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世纪的大波兰:从强国到被三国瓜分(2)
10世纪末,波兰的面积为2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10万,是仅次于罗斯的第二大斯拉夫国家(就人口和地域大小而言),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为4到5人。
在进行领土争夺和聚合的同时,出于稳定国内政局和对抗外来干涉的需要,梅什科一世决定在波兰接受基督教。962年,国王和整个宫廷接受了来自捷克的神职人员的洗礼,波兰从此进入欧洲基督教文明世界。在此之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曾经想利用宗教问题牵制波兰,并妄图使其隶属于帝国的马格德堡主教区(968年升为大主教区)。968年,国王在波兹南建立了自己的主教区,并将其置于罗马教廷的直接领导之下。皈依基督教一方面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封建社会尤其是文化的发展,但来自罗马教廷的不断影响和干涉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负面因素。在最初阶段,接受基督教信仰的主要是王室和贵族阶层。而各主要地区居民广泛的接受和信仰基督教,则晚了近2个世纪,即到12世纪中期,同时各地主教区也普遍建立起来。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以基督教为先锋的西欧文化开始逐渐在波兰传播。拉丁文成为官方和教会的语言。教会和修道院是文化和教育的中心。教会创办学校培养各种神职人员,国王和王公则派遣留学生前往西欧国家学习和考察。教俗两界在文化发展,交流,传播上起了主动和积极的作用。这其中,国王的王室联姻则成为一种独特和良性的文化交流方式。无论是同德意志、捷克、或是罗斯王室通婚,都给波兰带来了不同地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西欧或是东欧的,两个斯拉夫世界的,甚至是东方拜占庭帝国的.
二.十五、十六世纪政治经济局势的转变
中世纪的欧洲,自15世纪始,已经逐渐显现出变革的端倪。世纪初的捷克胡斯战争(1419-1434)表明了基督教世界宗教改革的要求再一次自下而上的被提起。而不同于两个多世纪前的法国阿尔比运动和近一百年后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世纪末东欧的这场宗教斗争更明显的具有反抗外族统治和民族集体意识觉醒的独特内容。如同在1410年格隆瓦尔德战役中,捷克志愿者站在波兰一边共同对抗条顿骑士团一样,大量的波兰骑士、城市贫民和农民参加了胡斯战争中的几次重要战役:多马日利策战役(1431)、利潘战役(1434)等.在同帝国及日尔曼外来势力斗争的问题上,东欧的民众有着普遍潜意识的合作和协同。
15世纪中叶之后,百年战争(1337-1453)结束,英法两个西欧主要国家分别走上不同的国家发展道路。法国自路易十一统治开始,君主集权化和绝对主义化就从未中断过。意大利战争(1494-1559)中,法国的新君主国家及其新型军队接受了考验。虽然最后法国人没有达成征服意大利的政治军事目的,但从各方面汲取的文艺复兴的积极因素促进了法国近代国家的发展。到路易十四时代,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最典型最强大的绝对主义君主集权国家。与其大陆近邻不同,英国在玫瑰战争(1455-1485)之后,都铎王朝继续了以往的传统,在近代国家的转变过程中,中央权力保持了比较灵活的弹性。国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权之间,有着良性的合作和互动。相对在法国普遍存在的中央与地方的对抗和斗争,英国的地方政治更加稳定。这无论对于国家发展还是一般民众的生活和切身利益,都是极其有益的。英国和法国的时代变革代表了欧洲国家社会发展和转变的一个新的方向:建立在民族集体意识觉醒基础之上,逐渐摆脱教会干涉和影响,以国王和中央政府为核心的近代国家。这其中隐含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动力因素,一种新的经济生产方式,即以资本和资本积累为基础,以赚取利润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经济。
16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价格革命、商业革命、殖民冒险冲击着西欧。同时,欧洲出现人口增长的又一个高峰。其增长不仅超过14、15世纪,而且也超过了17世纪和18世纪前半期。16世纪前50年,欧洲人口为8500万到9000万,年均增长率为8-10%。人口的巨大变化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与易北河以西国家和地区(英国和尼德兰为典型)的自由农业不同,在东欧国家和地区(波兰,以及后来的勃兰登堡-普鲁士国家),贵族为了从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中获取更大利润,限制农民自由,延长劳动时间,扩大劳役制庄园制经济规模,出现了普遍的再封建化和"再版农奴制"。
从某种层面来说,15世纪对于波兰是一个决定性的世纪。在这个历史时期,波兰和骑士团两百多年的纷争终于有了最后的结局。1226年,成立于十字军东征时代的条顿骑士团应玛佐夫舍王公康拉德的邀请前来镇压普鲁士部落和武装传教。1234年,教皇颁布诏书,宣布普鲁士为骑士团"私产"。早在十字军东征时代(1096-1291),骑士团就已经享有了政治上独立于任何其他僧俗政权之外,直属罗马教廷;经济上拥有免税特权,而且还可以在所属领地上征收什一税。骑士团的实力迅速增长,利用原有的波兰王公赐赠的土地和城堡不断蚕食周遍地区。1237年,在教皇同意下,原在立沃尼亚,库尔兰一带殖民扩张的宝剑骑士团与条顿骑士团合并,组成一个强大的骑士团国家,定都马尔博克。骑士团国家成立之后,对波兰和立陶宛的侵略愈演愈烈。
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经常受到骚扰。1386年,出于抵抗外来侵略的共同战略目的,波兰和立陶宛达成了王朝联合的一致协议。在立陶宛大公雅盖沃迎娶波兰女王雅德维嘉的王室联姻的基础上,波兰和立陶宛联合成为一个王国。雅盖沃加冕成为波兰国王,改称符拉迪斯拉夫二世(1386-1434)。同时,立陶宛按照拉丁仪式接受基督教,在维尔纽斯建立主教区,受格涅兹诺大主教区领导。新的大波兰王国的成立被骑士团视为极大的威胁和挑战:一方面,波兰将不容置疑的成为骑士团建立从北德意志到芬兰湾的大帝国计划的最大障碍;另一方面,波兰领导下的立陶宛改宗,使骑士团失去了继续在该地区扩张和"传教"的宗教借口。1410年7月15日,在著名的格隆瓦尔德会战中,波兰-立陶宛-罗斯联军几乎全歼了骑士团军队。战后双方签署了对骑士团相当宽容的托伦和约,不过骑士团仍拒绝履行和约的赔款内容。1454年,双方再战,史称"十三年"战争,到1466年骑士团彻底战败求和。通过第二次托伦和约,波兰成功收复了东波莫瑞和赫翁诺地区,拥有了波罗的海出海口,这对国内日益增长的粮食出口至关重要。十三年战争后,条顿骑士团已经不能再对波兰构成实质性威胁,两个多世纪来的斗争终于以波兰的胜利而告结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改革就等死?详解条顿骑士团衰落的政治原因
【东欧古代列国志】立陶宛大公国(二):明道加斯1
从欧洲最强堕落到三流小国,波兰究竟怎么落得这般田地?
【干货】了解波兰历史从钱开始,波兰货币上的那些国王都是谁?
波兰-立陶宛简史(一):波兰-立陶宛的形成
波兰,为什么因“过度民主”而亡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