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哈尔滨蔬菜合作社与超市超对接 中国农业网

目前哈尔滨本地蔬菜生产即将进入高产期,农产品“卖难买贵”现象日渐突显。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产销对接不畅,中间环节较多。

  据测算,全国蔬菜从田间到达消费者餐桌一般经过4~6个环节,每增加一个流通环节,成本将增加5%~10%。

  为破解本地菜“卖难买贵”的难题,哈市相关管理部门正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缩短“菜园子”和“菜篮子”的距离,降低流通费用。但治标难治本,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成功的市场对接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消费者得实惠的多赢之举。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哈尔滨蔬菜生产与市场对接方面存在哪些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本报记者近日赴农村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哈市开展“农超对接”已经有多年,对接不仅可以丰富百姓的“菜篮子”,让百姓吃到物美价廉的蔬菜,更可以保证为农民打开销路、叫响品牌,从而充盈自己的“钱袋子”,这本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然而近年来却遭农民和超市的冷遇。

  1

  几度“入超”未果无奈另寻他路

  24日,记者驱车来到了哈市呼兰区富强村,在蔬菜塑料大棚里,记者看到了富强晨光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王喜光,正在和合作社农民一起采摘番茄。这家2008年成立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已经由最初的7户农民,发展到现在的100余户,种植面积也达到2000余亩,“现在合作社已经闯出了自己的品牌,销售途径也更广了,一点也不愁卖。”他一边熟练地采摘番茄装篮,一边说:“合作社现在可以将产品销往农贸市场,或将蔬菜制成礼品包装,走高端精品路线销售等多种销售途径。”

  话语间,他却对“农超对接”的销售方式只字未提。此前,记者曾多次采访王喜光,其一直是“农超对接”的忠实拥趸,他非常希望自己的蔬菜产品能通过超市走出一条品牌之路,提高销量。当记者问及“农超对接”目前如何?王喜光停下手中的活,迟疑了一下说:“‘农超对接’难度太大,我们今年没有和任何一家超市进行洽谈,现在销路不愁,品牌也已经叫响,今后也不打算再走‘农超对接’这条路。”

  2008年合作社成立之初,“为了打响品牌,我们准备和超市长期进行合作”,经过努力他们成功与一家本地超市签约;2009年他们开始与一些国际大型连锁超市进行洽谈,但他们发现“入超”的门槛极高,条件苛刻,利润也极低,只好无奈放弃了与超市的合作。

  2

  高门槛挡住农民“入超”路

  在该合作社,记者看到了他们曾经专门为“入超”所建立的净菜包装车间和购买的配送车辆,王喜光用极为惋惜的语气说起了放弃的原因。“相关部门搭建的平台减少了合作社和超市间交往的繁复过程,过程减少但双方的合作细节却不能减少,相关部门应因地制宜制定一套农超对接方案,但这些也被简化掉了。”

  一家规模较小的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对记者说:“如果超市需要10样蔬菜,而我的地里只有两样菜,那剩下的8样菜,只能从批发市场配货,但是价格肯定高,这就失去了‘农超对接’的意义;另外哈埠地产菜有季节性,不能终年供应,根本无法满足超市需要。”

  随后,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多家曾寄希望与“农超对接”的合作社,也纷纷敬而远之。一位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超市和合作社之间施行提前预报蔬菜价格,但价格的最终制定权还是掌握在超市手中;进超市特别是大型连锁超市的门槛费高,资金回笼期长;另外,进入超市的蔬菜所产生的损耗都要合作社自己承担,这些都增加了农户的负担。”

  哈市南岗区的红星蔬菜合作社从2004年就开始与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进行对接,而不久前记者在采访该合作社负责人刘贵林时,他表示,我们这两年始终没有再找合作伙伴,唯一合作的超市,出于情面,还在供货,但供货量和品种都在减少。“以往每天送货量在4吨左右,涵盖40余个品种,现在每天送货量也就几千斤,品种也缩减至10余个。”

  3

  缺少政策支持农超双方难主动

  不只是农民对“农超对接”不积极,超市也是十分不情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超市负责人说:“我们把它作为一项配合政府的‘公益活动’,利润少点但只要不赔本就行。”

  采访中,哈尔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我们还没组织对接会,所以没有农业合作社和超市对接。只是去年‘哈洽会’期间,曾举办过一次‘农超对接’,当时有30余家农民合作社与超市对接,但不知道双方今年是否仍在合作。”对于“农超对接”农民合作社态度由“热”变“冷”,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哈市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扶植政策和资金支持,所以双方都很难拿出“热情”去对接。

  有专家表示,农超对接存在的不平等对话问题,必须通过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更多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来解决。他认为,当合作社成为一支主导力量,会有效地改变农民单打独斗、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的现状,这将带来农产品销售模式的根本性变化。

  与此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农超对接”已经不再是农民合作社的“入市”首选,一些规模较大的农民合作社已经开始“多腿”闯市场。一些合作社在哈市农业部门资金的扶植下,在市区里开起了蔬菜直销店,不仅价格低于市场价,更能让市民在第一时间吃到新鲜、安全的本地菜;此外,一些农业合作社还积极参加农博会、哈洽会等各类展会,以展会为平台展示自己的产品,让更多市民和企业了解,叫响知名度拓宽销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菜贱伤农:重提农超对接
农产品标准化困扰农超对接 突破瓶颈有难度
农业部门积极支持引导合作社产销对接成效斐然
“农超对接” 为超市与农业合作社搭建对接平台
农超对接农民直供菜存制约因素 需社会合力扶持
农民专业合作社 还得练内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