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岛《寻隐者不遇》——千锤百炼的诗

“访友”也是古诗中一个比较常见的主题。然而,访友的诗人却往往见不到要访的朋友。古人称之为“不遇”。这从有些诗的题目中,便可知道,比如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僧皎然的《访陆鸿渐不遇》、贾岛的《访隐者不遇》。

假如访友的诗人都像东晋时王子猷访戴逵似的,那能不能见到友人,是不关紧要的。据《世说新语》记载:

王子猷 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可惜,一般人没有王子猷那样的名士风流,见不到要访的友人,难免要惆怅失望。如果我们追问一句:为什么诗人访友常常会“不遇”呢?其实,这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用现代话说,就是没有提前预约。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访友不遇的古诗,即前面提到的《寻隐者不遇》。其诗曰: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贾岛与孟郊两人都是晚唐“苦吟派”诗人的代表,并称“郊寒岛瘦”。其实,贾岛并不瘦,而且从长相上看,他还是一副黄胖和尚的模样。“苦吟派”诗人特别讲究炼字与炼句。贾岛在《题诗后》诗中就曾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由此可见其“苦吟”之“苦”。其中,贾岛《题李凝幽居》一诗中“推敲”的典故是炼字的典范;而这首《寻隐者不遇》则是炼句的典范。

诗人前去寻访一位隐居的朋友。在朋友家门前的松树下,他见到朋友正在玩耍的小徒弟。于是,他们便进行了如下一番对话:

诗人和蔼地问童子道:“令师在家吗?”

童子恭恭敬敬地答道:“家师不在。”

诗人又问道:“那他干什么去了?”

童子又答道:“采药去了。”

诗人再问道:“那他到哪里采药去了呢?”

童子指着不远处的群山,再答道:“就在这群山之中。”

诗人最后问道:“那他到底在哪座山中呢?”

童子答道:“似这般云雾缭绕,我也不知道他究竟在哪座山中。”于是,诗人只得悻悻地离开。

在这首小诗中,诗人将自己的问话全部隐去,只用一句“松下问童子”交代对话的双方,然后与童子的三句答话构成全诗。真可谓炼句的典范之作!

无独有偶,僧皎然在《寻陆鸿渐不遇》一诗中,也使用了同样的写作手法。其诗曰: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诗人只说“欲去问西家”,而“陆鸿渐去哪儿了”这句问话,诗人却省略了,“他什么时候回来”这句问话,诗人也省略了。而是只将陆鸿渐邻居的两句答话——“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写了下来。

另外,读这首小诗,我们还能体味到诗人情绪上的一系列变化。访友当然希望见到友人。所以,从起心动念要访友,一直到诗人来到朋友家门前“松下问童子”,他都满心憧憬着与朋友的见面。可是,当童子“言师采药去”的时候,他先前的希望落空,便不免有些失望。然而,他还希冀着朋友不要离家太远,且童子知道师傅到哪儿去采药,能把朋友找回来。可是,等童子告诉他“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时,他知道这次很难见到朋友,先前的希冀也落空,剩下的便只有绝望了。绝望之余,他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诗——《寻隐者不遇》。这也可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恰似上帝给人关上一扇门时,却又给人打开了一扇窗,访友虽不遇,诗人却因之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隐者不遇》欣赏
隐者的“不遇”和寻访者的不见
姜自申:好诗是怎样“炼”成的
贾岛《访隐者不遇》赏析
名篇名诵 | 虹云诵咏贾岛《寻隐者不遇》
“诗奴”贾岛,苦吟一辈子,代表作却是这首平淡自然的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