素质教育明确写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符合教育规律和身心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强调要“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学的活动中”,还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内容必然影响到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我们要实施并完成高质量、高水平的义务教育。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是拥有创新精神的种子,勇于实践则是实现创新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我们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转变观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创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由徜徉”于学校内外、课堂内外、课文内外、学科之间,改变过去的“重分低能”和“书本奴隶”的状况,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弹性,以顺应时代。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是所有教师今后的奋斗目标。在课堂上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加强知识的探究过程的教学设计,注重培养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合作能力,探究知识的能力。这也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习的能力。

严格遵守义务教育法,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作到既教书又育人,为培养新一代而作出最大的努力,使我的学生健康成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在全国范围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的为期不会很远,义务教育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0年中小学教师基本能力测试试题
教育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招考教师 义务教育法 试题及答案 复习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通用知识----《义务教育法》试卷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复习资料(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