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恕我直言,根本没有人在乎你出门洗没洗头



人们往往觉得他人都注意到了自己的发型并给予糟糕的评论,而实际并非如此。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理发店的Tony老师。


洗头,和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进步的清洁方式。


对于无论男女都长发及腰的古人来说,洗头当然是必须的。秦汉时期,国家有特定的洗头日,每五日一洗,根据《海录碎事·臣职官僚》记载,“汉律,五日一赐休沐,得以归休沐出谒”。



中国汉字中,“沐”即为洗头之意。《说文解字》中已有明确解释:“沐,濯发也。”


古人的洗发水,所用材料都是纯天然的,从桑叶水、皂荚到淘米水。《本草纲目》中对桑叶的记载: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到了现代社会,洗发水琳琅满目,护理头发的工序也越来越复杂,洗头更是被提升到了仪式感的层次。


对很多女孩子来说,要洗个头才能出门见的人都是SVIP。



没洗头出门是什么感受?大概就是感觉所有人都在看你的头,害怕油甩到路人脸上,更害怕遇到自己认识的人,尤其是暗恋的对象。


这种现象早在《诗经·采绿》中就曾提到:“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采草的姑娘头发脏到打结,非常惊恐,万一遇见了路边的哪个男子是我的情郎怎么办?我不管,我要回家洗头。


这种心理也被许多洗发水厂商所利用。在不少电视广告中,就因为男主的一次“穿过黑发我的手”,便从此对女主一见钟情。


其实,对于洗头才能出门这件事,不用这么困扰。没人在乎你的油头,除了美发店Tony老师。


某洗发水广告

在公共场合,人经常会产生一种错觉,错误的放大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度。比如说当你摔了一跤,觉得难堪的时候,你会认为全车厢的人都知道你很难堪。


这种高估自己内部状态被洞悉水平的现象叫做“被洞悉错觉“。


其实如果面无表情的拍拍灰站起来,大家就会认为你非常淡定自然。可能只是在走路的过程中来了个freestyle,深藏功与名。



除此之外,人们还常常高估其外表或行为受到他人注意和评价的程度,这就是所谓的聚光灯效应


该词是2000年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Thomas Gilovich和美国心理学家Kenneth Savitsky所提出,为此他们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


首先将109名大学生分为3组。第一组(T恤组)15人被要求穿上印有歌手Barry Manilow头像的T恤。并且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穿上该T恤会觉得尴尬。


另一组共64名参与者观察员(观察组)。研究者要求T恤组走进观察员的房间内。研究人员先询问T恤组,觉得房间内有多少人注意到身上这件T恤是谁?再问观察组是否注意到T恤上的头像。


最后一组为控制组,研究者会播放观察组与T恤组的视频,并询问他们是否注意到T恤的图案是Barry Manilow。


“聚光灯效应”实验结果丨Blogger


结果如上图所示,T恤组的同学认为有将近一半的人注意到了衣服上的图案。事实是他们太过于自信,其他两组都只有23%左右人的对其有所反应。


人们往往觉得他人都注意到了自己的发型并给予糟糕的评论,而实际并非如此。他们可能在小憩,可能在发呆。不用担心,不是你过于敏感,而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这个状况。

 

频繁去思考自己的外表和行为是怎样被别人关注和评价的,是个自我形成的过程。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将这个过程命名为 “镜中自我” ,即人们彼此都像镜子一样。映照着对方,你认识多少人, 就有多少个社会自我。


这个自我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镜中自我”形成的三个步骤丨雅虎奇摩


我们会将别人对我们的评价结合自己的感觉和自己的观点,通过自我传播进行修改和吸收,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自我。


比如打游戏时,你抢了别人的人头,别人骂你,你觉得可能这样不太好,下一次就不抢了,从此你变成了一个爱好和平的玩家。但也有可能,你觉得他骂你不对,以后见他一次杀他一次,练足了PVP手法,从此变成服务器一霸。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蒙田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蒙田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


这种看起来有些过度的在意其实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称为”适应性偏差“,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延续的重要手段。


在人际互动中,适度高估被洞悉水平可能有一定的适应意义,它可以防止私密信息的泄漏,避免不必要的尴尬或非议。


在地铁上大声打电话的乘客、景区乱扔垃圾的游客,就属于适应性偏差进化不全的人类。他们缺乏对外界关注的认知,也可能就是众所周知的——缺根筋。


下次遇见,平常心对待,基因已经决定了他们注定被自然选择淘汰。说不定五百年之后,你就见不到这种人了。


 社交恐惧症


虽然说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但如果太过的话就可能会导致焦虑症和社交恐惧症。


研究人员发现,在人际互动中,社交焦虑者产生了强烈的聚光灯效应和被洞悉错觉,在高社会关注条件下尤其明显。


患这两种病状的人由于极度自卑而对他人偶然投来的目光以及不经意动作感到难堪, 敏感地认为别人的偶然动作如走开、低头都是对自己的反感。




焦虑症和社交恐惧症的成因很复杂,过度高度被洞悉水平只是其中一个部分,无法通过简单的自我暗示解决。


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如果真的觉得这种被洞悉错觉和聚光灯效应很令你烦恼的话,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


第一,理性思考型。即脑补别人在自己眼里是什么摸样,自己就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摸样,大家都是配角。你看她的头还没我干净,照样在大街上潇洒,有什么好担心的?



第二,放飞自我型。不加无涯之戏,何以遣有涯之生,我觉得聚光灯打在我身上,我就是最美的,诸位爱看不看。今天走的就是颓废风,觉得我丑那是因为你没有审美。


更何况许多人的头发也并没有多脏,其实只是心里在作怪。恕我直言,根本没有人在乎你洗没洗头。


关键还是看脸。



参考文献:

[1] 陈力丹.自我传播与自我传播的前提[J].东南传播.2015

[2] 华元杰.被洞悉错觉中的锚定及其调节效应[J].社会心理科学.2011

[3] 陈冠军,杨兴洁,夏莉华,马长生.伴与不伴敏感性关系妄想的社交恐惧症症状及个性因素研究.精神医学杂志.2012

[4] Brown, M. A., & Stopa, L. The spotlight effect and the illusion of transparency in social anxiety.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2007, 21: 804- 819.

[5] Gilovich T, Medvec, V. H., & Savitsky, K..The spotlight effect in social judgment: An egocentric Bias in estimates of the salience of one’s own actions and appearanc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0,78 (2): 211- 2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深圳一帆心理:如何与恐惧社交、不善言辞的自己和解?
如何克服害羞心理
社交恐惧的你,是不是觉得每个人都在审视你?
总是感觉别人看不起你,其实是你的“错觉”
马赫带是视错觉,聚光灯效应是心理上的偏见,它们之间有啥异同
我们不是高冷傲娇,只是得了社交恐惧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